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末了,看着一众惊惧不已的世家代表,诸葛亮这才宣布了一个对他们来说还算‘好消息’的命令,自行统计上报家中田地房屋。“多谢中书令指点,小人等这便回去准备,好尽快将帐目报上来!”
听到诸葛亮这道自行统计人口、田地、房屋及奴婢数量的命令后,心中暗自庆幸的众人也是随即松了一口气。
……
“呵呵,孔明以为,这些人中有多少会如实上报家中人口田地之物??”
看着堂外那些垂头丧气、匆匆离去的世家代表,方才一直冷着个脸的耿纪,此刻带着打赌的笑意向诸葛大大望了过来。
第351章
“二弟、三弟,事情便是如此,依你们之见,此次我等该如何应对?”
许昌陈家大宅,在送走了一众想要来‘拜访’的其它世家之人后,满头大汗的陈佐,却是顾不得歇息,随即便赶紧叫来了陈群之子陈泰,以及自已的亲兄弟陈坦两人,商量起了应对刘禅这‘抢劫式’清查令的对策来。
说起来,原本这‘家主’之位,自然是由陈泰这个陈家的长房嫡长孙来担任的。
只不过,因为陈群此刻还在洛阳任职,为了尽可能的不牵连到他,所以前次改投‘季汉’时,代表陈家出面的,自然便成了陈佐这一房。
但如今面临这大大超出了当初预料、事关家族存亡的大事,本就是不得已上位的陈佐,自然不可能一人独断不是。
“兄长,既然他们将这田地、房屋及奴婢上报之事交予了各家自行统计,那我等可否……”
了解完事情的始末之后,陈坦却是不由得心中一动。很显然,他是想要在这上报的数字上面做文章。
没办法,刘禅的‘吃相’实在太狠了。若是真按其教令老老实实报上去,到时候沦为了庶民身份的陈家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三弟不可!今时之大汉非比从前,汝焉知此自行统计上报之事不是其欲擒故纵之计?”
见陈坦想要在这上报的数据上做手脚,陈泰却是不禁满脸无奈的摇了摇头。
“呃,刘备父子也是仁名远扬之人,当……当不至于行此等之事吧?再说大伯当年好歹也曾任职于刘备手下,这香火情总归……总归还是有些的吧?”
被陈泰这么一提醒,心有不甘的陈坦,却是拿刘备父子的宽仁之名及当年陈群跟随刘备的事情说起了事来。
只不过,这理由别说陈泰了,其实就是他自已,那也照样是说服不了的。
开玩笑,自古以来的历代帝王,就算是再仁名在外,又有哪一个是真正一味无原则宽仁的?
至于以私废公的事情,除非那些昏庸的帝王,谁会为了区区私情而坏国家大事?而刘备父子,哪个又能说是昏庸之人?
“二弟说得不错,且三弟莫非忘了前汉之时的‘算缗令’了?若是我等上报之后,那刘禅到时候再颁布一个‘告缗令’,届时我等……”
听到陈坦那根本连自已都说服不了的理由,陈佐也是禁面带苦笑的否决了他这个想法。
“如此说来,那我等便只能任人宰割,眼睁睁的看着陈家百年家业就此被夺?”
虽然自已找出的理由甚至都无法说服自已,但眼见这貌似唯一可行的办法就这么被否了,陈坦顿时不由得满脸不甘。
“早知今日,当初那些家兵部曲就不该交出去。否则,今日我等尚有一搏之力!”
末了,心有不甘的陈坦,却是又为为前段时间‘主动’交出去私兵部曲之事后悔报怨了起来。
原来,就在二爷入城之后不久,在诸葛大大的‘委婉提醒’下,陈佐等一众世家大族之人,便已经‘主动’的将手中的私兵部曲全部交了出去。
“三弟真以为有那些私兵就能保住陈家?呵呵,若是没有交出那些私兵部曲,此刻我陈家恐早就于这颖川之地除名了!”
听到陈坦这明显属于气话的抱怨,陈泰也是跟着苦笑了起来。
“罢了罢了,当务之急乃是先保住陈家要紧,其余之事,日后再图……”
末了,眼看陈泰这个长房长孙也是同样对‘反抗’之事不报希望,最终陈佐也只能是带着不甘与无奈,做出了据实上报的决定。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在‘武德’充沛且极具甘心新精神的‘季汉’治下,想要保全家族,那就必须要做出割肉的取舍!
只不过,像陈家兄弟这样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还能保持住清醒头脑,并做出正确选择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这不,就在陈佐兄弟于纠结、不甘中做出据实上报的决定之时,其它世家大族内,此刻也是正在为如何应对此次清查事件商讨呢。
“那诸葛村夫届既是让我等自行统计上报,便是说明,此次事件,不过是刘备父子为彰权威的示威之举而已。我等只需稍加配合、意思一下走个过场即可,何须真的如实上报什么土地房屋?”
“正是,如今中原未定,汉军只不过掌握了半数中原之地而已。且河北之地更是未定,他们又岂会将精力放于此等小事之上……”
许昌西城,舞阳韩氏大宅内,面对这自行上报田地、房屋及奴婢的事情,与陈氏兄弟定下的如实上报决定不同,韩家内部,显然是‘灵活上报’的言论占了上风。
而且这些人其给找出的理论依据,那可是比陈坦先前基于刘备父子的宽仁之名所提出的理由充分多了。
毕竟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都是先把抢地盘的事放在首位。至于治理,那自然是等‘大事’鼎定之后的事了。
像刘禅这样,地盘都还没有完全夺下来,却是‘不顾轻重’的冒着得罪地方势力的危险,抢先清除起这些刚夺来地盘上的‘垃圾’之事,那可是从未有过的。
因此,一通分析过后,‘确认’了刘备父子就是想借此事件彰显权威的他们,最终仍是抱着侥幸与法不责众的心理,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挺而走险。
而与之相同的一幕,在襄城李氏、阳翟郭氏、长社韩氏、父城冯氏等一众世家大族内,也是在同样发生。并且其最终结果,也都是和舞阴韩氏一样,选择了和他们相差不大的‘灵活上报’!
只不过,他们又哪里能够想到,这让他们自主统计上报田地、房屋和奴仆之事,只不过才是此次‘运动’的开端而已。当然,也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但很显然,在利益熏心之下,这些世家大族却是早已经习惯了长久以来以自家为中心,却是自已放弃了这最后的自我救赎机会。
第352章
“启禀中书令、耿司长,此乃我等各家奉命清点核算之田地、房屋及奴婢帐册名细,还请两位过目!”
数天之后,仍是先前传达、接受刘禅太子教令的老地方,在陈佐的带领下,一众颖川的世家大族代表,此刻全都再次汇聚于此,谦恭不已的将各自手中的帐册,摆到了诸葛大大和耿纪的面前的案桌上。
“嗯,还不错,倒是没有故意拖延!”
看着摆在自已和诸葛大大眼前的两摞帐册,几天前还全程拉着个冷脸的耿纪,此刻也是终于带上了几分难得的笑容。
“回禀耿司长,小人等承蒙太子殿下大恩,又哪敢怠慢。这几日连夜清点核算之下,却是堪堪准备好……”
听到耿纪这位‘钦差大臣’的夸赞,一众世家代表赶紧谦虚不已的表起了功来。
“呵呵,既然如此,那本司倒要与中书令看看,汝等是如何报答太子殿下之恩的……”
看着眼前这一个个知错能改的‘回头浪子’,微微一笑之下,耿纪也是随手从自已面前这摞帐册中取下一本翻看起来。
……
“呵呵,下官却是未曾想到,世人所言之富比封君、豪过王侯的关东世家,大多竟是过得如此清苦,倒是枉背了多年的骂名啊!”
半个时辰之后,在一众世家代表那有些忐忑的眼神中,翻完手中最后一本帐册的耿纪,此刻却是不禁‘感慨不已’的望向了旁边也是刚刚翻看完帐册的诸葛大大。
没办法,若是按这些帐册上所载,这些世家大族也就是勉强糊口渡日而已,寒酸得很。
“耿老所言甚是!从这帐册看来,关东世家过得还真是清苦无比啊……”
听到耿纪的‘感慨’,合上手中帐册后,诸葛大大也是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成了!’
看到耿纪和诸葛大大两人的表情,那些利欲熏心之下少报瞒报的世家代表,此刻顿时不由得在暗中长舒了一口气。
“中书令、耿司长明鉴!自黄巾之乱后,数十年来战祸不断,中原人口户数锐减、土地荒芜,我等亦不过枉背了一世家之名尔……”
眼见顺利过关,在放下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之后,一众自作聪明的世家代表也是赶紧趁机诉起了苦来。
“哼,幸得本相与耿老亲来此地,否则我等皆为绣衣卫跟武德司所欺也!回头本相定要上奏殿下,严查绣衣卫、武德司渎职之罪也!”
就在一众自作聪明的世家代表‘诉苦’之际,忽然间,耳边却是冷不丁的传来了向来好脾气的诸葛大大之冷哼声。
“绣……绣衣卫、武德司!”
原本还在为顺利过关而暗自欣喜的世家代表们,听着耳边突然传来的冷哼声后,顿时不由得浑身一个激灵。
没办法,随着‘季汉’的强势崛起,如今绣衣卫和武德司的威名可不单单是在‘季汉’。即便是在曹魏的地盘,这两个‘大汉厂卫’那也照样是声名赫赫。
所以在听到诸葛大大的冷哼之后,正纷纷‘诉苦’的一从世家代表,顿时便如同被掐住了脖颈的鸭子一般,整个大堂内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呃,中书令这么一说,下官倒是突然想起一事来。下官临出发前太子殿下赐了下官两份册子,乃是绣衣卫跟武德司这些年个侦察记录。其中关于颖川陈家所录,却是与此次陈家所报十分相符,倒是有些奇怪……”
就在一众世家代表哑然失声之际,仿佛对这一切根本就未注意到的耿纪,此刻却是忽然从衣袖中取出了两本厚厚的的册子,递到了诸葛大大面前。
“哦?居然还有此事,莫非是本相冤枉了绣衣卫跟武德司?”
接过耿纪递过来的两本厚册子,满脸‘惊讶’的诸葛大大随即便快速翻看对比了起来。
“中……书令、耿司……司长,小人等……”
看着堂上诸葛大大与耿纪这一唱一和的表演,一众刚刚还暗自欣喜不已的世家代表,此刻却是不由得纷纷冷汗直冒、双股战战起来。
“诸位放心,虽说绣衣卫跟武德司乃是太子殿下亲领,然若是其胆敢渎职,本相也必当奏明殿下严惩,还诸位一个清白!”
没等一从张口结舌的世家之人把话说完,正翻看着两本册子与众人所报对比的诸葛大大,却是十分‘体贴’的挥手打断了他们。
‘呵呵,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也不想想,如今可不是前汉与曹魏之时……’
看着那些冷汗直冒、两恩战战的世家代表,因为耿纪的‘疑问’而放下了心来的陈佐,此刻也是不由得为这些自作聪明的‘同伙’暗自摇头感慨起来。
“咦?耿老还别说,虽说绣衣卫跟武德司所查与各家所报出入甚大,然荀家所报,亦是与此记录完全相符矣!”
正当陈佐还在为一众‘同伙’的自作聪明而感慨之时,伴随着一声轻咦传来,只见仍在自顾自‘表演’的诸葛大大,此刻却是又从中发现了一家与绣衣卫、武德司记录相符的帐本,荀家!
不用说,与陈家一样,荀家也是先择了据实上报!
说起来,于这乱世大争之际,世家大族‘投资’自已所看好的潜力股,原本也无可厚非。
但与其它家族之人,甚至是同样出身许家荀攸等人不同,荀彧选择投靠曹操,更多的却是想要借曹操之手来恢复大汉。
所以,这才有了后来因为其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从而不明不白死去的事情。
因此,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或许还有别的因素,总之,在这一次面对刘禅的‘抢劫’时,留在颖川的荀家却是做出了和陈家一样的‘躺平’决策。
“这就奇怪了,按理来说,既然绣衣卫跟武德司所记录的荀、陈两家之事为真,那为何其它各家……诸位,本司倒是有糊涂了啊!”
终于,一直只顾着和诸葛大大‘演戏’的耿纪,此刻终于是带着无比‘诚挚’的眼神,望向了眼前这些已经汗湿衣襟、两股战战的世家代表来。
第353章
“耿司长、中书令,小人……小人等……”
看着眼前耿纪那‘诚挚’无比的眼神,一众自作聪明、弄虚作假的世家代表们,此刻却是再也支撑不住,双腿一软便纷纷跪了下来。
“都起来吧,在未查清此事是否为绣衣卫跟武德司之疏忽失职前,本相不会轻下定论。汝等无须担心,都回去等消息吧!”
然而,出乎这些人意料的是,就在他们惶恐之下都已经准备‘招供’之际,没想到诸葛大大却是“误解”了他们的意思。
不仅如此,看其态度,似乎还大有将此事‘甩锅’绣衣卫跟武德司的意思。
‘莫非……是了,诸葛亮、耿纪怎么说也是士人,又岂会愿意同阉宦检校之流为伍!’
面对诸葛大大这不要太过明显的偏袒行为,一众原本冷汗直冒,两股战战的世家代表们,这会儿却是不由纷纷脑洞大开,将这份‘偏袒’当成了‘季汉’内部的争权夺利的结果。
没办法,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还是朝堂?所以他们有这种想法,那自然是不足为奇。
“小人等多谢中书令、耿司长主持正义公道……”
眼见事情得已圆满‘解决’,随后这些人自然也是放心的告退离去。
……
“哈哈,荀兄、陈兄倒是好魄力啊!”
从司马懿昔日的大都督府,如今的大汉中书令‘行辕’出来后,看到陈佐与荀39这‘唯二’老实上报的两人,韩、李、郭、冯等一众世家代表,此刻却是不禁带着戏谑这意朝二人望了过来。
很显然,背叛’了颖川世族的荀、陈两家,却是被原来的‘伙伴’们给孤立了。
“呵呵,人各有志!在下只是想平平淡淡耕读传家而已……”
面对众人的讥笑嘲讽,陈佐与却是并不在意的摇了摇头。至于一旁的荀39,却是直接对这些人的嘲讽选择了无礼。
“唉,目光短浅啊!若是人都没了,要那些田地宅院和奴婢又有何用?”
看着一众得意而去的各家代表,陈佐却是不禁再次感叹了起来。
事实上,诸葛大大与耿纪所唱的这出戏其实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粗浅得很,只要稍微清醒点儿就能识破。
奈何这些人却是早已被贪婪蒙蔽了心智,却硬是没看了来这极为粗浅的戏码。
“呵呵,今时不同往日,我等自家尚还未脱险,陈兄又何必为他人担忧?”
听到陈佐的感慨,先前保持一直没开口的荀39,此刻却是不禁有些无奈的冷笑了起来。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呵呵……中书令这番心思算是白费了!”
就在陈佐感慨、荀39冷笑之际,另一边,中书令‘行辕’内,看着放心离去的一众世家之人,一声冷笑过后,耿纪却随即又转头望向了诸葛大大。
“呵呵,逐利之心人皆有知……多给他们一次机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求个心安吧!”
很显然,先前那场已经算是十分粗浅、拙劣的戏码,却是诸葛大大再次为这些人争取到的一次‘自救’机会。只不过正如耿纪所说,却是白白浪费了他一片心意。
……
“启禀大将军、中书令,营外有大量百姓前来申冤告状!”
这天,正当难得空闲的诸葛大大与二爷在军营弈棋之时,一名匆匆而来的小校,却是带来了有百姓前来告状的消息。
“哦,申冤告状之事有县衙。若是县衙办不了,再找郡里即可,何故告到这军营之地来了?”
得知有人告状竟然告到军营来了,二爷与诸葛大大顿时不由得一脸‘惊讶’。
正所谓做戏做一套,虽然明知道这些告状的百姓是怎么回事儿,但该演的戏还是要演的。
“启禀大将军、中书令,这些百姓声言只相信大将军和中书令,只相信汉军。且这些百姓正是先前帮大军寻木、筑山之人……”
看到二爷和诸葛大大那一脸惊讶的表情,并不知晓个中缘由的这名军士,却是赶紧开口为这些百姓说起了好话来。
“哦?既是如此,倒是不好寒了百姓之心啊。军师,看来此事只能劳烦你了……”
听到这些前来告状的百姓是帮助大军攻城之人,原本还对此有些‘不满’的二爷,当即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变。
……
“诸位父老乡亲,汝等有何冤屈之事,尽可告诉本相。本相定会为汝等做主……”
许昌城汉军大营外,看着一众明显有组织、有纪律的告状队伍,受二爷‘委托’前来受理百姓告状官司的诸葛大大,此刻却是干脆连基本的审案‘流程’也都懒得走了,当即就拍着胸脯以大汉丞相的身份保证了起来。
说起来,诸葛大大可不是什么烂好人。更何况先前已经给足了那些世家大族之人‘自救’的机会,是那些人利欲熏心自已把握不住,现在他处理起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愧疚感了。
“丞相,小人等要告的是些人来头甚大,不知丞相……”
面对诸葛大大的保证,这些前来告状的百姓,却是并未急着申诉冤情,反而是带着忐忑的心情再次向他望了过来
“诸位父老乡亲放心,汝等俱是我大汉子民,有我大汉律法为尔等做主。汝等无论是要状告何人,尽可放胆直言便是!”
看着这些明显就是受过人‘指点’的百姓,诸葛大大也是再次开口保证了起来。
“多谢丞相!小人要告的便是那郭家长孙,去年小女被其强抢而去,如今生死不知,还请丞相为小人作主!”
“启禀丞相,小人要告那韩家之人,他们欺负小人不识字,用一份假契硬生生夺去了小人全部田地……”
很快,得到了诸葛大大的再次确认后,一众百姓也是随即放下心来,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控诉起了那些颖川的世家大族来。
至此,就在那些世家之人以为事情已经得已完美解决、安心回家后不久,一场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的大潮,却是已经朝着他们席卷而来!
第354章
‘也怨不得太子殿下要对世家下死手,前汉之亡,有大半原因倒要算到他们身上了!’
汉军大营外的临时公堂上,听着越聚越多的百姓对这些世家大族的血泪控诉,诸葛大大的脸色也是不禁越来越黑了。
要知道,虽然这些前来告状的百姓是由宣教司的人组织起来的,但他们所状告的内容是真是假,以诸葛大大的智慧自然是能够轻易分辩得出来的。
因此,听到最后,原本对于刘禅如此‘着急’对中原世家下死手并不怎么赞同的诸葛大大,此刻也是彻底理解了起来。
毕竟这中原乃是华夏精华之地,要是依旧凭由那些世家大族所掌控,那日后的‘季汉’可是又要重蹈‘东汉’的覆辙了!
“丞相,只是小人等并没有证据,不知这……”
就在诸葛大大因为这些世家大族所犯下的种种罪孽而改变了原本想法之时,耳边却是又传来了一众百姓那有些胆怯的声音。
“呵呵,诸位父老乡亲放心,本司与中书令都相信诸位所言,太子殿下也会相信汝等,证据之事汝等不必忧心……”
还没等诸葛大大开口呢,不知何时,耿纪也来到了这犹如坐谈会的临时公堂,并拍着胸口向一众上告百姓保证了起来。
开玩笑,刘禅都已经给出了‘风闻言事’亦可作证据的指示,他又哪会担心什么证据不证据的,直接依言定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