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顾梅朵又前后左右地看了看,那小模样看得顾春远好笑不已。顾梅朵把顾春远拉到近前来,又拿出厚厚一叠银票给他看,还特意让他看了看上面的面值。
天,全是五千两一张的,这还不得有几十万两呀。妹妹真是有大本事呀。
“二哥,给你的,你就拿着。说实在的,我这里,从来不缺钱。
你妹妹我一个主意,就能卖出不少银子呢。可你缺钱了,你一定愁死了,因为没人能帮你呀。拿着吧。”
这话说到顾春远心里去了。
顾梅朵的本事,顾春远是知道的,看看下泰村现在卖的豆腐,就是妹妹的主意。
顾春远欢喜地收下了银票,资金有着落了,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顾梅朵又说:“二哥,你不用惦记大哥,他现在好着呢。
洪雁他们一家子都能帮着他,你放心。
咱们家,虽然我口口声声说要交给大哥,但是,将来真正能扛起这个家的,还得是你,你心里要有数。
你就算再有钱,也不用给他,他现在的摊子,够他管了。
以后,看情况吧,如果他有能力再做些什么,我会给他钱的。
你就好好管好你这个庄子就行。
人的能力和天赋,有些也是天生的。可别咱们给他铺了个大摊子,他再守不住,那是害了他。
明年,大哥的桃花林和荷花湖,也有大笔收益了。”
顾春远想了好久,点点头。
妹妹说得对,太大的摊子,不好管。
“哥,你带我看看白汉文和青竹去吧,我好久没看到他们了。”
363
大批量购买铁器,很麻烦
自从青竹和白汉文成了亲,顾梅朵就没看到过她几次。不像翠竹,离下泰村近,经常能见面。
翠竹和冬开,人家小两口,那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翠竹已经怀了身孕,明年春天就要当娘了。
当顾梅朵看到青竹的时候,可是被她的肚子给吓了一跳。这也太大了吧?
顾梅朵来到青竹身边,还伸手摸了摸,“哎哟,小家伙踢我了。”
“青竹啊,我怎么感觉,你这肚子比翠竹的还大呢?你们可真是不浪费时间啊。”
顾春远拍了她一下:“女孩家,什么都说。”
顾梅朵嘻嘻笑着,还是对青竹的肚子好奇不已。
青竹摸着肚子,一脸的幸福模样。
“郎中说了,是双胎呢。”
顾梅朵高兴起来,“等你生了小娃娃,我给你包两个大大的红包。哈哈,咱们家真是人丁兴旺啊。”
说到人丁兴旺,顾梅朵对一边的白汉文说道:“你不考虑脱籍的问题吗?你这都要有儿有女了。”
白汉文笑了笑说道:“小东家,你看看我现在的小日子,过得别提多美了。这脱不脱奴籍的,没什么关系。
如果将来我的孩子能读书,希望小东家给他们一个机会,可以科举。
我就不用了,现在挺好。就算脱了奴籍,我不还是要在这里管庄子。说真的,我挺喜欢这个活儿的。”
顾梅朵对他的回答很满意。是个忠厚的,二哥有他帮着,自已也放心了。
顾梅朵也笑了,拿出一张纸给他看:“和你说实话吧,当初,我根本就没把你们那些卖身契备案,可以说,你们现在都是自由身。
只是当初写下来,对你们有个约束罢了。
你现在知道了,就不要有心理负担了。
这次,白汉武跟着我进京,和小四小五一起考秀才。我已经帮他办了京城的户籍了。”
白汉文一看,真的是他签的卖身契,上边就几行字和手印,没官府大印。
他很激动,弟弟有了京城的户籍,还要进京考秀才了,这是天大的机运啊。
他立即跪了下来:
“白汉文代表全家誓死追随顾家。”
顾春远一把拉起他,“汉文,你这是干嘛?咱们是好兄弟,肯定是要同进退的。你快起来。”
顾梅朵笑了,“你们这样,我也就放心了。你有时间,多去看看白伯,我把汉武带走了,怕他会寂寞啊。不行的话,让白伯来桃源居吧,你们父子在一起。”
白汉文一听,急忙说道:“小东家,不用,我们离得也不远,骑马很快的,我会经常回去看他的。
再说,那个荷花湖也离不开他。我父亲还挺喜欢那里的,有活儿干,人也有精神。”
顾梅朵:“二哥,我决定大后天启程,你不用担心。向允泽还有他外公,和我们一起走。
你如果有什么困难,钱财上的,找我。如果有什么纠纷,去找韩先生,他现在是咱们清平县的县令。”
韩先生是县令了,顾春远也很高兴。
告别二哥,顾梅朵进了清平县城。
她来到县城比较背静的一条街道,这里有她租的五间大仓库。
最近这段时间,每次来县城,顾梅朵都要采购很多东西,放在这个大仓库里,现在,这五间大仓库都是满满的。
进了京城,很多东西都比县城要贵很多,再说,也怕自已一次性买太多会引人注意。咱要闷声发大财,不能太招摇。
五间大仓库里,四大间是各式农具,剩下的一间,是各种厨房用具,当然是指铁制的。
这个时代,铁受管制,不能随便买卖。自已有三个大农庄,要种地,庄户要吃饭,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准备的。
如果在京城,大批量购买铁器,很麻烦。
在清来县城,还有六大间这样的仓库呢。那里几乎全部是农具。顾梅朵准备今天也给收进空间。
至于建农庄要用的粮食和木材,顾梅朵空间里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用的时候,只需要找个借口拿出来就行。
自从来到这个时空,顾梅朵就没闲着,能收的东西,她都收到空间里。木材最多,因为她经常上山,空间里石头也不少。
反正她空间无限大,就收着呗。她就觉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到什么东西。
她甚至又偷偷买了二百口特大号的陶缸,在安泰河水质好的地方,都给装满水收进空间。因为她的空间没有水,她没有安全感。有时候,水比粮食更重要。
如果不是买不到,她都想买些兵器放空间里,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到呢。
要不,等进京了,和皇上要一些,那么大的庄子,要自保啊。
顾梅朵又来到府城,这里她还有十大间仓库呢。
仓库里,全部是棉花棉纱,各种布和各种绸缎,以及打络子用的各种颜色的线绳。
这里的布匹比京城几乎便宜近二成。
这十大仓库的东西,可是顾梅朵进京开铺子的原材料啊。
顾梅朵几乎把府城所有卖这些东西的店铺搜刮一空。还让他们进货的时候,又给自已带了一批,自已出车马费。
虽然有农庄,可庄子上有收益得等到秋天。而且,农庄前期还要大量投入资金,需要大量金钱。
虽然自已现在有很多钱,但是,也要给自已的钱找个来处呀。总不能说,这钱是自已以前偷金册时顺手拿的吧?
顾梅朵还购买了大量的吃食,热热就能吃的那种,像馅饼,包子,馒头,烤鸡,熟食,还买了几十个陶盆,几十个大小篮子,几百个陶碗和几百双筷子。
虽然有的东西自已空间里也有,但是,不是这个时代的,拿出来有风险。
顾梅朵回到家里,吃过了饭,就回到自已屋子里,拴上门,开始清理空间。
自从有了空间,顾梅朵从来不浪费时间,空间里的粮食蔬菜,只要成熟了,顾梅朵就立即收起来,继续把地种上。
现在的空间里,粮食蔬菜成堆成堆的,不是小堆,几乎像山一样的堆,好多好多。顾梅朵建了几十排的大仓库,都装满了粮食。
看到这些粮食,顾梅朵心里特别有安全感,无论什么情况下,有了粮食,就有命在。
而这个时代,粮食产量低下,靠天吃饭,欠收和绝收的年头差不多占了一半。只有手里有了粮食,才什么也不怕。
顾梅朵想到,往外拿粮食,也不能就这样给堆在地上吧?看来,还要定制一大批装粮食的袋子呀。
364
我都听到了,听那丫头的
很快到了顾连文成亲的日子。
一大早,顾连文家的亲戚朋友就早早地来到他家,来帮忙。
这时候办喜事,那是相当烦琐,事儿相当的多。大到做席面,小到花轿到了放鞭炮,贴喜联挂大红花。
就说这席面吧,全都是需要别人帮忙的,那真是一家办喜事,全村人跟着忙活。
前一天,就要把锅灶搭好,把今天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
早上起来,先要煮几大锅的玉米碴子粥,加了饭豆的,做好了之后,盖好锅闷着,吃的时候才又软又烂又香。
大娘大婶们择菜洗菜切菜,然后端到厨房给厨师。别看这些活儿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麻烦的。
一堆堆的菜,要择好,洗好,一盆盆的水,端进来,倒出去,里里外外,忙进忙出的。再切好,装盆,一盆盆的端厨房去。
一般人家酒席,都要用到土豆,七八个婶子大娘围成一个圈儿,打土豆皮儿。然后还要洗好切出来。
准备那些调料也费功夫。因为用的量大,每样都要多准备一些。姜蒜要去皮,辣椒要去籽,葱要剥好,送厨房去。
其他的,像杀鱼,剁鸡块,虽然用得不多,也要收拾呀。
男人则要劈柴火,要用很多的柴火,因为从现在开始,基本上,锅灶就离不开火的,不做饭,也要烧水。
有时候地方不够用,就还要帮忙找棚子。
等等等等,好多的事儿,好多的活儿,几乎没有闲着的人。
当然,小孩子除外。
办喜事,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们了。
有好吃的,还可以玩一天,小孩子们都高兴坏了。到处都能看到小孩子们的身影,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
所以说呀,这办喜事,没孩子掺和,是真的不热闹。
半大孩子,也是有事情要做的,比如,帮忙到各家去借桌椅板凳,菜刀案板,盆盆罐罐,碗筷等等。
因为谁家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家什。不借怎么办?
用完之后还要还回去。这都是半大孩子的活儿。
顾梅朵在里长家,正和李大虎说话呢。
“大虎叔,今天来的人应该不少,听说女方家族人挺多的,来送亲的人应该有几十号,这是宣传咱们秧歌队的好时候。
一会大虎叔你派人,把咱们秧歌队组织一下,如果不是实在没空的人,都要回秧歌队来。还要穿上他们的秧歌服,化上妆。
把他们的活儿让别人干。
这次要给咱们下泰村打打知名度,哦,就是说,过了今天以后,咱们下泰村就出名了。
以后,要搞什么大集,也容易些。
还有,马上找人,把咱们村的街道再打扫一遍,也让人家看看咱们村新修的路。
如果人手不够用,把那些老奶奶小姑娘组织起来,这活得多找些人干,别等到人家花轿到了,这路还没扫完,弄得到处都是灰尘。
等花轿到了,秧歌队先扭一会表示欢迎。典礼之后再扭一会表示对新人人的祝福。
这时候,需要大虎叔你讲话,代表咱们村,也是你打知名度的时候。”
李大虎急忙跑出去,找人去了。
顾梅朵走出里长家,一边想着,明天出发,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准备好,一边往绿意山庄走来,看看向允泽在干吗,是不是也准备好了。
来到绿意山庄,顾梅朵发现,是她想多了,因为她没看到山庄里,有什么要远行的样子。
顾梅朵直接来找向允泽。
向允泽正在自已的院子里练剑呢,剑声在一边看着。
看到顾梅朵过来了,向允泽停了下来,“今天你们村里不是有办喜事的吗?你怎么有时间来?”
顾梅朵没好气地说道:“又不是我办喜事,我怎么没时间。”
向允泽有些愣住了,他是哪里又惹到这个小祖宗了,这语气不对呀。
“向允泽,咱们明天出发,你知道吧?”
向允泽点头。
“那你不是应该准备准备吗?难道说,你都准备好了?”
向允泽有些不好意思,“丁叔丁婶应该准备好了吧。”
顾梅朵白了他一眼,“你们准备了几辆车?”
向允泽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两辆车不够吗?”
也是,人家就五口人,两辆车肯定是够了呀,自已瞎操的什么心。
顾梅朵想了想,说道:“别的就算了,不过,我和你说,你要把你家里的所有的棉衣和棉被都带着,包括那些不用的,全都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向允泽想说,用得着吗?可是,看顾梅朵的样子,他又咽了回去。
“好吧,我告诉丁婶,都带着。怎么,你感觉,天要变冷?”
顾梅朵无语:“不冷不是正好吗?万一变冷了呢?”
可以路上买呀。
算了,还是不说吧,这丫头现在有些火气,让着她吧。
“对了,还有,这马的草料,也要多带几天的,人不吃没事,马不吃,拉不了车了。”
“好。”
顾梅朵说完,有些气哼哼地就走了。
等顾梅朵走远了,剑声“哈哈”大笑起来。“这顾梅朵来一回,就是让你多带些棉被和草料?”
向允泽刚要训斥剑声,看到向伯润走了过来。
向伯润说道:“你们刚刚的话,我都听到了,听那丫头的。”
向允泽说:“好吧。”
向伯润:“你们不用不服气,你也想想,从你认识她以来,哪次听她的话,你吃亏了?”
……
顾梅朵回到村里的时候,顾连文家一切准备就序,就等着花轿到来呢。
远远地,听到了喧闹声,有人快速跑来通知:“花轿快到了,快准备好,一会花轿到了门口就放鞭炮。”
小子们急忙把鞭炮挂起来,火折子拿出来准备着。
李大虎喊到:“秧歌队准备,到村口迎接花轿去。你们几个小子注意些,放鞭炮别炸到了人。”
大家一听,秧歌队出来了,都一哄去看秧歌去了。
只有顾连文家自家人,和本家的亲戚还守在家里。如果不是有些重要的东西需要照看,估计他们也早就跑去看热闹了。
不过,自家办喜事,村里的秧歌队出来接花轿,这得多大的面子呀!顾连文全家人,虽然不能跟着看秧歌,脸上也都开心地笑着,感觉比花轿到了还让他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