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咱们在法国多难都过来了,这有什么?饿了吧,我知道附近有家川菜馆特别地道。”沈望的乐观感染了方宜,她脸色好了些,点点头,两个人并肩走出楼梯间,往医院大门走去。
大厅里人来人往,两个人说话专注,没有注意到一个擦肩而过的身影猛地停住。
一位男医生站在原地,不可思议地看着方宜和沈望远去的背影,随后快步搭上了上楼的电梯。
周思衡拿着文件夹,朝心外办公室走去。远远看见门大敞着,他大步而入:“老郑,你知道我看见谁了——”
话音未落,却见坐在桌前的人状态不对,走近一看,着实吓了一跳,把后半句咽了下去。
郑淮明半伏在办公桌上,一手撑着桌面,一手陷在上腹,肩膀抖得厉害。他勉强抬起头,脸色眼见的惨白,说出的话只剩一点气声:
“把门关上……”
周思衡连忙关上门:“你怎么了?胃病又犯了?”
他听护士说郑淮明昨晚又上了一夜的临时手术,这个时间可能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早饭。
“你的药呢?还在第二层抽屉里?”周思衡说着去找,从文件柜的抽屉里翻出一个小白瓶,倒出两粒递给他。
郑淮明接过,干咽了下去,哑声问:
“你见到谁了?”
“没谁。”周思衡是他大学时的好友,目睹着他和方宜的分分合合。不知这个情况能不能说,他只好打圆场道,“就隔壁科那个小张。”
攥着钢笔的指尖因冷汗而潮湿,郑淮明垂下眼帘,戳破这拙劣的谎言。
“她刚走。”
他的声音干涩,含义不言而喻.
“所以她是来找你的?你们之前就见面了?”周思衡瞪大了眼睛,脑海中最近的事终于连成了一条有因果的线。他暗骂一声,没忍住爆了粗口,“所以上周你半夜胃痉挛跑到急诊去挂水,是因为见她了?”
都说胃病是情绪病,那天久别重逢,听到方宜结婚的消息,郑淮明找了借口仓皇离开,没走几步就在楼梯间疼得失去意识,被同事架到急诊去输液。他惯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那些无法承受的情绪,又以另一种方式冲击着身体。
只见郑淮明的手越按越深,额头上冷汗涔涔,周思衡也急了,上前拉住他的手:
“你别按了,你不知道这样容易出血吗?不就见了几面吗,你到底怎么了?”
这一拉,竟轻而易举地拉开了。
郑淮明麻木地任由疼痛席卷,神色克制,但声音哑得不成样子。他抬眼,深邃的眼睛中,是淡淡的茫然:
“她结婚了……”
晨光照进屋子里,却无法让冰冷的空气温暖半分。
半晌的寂静,周思衡愣住了,随即下意识否认:“怎么可能?金晓秋都不知道!她哪来这么快结婚——”
说到一半,他陡然噤了声。
四年。四年足以改变很多事了。
他们相恋的时间,也不过三年而已。分开的时间,早已超过了相爱的长度。
-
窗外大雨,天色暗沉沉地压下来。住院部和行政楼之间没有连廊,方宜顶着背包,冒雨跑进行政楼的屋檐,抬手擦去脸上的雨水。
院方表示,宣传片也可以换到其他科室,但需要他们自己和科室沟通。
骨科、急诊、外科……她连续几天拜访了多个科室,得到的答案都是拒绝。快一点了,她必须在午休结束前,找到出差回来的儿科唐主任。
淋了雨,身上是彻骨的寒气,方宜顾不得喝一杯热水,将头上的水擦了擦,便往楼上跑。正巧,在会议室前撞见了刚开完会的唐主任。
唐主任戴一副眼镜,约莫五十多岁,优雅成熟。看到急匆匆的小姑娘,她露出耐心的微笑:“你好,什么事?”
“唐主任您好,我是医院宣传片拍摄项目的方宜。”她拿出工作证,真诚道,“能不能耽误您五分钟?”
唐主任推了推眼镜,走到一旁接了一杯水:“哦,是心外那个宣传片。”
“对,我们一开始是和院里商量,准备在心外拍的,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儿科合作?儿科是一个——”方宜刚开始说准备好的词,就被打断了。
“可能不太方便。”唐主任简洁地拒绝。
方宜难掩失落,却还是礼貌地笑道:“好的,谢谢,打扰您了……”
看着眼前湿漉漉的小姑娘,眼里满是真诚和迫切,唐主任也有些于心不忍。毕竟,她的女儿也差不多这么大,初出社会,工作都不容易。
但心外科的郑主任平时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还帮过儿科不少忙。对于这次拍摄,他少有地提出一次请求,她很难拒绝。
“如果你们一开始谈的是心外。”唐主任叫住她,委婉地劝道,“就再和心外谈一谈吧。”
方宜微怔,但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
难怪之前的科室都拒绝得如此干脆,大概率是郑淮明和他们都打过了招呼。
她告别了唐主任,转身往二号行政楼走去。
郑淮明没在心外办公室,但方宜拿手机查了一下,他今天也没有门诊安排。他可能没在医院,或者是休息了,她一腔的郁闷,在手机上编辑了几条短信,都一一删去了。
他可能早就换手机号了吧。
大楼里空荡荡的,外边的雨声不绝于耳,包裹着这个寂寥的世界。
方宜漫无目的地走着,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走到一楼走廊,她随意地一眼,却看到尽头的通道口站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个平时少有人走的小门,通向地上停车场,此时,门敞开着,一个身穿白大褂的男人站在屋檐下,背对着她抽烟。
是郑淮明。
秋末雨天阴冷的光线下,他身姿挺拔,静静地站立,指尖明明灭灭,烟雾缭绕。
脚步声融入了雨声,方宜走近,直到几步之遥,郑淮明才后知后觉地转身。两个人目光相对,停滞了几秒。
郑淮明率先动作,他将烟头熄灭,丢进一旁的垃圾桶。面上是无悲无喜,十分平静,好似在等她先说话。
方宜讨厌他这副高高在上样子,难掩愤慨:“看我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去求人,你心里是不是特别高兴?耍我好玩吗?”
郑淮明有一瞬的错愕,随即垂下目光,不置可否道:
“本来拍摄就会影响正常医疗,他们拒绝也是正常的。”
他站在通道外,她站在走廊里,相差仅三步,却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大雨倾盆,有雨点随斜风飘进屋檐里,郑淮明的白大褂肩上落满了雨星。
这话官方又淡漠,他又装什么局外人?
方宜气得想笑,眼眶不自觉有些干涩,不甘心道:“你知道我们为了这个项目回国,一步步走到签约,有多难吗?你就因为我……我们之前的事从中作梗,你不觉得你很过分吗?”
郑淮明默然,目光落在女孩微红的眼眶上。她淋过雨,长发上留有未干的水珠,这么凉的天,只穿了件淡薄的浅棕大衣,也沾着重重的湿气。她向来怕冷,他不用触碰,都知道她的手此时一定冰凉得没有一丝温度。
见他不表态,方宜心下失望。从再次重逢,到他假公济私阻拦项目,一直以来压抑的情绪终于破土而出,尾音带了颤抖:
“四年前,是你不由分说甩了我,现在你又要破坏我的工作……郑淮明,你到底要怎样?我欠你什么了?”
第4章
漫无边际的悲戚
阴冷的雨天,这是郑淮明最不喜欢的天气。
看着女孩强忍着泪水的眼睛,他感到一阵郁滞,急切地想要点一根烟,让尼古丁暂时接管他的神经。
可她最讨厌他抽烟,郑淮明的手指触到烟盒,又收了回来。
没错,所有事都是他做的。郑淮明无言以辩驳,默然伫立。
眼看一滴水珠从方宜的发梢掉下来,滴在她潮湿的领口上。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纸巾,抽出一张,递给她。
所有的情绪,仿佛一拳打在了海绵上。
方宜只觉得无力,抬手用袖子将水珠擦去,愤愤道:
“你现在装什么绅士?”
说完,她转身就走,脚步声重重地回荡在走廊上,越来越远。
郑淮明怔怔地望着方宜远去的背影,伸手撑住了栏杆。雨越下越大,风裹挟着雨点,打湿了衣服,他也浑然不觉。
他湿着手抽出一根烟,点燃,用力地吸了几口,急于快速镇静,却呛得直咳嗽。他咳得脊背颤抖,像要把胸腔都震裂。
郑淮明后悔了,更心疼了,他似乎做得太过。
其实,只要方宜说出一句恳求的话,他就会立刻将这个来之不易的项目双手奉上。可他偏偏忘了,她怎会是这样的性格。
抽完一根烟,他打出了一个电话:“小李,项目继续,你和宣传办沟通一个签合同的时间,直接通知方小姐。”
方宜回到家,脱去湿漉漉的衣服,去洗了一个热水澡。
温热的水驱赶寒气,让疲惫与愤怒渐渐消散。她吹干长发,换上休闲服,正准备吃些东西,大门就被敲响了。
沈望和一个年轻女孩的脸出现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一袋烧烤和一打啤酒。
“今天谁再谈工作,罚两百块钱。”沈望乐呵呵地将东西放在桌上。
谢佩佩笑嘻嘻地换拖鞋:“方方姐,我又来了。”
她是沈望的表妹,也在法国读电影,今年刚毕业,之前她们一起拍过片子,一来二去也熟络起来。
方宜感激地笑笑,邀两人进来。刚刚她一出医院,就和沈望打电话说了其他科室拒绝的事,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过来了。
电视上放着最近大火的喜剧综艺,三个人坐在客厅地上,一边闲聊一边吃烧烤。窗外是一场秋雨,屋里明亮温暖。
吃到一半,沈望起身去阳台上接电话。
玻璃门一关,谢佩佩放下啤酒罐,凑过来,轻声问:“方方姐,二院的项目怎么样了?我问我哥,他什么都不和我说。”
沈望向来报喜不报忧,方宜一想到这个项目是因为自己出问题,一时间难以启齿。
见她不说话,谢佩佩担忧道:“我看我哥这两天总是忧心忡忡的,听说明年巴黎有个影展他很有希望,但资历还不够丰富,他好像很看重这个项目。”
方宜一愣,她完全没听他提过这件事,沈望在她面前,总是吊儿郎当、笑呵呵的。恐怕是不想给她压力,才没提。
透过玻璃门,她看向沈望的打电话的背影,心头一沉。
“你别担心。”方宜安慰地笑笑,与此同时,她也在心里做下了一个决定,“这个项目我们十拿九稳,没问题的。”
沈望和谢佩佩走后,方宜从行李箱里,翻出一张卡碟。
随着绿色指示灯闪烁,机器发出卡碟转动时轻微的响声,电视机上浮现一位英国老人的面孔。画面有些摇动,声音也略有失真,看得出录音技术并不纯熟,但画面及其生动,色彩丰富。
一位在法的英国老人的失独生活,由清晨薄雾的除草机声开始,缓缓展开。他本是跟着孩子来到他乡,却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儿子一家,无法回到英国的他,只能一个人在异国之地养老。
四十分钟的纪录短片播完,谢幕过后,画面一闪,出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面容。是二十三岁的方宜,那时她剪了齐肩短发,青涩而害羞,对着镜头简单说了几句后,就连忙抢过摄像机。
镜头一转,是个男孩的脸。沈望无奈地笑,理了理短发,从容面对镜头,用中文说道:“这是我们的第一部纪录片——方宜,说好是你来讲这句话的!”
女孩闹道:“好啦,你快说,要没电了。”
“好吧,那你把这里剪掉。”沈望清了清嗓子,正视镜头,“今天是2017年6月12号,我们的第一部纪录片杀青了。我们的理想,是记录真实,生活的每一个面,都是不一样的。不论好的、坏的,我们都不会随意取舍。”
他的目光越过镜头,落在摄像机后的女孩脸上,笑说:“我们以后还会一起拍很多片子的。”
屏幕上蓦地漆黑。
方宜的眼角不由得湿润,那是她和沈望的第一部纪录片,拍得粗糙,却因为独特的题材,获得了学院银奖。
那是他们的起点……
-
当夜,方宜就去商场买了两件礼品,从李医生那得知郑淮明不在医院,便问好友金晓秋要来了他的家庭住址。
金悦华庭,是医院附近一处高层商品房小区,安保非常严格,见这个小姑娘脸生,保安大哥怎么说都不让人进去。
方宜好话说尽,请保安大哥喝了饮料,才得到了坐在保安亭里等的资格。外面大雨依旧,已经下了一整天,就犹如她的心情,低沉落魄。
等待的时间,方宜想了很多,左右不过是尊严与脸面,从前在法国拍片时,也少不了到处求人办事、赔笑说好话,怎么到了郑淮明这儿,就做不到呢?
如果是她自己,她今日绝不会来,但为了沈望,她不想因自己连累了他。
这一等,就到了深夜一点,连保安都叹气:“这么大雨,你还等吗?”
方宜抱着两盒礼品,坐得腿都麻了,坚持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两束车灯缓缓驶过雨幕。保安看了看车牌,连忙打开窗子喊道:“郑先生,这里有个小姑娘在等你,你看看认不认识?”
黑色轿车的前窗先降了下来,驾驶座是一个她不认识的人,那人和保安沟通了一番,很快,后座的车窗降了下来。方宜一眼就看见了郑淮明,他有些疑惑,微微皱眉,看向保安室。
透过连绵的雨幕,保安室里坐着的女孩让他吃惊,暖黄的灯光里,方宜遥遥地对上他的视线。刚刚的饭局上,从不喝酒的郑淮明破例喝了两杯,有一瞬他以为这是他醉酒的幻觉。
方宜有些别扭,但还是探出头:“是我。”
郑淮明点点头:“上车吧。”
雨很大,但几步路的距离,方宜提着两个礼品盒,不方便打伞,便冒着雨跑了过去。拉开车,她满身都淋了水,礼品盒的外壳也布满了水珠,弄得干净的地垫也湿了,颇有些狼狈。
车里是温暖的,耳边放着某首柔和的乐曲,除了香薰的气味,还混合着一股淡淡的酒气。
上了车,在狭小的后排座位间,两个人的距离骤然拉近。方宜尴尬地目视前方,不知如何转头去看他。
“找我什么事?”郑淮明直截了当地问。
开车的是一个陌生男人,方宜猜测可能是代驾。有外人在,她有些不自在:“项目的事……”
郑淮明觉察到她的局促,开口打断:“等会儿说吧。”
轿车缓缓驶入地下车库,停好车后,代驾简单沟通后离开,偌大的空间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深夜的车库阴暗潮湿,将外界的雨声全然隔绝开。郑淮明将车锁上,两个人相对默然,许久没有喝酒,酒精让他的大脑有些迟缓。经过上午的事,项目他已经放手,郑淮明实在想不到这小姑娘深夜来访是为了什么。
道谢?不至于,也不像。
况且,这么晚来家庭住址找一个成年男性,她知不知道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如果她不是已经结婚了,他不保证自己不会留有幻想。
郑淮明自嘲地弯了弯嘴角,目光黯然落定:
“你说吧。”
方宜抿了抿唇,抬眼看眼前的男人。他今夜和平时不大一样,重逢后,第一次见他不穿白大褂的模样。一身黑色呢子大衣,领口露出深灰衬衫,更商务、沉稳。不知是不是喝了酒的缘故,他声音低沉平缓,显得更柔和了些。
“项目的事……”方宜垂眼,不敢看他,态度低微,“能不能请你再考虑考虑?”
郑淮明一怔,原来她不知道项目已经审批通过的事。
和上午的盛气凌人不同,女孩低眉顺目到了极点,声音中隐隐带着克制。
“怎么突然改主意了?”他茫然,酒精似乎让他的思维滞了一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像在摆架子。
方宜从没感到这样难堪,只因为对面的人是她,她做不到。她咬了咬唇,指尖不自觉攥紧衣角,心里默念着,为了沈望,自己不能连累他。
“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方宜一口气说下去,诚恳地抬起头,注视着他的眼睛,说着说着,声音都有些抖,“你相信我们,我们真的有能力做好拍好这个片子,我把之前我们得奖的片子发给你,你有时间看一看,好不好?”
郑淮明不习惯这样的她,工作中身居高位,有过很多人说好话去奉承他、求他办事,同事、下属、病患家属……但不应该是她。
他微微皱眉,像在思索什么。
这样的表情落在方宜眼里,变了意思。
“之前的事,是我不对,你帮帮我们吧。”她心里急切,一时间口不择言,“如果拿不到这个项目,沈望就很难拿到影展资格了,这对他来说很重要,我不能因为、因为自己影响整个团队……”
话音未落,郑淮明肉眼可见地脸色一沉。
骄傲如她,竟能为沈望做到如此地步。
郑淮明胸口一滞,惨然微笑:“在你心里,我就是这么恶劣的人?”
“不是,我没这个意思……”
方宜想起手里还提着东西,急急地递过去,平日八面玲珑的人,支支吾吾道,“这,这是……”
郑淮明这才看清她手里拿的东西,两个礼品袋,一袋是一盒茶叶,一袋是香烟。
送礼,她拿他当什么?
这一刻,郑淮明内心竟毫无愤怒,而是漫无边际的悲戚,仿佛深冬的海水涌上岸边,卷走了一切还活着的、喘息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