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唐奇谭/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上山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上山

    上山

    作为茅山附近的区域,出了长塘镇之后,同样也是大片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放眼望去尽是山水坡塘,稻田菏泽;平野上阡陌纵横、路边的林荫如织;既有水上的渔舟晚唱,也有林下的田园牧歌。

    人烟稠密的村邑、集镇,路口的小市、野市;几乎是一个接一个的接踵而至,早出晚归的乡人、川流往来的行旅,人声鼎沸的野店和茶棚,骡马成群的驿站和行栈,似乎就基本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反而是江畋为首的一行人马穿行经过,才打破了这种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喧嚣;制造出了片刻的清冷和沉寂。又在队伍逐渐远处之后,才爆发出更多的喧闹与议论纷纷来;不过,也不算是多么意外。

    因为早些年来,车马粼粼、仪卫铺张的前呼后拥下,前来探访和茅山胜地、华阳洞天的达官显贵,乃至是朝廷和州道官府的使者;也不差这一行人了。然而紧接而至的大队人马,就让人相顾失色。

    因此,当即有人纷纷离开所在的市镇、村庄,想要外出报信一二;却都被事先巡曳在道路两侧、河口桥渡的军卒所拦截;乃至是当场追逐逮捕起来。这时才有人注意到,这些官兵并非本地的旗号。

    而是打着邻州的“苏”字团结军旗;而随后沿途的驿站和行栈、野店,所有的畜马也被人集中看管起来,这才让更多人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而负责这一切的,正是来自苏州的团练副使陆痒生。

    因为,相对那位只会写一手上好的颜体字,用漂亮表章告罪的刺史刘展元;他还想要为自己的命运和前程,再挣扎、奋斗一二;所以,他不但接下了那位巡江御史的调文,还籍此说服大部分部下。

    但尽管他有那位巡江御史的调文背书,但是这种不告而来的越界发兵之事;还是不免坏了官场上一贯的潜规则,乃至引起大多数人的孤立和排斥。因此,他也最期盼此行能取得成果的个别人之一。

    如能有所发现和取得成效,他就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以勇于任事、不畏奸邪的考评设法更进一步。要不然的话,他在苏州就毫无立足之地,还有可能被当做应付朝廷问责的替罪羊,而罢免远黜了。

    而江畋首先抵达,位于茅山脚下十数里的下泊宫;也是进入茅山本山的

    上山

    这里才是上清派茅山宗的本山腹地所在,也是茅山宗大多数成员的修行地。相对其他声名显赫、访客如织的宫观,除了门户间交流和朝廷敕使之外,绝少接受外界的探访,也相对充满某种神秘感。

    而由位于楚王峪出口附近的华阳下馆,三次敕修而成的太平观;同时也是历代茅山祖师宗主的驻地和起居、修行之所。因此,才能够在华阳三宫观中领袖绝伦;成为朝廷正式敕封的茅山第一观。

    这里也是道门各派之中,最高级别的受箓之所;唐代道士,根据授箓品级分为五等,即:初受的“都功箓”、二受的“盟威箓”、三受的“五雷箓”、四受的“三洞五雷箓”,五受的“上清箓”。

    就像是诗仙李白,当初在泰山附近受的就是“都功箓”;而作为他的引荐人玉真公主,受的是第三等“五雷箓”,道品为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而寿王妃杨太真被出家时,则直接授予“上清箓”。

    此外虽然在茅山上下,还散布着若干附属的馆院庙观,诸如茅君祠、楼真堂之类建筑场所;但是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这一次江畋实际想要探访的,也就是华阳三宫观所环绕的华阳洞天。

    然而,当江畋的一行队伍抵达了楚王峪口;被称为内山山门的山官(山神)殿时;却发现围绕着山官殿的两侧,都被高耸数丈的砖石墙垣,所遮挡的严严实实;一直延伸到了山口两侧的狭销山壁。

    而数层云顶天宫纹饰的高大牌楼下,数名黄裙绛褐或是黄褐玄巾的道人,领着一群平冠黄帔的入道弟子;已经得到消息相迎在此。其中唯一一名头戴芙蓉玄冠、美髯阔额的中年道者,当先开声道:

    “升玄真一(法师)元明,添为山官殿主持,恭迎上宪莅临……敢问,上宪此番可为公事而来,还是别有拜山之念?倘若是公事,还请事先具文传状;若是贵官想要拜山,就只能敬谢请回了。”

    “当然是公事,还是突然状况的公事。”虽然对方礼数毕周,但江畋也不想多绕弯子道:“太湖的林屋洞天爆发妖变,神佑观主端明有重大嫌疑,已被当场擒获;作为师门渊源,我需一个交代。”

    “什么!”主持元明酝酿好的说辞和客套,一下子都被卡住了。下一刻,就见江畋身后的扈从和卫士,一拥而上将那些道士团团围住;并且打开了虚掩的山官殿内外大门;逐一控制住了山门内外。

    这时就见远处道路上扬尘滚滚,一支策马飞扬的骑兵转瞬而至;紧接无暇接管山官殿内外,并圈管所有人等。又披甲持弩站在山口两侧,新树立起来不久的墙垣上。俨然就是一副封锁出入的态势。

    “你这是……这是……,何等的胆大妄为!”这时,被迫仓促出来应对的山门主持元明,这才有所反应过来;全身发冷、手足颤颤的嘶声叫喊道:“本山乃开国敕封的胜地,历代天家的焚修处。”

    “高宗、明皇和泰兴朝,皆有敕书存在奉圣殿,悉令地方有司,各道监巡,非得上谕,不得冒犯。”随后一封官文备件被丢在他身上,江畋轻描淡写道:“中书门下联署,政事堂用印的算不算。”

    “这……”此刻有些灰头土脸、冠发披散的元明子,闻言却是不敢轻疏怠慢的连忙捡起,仔细看了好几遍之后,才瞪大眼睛喃喃自辩道:“既是如此,道者奉行便是,上宪又何须如此不顾体面。”

    “因为,我信不过你们这些同门啊!”江畋毫不客气的冷笑道:“谁知道,会不会阴为包庇,通风报信、遮掩罪迹和毁灭证据呢?神佑观的玄明子,可是茅山的嫡流出身,华阳中馆的首座门下。”

    “更何况,林屋洞天出了这种泼天的妖变之事,祸害的士民百姓、官吏将士,何止成千上万;就连江宁府和江东道,都未必能够担待的了。更何况是区区一个,华阳洞天所在的茅山宗本山了。”

    然而听到这里,元明子的脸色一下子就惨白无度了;甚至连歪倒的发冠都不及搀扶;而上前想要拉住江畋的手臂,却被左右反制住而哀声求道:“上宪,上宪,可否请清净处说话,我别有呈情。”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