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等老太爷开口,顾茵就很体贴地开口道:“京城里应该也有铜炉羊肉那些,这应该也不算是独创。只是口味不同、又多了些别的配菜罢了。我明天再想别的。”老太爷立刻笑起来,“哎,好。吃得一身味道,我回去换身衣裳歇一歇。这锅底应当还有吧,我晚上还吃这个骨汤火锅,你也不用再忙活了,早些回家洗个澡换身衣裳,明天再过来吧。”
等于这是又提前放工了。
文老太爷一站起来,嘴肿了的文大老爷也随后跟上。
等到两位主子走了,徐厨子端着自己的碗、带着两个小徒弟就上桌了。
他们三个当然就没有文老太爷那么讲究了,也不用公筷,把盘子里剩下的没动过的肉和菜一夹,往锅里一烫一涮,再往自己手里的酱料碗里一蘸,呼着热气就往嘴里送,吃起来更有氛围。
“小师傅也太谦虚了,”徐厨子囫囵咽着菜,含糊不清道:“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不算独创?嘶嘶,好辣!”
顾茵被他一边吃,一边还不忘打抱不平的模样逗笑,“那我先回去了,你们慢慢吃。”
徐厨子放了碗把她送出厨房,然后赶紧小跑着回去——
“兔崽子给老子留点啊!”
…………
就在这种干半天活儿,歇小半天的状态下,顾茵后头又给老太爷做出了家庭版的可乐、铁板烧、披萨等一系列新鲜的东西,老太爷每天都乐呵呵的,不止精神好了,人也丰腴了一圈。
一直到了年二十五,年味越来越浓重,徐厨子和两个小徒弟也开始繁忙地准备年节上招待客人的食物。
这天下午文老太爷没放顾茵的假,特地让她留了一留。
顾茵跟着老太爷去了书房,路上还在想应当是马上要过年了,徐厨子那么快的手都忙成那样,老太爷应该也要指派别的任务给自己了——她一个月拿着十两银子的月钱,每天只做半天活儿,确实有些过于轻松了。
没想到到了书房,老太爷并没有拿出什么食物单子让她提前准备。
而是提前拿出了几个银锭子放到桌上。
“这是你这个月的工钱,另外五两是给你的过年钱。”
顾茵:??!!!
她这就失业了?
虽然一开始就是为了武安的束脩来打的短工,但是当时她上工的时候说的是做两个月,眼下虽然束脩钱够了,但是干一个月就让人辞了这种事总是让人心里不怎么好受。
“我明天想别的,好好想!”顾茵认真道,“肯定能达到您的要求。”
她承认之前是猜着老太爷只是想和有人陪他一起玩,所以并没有做那种特别新奇的东西。
文老太爷被她一脸严肃的样子逗笑了,说:“你想什么呢?马上就是年节,我只是让你提前回家歇年,等过了初五再回来,那自然把这个月的工钱先结给你。”
“歇年?年头上不是正忙吗?到时候您招待客人……”
“我没客人!”老太爷撇嘴道,“我都这把年纪了,族里谁还能比我辈分高?我说没有就没有。小丫头咋操心这么多,让你歇你就歇。”
看老太爷已有决定,顾茵就道:“那月钱我就拿着了,只是这过年的银子我真不能收。”
老太爷也不逼她,只是把那五两银子左手倒右手,装到手边一个红纸封里,“那既然是过年,到时候你不在我跟前,我提前把压岁钱给你总行了吧?长者赐,不可辞。长辈给的压岁钱你也不肯收?”
顾茵酝酿着婉拒的说辞,结果老太爷根本没给她这个机会,把银钱往她手里一塞,又拿出两本油纸包好的书,让顾茵帮着转交给许家,然后就开始赶人。
顾茵被赶到书房外头,老太爷的声音从里头传来:“可不许把压岁钱都存起来,弄点好吃的好喝的,再把自己收拾的好看些,开年我要是还看你瘦瘦小小的、穿着那个大黑袍子,我可是要骂人的!”
顾茵隔着门板忍不住笑弯了眼睛,她先是道了谢,又给老爷子提前拜了年,这才回厨房去取自己的外袍。
徐厨子正在热说朝天地灌香肠,看到顾茵回来他手下不停,见怪不怪地问:“小师傅今天这是要回了?”
顾茵说没有,又解释了老太爷让她提前歇年。
徐厨子的两个小徒弟羡慕得眼睛都发红了——都知道逢年过节是厨子最忙的时候,这时候能休息,简直是每个厨子的终极梦想!
“去去,一边待着去儿。”徐厨子赶苍蝇似的把两个小徒弟赶到一边,“你们有那能耐吗?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说完他自己也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道:“我粗人不会说话,小师傅别和我一般计较。反正我的意思就是,您这些天劳心劳力的,整出那么些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吃食,是该歇一歇。”
顾茵笑着摇摇头,和徐厨子告了别便离开了文家。
到了大街上,平时本就热闹的小镇越发人头攒动。
街上卖各色年货的店面和小摊子一眼望不到头。
顾茵把工钱那十两贴身放起,只揣着那五两压岁钱,也加入了置办年货的大军。
她先去了成衣铺子,给家里人一人买了一身新衣裳——虽然前头入冬的时候王氏给每人都做了新的,但是都是灰沉沉耐脏的颜色,样子也不是很美观,尤其是小孩那身,碎布头拼的,她前一天还听武安说他俩出去玩的时候,缁衣巷其他孩子笑话小孩穿的像乞丐。
小孩是什么都不懂,自顾自玩,武安回来气的不行,回来偷偷讲给了顾茵听。
四身体体面面的成衣就花去了快二两,顾茵又买去了一些平时家里不舍得吃的干果点心,切了一些肉,又花掉了快一两。
还剩下二两多,她思索了一番,去了首饰铺子。
还记得刚穿来的时候,王氏头上是有一根小银簪子的,上头依稀还刻着她的名字。只是后头顾茵的药一日一日地吃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头上的簪子就没有了,换成了戴到现在的木簪子。
黄昏时分,顾茵提着大包小包回了缁衣巷。
王氏和两个连成串串的孩子都在巷子口等着。
看到顾茵,一大两小都迎了上去。
“我还奇怪怎么今天你回来的这么晚,敢情是去买东西了?”王氏接了她手里的东西,一样都没给她留,“我咋记得你之前把钱柜子的钥匙给我之后就没再要回去呢?你哪里来的银钱?”
顾茵蹲下身把两个孩子手上的绳子解开,一手牵一个,跟上了王氏的脚步。
“是老太爷放了我歇年,还给了我当月的月钱和一些过年的银两,我就去买了新衣服和吃的。”
到了家,王氏把东西都拆开来。
看到那四身衣裳,她皱眉道:“你只给自己买就好了……给两个孩子买也成,咋还给我买?”
顾茵给自己和王氏选的都是碧色的袄裙,只是王氏那身颜色深一些,她自己的颜色浅一些。
“娘镇日里穿的都是灰扑扑的,这不是过年,咱们也鲜亮一些。”
王氏说:“哎,我不喜欢这个颜色,你在哪家买的,我去换换成不?”
顾茵就报出了那家成衣铺子的地址,之后让两个小家伙试穿新衣服。
给小武安的是一身湖青色的棉袄棉裤。
颜色不仅鲜亮,剪裁得也十分得体。
武安穿着略有些大,但比他娘做的那种一套可以穿三年的大小还是合适很多,手腕和裤腿卷起一个边,就正正好。
他皮肤是天然的黝黑,这衣服上身虽没有显得白净,却是神气了不少。
武安喜欢得不行,试穿完就立刻换下来,又方方正正地折起来,说等过年的时候再穿。
后头轮到小孩,他的衣服裤子比武安的小一圈,顾茵本来想让两个孩子穿同色同款的,但是后头想了想,还是给他买了身靛蓝的——这孩子忒能造,上房爬树、钻狗洞……就没有他不会的。
还是略深一些的颜色好,起码可以保证能穿一整天再换洗。
他皮肤的黑是后天晒得,在家里养了大半个月,已经白回去不少。
那靛青色的小衣服小裤子在他身上一穿,活脱脱像个小富之家的少爷。
他也有样学样,试穿完就要换下来。
两个孩子捧着珍宝似的捧着衣裳回了屋,顾茵也准备试穿自己的。
结果找来找去,她衣裳不见了!
她又翻检过一遍,想着莫不是当时成衣铺的活计给她漏装了,或者是自己粗心大意,买别的东西的时候掉了也没发现,王氏挎着小包袱回来了。
包袱抖落开,是一件鹅黄色素面小袄和一条湘色马面裙。
“娘这是……”
王氏笑眯眯地道:“哎,我去看了看也没啥喜欢的。一不留神把你给自己买的那身也带去了,干脆就两身换了这么一身出来。你快试试。”
说着她就推顾茵回屋试穿衣裳。
要不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呢,小袄和裙子上身,顾茵本就白皙的肌肤被衬得越发莹润,那袄子立领处还镶了一圈兔毛,围绕着她尖尖的下巴,更显得那巴掌大的脸蛋越发小巧。
“真好看!”王氏真心实意地夸赞道,“你这年纪才该好好打扮,过年就穿这个,我看着都高兴!”
“那您的衣裳……”
“哈那些我都看不上,穿着还不方便干活,我这身自己做的咋了?你觉得不好看?”
顾茵自然不能说王氏的手艺不好,只嗫喏道:“就是想看您穿年轻一些。”
王氏摆摆手,接着去理别的东西,“你没再给我买什么了吧?”
顾茵连忙上去拿起最小的那个、一直贴身放的小包袱,“没了,这是老太爷给许家的书,说是谢谢许婶子上回帮着请大夫的谢礼,我这就送到隔壁去。”
…………
当天晚上,王氏洗漱完正准备歇息。
武安突然跑进了屋,开心地笑道:“娘!快看我捡到了啥!”
王氏定睛一瞧,小儿子手里拿着一根细细的银簪子,那簪子虽细,但簪头是一朵栩栩如生的梅花,精致小巧,很是讨人喜欢。
“你哪里捡的?”王氏惊喜地接过,拿出帕子擦了簪子上的土。
武安顿了一下,而后才说:“其实也不是我捡的啦,是咱家那小孩捡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里。”
“咋我这辈子活这么大,最多只捡过一个铜板?他还能捡到簪子,还是个银的?”
母子说着话,顾茵推了门进来,“唉,我在外头听到武安的话了,真是出门见财,好事儿啊!娘快插戴看看合不合适。”
王氏却没动,还狐疑道:“这别是贼赃吧?我听说好些毛贼偷了东西不敢直接拿出来卖,故意埋到荒僻的地方。别是让咱家孩子捡了,这不得惹大祸!”
顾茵立刻道:“肯定不会!武安他们今天没跑远,是吧?”
武安立刻小鸡啄米似的狂点头。
顾茵便接着道:“所以这应该是咱家附近捡的,关捕头就在旁边住着,哪里有毛贼敢把贼赃埋到咱家附近?”
“那更不成了,要是咱家附近那不就是你许婶子的东西?她这人好像就喜欢这种梅花样式的首饰,我给她送去!”王氏一拍大腿,“要不是她的,我就送给关捕头去,这么好的簪子,丢了得心疼死,还是让衙门的人放到失物招领的地方去。”
她说走就走,眼看着就要出屋门。
“娘,别!”顾茵和武安异口同声,然后一左一右把王氏拉住。
两人喊完都不知道怎么说,一个劲儿地打眉眼官司——
“嫂嫂,你快说啊!”
“我就编了这么多,我不会撒谎啊!”
一大一小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憋不出一个屁来。
后头背对着他们的王氏身体开始抖动,然后幅度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大傻子带小傻子撒谎骗人呢!还家附近捡的,还知道往上撒土……笑死我了!哈哈哈哈……”
“娘都知道啊。”顾茵脸上一臊,松开了拉着王氏的手。
“都说你不会撒谎了,武安前脚说捡了东西,你后脚就来贺喜,傻子也知道你俩串通好的!”
“那不是怕您又不要嘛。”
王氏伸手拧了一把她的脸蛋,“要,为啥不要?我们俩轮流插戴,你长这么大也没个好首饰,等过完年就戴着去文家上工去。我听说那些大户人家的下人最会看人下菜碟,可不能让人把你低看了去。”
闹完这一场,顾茵和武安拉着手回了屋,出门的时候武安还在道:“嫂嫂,你好像真的不会编瞎话,不然下回还是我来编,你照着我说的做吧。”
顾茵的脸越发通红,“没有下回啦,扯谎终归是不好的事。”
这一夜,王氏摩挲着那根小银簪子睡得格外香甜。
就这样笑着闹着,顾茵迎来了穿越后的第一个年节。
第33章
年二十六王氏和顾茵最后一趟置办年货
,
赶上现杀的猪又割了一些年肉。
年二十七王氏宰了买来的鸡,顾茵下厨,全家美美地吃了一顿鸡肉。
年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窗花,
王氏拿着红纸去隔壁请了许青川写了一副春联和几个“福”字,贴在家里大门口。
到了年二十九,
王氏反而有些恹恹的。
她这天一大早祭拜了父母回来,顾茵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她却不肯多说。
武安就悄悄告诉顾茵说:“娘昨晚上没睡,
屋子里的灯亮了好久好久。”
顾茵先是看王氏,
随后又觉得不对,
“你昨晚和我睡的,你怎么知道娘晚上睡得晚?”
武安被她说的噎住,
嗫喏道:“是……是咱家小孩嘛!半夜听到别家放鞭炮,非要出去看看。”
小孩被点了名,一脸茫然,
还摊了摊手,表示他没有!
“好呀,
你才是咱家最会说瞎话的,
明明就是你。”武安气呼呼地红着脸去追他。
小孩笑嘻嘻地在屋子里溜圈跑。
顾茵没再管他们,
坐到王氏身边道:“娘昨晚上怎么没睡好,
要不要请老大夫来瞧瞧?”
王氏立刻摇头道:“不用不用,
我身上没有哪里不舒服,
就是……唉……”
她长长地一叹。
其实哪里是身体不舒服呢?
就是之前一直忙着,
忙着家里的生意,忙着料理年前的事务,让她全然没想到丈夫和大儿子已经走了六年了。
加上又是过年,
阖家团圆的日子,家里缺的这两个人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连她这当妻子、当娘的都没快把他们忘了,是不是再过几年,他们就好似没存在过了?
这种催泪的话王氏没说,只道:“过年祭拜先人,咱们出来的匆忙,我只带了你爹和青意一人一身衣服,连个坟冢都没立。也不知道上哪儿祭拜去。”
顾茵握上王氏的手,“等世道太平了,咱们肯定要回坝头村去,给他们立个衣冠冢,也是一份念想。”
年前听说外头又打起仗了,义王座下有一员猛将,面上一道红疤,浑似修罗恶鬼,能生撕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