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这个刘老三媳妇真不要脸,顾家分点儿粮食给大家,她还嫌给她的少,人家不给是本分,给你是情分。她倒好,人家不把所有的粮食给她,就是不对。真没见过这么臭不要脸的。”“所以说,这人呐,就是可杀不可救,救了情没有意没有,还把她得罪了。”
顾梅朵总算是弄明白了怎么回事。
“大家都让一让。”
很多人听到她的声音都让了开来。
“顾梅朵回来了,这下可热闹了,这可是个厉害的。”
“刘老三媳妇这样的人,也就该顾梅朵这样的来治治她,这种人不知好赖,打死都活该。”
顾梅朵来到自家大门前,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刘老三媳妇拍打自家大门,谁劝都不好使,张口就骂:
“……该死的,你们平时不是挺张狂吗?现在怎么紧闭大门,关门不出了?顾梅朵一走,你们都认怂了,是吧?不就仗着顾梅朵能打吗?现在她不在家,我看你们还怎么逞能?”
顾梅朵淡淡地接了一句:“可惜呀,顾梅朵又回来了。”
“回来个屁,说不定她都死外面去了,还回来。人家告诉我,她没有五七六年的回不来。
这一窝子的黑心肝的,顾老四家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大人孩子一窝子的假仁假义,都特么的该死。”
顾梅朵两步窜到刘老三媳妇面前,一脚把她踹趴下,抡圆了胳膊,扇了她十来个嘴巴,打得她满口流血,吐出了一地碎牙。
顾梅朵自已挨骂,她并不生气,但是这死女人口口声声骂自已父母和兄弟,那就不行!
“骂吧,你继续给我骂,我就在这儿听着呢。”
刘老三媳妇这才看清楚,打她的人是顾梅朵,当时就吓得瘫在了地上。
“你你你不是得五六年才能回来吗?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不骂了是吗?既然不骂了,就从我家大门前滚开。给我滚远点儿,别脏了我家的地!”
刘老三媳妇儿爬起来就要走,“站住,回来把你的狗牙都给我捡走,别留在这恶心我!”
刘老三媳妇儿转回身来,把地上掉的几颗牙齿,捡吧捡吧,拿着就连滚带爬地走了。
紫竹把侧门开了一条缝,看见是顾梅朵,急忙把门打开,顾梅朵说:
“回去给我搬张凳子来。”
很快紫竹搬了一张凳子,顾梅朵站到凳子上:
“乡亲们,我虽然刚回来,可是通过刘老三媳妇的话,我也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我们家因为人口多,所以平时我储备的粮食就多了一点。今天赶上这样的年头,大家摊到了这样的事,我就想着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就让家里拿出一点点粮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没想到,在大家的眼里,我居然成了假仁假义的人。我们的粮食难道是大风刮来的吗?我们不需要花钱买吗?
本来我们分家出来,就没有地,都是我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打猎换来的钱买的粮食,我帮助你们大家难道帮错了吗?
看来那句话说得真不错,人真的是可杀不可救。
所以我宣布:从今天开始,我们顾老四家,再也不向外借一粒粮食,满村子的人都饿死,和我无关。有粮食我们自已吃不香吗?送粮食还挨骂,我犯贱哪?”
顾梅朵跳下板凳,叫紫竹“把马牵进来,把大门给我关上!”
顾梅朵一走进院子里,家里人就围了上来,大家嘘寒问暖,热闹非常。
顾梅朵看看家里人都在,很高兴,“紫竹,把马背上的背篓搬进厨房,晚上开家宴。”
紫竹乐颠颠地把背篓搬厨房去了。
顾梅朵先去看了爹和娘,两夫妻见到女儿都很欢喜,陶氏淌眼抹泪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顾梅朵回来了,他们也有了主心骨。
哥哥弟弟和那帮小子们还在向老爷子那里上课。于是趁这个时间,顾梅朵来找韩尹隐。
韩隐一见顾梅朵,满脸羞愧:“小东家,你这才走了几天呀,家里就惹得这帮人上门来骂,韩隐真是愧对小东家的嘱托。”
顾梅朵安慰他说:“不是有句话嘛,叫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一个谦谦君子,难道要和那些乡野泼妇对骂?
有什么可说的,把她拒之门外就对了,你又不能上去打她们。”
韩隐唉声叹气:“话虽如此说,可终究是我没有把事情处理好。”
顾梅朵满不在意地说:“韩先生,你不要往心里去,我觉得你做得很好了,我去里长家看看,晚上我好好敬你两杯。”
顾梅朵来到了里长家里,里长正在生闷气。
刘老三媳妇的事,他很快就听说了,发放的粮食是顾家提供的,这个消息还是从他家传出去的,所以看到顾梅朵来找他,他心里很过意不去。
“朵朵呀,都怨我嘴上没个把门儿的,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害得你被人家骂,还真是好人难做呀。”
“里长爷爷,你能详细地和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里长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刘老三媳妇占便宜没够,里长分粮食的时候,她多抓了两把,引起了别人的不满。
在大家眼里,里长家的那些粮食,就是大家的,刘老三媳妇多拿了粮食,就是占了大家的便宜。
这时候就有人怂恿她:“在这里占大家的便宜算什么本事?有能耐你到顾梅四家去抢粮食呀,这些粮食都是顾老四家捐出来的,他家的粮食大堆大堆的,这里才这么一点点,还不够大家分的。”
于是这个刘老三媳妇,就经常到顾老四家门前去骂,开始的时候,陶氏和紫竹还能劝几句,结果这人越劝骂得越欢,甚至还要冲进大门来。
韩隐得知了情况,就把家里所有的大门都关上,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准出去。
于是刘老三媳妇儿自以为得了理,就天天站在大门外骂。因为她知道顾梅朵没在家,顾老四家这帮怂货不能把她怎么样。
韩隐一介书生,既不能和泼妇对着骂,又不能和她对着打,所以只能躲着,反正现在村里也没什么事,关起门来,过自已的小日子就行。
101
不让她跪着给我磕头,我不姓顾
“里长爷爷,你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咱们整个下泰村的风气就完了。帮助大家的人得不到好,以后大家全都为自已着想,不管别人死活,你说怎么办吧?”
里长被顾梅朵问得很尴尬,“朵朵,算起来,也算是我对不住你,我没有约束好自已家里的人。”
顾梅朵很随意地笑了笑:“没关系,里长爷爷,是我把人心想的太好了,其实我们自已家的粮食都有点儿不够吃,家里人多,采的野菜也多,所以也能对付着。
从今往后,自已家的困难,自已想办法,我们家的粮食不够,我们自已去采野菜,找野果,不会给里长你添麻烦的。里长爷爷,我要回家了。”
顾梅朵说完了,很潇洒地走了。
里长这老头儿坐在凳子上半天,没说一句话,他抬起手来,给了自已一个大嘴巴,他媳妇儿看到了,“你这是干吗,打你自个儿,这脸不疼啊?”
里长生气地顶回去:“脸都没了,还疼什么疼?”
里长媳妇儿不乐意了:“你怎么还奔着我来了?我得罪你啦?”
里长问道:“这粮食是顾梅朵家的这事,是不是你说出去的?”
里长媳妇儿哼哼道:“就算我不说出去,他们早晚也会知道的。”
里长大怒:“不说出去,能憋死你啊?”
“我说出去怎么了?人家刘老三媳妇儿说的没错,她家那么多粮食,多拿出来点儿怎么了?”
里长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问题的根儿在这里了,可是他能怎么办?能把老婆子休了吗?
朵朵那孩子是伤了心了,那孩子为村里人办了这么多事儿,净赚着挨骂了。
唉,都是自已对不起她呀。
……
今晚的家宴,还是开了三桌,顾梅朵的爹,向老爷子,白老爷子,韩尹,丁彭,还有丁叔,丁婶儿坐一桌。所有的小子坐一桌。翠竹夫妻白家兄弟和所有的女眷坐一桌。
酒席上,顾梅朵端起酒杯,首先祝家里人健康快乐,然后她又敬了韩隐一杯,感谢他,在自已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为顾家操碎了心。又敬了向老爷子一杯,谢谢他教育和培养顾家这些小子们。
然后,顾梅朵讲了出门在外的见闻和趣事,还给大家分发了礼物,所有的人都有,或是吃的,或是用的,表达了她的一份心意,一份祝福。
最后顾梅朵说:“明天除了几位老爷子和韩先生,咱们家所有的人,都背上背篓,拿上筐子上山挖野菜去。
我不让刘老三媳妇儿上咱家大门前跪着给我磕头,我不姓顾!”
第二天,顾梅朵带领着顾家所有的人,上山挖野菜,一行人浩浩荡荡,过了石桥,从村子中央穿过,向村子东边的山上走去。
于是整个下泰村都炸了。
“看来顾家是真的没有多少粮食,顾梅朵给大家的粮食也是他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这样还说人家假仁假义,太没有良心了。”
“刘老三媳妇儿太缺德了,我们还跟着看热闹呢,太对不起人家顾家了。”
“刘老三媳妇,那个占便宜没够的玩意儿,那种人哪怕你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她,她也不嫌多。”
“唉,我们就不应该跟着刘老三媳妇儿去顾家闹,想想也是,顾家也没有地,哪来那么多粮食,还不是人家顾梅朵打猎卖钱买的。”
“顾家的人也多,可能粮食也是不够吃的,刘老三媳妇儿缺德,我们可不能跟她那样没良心,我也跟着上山挖野菜吧,然后我送顾家一半儿。”
有些人听到了,也跟着一起去。
后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每天早晨起来,顾家的人就会发现,大门外放着几筐野菜,有的野菜下面还放了两三个鸟儿蛋。
顾梅朵并不想辜负村里人的美意,她让看门儿的白伯记下来,送野菜的人的名字。
连着下了几天雨,顾梅朵家后面的河涨了水,后来水位慢慢的落下去一点点,就有村民开始到河边打鱼。
顾梅朵用了玉米面儿和一点豆粉,用了一颗聚灵丹,泡了一桶水,用这个水拌着玉米面儿做鱼食,因为有聚灵丹的作用,这个鱼食特别好使,用了这个鱼食,每次都能打上来鱼。
有的村民想要鱼食,顾梅朵就免费送。
但是顾梅朵郑重声明,凡是和刘老三家亲近的人,一律不给。他们顾家保证和刘家断绝来往。
大家也都讨厌刘老三一家人的为人,知道他们经常骂顾梅朵,所以也都不和刘家人来往。
今年河里的鱼特别多,用了鱼食的人家大桶小桶的往家里拎鱼,回家炖着吃,熬鱼汤。
有勤快的人家,不辞辛苦,送到县城里换粮食,换来的粮食够吃一阵子,这个春天和夏天也就不算太难熬。
刘老三一家人,还有一些和他们亲近的人,仿佛受到了诅咒一般,别人在打鱼大丰收的时候,他们却很少能打到鱼,即使打到也是小鱼。
他们也想要顾梅朵家的鱼食,如果顾梅朵不在家,他们也许还能厚着脸皮上门讨要。但是顾梅朵在家呢,他们没有那个胆子。想求别人帮忙,也没有人理他们。
打的鱼多了,大家还把鱼晒成鱼干儿,这种鱼干儿在县城里非常受欢迎,大家晒得多了,就坐车到县城里去卖。
通常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大家为了感谢顾梅朵提供的鱼食,通常都会给她送些小礼物。
顾梅朵还带领村子里的人,到别的山上采野菜,还教大家怎样把野菜晒成菜干,留着冬天没菜的时候吃,所以这段时间,村民们辛苦同时也是愉快地忙碌的。
而这种愉快却不包括刘家人,还有和他们亲近的人。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事实:
我们为什么要受到顾梅朵和村里人的冷遇?
不就是因为和刘老三媳妇走得近了吗?于是很多和刘老三家亲近的人,都纷纷宣布和他家断绝来往,甚至连刘老三自已家里的人,都对她没有好脸色。
刘老三媳妇儿受到整个下泰村村民的孤立,包括他们刘家这些人。
不久,里长向全村宣布了一个消息,整个下泰村沸腾了。
又要组织人去打猎了。
里长说,今年打猎的队伍,由顾梅朵带队。而顾梅朵也宣布,她的队伍不要刘家人。
这回刘老三的媳妇不好过了,不能卖野菜,没关系,不能卖鱼也就算了。
可是,可是,如果因为刘老三媳妇儿的关系,害得他们分不到猪肉,那就是罪大恶极了。
能分到几块猪肉,回来炼上半小罐儿猪油,节省的人家甚至都能吃小半年儿。
所以说,分不到猪肉这怎么能行,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要去参加打猎。
于是所有和刘家亲近的人,甚至刘家自已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刘老三媳妇。
让她上门儿给顾梅朵赔礼道歉,如果顾梅朵不满意,他们绝不原谅她,刘老三甚至提出要休了他。
刘老三媳妇最后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到顾梅朵家磕头认错。
顾梅朵根本懒得理他,甚至连面儿都没露。
即使这样,这些人也没饶了刘老三媳妇儿,硬是摁着她,在顾家大门外,磕了三个很响的头,又唾沫横飞的把她狠狠骂了一顿,这才拽着她离开。
102
想给梅红一个下马威
其实,像刘老三媳妇这样的人,在下泰村并不少,只是别人表现得没有刘老三媳妇这么明显而已。这个刘老三媳妇也是被人当枪使了,做了出头鸟。
顾梅朵懒得理睬他们这样的人。
这几天,顾梅朵很忙,荷花湖要种藕,桃花林要栽树,这些都需要她去张罗。
顾梅朵去仙女湖的时候,回来买了莲藕,可就这么一点点莲藕,对于诺大的荷花湖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顾梅朵请教了白伯之后,让老爹带着丁彭,也去仙女湖买藕,买回来交给白伯,白伯组织人力栽种就可以了,让老爹协助他。
桃花林的桃树苗,古将军古爷爷曾经帮助顾梅朵找到了,只等到春天来临,就可以取回来栽上。
但是井堂大哥和古爷爷都回了京城,现在还没有回来,只能自已找门路了。
顾梅朵也曾找过里长爷爷,就是不知道里长爷爷有没有给她办妥。
“里长爷爷,我来了啊。”
刚进院里,顾梅朵就开始喊了起来,脆脆的童音,特别好听。
可是却有人不爱听,里长奶奶撇了撇嘴:“三天两头往这里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家呢。”
里长训斥她:
“你给我闭嘴,上次的事还没和你算账呢,别以为你年纪大了,我就不能休了你,你给自已留点脸面吧。朵朵这孩子是常来,可是碍着你什么事儿了?还不去倒杯水过来!”
里长爷爷一发火,很威严,里长奶奶还是有些害怕的。
“里长爷爷,还记得去年我托你给我找树苗的事儿吗?我山上的桃花林等着栽树苗呢。”
“记得记得,到节气了,是该栽树啦,我去帮你联系联系。”
“谢谢里长爷爷,我主要是要桃树。如果桃树苗实在不够的话,梨树李树也可以,杏树要几棵就行,别的品种的果树如果有,也弄几棵,咱们就是吃个新鲜就好。”
里长也知道,朵朵想把那片林子全部栽上桃树。可是桃树苗如果不够的话,也不能让地闲着不是。
“朵朵呀,我知道啦,我尽量多给你弄些桃树苗。”
“谢谢里长爷爷。”
桃花林那么大一片,桃树苗肯定不够呀。顾梅朵一边往家走,一边想着再找谁帮忙弄桃树苗呢?
顾梅朵刚刚走到自家大门口,就看到二伯娘赵氏从旁边闪了出来。
顾梅朵愣了一下,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忙,她已经好久没有见过二伯娘了,自已还欠着二伯卖一只山羊的钱呢。
“二伯娘,快请进来吧。”
顾梅朵叫开侧门,领着赵氏进了院子,顾梅朵先去和她娘陶氏打了招呼,然后领着赵氏来到自已的房间,她知道赵氏来找自已,肯定是有事。
“朵朵呀,二伯娘又来麻烦你了。”
顾梅朵笑着说:“二伯娘,咱们一家人,怎么说起客气话来啦?有事儿你请说。”
原来,赵氏这次来找顾梅朵,还是因为她女儿的事。
她的小女儿梅红,上次因为顾梅朵帮忙,没有嫁给老鳏夫,在顾老二朋友家里借住,朋友家还挺照顾她,她还和人家的女儿一起学绣花,学得还挺好。
顾老二这个朋友家里有个女儿,叫小玲,小玲比顾梅红大两岁,今年十六了,早已经定了亲,今年是准备成亲的。
小玲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弟弟,顾老二的朋友觉得,自已女儿嫁出去了,家里住个别人家的女孩儿,和自已家的小子年纪差不多,感觉不太方便。
在征求了顾梅红的意见之后,也给她相看了一个人家,顾梅红对男方比较满意,男方也挺中意她。
听到这里,顾梅朵问道:“这不是挺好吗?既然住在别人家里不方便,定了亲就赶快成亲,年纪小可以等两年再圆房也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