第444章 她感觉肚子有些发烫
回慈恩院后,苏禾看到院子里又多了好些箱子,全是长公主之前就安排好,让人送来的。都是衣服鞋袜,夫人这身子一天一天地圆了,衣裳换得快。而且等两三个月,夏天要来了,大肚子怕热,衣裳换得更是勤。多备些衣裳好。秋韵温柔地笑着,把箱子里的衣裳按月份整理出来,每个箱子上都贴上签条。
秋韵姐姐就是细心。容玉打来水,给苏禾洗手洗脸,又端了糖水过来给她喝。
祠堂里的事了了吗秋韵捧了双绣鞋过来,蹲下在苏禾脚边比了比,小声问道。
嗯,裴家人都被轰回老家了。苏禾捧着糖水喝了一大口,笑眯眯地说道:回来路上,老太太跟我说了好些往事,长公主怀着大人的时候,肚子也圆圆的。她说,虽然老话讲肚子圆圆是闺女,可也不全对。公主那时候肚子圆,是因为裴琰脑袋圆,屁股圆,把肚子顶圆了。
秋韵和容玉听得直笑。
也只有苏禾了,敢在婢女面前说裴琰屁股圆。
不行,万一真是个儿子呢得把儿子的衣裳也要备一些。苏禾低眸看着肚子,小声道:小珍珠,你说说,你是女娃还是男娃,娘亲好备衣裳,莫要浪费了料子。
娃娃小的时候,衣裳都一样。秋韵笑道。
那不一样,我没出生前,娘亲就按男娃女娃分开做的衣裳。苏禾托着腮,仰头看向了天空,娘投胎不知道股哪家去了,那家人对她应该很好吧。
夫人渡过一世的劫难,来世定是平安顺遂。秋韵轻声道。
说话间,外面传来了奶娃娃的哭声,几人往门口看去,只见秦隋之一脸错愕地抱着个孩子走了进来。
我刚去见过太子,回来……在门口……秦隋之说几句,就会被婴儿的哭声给打断,他越发地慌乱了,僵着双臂托着那孩子,高大的身子都开始抖。
给我吧。秋韵走过去,把孩子接了过来,抱在怀里温柔地哄着。
这不是昌平的那孩子吗白公子把孩子塞给你了容玉凑近来看了一眼,惊讶地问道。
我不知道啊,我刚在门口正准备进来,突然跑来一个男子,把这孩子塞到我怀里,转身就走了。还说让我交给姑娘。秦隋之低声道。
可能是白公子照顾孩子疯了,不愿意再照顾。秋韵轻拍着娃娃的背,温柔地说道:宝儿乖,是不是饿了
有牛乳,我去煮。容玉洗了手,甩干手上的水,快步去了厨房。
秦隋之犹豫了一下,问道:这是昌平郡主的孩子
是。苏禾扶着腰,手指尖轻轻逗弄着娃娃的小脸蛋,惊叹道:没想到白简虽然嘴上抱怨不停,可这孩子被他养得极好。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真以为他活不了几天,瘦得像个小老鼠。你瞧瞧,现在长大了一圈,还长肉了。
白公子很有耐心。秋韵笑道:他长得好看,还有本事,这小娃娃长大了认他当师父,这一辈子也算安稳了。
秦隋之突然扭头看了一眼秋韵,嘴角抿了抿。
牛乳来了。容玉端了牛乳过来,和秋韵一起喂孩子去了。
秦隋之抱着剑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转身走了出去。
苏禾习惯了他话少,等秋韵喂完了孩子,让秋韵去给秦隋之送些茶水。
我不去。秋韵咬咬唇,小声说道:让容玉去吧,我还要哄孩子。
你去,我来哄。容玉不由分说地把孩子接了过来,笑道:太子都给你机会了,你不把握住,以后可别后悔。
你别胡说。秋韵脸腾地一下红了,埋头冲进了房间里。
院门口,秦隋之耳朵动了动,蓦地红了个透。
白团团被孩子哭声闹醒了,不耐烦地嚎叫几声,拖着小车车往院门外冲。它灵活地爬过了门槛,一路拖着车冲向了花园。那些兔子散养在园子里,每天它都要去好几回,追着兔子满园子跑。
夜色降临。
苏禾把烛火拨得亮亮的,铺开纸,研了墨,开始画图。能连放一百支箭的图,她画了一半了,那本溪山手册就摆在书案上,已经被她翻得毛了边。
别画太晚了,眼睛要紧。秋韵端了碗热牛乳进来,让她喝了去睡。
睡不着,画图。苏禾头也不抬地说道。
她闲下来就会想裴琰,只恨不得立马把图画出来,把兵器造出来,造一千个……不,一万个!她要拖着这些兵器赶去裴琰身边,谁再敢暗算裴琰,她就用弩车狠狠教训那些人!
突然,她感觉肚子有些发烫,尤其是肚脐处,像是有团火苗儿在里面烧。
滋……
她吸了口气,撩起了衣衫看肚子。
肚脐不知何时已经变得通红,指尖抚上去,烫得她飞快地缩回了手指。
难道是百日糜
苏禾心里一紧,赶紧起身去拿白简专给她做的冷玉。冷玉是镂空的,里面放了克制百日糜的药材。自打确定怀了孕,她就把冷玉取下来了,以免这些药材对孩子不好。
握着冷玉犹豫半晌,这才迟疑地把玉放到肚脐上。
冷玉冰沁入骨,那滚烫的肚脐立马好过了一些,可只要把玉拿开,肚子马上又变烫了。
秦侍卫,去请白公子。苏禾一阵害怕,赶紧叫进了秦隋之。秦隋之见她脸色潮红,不敢怠慢,当即朝着外面飞奔而去。
是怎么了肚子疼吗秋韵和容玉也急了,连忙扶住她,想让她去榻上躺着。
不能躺,太烫了。苏禾隔着衣裳把冷玉贴在肚子上,心跳渐渐加快,大颗大颗的汗水从肚子上涌了出来,很快就浸湿了衣衫。
百日糜发作,是要有男女之事才能缓解的。且不说裴琰此时不在,就算他在,如今肚子这么大了,裴琰也不敢放肆啊。
白公子不在。秦隋之回来了,急声道:我已经让人去请御医了。
御医没用,御医根本治不了百日糜。
慈恩院里灯火通明,不一会儿,老太太和长公主也来了,见她身上的汗一层一层地出,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急得团团转。
偏偏琰儿不在。长公主是知道这百日糜的厉害的,又恨又急,恨那下药的人,又急苏禾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