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龚良的感动
龚良的感动昨天大翻车之后,秦淮回去认真复盘了一遍。
他觉得主要问题还是不熟悉。
他不熟悉食材,也不熟悉蟹黄烧麦,甚至不太熟悉这种原料过于简单的调味。
他按照他之前做点心的经验来给蟹黄烧麦调味,流程和步骤又是照着郑达示范的样子,两相结合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最后完成了不堪入口的烧麦。
秦淮反思了一晚上,决定采取遗忘大法,忘记自己先前的经验,当做初学者一样完全按照郑达的模式做一遍。
这个想法很好。
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做不到,完全做不到。
一通酣畅淋漓地调味后,秦淮获得了和昨天不相上下的翻车。
好消息,这次只有9个小错误和6个大错误。
坏消息,有的错误不一样。
并且少一个小错误对味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已经很难有下降的空间了,秦淮的基本面板摆在这里,他再翻车也不可能翻到陈惠红那种等级的厨艺。
秦淮的又一翻车力作,被送到了黄记酒楼的每一个试菜员面前。
大多数的时候,试菜并不是一件美差。
一道菜如果需要试,就说明这道菜并不是完整的成品,存在问题需要改进。而改良的过程是需要大量试错且漫长的过程,一个专业的试菜员需要细细品尝每一道菜,提出问题和他认为的改良意见,不光要吃,还要认真吃,细细吃。
龚良只吃了一口,就意识到试菜的活不是这么好干的。
风险太大。
龚良也不是没有试过菜,且他有关试菜回忆都还蛮不错的。
龚良依稀记得,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读书的小伙子的时候,隔壁邻居家的井师傅有的时候会在家里试做新菜。
准确来说也不是新菜,井师傅手艺好,有的外商只认井师傅的手艺,接待的时候点名要井师傅做菜。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要指定吃的菜的种类也不同,每当这个时候,井师傅就会在家里试做。
龚良作为邻居,那时候还是十几岁在读高中的小伙子,运气好的时候也能蹭上几口,吃一口美好几天,念好几年。
那个时候后龚良就在想,等他以后像外商那样有钱,也要点名指定井师傅给他做菜。不对,不用指定,天天做就行,只要井师傅愿意做,他就愿意吃!
现在,龚良对试菜的美好滤镜被面前的蟹黄烧麦击碎了。
他都不敢相信这居然是秦淮做出来的点心。
虽然他前两天已经吃过秦淮做的天麻炖鸽子,知道他心爱的小秦师傅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但天麻炖鸽子是炖菜,蟹黄烧麦可是点心呀!
这可是点心呀!
龚良是个完全的厨艺外行,比黄安尧这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水平几乎为零的外行还要外行。所以他即使知道蟹黄烧麦难度不小,除非郑达愿意动手制作,否则他很难在其他地方吃到井师傅同款蟹黄烧麦平替,但是也没有太具体的概念。
在龚良的心里,蟹黄烧麦难度的确很大,但是秦淮做点心的手艺也很好。加上秦淮做的酒酿馒头和郑达几乎是不相上下,尤其是每天
龚良的感动
龚良惊呆了。
震惊过后,是满满的感动。
龚良是销售出身,从年轻的时候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很多说出来的话转头他自己都忘了,也从来没指望过会有人把他说的话放在心上。
龚良自己都不记得他有没有和秦淮说过自己曾经连吃一个月蟹黄烧麦的事情。
不过蟹黄烧麦对于他而言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点心。
那是他离圆梦最近的一次。龚良曾经也斥巨资请过其他地方有名的点心师傅,试图还原当年吃的蟹黄烧麦,但都无果。后面还是郑达直接告诉他,那种蟹黄烧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独门秘方,他可以把方子给龚良,但其他点心师傅大概率也做不出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有的点心师傅水平高超,做出来的蟹黄烧麦同样美味,但是龚良都吃不出当年的感觉。
也只有郑达这个井师傅一手教出来的亲传弟子,才能做出几分相同的味道。
龚良觉得他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不过他的演技很好,这点情绪的波动能控制到外人看不出来的地步。
龚良道:“这样吗?我倒是不知道,我可能跟小秦师傅提过吧,但是我没有拜托过他。”
“不过我对蟹黄烧麦还是有几分研究的,哪里做的有问题我一口就能尝出来!刚才没怎么认真吃,我现在回去再吃一个。”
龚良斗志昂扬地回去试菜了。
董仕:……
那么难吃的烧麦,龚先生居然愿意吃两个。
大家传的果然不假,今年的过年红包,龚先生包给秦淮的一定是最厚的。
龚良重回小板凳为试菜事业发光发热,秦淮这边的两个头号试菜员却为秦淮接下来的教学流程吵了起来。
秦淮是一个很擅长写错题本的厨师。
秦淮自认为不一定擅长学习,但非常擅长反思。
他总是能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