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0章

    “供销社又有冰棍了,不止红豆的,还有绿豆的。还有红糖的呢。”

    林晚顿时抿了抿嘴,突然觉得好渴。他抽出一张十块钱纸币来,“妈,走吧。”

    刘胜男立马连连点头。

    林国安坐在桌子边上没动,看娘儿两要出门了,就道,“早去早回。”

    刘胜男道,“干啥啊?”

    “那个校长不是说有人要来采访咱们吗,家里不能没人啊。”

    刘胜男这才想起这茬来了,立马挥手道,“儿子,你去买回来,我在家里等着。”

    林晚:“……不至于吧。”

    刘胜男坚决道,“必须等着,万一人来了,咱不在家里,多失礼啊。”然后看着林国安,“他爸,你看我这身衣服咋样,是不是要换一件。我觉得我得去做个头发了。要不然人家拍照不好看,回头上了报纸,人家说高考状元的妈不好看咋办?”

    林晚心道有那么重视吗,不就是上个报纸吗,拍个照吗?他道,“要不我也去理个发,爸,我是不是要买一身新衣服了?还有,我最近胖了没。不知道拍照会不会把我给拍胖了?”

    林国安默默转身就走。

    刘胜男不高兴道,“他爸,你干啥呢?”

    “拿钱!”林国安头也没回的喊道。也不知道是欠了谁的了。

    …………

    林国安和林晚都理了个小平头,父子两人一样的发型,倒是更像了几分。

    刘胜男则弄了个齐耳短发,还让林国安给她弄了一副平面眼睛戴着。看着还有那么几分文人气息。

    新衣服没换太好的,都换的是平价的衣服。

    本来连平价的都不买的,林国安的理由是艰苦朴素比较容易让人有好印象。

    然而刘胜男则认为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一定要留下最好看的时候,然后以后给自己孙子辈看。让他们知道奶奶长得美。

    林国安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给自己买了一件衬衫,给自己媳妇买了一条格子裙子。给林晚买了一条大裤衩。

    林晚:“……”

    “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精神。爸妈是为了你好。你一个小娃娃,柜子里的衣服都穿不完,还要长身体呢。”林国安语重心长道。

    林晚:“……”

    刘胜男看儿子那样子,就道,“要不再给你加一个小背心?”

    林晚:“……”

    ………………

    林家这边还以为人采访需要等几天,还准备给家里好好拾掇一下。结果第二天一家人牙还没刷,脸还没洗呢,就有人来敲门了。

    刘胜男打着哈欠去开门,刚剪的头发还微微的翘着。看到门外的人之后,愣了一下。

    严老师笑道,“胜男同志,这几位是省里宣传处的同志,过来给你们家做个采访的。”

    刘胜男这才反应过来,“等等,你们等等,我去喊我儿子去。”

    然后转身就跑。

    严老师对着几位宣传处的同志道,“家长这是太高兴了。”

    几位同志点头笑着道,“能理解,能理解。”出了个高考状元,搁在谁家都要高兴啊。

    屋里,刘胜男嚷嚷道,“来了来了,搞采访的来了。”

    林国安和林晚正洗脸呢,听到这话,吓得毛巾一扔就往自己屋里钻。

    屋里一家三口手忙脚乱的换了衣服,冲了把脸之后,林国安和刘胜男才款款出来。然后笑容满面的邀请大家进屋子。

    几位采访的人看了林晚家里的环境,觉得这家人的家境环境还不错啊。

    之前调查答案,林晚之前还是乡镇小学毕业的呢。

    于是心里更加好奇了。

    到底是怎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出来。

    这次宣传处一共来了三位同志,一位负责拍照的,一位负责交流的,另外一位负责记录的。

    一家三口排排坐,桌子对面,严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一脸笑容,“这几位同志是专门来给林晚同学做宣传的。他是个优秀的孩子,这次考的好,表现优异,是咱们省里的荣誉。省里的同志想给他们好好的做一个宣传。”

    林国安谦虚道,“惭愧惭愧,我们这一点儿都没准备呢。”

    宣传处负责交流的是一位中年男同志,他笑道,“不需要准备什么,只需要真情流露就好。我们会了解一些问题。你们看着能回答的就回答一下就好了。”

    刘胜男立马保证道,“你们随便问,我们肯定啥都照实说。”

    “我们就想了解一下林晚同学的学习历程。”

    刘胜男道,“这个我知道。我最清楚了,我给我儿子启蒙的。”

    林晚点头。

    “那您说说看。”

    刘胜男就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比如三岁的时候开始,孩子就表现的和旁人不一样了。

    林晚心道是不一样了,他那时候就开始装傻来着。

    “特别爱学习,那会儿就喜欢满屋子找纸,想要写字呢。”

    林晚脸红。那是因为上厕所没草纸……

    “家里没纸的时候,他就蹲在地上拿着棍子写写画画的。”

    林晚:“……”那是无聊的数蚂蚁……

    刘胜男叹气,“那会儿都忙,照顾他的时间不多。而且村里没学校,好多孩子都没念书。孩子就耽误了。一直到他十岁的时候,强烈的要求要去学知识,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林国安就接过了话头,“为了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我们就送他去公社小学念书了。从那以后,寒来暑往,我就每天接送他。”

    刘胜男道,“我们那山路特别难走,孩子的鞋子都磨破几双了。”

    林晚觉得路很冤,明明是他妈手艺不好,鞋底没缝好,经常走着走着,鞋底掉了。

    甭管真相如何,反正两口子描述出来的场景太过真实了,清清楚楚的画面似乎就出现在眼前。

    一个小小的孩子,从小渴望知识。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最后终于如愿上学。但是却也不容易,要克服重重困难,还要翻山越岭,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都走在艰苦的求学路上。

    三位同志都觉得这完全不用他们去吹,就这样照实写,就是最好的了。

    旁边的严老师也是叹气,“真是不容易啊。”

    宣传处的同志感慨完了之后,又继续问道,“我们了解到林晚同学只用了三年就完成了九年的学习内容。所以想知道林晚同学心里当时想的什么吗?是有什么意志支撑你吗?”

    林晚沉默的看了看自己的爸妈,然后声音低沉道,“是为了我的爸妈。”

    林国安和刘胜男顿时心里咯噔。

    林晚又看了看他们,叹气道,“我从小家里穷,吃饭都吃不了,哪里来的钱念书呢。为了不给爸妈增加负担,我那时候就想着,我少念一年的书,不就能省一年的学费吗。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比别人更勤奋,多念书。我不想看到我的爸妈为了我的学费,在半夜里偷偷的唉声叹气。”

    严老师顿时泪奔了。其他三位宣传处的同志都感动的看着这一家三口。真是父慈子孝啊。

    林国安和刘胜男也红了眼睛,一边拉着林晚一只手。

    儿子,真是亲儿子。

    问完了这些重要问题之后,宣传处的又了解林晚的生活环境,然后就问起了林晚家里如今的生活环境是如何改善的。

    当然,如果不方便说,这个问题也可以选择不回答。

    林国安道,“不是不能回答,说起来都是靠了国家,靠了我儿子。自从国家搞改革开放之后,我儿子就拿出了他的奖学金,让我去做小生意。我儿子说啊,做小生意不丢人,只要不犯法,靠自己的劳动换的东西,都是光明正大的。”

    林晚不记得他说过这话,但是这不妨碍他接话,“没错,职业不分贵贱。每个行业的工人,都是社会的一块砖头。只不过我们摆放的位置不一样。”

    “说的好啊,原来林晚同学不止会念书,思想也是很广大的嘛。”

    林国安道,“反正就是靠着我儿子的那点儿本钱,加上国家的政策。我们赚了点儿钱。慢慢的就买了这个房子。”

    这可一点儿都不慢啊。

    宣传处的同志表示,他们是不是啥时候也去搞个小生意试试看。也给家里换个房子。

    不过这高考状元家里还真是典型的靠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了。

    状元的妈考上大学回了城,状元自己也是走出了乡村,马上要全国闻名了。

    状元爸就比较幸运了,拿着状元的奖学金去做生意,然后给家里买了房子,在城里扎根了。而且现在看来,这生意做的还是不错的。

    感觉这一家子的经历都能在报纸上宣传一下啊。都很符合国家政策嘛。

    林国安道,“对了,我们家那服装店教幸福服装店,还有一个卖杂货的,叫幸福杂货店。你们要是想写报纸上也能写上去。”

    林晚:“……”这广告费是不是要收点儿?

    采访结束之后,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拍了一张合照。连白天和黑夜两条小奶狗也上了镜头。

    双方都对今天的交流比较满意。宣传处的同志表示过几天还要去林晚的老家那边拍照。

    林晚和他爸妈对视一眼,然后林国安道,“啥时候啊,正好我们也要回去给他爷奶报喜。要不一起回去,我们还能带路。”

    宣传处的同志道,“那也好,正好顺路。”

    第173章

    这会儿高考成绩还没全部对外下发,省里为了赶着高考成绩下发的那一刻立马就出稿子上报纸,所以安排的很急。第二天就出发去林晚老家那边。

    这一次林晚一家子倒是坐上了顺风车,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林晚发现他爸妈虽然表现的非常镇定,但是眼睛却偷偷的瞄着车子内部结果。一脸的好奇的样子。

    林晚倒是一点儿也不好奇,他以前还坐过飞机呢,更不用说吉普车了。

    哦不,吉普车还真没坐过。毕竟那会儿这车都被淘汰了。

    他赶紧儿趁机也多看了几眼。嗯,也没啥特别的地方,就是感觉材料特别扎实。

    果然,人家宣传处的同志热心的和他们介绍,这车子是省军区淘汰的车子,以前是上过战场给部队的军官们坐的。

    林国安就道,“车子淘汰了,还能用?”

    “当然能用了,淘汰不是因为坏了,而是因为没有战争了,车子很多用不上,放着也是浪费,就给我们当公车用了。不过也就省里,下面的县里也难得能用上几辆呢。”

    宣传处的同志有些骄傲道。

    林国安看着眼热极了。

    自行车和这种车子就是不一样啊。自行车还要踩,刮风下雨的还难受。这车子自己跑,还不怕风吹日晒的。

    林晚倒是不眼热,他现在还小,有车子也不能开。反正等他成年的时候,好像很多人都开上小汽车了。虽然只是一小撮,但是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机会的。

    车子直接从省城出发一路往北桥公社,林晚以为是直达的,结果到了远安地区的地界之后,竟然有人在那边等着。吉普车就停下来了,有人下去打了招呼,才知道是远安地区知道省里这边又宣传处的同志过来采访,就特地来招待的。

    “这就是我们地区走出去的第一名,林晚同学吧。”为首的中年男人笑哈哈道,“这也是我们教育部门的名人呢,每次联考都名列前茅啊。当初去了市里,我们可真是舍不得。”

    林晚这才知道人家是地区教育部门的同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也多亏地区培养了我,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哈哈,没忘了咱们远安地区就好啊。这可是你的老家。”

    宣传处的同志就道,“同志,我们这边还赶着去了解情况。”

    “好啊,正好我们也要去发奖状的,林晚同学虽然转出去了,但是好歹也是我们地区走出去的,奖状是必须发的。”

    宣传处的同志:“……”这就是想蹭新闻而已。谁不知道啊?

    于是再次出发的时候,就是两辆车了。

    等到了从南县,由遇上两人,一个是县里教育局的副局长,一个是林晚以前县中学的校长。两人都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显然是刚得到消息,急匆匆赶过来的。

    宣传处的同志:“……”又来凑新闻的!

    再次上路之后,车上就多了两个人。

    吴校长高兴的和宣传处的同志夸赞林晚当初在县中学的表现如何的优异,如今学校至今还流传着他的传说呢。而且因为他的影响,学校的学习风气也更加浓厚了。今年中考的成绩也很理想。

    林晚就坐在边上,被夸的一脸红。

    虽然他是个厚脸皮的,可也经不住这么夸啊。

    相比之下,林国安和刘胜男则表现的很是稳重。脸上都保持着微微的笑容。

    看着十分的得体,且自持。

    等车子到了北桥公社之后,倒是没再遇上人了,估摸着是信息还没传过来。

    于是车子就一路的开往上林生产队去。

    另外一边,北桥公社里面,杨书记正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县里打过来的。

    接完电话之后,杨书记那电话都没拿稳。

    啥,省里有人来采访?

    他们北桥走出去了一个省里的高考状元。而且还是个神通?

    省里要很重视,要大力宣传这事儿?

    对了,这娃还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北桥公社以前的宝贝疙瘩,天才儿童,林晚!

    乖乖哟,他老早就看出来了,这娃肯定出息啊。瞧瞧,这才多久呢,就这么大的出息。简直吓坏人了。

    事不宜迟,杨书记也顾不喊人了,自己就去吆喝了一声,让邮局的林国华同志跟着他去一趟。

    杨书记和晕晕乎乎的林国华骑着自行车飞奔的时候,林晚他们的车子已经上了泥土路,马上要到了。

    林国安自从上了这泥土路之后,就开始给人家宣传处的同志进行讲解了,“同志你看,这路还是我们这里最好走的路呢,我们平时不走这路,太远了。远一倍。我们就翻山,”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就那座山,里面还有野猪呢。”

    刘胜男就道,“对,我们当初就担心孩子被野猪叼走了。”

    林晚:“……”

    宣传处的同志听的兴致勃勃的,一字一字的都给记下来,甚至人家还让停车,把这条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泥土路也拍了一张照片。

    这会儿正是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刚收完稻子,正给田地里平地施肥。

    又眼尖的乡亲看到车子进村了,就踮着脚尖用眼睛挡着阳光往那边看,“哎,我没看错吧,有个啥子进了咱村子了。不像是拖拉机。”

    “啥拖拉机啊,那是车,我在县城看过。人家县长坐的车。”

    “哎哟妈呀,县长来了吗?”有人喊道。

    老队长虽然已经不管事儿了,但是也不喜欢看人闲着,就嚷嚷了一句,“干啥呢,都闲着不种地啊,不想种就让出来给人家勤快人种地。”

    “不是啊队长,有车来了咱村里了,他们说是县长来了。”

    老队长这会儿有些眼花了,看不大清楚,“哪里啊?”

    “真有,好像到了停在村口了。”

    “肯定停在村口啊,咱村口那路进不去的。”

    老队长看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就跑过去看了看,走近了一看,还真是啊。赶紧儿将鞋后跟拉上去,草帽扔在一边,就往村口跑了过去。

    这会儿省里的宣传处的同志正在打量着这个林晚生活的山村。

    一个印象,穷,真是太穷了。

    一片破破烂烂的土培的房子。真是穷的没话说了。

    这地儿能养出这么聪明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地区里的领导,县里的领导,看着这个地方,也是这个印象。

    真是穷,这要是上了报纸,不好看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