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华夏国学智慧/ 热门推荐 第55章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热门推荐 第55章

    明代《菜根谭》有云:"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这简短的箴言如清泉般流淌过五百年岁月,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门。

    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长河边回望,方能明白这句话承载着中华文明对人格养成的深刻智慧。

    培养"正大光明气象",犹如在春日的原野播撒良种。

    北宋文豪范仲淹幼时家贫,每日以冷粥果腹,却坚持在书院秉烛夜读。

    某日同窗见其衣衫褴褛,赠以锦袍,他却婉言谢绝:"君子安贫乐道,岂可因外物丧志?

    "这份自幼秉持的浩然之气,终使他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千古贤臣。

    正如王阳明所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孩童时期的心灵沃土,终将生长出支撑人生的参天栋梁。

    "忧勤惕厉工夫"则是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他每日必做"日课十二条",其中既有读书不二、谨言慎行等修身条目,也包含静坐自省、夜不出门等克己功夫。

    即便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军务倥偬之际,他仍坚持每日晨起练字,用笔墨的沉静化解战火的喧嚣。

    这种持续终身的自我淬炼,正如黄宗羲所言:"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唯有日复一日的耕耘,才能让精神的稻穗饱满丰盈。

    当代社会的高速列车疾驰向前,我们更需要这种古今相通的生存智慧。

    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推广"蒙以养正"的品格教育,企业家在商海沉浮中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青年学子在书山攀登时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

    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实则是将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现代生活方式的生动实践。

    从文明传承的宏观角度来审视,这句古老的训诫绝非仅仅只是引导个人修养身心的准则,它更像是一把开启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