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7章“公子,你这是……”
看到去而复返的刘禅,根本就没想过他这么快就能找出答案的庞统顿时不禁疑惑的望了过来。
“军师,小子或许找到大汉的病根了……”
在庞统一脸的不可思议与惊喜中,刘禅却是一脸自信的阐述起了自己的详细答案来。
“公子既已找到大汉的病根,那不知可有医治之法?”
不愧是诸葛大大相提并论的大神,即便心中已是激动不已,但此时却仍是强行压制了这份激动,转而又考校起刘禅的‘治病’能力来。
毕竟只会‘看病’而不会‘开方’的大有人在。能找出问题不难,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
“军师,小子以为,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成为门阀,关键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垄断整个官场仕途。我们可以在大力征辟、察举寒门士子的同时,再增加新的取士方式,比如科举……”
既然弄清楚了大汉的病根在于世家门阀,不趁着现在世家门阀刚刚崛起,还未真正达到巅峰之日打压更待何时?
要知道,在原历史上的魏晋之后,世家门阀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左右皇权的地步。
正所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门阀,说的就是这些左右着各个王朝皇权的世家大族。
本来皇帝轮流坐,谁当皇帝也无可所谓。但关键是这些世族门阀绝大多数却是有家无国、有奶便是娘的主!
对他们而言,只要能够保住自家的权力与荣华富贵,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大义统统狗屁不如。
所以,在面对异族入侵之时,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保家卫国,而是如何保住自家。
为此,这些世族门阀抱异族大腿、做汉奸、当帮凶的那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所以,本着将一切祸端掐灭在源头的想法,刘禅自然不会想着和曹丕与司马家那样,只为眼前的利益姑息养奸,给他们继续坐大的机会,从而把祸端留给后人。
“科举?公子所说科举是何意?”
对于大力提拔寒门士子庞统自然能够理解,但对于刘禅所提的‘科举’却是不由得一脸疑惑。
“科举就是……就是和察举类似的一种考试。只不过,与察举不同,科举不需要官员举荐……”
在庞统一脸疑惑的表情中,刘禅随即便将萌芽于原历史南北朝,于唐代才正式成型的科举制提前搬了出来。
“如此一来,有了大量平民子弟参与,不光世家大族再也不能垄断官场仕途,从而衰落下去,就是寒门出身士子也很难形成新的世家大族!”
“嗯,公子此法若是能够实行,确是治本之法。只是如今,却是有些不合时宜啊!”
让刘禅有些没想到的是,对于这明明领先了时代数百年的法子,却似乎并不怎么被这位凤雏所看好。
“哦?还请军师指点!”
看到庞统的反应,刘禅也是不禁有些疑惑起来。因为照理来说,这科举替代征辟和察举,乃是大势所趋。但现在庞统却说不合时宜,确实让他有些不能理解。
“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公子此法若在太平年间,或许倒是可行。但方今乱世,平民百姓连两餐温饱都难,又何来能力供养子弟求学参加科举?”
看着刘禅不解的目光,庞统只是微微一笑,随即便指出了这科举制度在此时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
要知道,在他所来的那个‘现代’之前的历朝历代,就算是盛世之时,能够读书识字的也依然是极少数之人,就更别说汉末这个今日不知明日食的乱世了。
在这个时代,能够读书识字的,除了一些寒门士子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世家大族之人。若是在这个时候推行科举之法,不过是给那些世家大族又增加了一条入仕之路而已。
所以如此一来,不但不会起到削弱他们的目的,反而还会进一步壮大他们的实力。
因此,在缺少‘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刘禅所提出的科举制虽好,但却有些不切实际,有点华而不实的嫌疑。
“军师,此事其实不难,不过是费一些钱粮罢了!既然百姓无力供子弟求学,那我们就在荆州多建学堂,以寒门士子为师,免费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等这些人学有所成后,再实行科举取士……”
“如此一来,不但为我们培养了人材,等日后兴复大汉后,在全国推行科举也算是有先例可依。而且此举还能广收寒门士子与百姓之心,巩固我大汉所复之地……至于办学所需钱财,就先以这纸张所获之利来维持,反正也是取自那些世家大族……”
在弄清楚庞统所说的困难只是‘群众基础’后,刘禅却是反而放下了心来。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不是!
“公子睿智!此法虽见效稍慢,然却夯实了根基……”
对于刘禅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找出解决的办法来,而且还是和自己所想解决之法相差无几,任庞统再狂傲,此时也是不禁佩服的点了点头。
“只是公子可曾想过,若是我们实行这科举这法,那些世家门阀可会甘心就缚?倘若他们联合起来对抗主公,大汉兴复之业岂非困难重重?”
虽说对于刘禅所提解决科举问题之法很是满意,但对于他的考校,却是并未结束。
“正如军师所言,借了他人的势力,以后是要还的。小子以为,即便兴复大汉之业慢点儿,那也比遗祸子孙来得强。昔日光武皇帝之事就是明证……”
“至于那些世族门阀若敢狗急跳墙,呵呵,方今乃是乱世,乱世总是要死人的。更何况,若是此法能够贯彻下去,届时我们有百姓拥护,有大军威慑,谅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已经完全沉浸到了自己所勾画蓝图中的刘禅,这会儿早已是忘了自己的年龄,稚嫩的面庞上,一股自信的霸气显露无疑!
“哈哈哈哈,天佑主公后继有人,天佑我大汉必将复兴啊!”
随着刘禅那充满自信与霸气的宣言落地,一向狂傲不驯的凤雏军师,此时却是大笑着冲刘禅长揖了一礼。
不仅如此,对于刘禅的评价,也从先前的汉室兴复有望,变成了现在的大汉必将复兴。
正所谓三岁看老,一个人从小的爱好与志向,往往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将来的成就。
所以,有刘禅这么一个允文允武,少年老成而又不乏进取之心的少主,一向狂傲的庞统,又怎么能够不欣喜异常?
“军师过誉了,大汉能否复兴,还有赖于军师等人和诸位将军相助!”
面对庞统的称赞,刘禅赶紧谦虚着回了一礼。
“只是小子有一事不明,还请军师为我解惑!”
第8章
“云叔,你说庞军师他真的……”
再次离开州牧府公廨之后,想着先前庞统所给出的那个答案,刘禅不禁满脸疑惑的看向了身后默默充当着自己贴身护卫的赵云。
原来,不解于庞统这个出自荆州世家大族的军师,为何给自己所出的主意却尽是在损害世家大族利益的刘禅,在离开前最终还是忍不住直接问了出来。
只不过,面对他的疑惑,庞统所给出的答案却只是一句根本无法让人信服的‘老子乐意’!
要知道,在弄清大汉的病根就在于这些世家大族后,刘禅可是对这世家大族的尿性清楚得很。
在这些世家大族眼中,家族利益才是永远排第一,国家利益只能排在后面。而庞统这‘损私肥公’的行为,实在是显得太过反常,太过于大公无私了。
因此,实在不能怪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庞统这玩笑一样的理由表示怀疑了。
“公子,不管军师的本心如何,但以末将看来,军师所提建议却是出自公心。所以公子倒也不必计较那么多……”
面对刘禅的询问,略一思索之后,见证了整件事情全过程的赵云,却是十分有把握的肯定了庞统所提的建议。
“云叔,不是小侄不相信庞军师,只是……算了,先不管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把这纸坊的事情弄好再说。”
虽说对于庞统所给出的理由有所怀疑,但如同赵云所说,从眼下来看,庞统所提建议却是并无半分不妥之处。
所以,即便有些担心自己被庞统这位凤雏给卖了,但此时忙着用构皮纸打开自己‘广积粮’局面的刘禅,也顾不得去想那么多了。
……
“启禀公子,糜太守来访,已在后堂等候多时……”
就在刘禅和赵云才刚刚踏入州牧府后院,一名仆役随即便趋步迎了上来,禀报了担任南郡太守的糜芳在此等候的消息。
“哦?我这舅父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
听到糜芳专门在此等侯自己,刘禅顿时微不可查的皱了下眉头。
说起来,糜芳与其兄糜竺可是老爹刘备最早的‘合伙人兼股东’了。在刘备一无所有之际,他们不但将自己的亲妹妹糜夫人嫁给了刘备,就连糜家积攒的财富也都被他们兄弟俩拿来资助其招兵买马了。
因此,在整个刘备集团中,其兄弟二人的地位,就算比不上关二爷和张三爷,但也绝对不比‘龙凤组合’等人差。可以说,二人对刘备来说那就是妥妥的‘心腹大臣’。
但刘禅对糜芳这位二舅父的‘深刻印象’却并非来自于此,而是其在原历史上投降吕蒙,致使关二爷的北伐襄樊攻败垂成不说,还把荆州这个事关丞相隆中对规划的关键地方给丢了的事迹。
所以,对这么一个在他看来贪生怕死的人,刘禅对其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感,哪怕其名义上是自己的舅父也不行。
“回公子,糜太守并未言明来意,所以小人也并不知晓……”
“呵呵,若是末将所料不错,糜子方恐怕是为公子手中的构皮纸而来……”
就在刘禅对糜芳的来意疑惑之际,一旁的赵云却是忽然开口轻笑了起来。
“构皮纸?看来小侄这位仲舅父的鼻子倒是灵敏得很,这新纸才刚刚制成,便这么快寻上门儿来了,哈哈!”
被赵云这么一提醒,刘禅顿时不由得心中一动,想起了这糜家兄弟在投资追随老爹刘备创业前,那可是‘员工’上万的一方豪商之事来。
“那云叔以为,若是将这构皮纸的经营交与舅父经营……”
想明白糜芳的来意后,刘禅却是不禁转头询问起赵云的意见来。
说起来,相比于糜芳这个有过‘历史前科’的舅父来说,赵云这个救命恩人在他的心中的地位和可信度却是要高多了。
“公子,这糜子芳虽然领兵打仗与治理地方不怎么样,但要说这行商经营之事,却正好是其所长……公子只需掌握住关键之处,其余的尽可让其放手施为,倒也算是人尽其材了!”
如同之前进谏刘备不要将成都的房屋田地分给功臣一样,这一次,面对刘禅的询问,赵云依然只是纯粹的从公心出发。根据糜芳的优点长处,推荐其来经营这构皮纸的事情,并未考虑过此举是否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
……
“呵呵,二舅父一向公务繁忙,今日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到这里来了啊……”
州牧府后堂,虽说早已弄清楚了糜芳的来意,在冲其行了一个晚辈之礼后,刘禅却是一脸嘻笑的冲其打起了哈哈来。
说起来,虽然因为糜家自身起自商贾之家的优势,再加上有赵云这个自己最为信重之人的推荐,刘禅也有心将这构皮纸的经营交与糜芳,但因为原历史上对方投降吕蒙的那个‘黑历史’原因,到了此时,他却仍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阿斗,舅父知道你制出来了这远超蔡侯纸的新纸出来,这不想着你年纪尚幼,舅父以往又是……所以便想要替你分担一二不是?”
让刘禅没想到的是,借着他的客气之语,手里拿起一张他摆放在桌案上的构皮纸,糜芳却是直接来了个开门见山,说出了想要帮他‘代劳’的事来。
“呃,二舅父不说阿斗倒是忘了,糜家可是闻名江淮的豪商大贾……不过,这新纸虽只是小小生意,但若是交与二舅父经营,不知您又有准备作何安排打算?”
虽然被糜芳的直接弄得有些意外,但刘禅怎么说也是一名有着多出两千年见识的穿越者。再加上其堂堂的‘少主’身份,所以也只是稍一愣神,随即也是打开天窗说起了亮话,想要看看这个被赵云推荐的,同时又有着‘黑历史’的二舅父到底有何真本事。
“那不知阿斗想要用这构皮纸换得些什么?钱粮、军械、人才?亦或是全部都要?”
更加出乎刘禅意料的是,面对他的询问,糜芳除了钱粮军械之外,居然还给出了一个‘人才’的选项来。
这让因为其投降吕蒙的‘黑历史’原因,从而对他一直抱着贪生怕死和庸碌无为印象的刘禅,也是不由得暗中为之惊讶不已。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想当初老爹刘备还在徐州的时候,糜芳那也曾是被吕布刀架在脖子上都没眨一下眼的狠人。
不仅如此,在面对曹操的高官厚39诱惑时,他和其兄糜竺那也是丝毫没有动心,眼里就认定了刘备这个妹夫。
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在后来关二爷都被迫投降曹操之后,糜芳与其兄也是依然是丝毫不为所动。仍是还在四处寻找刘备,直到又亲身经历了长坂坡那种最为危急的时刻。
可以说,糜家兄弟的忠心方面那可是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的。
这一点,不只得到了老爹刘备认可,就算是包括根本瞧不上他的关二爷在内的整个刘备集团,那也同样是认可的。而这,也是先前赵云秉公举荐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说他庸碌无为,那也只是在政事和军事上面言。但一个能够继承并继续良好经营的豪商,怎么可能真正庸碌无能?
之所以如此,这其实只是因为老爹刘备只着重考虑到了他的忠心,但却忽略了他真正的才能,没把他摆放到正确上的位置所致而已。
所以,真要说其贪生怕死和庸碌无为的话,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确实是有些冤枉他了。
“既然二舅父都这么说了,那阿斗为何还要选择?当然是全部都要了,不知二舅父又能否做到?哈哈哈哈!”
虽然不知道糜芳为何会有此和原著中大相径庭的表现,但在糜芳说出钱粮军械之外的‘人才’二字后,刘禅却是最终下定了将这纸张之事交予他经营的决心。
毕竟在原著中,糜芳背叛老爹的主要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出于对关二爷‘压迫’的不满与反抗。
要知道,关二爷的傲气,那可是连同为五虎上将的黄忠、马超都不放在眼里的。更何一个在他眼里根本没什么真本事,只不过靠着裙带关系身居高位的糜芳?
所以,想想糜芳在原历史上的背叛,固然有着其贪生怕死的一面,但更多的其实也是有着许多的无奈。
毕竟在刘备最为艰难落魄的时候都坚持过来了,又有谁会真正想在这个收获的时候‘净身出户’?
更何况,即便他日后万一还有这种倾向,自己一个堂堂穿越者,难道还掌控不了一个小小的糜芳?
所以,在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刘禅对这位二舅父的看法自然也随之产生了不小的改变。
“公子放心,若说行军打仗,舅父不敢打保票。但这行商经营之事,舅父敢立军令状……”
第9章
根本就不知道刘禅心路历程的糜芳,眼见只是简单的询问了几句后,刘禅这个外甥便把这构皮纸的经营交给了自己,一脸兴奋的他不仅拍着胸口保证了起来,更是连对刘禅的称呼也从私人关系的‘阿斗’变成了正式场合上的‘公子’。
“哈哈,军令状倒是不必了。又不是打仗,立什么军令状!再说了,二舅父在经商方面的本事,阿斗那还是信得过的……”
看着一脸兴奋的糜芳,顿感做对了决定的刘禅,也是不禁大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除了钱粮军械与人才之外,阿斗还需要一张网,一张笼罩整个大汉的天网!”
笑过之后,不等糜芳开口,刘禅却是在他所提出的钱粮、军械、人才这几点上,又附加了一个要求。
“天……天网?”
听到刘禅这突然加上的要求,此刻全部心思都已经放到了这构皮纸经营上面的糜芳,顿时不由得一脸懵逼起来。
“没错,天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那个天网!”
看着一脸懵逼的糜芳,刘禅再次一脸严肃的开口肯定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公子说的莫非……莫非是间人细作?”
见刘禅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即便再庸碌,糜芳此时也是明白了刘禅的意思。
“没错,小子要二舅父你借这新纸经营之机,于天下广布耳目,监察打探魏吴两地一切机密事宜!”
见糜芳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刘禅也不隐瞒,直接说出了这‘天网’的具体职能要求。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到了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才能虽百战实无危殆也。兵法中‘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更是一语道破了军事情报的重要地位。
毕竟大家都是血肉之躯,没有人能无中生有,掐指一算就能将敌方一切军情了然于胸,哪怕就算是卧龙凤雏也一样。
所以,只有预先洞悉了敌人的军情,才能做出相应的布置,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对情报重要性相当清楚的刘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组建情报网的机会。
“公子,这事,主公……主公那里……”
再次得到刘禅的肯定,下意识的抹了把额上的冷汗后,糜芳这才结结巴巴张了张口。
毕竟刘备这个正牌的主公还健在,刘禅只是‘少主’而已。而且到目前为止,他这个少主还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并没有得到刘备的正式确立。
所以,在听到刘禅要他建立一个监视天下的间人细作‘天网’后,他就算是再庸碌,也知道这事是极为犯人主忌讳的。只要一个不小心,自己就会弄得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呵呵,二舅父放心,父亲那里我自会去信请示。你和大舅都是父亲极为信任之人,相信父亲必不会反对……待父亲同意之后,此事再由二舅父实行如何?”
看到糜芳那冷汗涟涟的样子,刘禅却是不禁心中暗自坏笑起来。开玩笑,这世上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
“呃,这……这个,阿斗,舅父才疏学浅,也就能经营些商贾之事而已。不如,不如你再另择一心思细密之人为主,舅父愿从旁协助如何?”
原本以为刘禅年幼,想要来占点儿便宜的糜芳,哪想到刘禅会甩给他这么一个烫手至极的山芋。
只是这构皮纸的利润又实在太大,让他放弃他又不甘,所以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的糜芳,只能试图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他人。
“而且这间人细作之事,除了忠诚之外,最为重要的便是要心思细密,运筹帷幄。舅父自谓忠心不缺,但要说到心思细密和运筹帷幄,这实在是太过难为舅父了!”
为了甩掉这烫手山芋,糜芳更是不惜自揭其短,直言自己也就能在经商方面出出力而已。
“正所谓一法通,百法俱通!商场亦如战场,以舅父的经商天赋……这组建天网应该也不算什么难事吧?”
看着糜芳那坚决推辞的神情,刘禅也是不禁有些不确定了起来。
其实说起来,在他心目中,这天网统领的最好人选,其实却是庞统这个凤雏,毕竟专业对口嘛!
只不过,如同先前糜芳的‘黑历史’一样,因为庞统先前那个似是而非的回答,刘禅却是始终无法做到像对赵云这样真正的放心。
‘赵云?对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想到庞统不适合原因,心中猛的一动的刘禅,却是随即转头望向了一旁的赵云。
说起来,赵云虽然身为武将,但却并非莽夫,而是属于那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型人才。
而且怎么说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其忠心程度更是勿庸置疑。
“公子不可,末将志在征战沙场,这等机密细致之事,实在不是末将一介武夫能胜任得了的……”
不等刘禅开口,之前一直默不作声的赵云却是抢先开口拒绝了。
开玩笑,做一个管理间人细作的特务头子,哪有做一个大将军驰骋疆场来得痛快与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