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乱世孤儿
第一节
红痕婴孩
光绪六年的川东,闷雷在观音场的山坳里滚了三天三夜。李吴氏临盆那夜,一道闪电劈开了老宅后的百年黄葛树,接生婆王嬷嬷后来逢人便说:那孩子落地不哭不闹,额间一道红痕像朱砂画的符,定是雷公送来的童子!
婴儿取名李泽风,生得眉目如画。村塾先生陈三爷翻烂了《说文解字》,指着泽字道:水润万物而不争,风过八荒皆有情。父亲李万山却盯着儿子眉心日渐明显的红印发愁——乡野传闻,带胎记的孩子要么是神仙转世,要么是讨债的冤孽。
第二节
药香童年
泽风五岁就能辨草药。有次李万山背篓里混了断肠草,小儿竟将毒草挑出扔进灶膛。火光映着他稚嫩的脸庞:阿爹,这草叶背面的纹路像蜈蚣脚,您教过的。惊得父亲连夜带他去拜老郎中彭子渝。
彭家药铺的樟木药柜前,泽风踮脚嗅药屉的模样,活像只觅食的小兽。彭子渝抓了把陈皮逗他:说说这是什么孩子舌尖轻舔:橘皮晒了三秋,治咳要蜜炙。满堂哗然中,落魄秀才出身的彭子渝,第一次动了收徒的念头。
第三节
血色除夕
光绪十六年腊月三十,泽风的人生在硫磺味中裂成两半。团练局催缴剿匪捐的锣声混着洋枪响,李万山护粮仓被流弹击中。临终前塞给儿子半块带血的太极玉佩:去找...彭先生...
暴雪封山七日,泽风蜷在母亲怀里听她咳血。吴氏用最后力气给孩子换上蓝布新衣,衣襟里缝着《药性歌括》手抄本。正月初五清晨,邻居发现母子已成冰雕,唯有泽风胸口微温——那本药书正压在心口膻中穴上。
第四节
道观奇缘
彭子渝收养泽风后,发现这孩子总望着云出神。乙未年端阳节,十二岁的泽风在老君山采菖蒲,忽见崖壁渗出血色泉水。他以叶接饮,竟尝出当归、川芎的滋味。追着药香深入荒谷,撞见个正在温泉里煮鼎的白须道人。
小檀越竟识得贫道的四物汤道人甩袖激起丈高水花,泽风却盯着石壁上反光的云母片:先生用阳燧聚光煎药,可比柴火省三成药性。道人抚掌大笑,震落满山松针——此人正是龙门派十八代弟子张至清,云游二十载首遇知音。
第五节
青城引
泽风跪在彭家祠堂三天三夜。养父最终打开樟木箱,取出珍藏的《黄帝内经》灵枢篇:当年我科举落第,就是被这上古天真论误了心性。枯瘦的手指摩挲着扉页朱批,你既有道缘,且去罢。
临行那日,彭子渝将祖传的松烟墨锭塞进包袱:道医要通岐黄,更须知笔墨通神。泽风对着药铺重重磕头,起身时额间红痕竟渗出细血,在雪地上溅出七星图案。张至清瞳孔骤缩——这正是《云笈七签》记载的天罡引路。
山道上,小泽风的布鞋很快被雪浸透。老道突然将他负在背上,哼起古怪歌谣:三品丹,七返火,九转功成我自知...暮色中,一老一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渐渐融进青城山的第一缕月光里。
第二章
九宫悟道
第一节
青城入门
青城山的雾气在寅时最浓,张至清却总在这时把泽风拽起来练功。
脚踩八卦,手抱阴阳,呼吸要似山间溪流,缓而不绝。老道的声音混在晨钟里,泽风闭着眼,双脚陷入湿冷的泥土,掌心向上,感受着露水从指尖滑落。
起初,他连最简单的站桩都撑不过半刻钟,膝盖发抖,汗如雨下。张至清也不恼,只是在他脚边画了个圈:站不稳,就别想吃饭。
三个月后,泽风的双腿像生了根,任凭山风呼啸,他自岿然不动。张至清这才露出笑意,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帛书——《黄庭经》。
修道先修心,修心先修气。这书里的东西,你每日诵三遍,三年后我再考你。
泽风翻开第一页,只见朱砂小楷写着: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
第二节
五禽戏与八段锦
青城山的冬天极冷,泽风的手指冻得发僵,张至清却让他脱了棉袍,在雪地里练五禽戏。
虎扑要猛,鹿奔要轻,熊晃要沉,猿摘要灵,鸟飞要稳。老道边说边示范,枯瘦的身躯竟在雪地上踏出深浅一致的脚印,仿佛真的化身为百兽。
泽风学得极快,半年后,他的虎扑已能震落树梢积雪,猿摘时指尖可触飞鸟而不惊。张至清点点头,又教他八段锦。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泽风跟着口诀,动作如行云流水。老道却突然按住他的肩膀:错了。
哪里错了
你只练了形,没练意。张至清指尖点在他丹田,八段锦不是体操,是导引术,每一式都要配合呼吸,引动内气。
泽风闭目凝神,重新开始。这一次,他感觉小腹温热,似有一缕气息随动作游走,直达指尖。
第三节
纯阳走步
三年后的某个夏夜,张至清带泽风登上老君阁。
今夜传你‘纯阳走步’。老道说着,竟在陡峭的崖壁上如履平地,脚步轻点,身形飘忽如烟。
泽风看得心惊,却不敢多问,只默默记下步法。
此步法源自吕祖,讲究‘踏罡步斗’,暗合北斗七星之象。张至清负手而立,你若能走完九圈不跌倒,才算入门。
泽风试了三次,次次摔得鼻青脸肿。第四回,他索性闭了眼,全凭感觉迈步。
奇怪的是,这一次,他的脚仿佛自己认得路,每一步都恰好踩在无形的星位上。当他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稳稳站在崖边,而张至清的眼中,竟闪过一丝欣慰。
不错,你已摸到‘神行’的门槛。
第四节
下山救疫
光绪二十六年,川中爆发瘟疫,死者枕藉。张至清带着泽风下山救人。
泽风第一次见到人间炼狱——村庄里尸臭冲天,幸存者面色青紫,咳血不止。官府早已封路,任由百姓自生自灭。
data-faype=pay_tag>
张至清从行囊里取出银针、药散,又让泽风去采地锦草鬼箭羽。
此疫属‘热毒入血’,需以针泄邪,以药扶正。老道边说边施针,手法快如闪电。
泽风有样学样,起初手抖,但很快稳了下来。他发现自己竟能凭病人身上的气味判断病势轻重——腥臭者危,酸腐者尚可救。
三日后,他们救活了一村人。可官府却带兵围了村子,说他们是妖道散瘟。
张至清冷笑:救人成罪,杀人有功,这世道,果然颠倒。
第五节
师殒道存
狱中潮湿阴暗,张至清盘坐草席上,神色平静。
师父,我们真要死在这儿泽风低声问。
老道摇头:你死不了。
当夜,张至清咬破手指,在泽风掌心画了道符:记住,去武当山,找龙门派龙心道长。
说完,他猛地一掌拍向自己天灵盖,气绝身亡。
泽风愣在原地,掌心符咒突然发烫,牢门锁链咔地断裂。他背起师父的尸身,趁着夜色逃出大牢,在荒山上掘坟安葬。
月光下,他跪在坟前,重重磕了三个头。
师父,弟子一定将道医传承下去。
第三章
江湖磨砺
第一节
孤身入江湖
张至清的坟头草已长到膝盖高,泽风在坟前静坐七日,滴水未进。第八日清晨,他忽然睁眼,从怀中取出师父留下的太极玉佩,对着朝阳凝视片刻,随后起身,头也不回地下了山。
他不再是青城山的小道士,而是一个无依无靠的江湖浪人。
川中饥荒蔓延,饿殍遍野。泽风一路行医,以针灸救急,以草药续命。有人称他小神医,也有人骂他妖道,但他从不辩解,只是默默救人,再默默离开。
某日,他在嘉陵江边救下一个溺水的商贩,对方感激涕零,硬塞给他一块银元。泽风摇头拒绝,商贩却低声道:道长若真有心济世,不如去重庆,洋人的教会医院正缺懂针灸的人。
泽风一怔——洋人针灸
他忽然意识到,这世道,早已不是他熟悉的那个江湖了。
第二节
重庆诡局
重庆的教会医院白墙尖顶,十字架高耸,门口排着长队,全是求医的百姓。泽风站在远处观望,发现洋医师用的竟是细如牛毛的银针,与他所学的九针截然不同。
他试着上前,用半生不熟的官话问道:请问……这里收徒吗
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打量他几眼,忽然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你会针灸
泽风点头。
洋人笑了:我叫威廉,是这里的医师。你若真懂,不妨露一手。
泽风被带进诊室,见一老妇面色青白,呼吸微弱。威廉摊手:疟疾,我们的药无效。
泽风不语,取出随身银针,在老妇大椎合谷下针,指法如飞。半刻钟后,老妇竟睁开眼,气色渐复。
威廉瞪大眼睛:这……这不合科学!
泽风淡淡道:你们的科学,未必懂我们的气血。
第三节
龙门机缘
教会医院终究留不住泽风。某夜,他梦见张至清立于云端,手指东方。醒来后,他决定东行,前往武当。
途中,他在鄂西深山遇一伙土匪劫镖。镖师死伤惨重,唯有一少女被逼至悬崖边,眼看就要跳崖。泽风本不想惹事,可那少女回头一瞬,眼神绝望竟与当年母亲临终时一模一样。
他叹息一声,纵身跃出。
纯阳走步施展开来,他身形如鬼魅,瞬间掠至少女身旁,单手揽住她的腰,另一手挥袖震退追兵。土匪头子大怒,挥刀劈来,泽风不躲不闪,指尖在其腕上一点,那人整条手臂顿时酸麻,钢刀坠地。
滚。泽风只吐一字,土匪们却如见鬼神,仓皇逃窜。
少女惊魂未定,颤声道:多谢恩公……
泽风这才看清她的容貌——约莫十六七岁,眉目如画,但喉咙处有一道疤痕,似是旧伤。
你叫什么他问。
少女张口,却只发出嘶哑的气音。原来她幼时遭匪祸,声带受损,已成哑巴。
泽风沉吟片刻,从行囊取出一包草药:每日煎服,或可复声。
少女接过,忽然跪下,重重磕头。泽风扶她起来,却发现她手中紧攥着一块残破的太极玉佩——竟与他师父留下的那块一模一样!
第四节
武当拜师
半月后,泽风带着少女苏禾抵达武当山。紫霄宫前,一位白眉老道早已候在阶上,仿佛早知他们要来。
李泽风老道声如洪钟。
泽风一怔,随即躬身:晚辈正是。
老道颔首:我乃龙门派二十代弟子,道号龙心。张至清是我师弟,他临终前以符传信,说你终会来此。
泽风眼眶一热,伏地跪拜:求师父收录门下!
龙心却看向苏禾:这女娃是
泽风还未回答,苏禾忽然开口,声音虽嘶哑,却字字清晰:我……跟他……学道……
众人大惊——她的哑症,竟在登武当山这一日,不药而愈!
龙心长笑:好!一个身负纯阳功,一个天生通灵窍,天意如此!
第五节
八部纯阳拳
武当的修行比青城更严苛。龙心授泽风八部纯阳拳,此拳刚柔并济,暗合八卦五行。
第一式,青龙出海!龙心身形如龙,拳风呼啸,竟震得院中古松落叶纷飞。泽风跟着演练,却总差三分火候。
龙心皱眉:你心不静。
泽风闭目调息,忽然想起张至清临终那一掌,想起苏禾悬崖边的眼神,想起重庆洋人惊诧的面孔……杂念如潮,拳势更乱。
罢了。龙心忽然变招,一掌按在他后背灵台穴上,今日不练拳,练心。
泽风只觉一股暖流自穴位涌入,瞬间贯通四肢百骸。他不由自主地打起坐来,恍惚间,似见体内有一条金龙盘旋,所过之处,郁结尽消。
再睁眼时,已是深夜。龙心在月下抚须微笑:现在,再打一遍青龙出海。
泽风起身,拳出如电,竟带起隐隐风雷之声!
龙心大笑:好!这才是我龙门派的弟子!
第四章
道医济世
第一节
守一斋
民国二十一年春,李真果(注:泽风得道号真果)在安岳云峰场搭起三间茅屋,门楣悬匾守一斋。
守一二字,取自《道德经》载营魄抱一,亦暗含龙心道长临别赠言: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草堂初成日,恰逢场镇闹疟疾。真果取黄蒿、青黛、雄黄研末,制成六0六药散。乡民见他以银针蘸药,直刺患者大椎陶道二穴,不出三日,高热尽退。
彭老道神了!痊愈的铁匠王二扛来半扇猪肉,真果却转赠给孤寡。自此,守一斋前日日排起长队。
第二节
观音膏奇效
夏日炎炎,牧童赵小狗被毒蛇咬伤,整条腿乌紫发胀。真果取七叶一枝花、半边莲捣汁外敷,又用艾灸八风穴引毒。夜间忽闻异香,但见他以铜刀刮取香炉内观音膏——实为多年积累的炉底沉香灰,混合蜂蜡、麝香而成。
三日後,赵小狗蹦跳如初。其父跪地叩首:道长这药膏可比洋人的盘尼西林!真果扶起他:草木有情,人心无价。
第三节
军阀逼丹
1935年腊月,川军团长马魁率兵围了守一斋。
听说你会炼长生丹马魁踢翻药柜,给老子炼一炉,保你当县太爷!
真果慢条斯理捣药:长生丹需千年雪莲为引,将军可去昆仑山找
马魁拔枪抵住他太阳穴:少装蒜!道观里都藏着秘方!
忽然枪管发烫,马魁惨叫甩手。众兵骇然,只见真果掌心托着枚赤红丹丸,热气蒸腾如炭火。
此乃三昧火丹。真果淡淡道,服之可焚五脏。
马魁面如土色,仓皇退走。当夜却遣人纵火,烈焰吞没草堂。
第四节
火中莲
火光冲天之际,真果端坐堂中诵《度人经》。乡民欲救火,却见火苗绕他三尺而燃,竟成莲花状。
忽有暴雨倾盆,火灭雨停后,唯存他周身丈许地面干燥如初。马魁闻讯赶来,见状扑通跪地:真神仙!饶命啊!
真果拾起焦土中的当归苗:火劫过后,草木更旺。将军好自为之。
次年春,马魁暴毙军中,尸身溃烂如腐橘。
第五节
海龙膏传世
抗战爆发后,真果将观音膏改良为海龙膏,专治枪伤。某日救下被日军追击的游击队员,对方赠他《论持久战》油印本。
夜深人静时,他摩挲着书页轻笑:这位毛先生,倒是深谙柔弱胜刚强之道。
遂将八部纯阳拳简化为十二式,暗中传授抗日志士。习者发现,此拳不仅强身,更能闭气潜行——原是融入了龟息功精髓。
第五章
劫后重逢
第一节
玉佩燃
1980年深秋,百岁高龄的李真果正在丹房誊写《药性赋》,忽觉心口一烫。
怀中太极玉佩无火自燃,青烟凝成箭头指向东南——正是当年苏禾离去的方向。
六十三年了……真果手指抚过焦痕斑斑的玉佩,眼前浮现出武当山分别那日。少女苏禾将半块玉佩塞进他手中:你若想寻我,它自会引路。
拂晓时分,真果踏着晨露离山。守门的小道士惊呼:师祖!您这岁数怎能独行老人大笑:纯阳走步,何惧百里
第二节
无名村
循着烟迹,真果来到大巴山深处的无名村落。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孩童正围着白发老妪听故事。
…那神医银针一扎,瘟疫就退了…老妪嗓音沙哑却温润,忽然剧烈咳嗽起来。
真果浑身剧震——这咳嗽声,与六十年前武当山巅的少女如出一辙!
老妪抬头,浑浊的双眼蓦然睁大。她颤抖着举起枯枝般的手,指向真果腰间:太…极…玉…
第三节
三日阳寿
茅屋内药香氤氲,真果为苏禾把脉,指下如按棉絮——五脏精气已枯。
当年你说…济世无悔…苏禾喘息着指向墙角的樟木箱,我亦…未负…
箱中整齐码放着数百册医案,每本扉页都画着太极图。最新那本记载着:庚申年三月,以回阳针救坠崖知青,耗我十年寿元…
真果取出金针,在苏禾神阙关元施下续命七星阵。针尾颤动如蜂鸣,窗外忽然飞来七只蓝蝶,栖在针柄上。
借你三日阳寿。真果声音发哽,可够说完这些年
第四节
未嫁衣
苏禾从枕下取出件大红嫁衣,颜色已褪成浅粉。
你说…云游归来便娶我…她咳嗽着笑,等不到…就自己做了…
真果捧起嫁衣,发现衣襟内绣着密密麻麻的小字——竟是《黄帝内经》灵枢篇全文!
你走那年…我发愿抄满百遍…苏禾眼神渐散,九十九遍时…手抖了…
真果突然将嫁衣披在身上,取来铜镜:你看,这不是穿着么
镜中映出两张皱纹纵横的脸,却仿佛还是武当山上的少年少女。
第五节
夕阳约
第三日黄昏,苏禾精神忽然健旺,非要真果背她去看落日。
山巅巨石上,她倚在真果肩头轻唱当年山歌:三月鹧鸪满山游哟…四月江水到处流…
歌声渐弱时,她突然抓紧真果的手:当年你问…一归何处…染血的手指在他掌心画了个圆,就在这里…
残阳如血,真果怀中人渐渐冷却。他摸到苏禾袖中硬物——是把精致的小银剪,正是当年他送她修剪药苗的。
第六章
羽化登真
第一节
最后的药方
苏禾下葬那日,真果在坟前栽了七株当归。
他回到守一斋,发现院中已挤满闻讯而来的弟子。最前头跪着薛永新——那个曾被他用观音膏救活的知青,如今已是县医院的中医科主任。
师父,您…节哀。薛永新捧出泛黄的笔记本,这些年我按您教的,整理了八百例医案。
真果翻到记载肺癌的那页,忽然提笔添上一行:悲思伤肺,需以忘忧散治之。墨迹未干,一滴泪砸在纸上,晕开了忘忧二字。
第二节
传道
1984年清明,真果召集所有弟子到紫霄宫。
百岁老人竟在庭院打起八部纯阳拳,身法比年轻人还利落。打到第七式白鹤亮翅时,他突然变招——双掌间隐隐有白气流转,三丈外的银杏叶无风自动。
这是炁疗术。真果收势,白气化作露珠滚落,今日传你们最后三针。
他让患痹症的汪兆辉躺平,金针刺入命门腰阳关,第三针却悬在百会穴上方三寸处,始终不落。
悬壶济世,最要紧是这不落之针。真果目光扫过众人,有些病不能尽治,要留三分生机给天道。
第三节
桂花雨
农历九月初九凌晨,真果沐浴更衣,取出一套从未穿过的绛色道袍。
我走之后,医术传薛永新,武功传汪兆辉。他将两册手稿分别放入檀木匣,《混元丹方》与《纯阳剑谱》,三十年后再现世。
朝阳初升时,弟子们发现师父已在蒲团上坐化,嘴角含笑。奇怪的是,院中那棵从未开花的桂树突然金蕊满枝,甜香笼罩整个道观。
更奇的是,当薛永新上前整理遗容时,真果的躯体竟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缕青烟,绕着桂树三匝后消散。地上只余那件道袍,内里裹着块焦黑的太极玉佩——正是当年苏禾那半块。
第四节
道统长存
1996年重阳节,薛永新在守一斋原址建成李真果纪念馆。
开展当日,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默默清扫台阶。工作人员递茶时,发现她手腕上系着红线,线上穿着把小银剪。
您认识李道长
老太太笑而不答,转身时袖口飘出几片桂花,香气与十二年前道观里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