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陇右就交与吾儿镇守了,待为父拿下凉州之后,咱父子再一同凯旋回师,哈哈哈哈!”
就在襄武、临渭投降之后不久,意气风发的老爹刘备却是当起了甩手掌柜。在将防备曹魏、镇守陇右的任务交予刘禅后,随即便轻松无比的再次踏上了夺取凉州的西征之行!
第181章
“未曾想到,孤甫一继位便丢了雍凉之地,日后九泉之下,孤还有何颜面再见父王?”
就在刘备率领汉军出兵凉州之际,洛阳城内,从邺城赶来坐镇的曹丕,在得知张颌大败,短时间内陇右已无法复夺,只能退守关中的消息后,顿时不禁‘羞愧’长叹了起来。
“传孤命令,孤要尽起国中大军亲征雍凉。不灭刘备老贼,誓不罢休!”
‘羞愧’过后,曹丕随后更是‘愤怒无比’的摆出了要御驾亲征雍凉的强硬姿态来。
只不过,姿态归姿态,别看他叫嚷得凶,但事实上这真的就只是一个姿态、一个口号而已。
且不说他有没有那个打败刘备、刘禅父子从而夺回雍凉的能力,单单只是为了自己屁股底下刚刚坐上的王位,他也不可能于此时率军亲征的。
毕竟不同于刘禅这个汉中王世子,曹丕当初的魏王世子之位,那可是经过了一番激烈争夺的。
若是他此时屁股都还没坐稳便率军出征,谁知道他那些兄弟们会不会给他来个‘回手掏’或是后院儿起火啥的。
所以,他这亲征雍凉的口号,纯粹就只是为了表达‘政治正确’而已。反正也会有一众臣子的极力阻拦,他喊喊口号又有何妨?
“启禀大王,陇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之如今萧关、街亭皆已为敌所夺,大王若是此时亲征,恐劳师靡……”
果然,不出曹丕所料,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这阻拦其亲征的劝阻之人便纷纷站了出来。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人给出的理由,却是实在让他感觉太过难堪了些,这不是明摆着说他能力不行吗?
“混帐!雍凉乃父王苦战所得,孤岂能如此轻言放弃?若是按尔等所言,难打之仗便不打,难夺之地便不夺,先王又何以创下如此之功业?”
面对这些没弄明白自己真正用意、‘不解风情’的的臣子,曹丕顿时不由得面色一寒,也是来了个‘公事公办’,大义凛然的训斥起了群臣来。
“启禀大王,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先王新去,大王刚刚继承大位,眼下当务之急乃是稳定民心,勤修内政。待民心安定、武备充足,区区雍凉之地,不过疥癣之疾,一旅天兵可定矣!”
得,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办才行!
就在曹丕大义凛然训斥那些‘畏难而退’的臣子时,作为其心腹的丞相长史司马懿赶紧站了出来,开口为他解起围来。
“大王,长史所言甚是!区区疥癣之疾,无须急于一时,何须劳动大王亲征。待民心一定,自可收复矣……”
很快,继司马懿之后,尚书陈群、侍中吴质、中领军朱铄等曹丕最为倚重的心腹之人也是纷纷站了出来,附和起了司马懿那‘攘外必先安内’的调调来。
“呃,诸卿所言虽有几分道理,然先王创业艰辛,孤若……”
面对司马懿、陈群等心腹之人这‘合情合理’的劝阻理由,曹丕顿时不禁十分‘为难’了起来。
“大王,长史等人言之有理,攘外确先安内,臣等皆附议!”
就在曹丕那一脸‘为难’之际,到了此时,先前那些被其训斥的臣子们,哪还不知道自己之前到底‘错’在了何处?。
所以,只片刻间,‘攘外必先安内’、‘中国既定,四夷宾服’的论调便充斥了整个庙堂间。
不仅如此,在弄清楚了曹丕的心思后,一些心思机灵之人也是受此启发,瞬间活泛了起来。
“启禀大王,近日石邑、临淄来报,言两地有凤凰来仪、麒麟降世之祥瑞……”
还没等曹丕将先‘攘外’还是先‘安内’的方针定下来,中郎将李伏却是突然话锋一转,向曹丕禀报起了‘祥瑞’来。
“呃,凤凰来仪,麒麟降世?莫非是地方官吏为求幸进所谎报?”
正考虑该如何才能表现得更‘自然’接受群臣‘劝谏’,从而以‘安内’为先的曹丕,在陡然听到李伏的祥瑞禀报后,也不是不由得微微一愣。
“启禀大王,据臣所知,石邑、临淄确有凤凰、麒麟降世之事。不仅石邑、临淄,邺郡也有奏报,言近日有黄龙现于邺郡,此种种瑞征,皆乃大王贤德之故!”
继李伏之后,太史丞许芝也是立马站了出来,禀报了邺郡有黄龙现世的祥瑞,就差直接大喊‘魏当代汉’了。
“呵呵,祥瑞之事还需细查,不可轻信。诸卿皆先行退下吧,孤有些乏了!”
摇了摇头,原本片刻之前还是面带寒霜的曹丕,此刻却是一脸微笑的起身离开了。
……
“下臣参见大王!”
就在曹丕结束了之前攘外与安内讨论的‘朝会’之后不久,尚书陈群却是带着一本厚厚的奏疏找了过来。
“哦?长文你该不会亦是来奏报献祥瑞之事吧,哈哈!”
看着陈群手中那厚厚的奏疏,心情大好的曹丕也是不禁轻笑着抬头望了过来。
事实上,对于今日李伏、许芝所奏报这祥瑞、异兆的目的,曹丕心里可是清楚得很。
只不过,这两人却是表现得太过直白。所以即便心中欣喜不已,但他还是做出了‘祥瑞’不可轻信,仍需‘细察’的指示。
“大王,汉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其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殿下应期,十分天下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商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面对曹丕玩笑般的询问,陈群却是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比之前李伏、许芝等人更进一步,更加直白赤裸的说出了‘魏当代汉’的言语来。
“只是下臣与一众同僚以为,如今国家选拔官吏之法太过粗陃,致使天下才能之士不能尽为国家所用,常有遗贤漏于野之憾。故下臣与一众同僚思虑再三,今粗制了一部官吏选拔之法,还请大王批示!”
末了,在说出那套直白赤裸的‘魏当代汉’之语后,陈群这才向曹丕奉上了手中那份厚厚的奏疏。
第182章
“九品官人法?”
打开陈群所奉上的奏疏,‘九品官人法’五个大气磅礴的开篇大字随即便映入了曹丕眼帘。
“启禀大王,所谓九品官人法,又名九品中正制。乃是国家于各州郡设立专门选材之‘中正官’,将其所辖州郡之人才按家世、道德、才能之高低优劣分为九等。凡具有中人以上之姿者,由中正官将其掌握了他人命运前途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别人的巴结、拉拢。
因此,想让他们以‘道德’这玩意儿来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做到在人材选拔上的公平、公正,呵呵,这特喵哄鬼呢!
而这,还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项弊端而已。像由此而产生的官吏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甚至是出现明显开历史倒车的‘世卿世39’现像,那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所以,打心底里,对于这‘九品官人法’,曹丕还是十分抗拒与反感的。毕竟自家老子搞了一辈子的‘唯才是举’打压世族门阀,现在自己一上位就给全盘否定了,那也太说不过去了不是?
只不过,明白归明白、反感归反感,但片刻之后,为了自己所背负的振兴曹家的‘历史使命’,曹丕却是又不得不不再次从案台上捡起了那份‘九品官人法’来。
没办法,曹操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威望与权力,‘任性’的压制士族门阀,但曹丕可没那个本事与资本历啊。
而且与刘禅将国家的基石定位在普通百姓身上不同,在曹丕的观点中,这天下的基石,却还是那些掌握了强大资源与势力的士族阶层。
再加上此时的王朝更迭,没有经过原历史上几十年后司马家的亵渎,远没有发展到那种随意弑君自立的无底限下作程度,曹丕自然也没有‘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觉悟。
所以曹丕想要更进一步,完成自己‘以魏代汉’的历史使命,那就只能与这些在他看来代表了‘天下基石’的世家大族合作,取得他们的支持。
否则,到时候万一在以魏代汉的运作过程中,再出现一位荀彧这样的‘清流’来,到时候他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杀了,有损自己的正面形象。不杀,那就只能放弃称帝,自己的皇帝梦化为泡影不说,整个曹家子孙以后也同样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
“罢了,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
再次将手中的‘九品官人法’仔细翻阅了一遍后,曹丕终于还是做出了在他看来最为‘正确’的选择。
没办法,为了‘以魏代汉’的平稳过度,为了不在这个过程中节外生枝,他只能先笼络世家大族,毕竟自己的新王朝同样还指望着这些人出力不是?
因此,在最后翻阅了一遍手中的官吏选拔之法后,曹丕最终却是坚定的在上面以红笔写下了一个醒目的‘可’字!
至此,为了完成自己以魏代汉的大业,为了自己的‘帝业永祚’,就在曹操这个和世家大族较了一辈子劲儿的孤胆英雄刚去世后没多久,身为其继承人的曹丕,就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意志的决定,选择了跟世家大族妥协,尽废了曹操一辈子的努力。
第183章
“启禀陛下,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应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
建安二十五年,八月,许昌皇宫大殿之内,华歆、王郎、辛毗、贾诩、刘晔、陈矫、陈群、桓阶、李伏、许芝等一共四十馀名文武官僚,此刻全都满脸肃穆的看向了宝座之上的皇帝刘协。
随着‘九品官人法’在曹丕这里通过,达到了自己目的的世家大族们,当然也是要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
“昔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四百年矣。朕虽不才,然无过恶,岂能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等……汝等皆为累世汉臣,何故出此大逆之言?”
面对群臣的逼宫,即便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料,但刘协此刻还是忍不住心中的愤怒,颤抖着抬起手臂指向了殿内的众人。
没办法,怎么说也是世代相传了数百年的祖宗基业,他刘协再软弱无能,又岂能甘心做那个丢掉祖宗基业的罪人?
“陛下,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皆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
然而,面对刘协的呵斥,大殿之中一众文武却是直接来了个无视。其中最先在曹丕那里禀报祥瑞之事的中郎将李伏,更是又拿出那子虚乌有的祥瑞说起了事来。
“陛下,臣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星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夫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之语,陛下可早禅位于魏王,以应天命!”
好嘛,有了祥瑞还不算,为了能够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继李伏之后,太史丞许芝更是将虚无缥缈的天象与‘封建迷信’的图谶都给搬了出来逼迫刘协。
“哈哈哈哈,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汝等竟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
正所谓泥人尚有三分土性,何况是皇帝?所以,面对李伏、许芝的无耻嘴脸,刘协此时也是忘记了自己身为傀儡的事实,怒极反笑的指着众人再次大声呵斥起来
只不过,刘协还是小看了这班逼宫文武脸皮的厚度,就在其话音刚落之际,那个在原剧情中后来被诸葛大神于阵前骂死的王郎,此刻却是腆着张厚颜站了出来。
“陛下,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否则,迟则生‘变’矣!”
不同于李伏、许芝好歹还拿了个祥瑞图谶遮面,王郎却是直接以‘迟则生变’威胁起了刘协的性命来。
“汝等,汝等……”
听到王郎的威胁,刘刚刚还‘龙颜大怒’的刘协,此刻却是瞬间又怂了下来,只能颤抖着指着众人退入后殿去了。
“哈哈哈哈,凡事不可一蹴而就,今日且到此为止,明日吾等再来便是!”
看到胆怯退入后殿的刘协,为首的华歆等人却是毫无人臣之礼的在这大殿上放肆大笑起来。
……
“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今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虽然不甘、不愿,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面对几乎满朝文武的逼迫,刘协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又能如何?
所以,在得到贾诩代表曹丕许下了‘魏王必不负陛下’的承诺后,只能无奈令陈群草拟禅国之诏,令华歆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丞相府献纳。
“臣论德不及古之先贤,论功不及先王,又岂敢有非分之想?还请陛下另求大贤以嗣天位……”
面对刘协这第一道禅让诏书,强抑着心中的欣喜,曹丕却是‘谦逊’得‘汗如雨下’,坚辞不受起来。
没办法,为了彰显自己登位的合法性,证明自己非是篡臣贼子,即使曹丕内心再着急上位,这该有的表面功夫,那也必须要做足的。
所以,照猫画虎,学自己老子受封魏王时一样,面对刘协这道禅位诏书,曹丕也是效仿古时尧舜的禅让制礼节,玩儿起了‘三辞三受’的把戏来。
而对于曹丕的‘谦让’,对这‘三辞三受’流程早已有了经验的刘协也是心知肚明,随即又下了第二道、第三道禅诏书,‘诚挚’的表达了自己退位让贤的决心。
很快,默契无比的双方便完成了这‘三辞三受’的流程,进入到了最后的禅让大典。
……
“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尧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腾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幸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宗庙……
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祗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庚午日
繁阳城西南十二里处受禅台,在二十万大军的戒备和各路诸侯、文武百官和各族部落酋长的见证下,头戴冲天冠,身着衮龙袍的曹丕,在华歆宣读完刘协的退位禅让诏书后,终于是满意的从跪在自己面前的刘协手中,接过了那代表着至高无上皇权的玉玺,改元黄初,成功完成了以魏代汉的‘大业’!
至此,继王莽篡位、光武中兴之后,绵延了四百零五年的煌煌炎汉,却是再一次国祚断绝了!
只不过,正所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暂时的沉寂,又何尝不是意味着一场新生的开始?
第184章
“儿臣恭迎父王凯旋!”
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就在曹丕刚刚篡汉受禅没几天,陇右天水郡,西征凉州大半年的汉中王刘备也是终于率领西征大军凯旋而归。
说起来,因为有着刘禅为其坐镇陇右后方,毫无后顾之忧的刘备,这一次西征可是撒够了欢。不止西凉诸郡被顺利收复,就连西域长史府,也是同样被其顺带着纳入了囊中。
可以说,就地盘版图而言,比起曹魏来说,刘备集团可是真正的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在地盘版图上而言,并不代表眼下刘备集团的综合实力也已经超过了曹魏。
毕竟在比起曹操来说,刘备崛起的时间太短了。加之中原自古以来便是华夏精华之地,所以就整体实力而言,眼下曹刘双方基本也就是旗鼓相当而已,远没有达到双方在地盘版图上的这种绝对的差距。
“哈哈哈哈,吾儿何时也学会这些虚礼了!”
看着大半年不见,又长高壮实了不少的刘禅,翻身下马的刘备也是一改往日的内敛,意气风发的放声大笑起来。
“来,吾儿看看为父带回的这些马匹如何?”
不等刘禅开口,伸手将其扶起后,年轻时就‘喜狗马’的刘备,随即却是得瑟无比的指向了身后随军而行的庞大马群。
“这些……这些都是汗血马?”
在老爹的指引下,看着多达数千的马群中那一匹匹体型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动作轻快灵活的各色马匹,即使是来自后世的他‘见多识广’,此刻也是不由得双眼放光起来。
“哈哈,为父并未打到大宛,哪有如此多汉血马。这其中真正的汉血马也就百多匹而已,其余皆为汉血马与其它马种培育而来。且纯粹的汉血马并不太适合作为军中骑乘用马,届时吾等可以这些马匹作为种马……”
看着刘禅那双眼放光的样子,年轻时就对狗马颇有研究的刘备随即便为他介绍起了这汉血马的优劣特点来。
“父王英明,有了如此多优良种马,日后我汉军骑兵之战力必将更进一步矣!”
不切实际的幻想着日后清一色汗血马血统的汉军骑兵,刘禅都要流哈拉子了。
“启禀大王、世子,许昌急报!”
就在刘禅还在幻想着日后大汉骑兵的威武之师形象之际,一道天网密探自许昌传过来的紧急密报却是送到了他的手中。
……
“孤虽有所预料,但却未曾想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想我煌煌炎汉传世数百年……今自光武中兴以来,又再次国祚断绝矣!”
看着手中密报上那曹丕篡汉的消息,刘备不禁面带悲戚的长叹了一声,再无半分之前的意气风发。
没办法,谁又能想到在西征归来的大喜之日,却是成了收到大汉国祚断绝的大悲之日呢。
“大哥,如今曹丕篡位,咱大汉连皇帝都没了,大哥何不就此登基为帝?”
就在刘备还在为大汉国祚之断绝而悲戚之际,没想到耳边却是传来了三爷那突兀的劝进之声。
“大王,翼德所言甚是!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曹丕篡汉自立,大王乃汉室苗裔,理应继统以延汉祀!”
没等刘备来得及开口,继三爷之后,法正、陆逊、马超与魏延等一众西征文武也是随即开口劝进起来。
“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孤又岂能效逆贼曹丕所为,此事勿须再提!”
面对众人的劝进,先是一愣的刘备却是不禁勃然变色,随即便拂袖而去。
“我说三叔,你这是不是太急了点儿!”
看到拂袖而去的老爹,刘禅也是不禁一阵无语的看向了一脸懵逼的三爷。
没办法,曹丕都还要搞个‘三辞三受’的把戏呢,若是老爹就这么轻易的答应了众人的称帝之请,那岂不是太过草率了?
所以,这个时候三爷的劝进,自然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操之过急了。
“我说你小子,为何只说俺老张不说他们?”
看到明显‘针对’自己的刘禅,一脸懵逼的三爷却是伸手指向了法正、陆逊等人。
“这事不怪翼德你怪谁?若非你在此时开了口,我等又怎会在如此不合时宜之时跟着劝进?哈哈哈哈!”
……
“启禀大王,今曹丕篡汉,大汉国祚已断。王上若只顾个人虚名,不即帝位以延续汉祀、兴师讨逆,岂不是为小忠而失大义?若大王不从臣等所议,必失大汉子民之望矣!”
十一月下旬,就在刘备刚刚率军返回南郑的第二天,随着曹丕逼迫天子禅位的消息已经传开,算上之前三爷领头的那次不太正式的劝进,以太傅许靖、国相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等人为首的第二波正式劝进也开始了。
“诸卿,孤虽乃景帝之孙,然却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又有何异……”
不出所料,面对从人的这第二次劝进,刘备仍是坚定不移的予以了严词拒绝。
没办法,不同于前次进爵汉中王时有天子诏命背书,这一次的称帝劝进,可没有天子诏命。
所以,为了彰显这帝位的正统性与合法,这三辞三受的过场,不止曹丕这个篡位者需要,刘备这个正常称帝延续汉祀的汉中王也是同样需要的。
当然了,这些琐事自然有王傅许靖、国相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操持,倒是不用刘备操心。
只不过虽然不用为这三辞三受的琐事操心,但刘备此时却是在为如何妥善处理刘协这个已经退位了天子之事头疼了起来。
没办法,不同于原剧情中老所收到的消息是刘协已经被害身亡。这一次,因为有着天网的精确消息,眼下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还好好在山阳郡干饭的消息,自然也是一并传了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