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好舌头
好舌头秦淮吃完蟹黄烧麦,发现他可能还是有点太小看这道点心了。
只见他默默吃掉夹的三个蟹黄烧麦里的两个,剩下一个留给到处求人的黄安尧,然后道:
“郑师傅,能再给我演示一遍吗?”
“没问题!”郑达乐意之至。
他本来就不太会说,高超的技术配上匮乏的语言,会显得他本来就看起来不是很厉害的制作过程更加普通,秦淮能有这个觉悟只看不问郑达高兴还来不及,立刻备齐材料开始演示。
和刚刚的过程一样,活虾剥壳、取肉、剁碎。
螃蟹取肉。
倒绍酒、盐等调味料,抓匀搅拌。
就在郑达搅拌馅料的时候,秦淮提问:“郑师傅,这个馅料调味的度你是怎么掌控的?”
秦淮知道郑达大概率说不明白,因为之前他在秦家早餐店里做点心的时候,秦从文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也说不明白。
秦淮清楚调馅是一个非常靠感觉的过程,就像传统的中式菜谱里对各个调味料的用量的描述基本都是一小勺、少许、适量,不像现在网上搜到的菜谱里能精准到克,这些少许、适量其实就是感觉。
寻常人家里,如果有一天孩子突发奇想要学做菜,询问父母做红烧肉放多少盐,父母肯定也会说小半勺。
至于这个小半勺是13勺还是14勺,或者精准到其他的量,就得看自己的发挥了。
做菜的味道是试出来的。
有的人毫无这方面的天赋,可能得试很多次才能感受到那个少许究竟是个什么少许法。但有的人天生就很敏锐,只需要做一次用舌头尝尝味道,大概就能判断出某个佐料是放多了还是放少了,下一次做的时候就能自行调整,时间长了就会调整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口味。
像黄胜利这种能够讲清楚讲明白,掰开细细分析准确点出问题在哪里的师父,其实还是少数。
这年头名师不多的。
当然,像郑达这种完全讲不明白的师父更是极少数。
大多数正常师父虽然嘴上可能讲不太明白,但多少还是能讲出点东西的。
不过之前秦淮就说过,他其实是能理解郑达的教学模式的,尤其是那句你能感觉到吧,你知道这个感觉吧。
旁观的
好舌头
郑达觉得秦淮的情况和他那时候有点不同,他是一直觉得自己很不错,突然遇到了一个难以跨越的坎儿,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所以情绪短暂的崩溃。
而秦淮的心态和状态明显比他那个时候要好很多,秦淮就像是在发现自己是天才之前就已经遇到了一个无法跨越的坎儿。之后的很多年一直无法跨越,他已经习惯面前有一座高山,所以对自己有非常错误的认知。
郑达真的很想问秦淮,你是不是背着我偷偷有一个师父。
那个师父是谁?把他的名字告诉我,我去找他battle,怎么教徒弟的呀?哪有这么打击徒弟自信心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你懂不懂教徒弟?不懂换人,我来教,我懂!
郑达一边话题无限跑偏地聊一些有趣的废话,一边做蟹黄烧麦。
在郑达做蟹黄烧麦的时候,秦淮把那个留给黄安尧的烧麦吃了。
有点饿了。
秦淮觉得边看制作过程,边品尝制作成果比较有助于学习。
而且黄安尧能赶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