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我一家要五万两,这可是皇上默许了的,我看谁家敢不给钱!”静妃不再和顾梅朵搅和了,她让身边的宫女回自已的宫殿拿银票。
贞妃有些磨蹭。
顾梅朵:“如果你们没有银票和现银,用东西抵的话,值一百两的东西,本公主就按五十两算。哼哼,因为本公主懒得去折腾,去变现。”
最后,顾梅朵拿着二万两银票离开了皇宫。
路上,顾梅朵对奚允泽说道:
“奚允泽,你派人在皇宫门口和静妃娘娘的娘家门口设伏,凡是从宫里出来到静妃娘家去的人,不管什么人,都给我拿下。
过两天再放出来。
本公主今晚要夜探常阁老府。
哼哼,本公主最最擅长的就是对付阁老了。”
奚允泽有些担心地对顾梅朵说道:
“我和你一起去。常阁老家非同一般。你想想,他既然敢违抗圣旨延迟押送军粮,就肯定有所倚仗。你冒冒然前去,我怕你会有危险。”
顾梅朵笑了,“你放心,只要你把皇宫派出来的人拿下,我这里就不会有危险。
我做这事,已经很多次了,那是经验丰富,你放心好了。
再说,就是有了危险,我不是还可以藏起来吗?”
奚允泽想到顾梅朵的空间,遇到问题就先藏起来,确实可以避开危险。
“那你一定要小心。”
顾梅朵点头。
当天晚上,顾梅朵光顾了常阁老家。
难怪奚允泽说,常家怕是不好对付,原来家里养了不少的私兵。
顾梅朵为了省事儿,直接一把药撒出去,迷倒一大片。
常家除了穿在主人和仆人身上的衣服,其余的,不管是什么东西,顾梅朵通通都给收走。
包括密室里和暗格里所有的东西,其中顾梅朵还发现了几封很重要的信件,顾梅朵悄悄把这些信件送到常阁老的对头手里。
她搜刮的东西,自已用不上,送别人也行啊,哪怕是送给乞丐呢,总比留给这个秦桧强。
把常家搜刮一空,顾梅朵还拿住了常家的管家,问出了常家主要的庄子和
店铺的地址,顾梅朵也跑去给搜刮一空。
然后顾梅朵来找奚允泽。
奚允泽派了人,一直在暗中守在皇宫门口。
直到顾梅朵找来,皇宫里都没有出来人。
奚允泽说道:“应该是皇兄派了人给拦下了。
他肯定知道你要做什么,所以才帮你的。
当初南谷关一战,皇兄虽然明知道是常阁老做的,却没有证据,只得把替死鬼杀了。
常阁老在朝堂上说话很有威信,几乎就是一呼百应。
这也和他弟弟有关。
他弟弟开办的书院,出了很多当官的,基本上都成了常阁老的门下了。
南谷关事件发生以后,当时自然也有人提出,这件事情应该叫常阁老负责的,后来,这人就无缘无故地消失了。
以后,就再也没人敢提了。
南谷关这件事,一直像根毒刺,卡在皇兄身上,你能替他做这些,他应该是欢喜的。”
顾梅朵说道:“我在常阁老书房密室里,找出很多东西,让我给送到他对头家里了。
常阁老的死党,厉害的有哪些,你告诉我。
既然要收拾他们,那就一网打尽好了。
然后,你联络你的人,如果明天有人参常阁老,你要帮他们一把,务必把常阁老在朝堂的势力打垮,至少要让他们元气大伤。
这样的人身居高位,那就是大黎和百姓的不幸。”
奚允泽想了想,说了几个名字,同时,告诉顾梅朵这几家的大体-位置。
顾梅朵这次光顾,没有收走全部东西,但也没给他们留下多少。
得到的有用证据同样送出去了。
第二天早朝,好几个大臣同时参内阁的几个主要人物,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常阁老了。
参常阁老的人,拿出了大量确凿的证据,证明:
南谷关一战,常阁老因为想要斗垮政敌,延后三天送军粮,路上还故意磨磨蹭蹭,致使南谷关一战损失惨重,官兵伤亡不计其数。
674
今天咱们大仇得报,你们安息吧
因为南谷关战役的主帅丁良就在京城,皇上派人把他也请到宫里。
听说是因为当年的事情请他来的,丁良在朝堂上痛哭流涕,他讲述了当时的惨状,以及后来的情况,听得大家潸然泪下。
最后,丁良跪倒在地:
“皇上,当年因为军粮没有及时送到,致使十几万人饿死战死,其中有一少半都是十几岁的孩子。
为了保卫咱们大黎,他们离开爹娘,拿起了长枪。
结果没有战死,却死在自已人手中。
我就想问问常阁老,你的阁老座下,是森森的白骨,你的官印上缠绕着数不尽的冤魂。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你能睡得着吗?你怕不怕死后下十八层地狱?怕不怕报应?
皇上,今天,我豁出去给他偿命,我也要给那十几万人报仇。”
丁良说罢,上前就抱住常阁老,几把撕碎他的衣服,对着常阁老的胸膛就咬。
那是真咬啊,并不是做样子,咬得常阁老惨叫连连,丁良就是不松口。
常阁老的同伙想拉开他们,被其他人有意无意给挡住了。
就这样,丁良生生从常阁老身上咬下几大块肉来,被丁良给吞了下去。
常阁老疼昏了过去。
丁良张着血盆大口,泪流满面:
“南谷关死亡的将土们,我给你们报了仇了,我今天喝了这老贼的血,吃了这老贼的肉了,你们安息吧。
下辈子咱们再聚,我一定好好保护你们,不会再让你们饿死了。呜呜呜……呜呜呜……”
丁良放声大哭,几乎哭晕过去。
因为证据确凿,南谷关延时押送军粮一案所有参与人员,全部被抓起来,常阁老一伙,几乎一个没落下。
皇上脸色沉重,终于,这案子终于可以完结了,自已对这些死亡的将土也算有个交代了。
看着被抓起来的二十几个人,皇上当场就宣判:
常阁老以及七名主犯,判了剐刑,抄家,家人全部流放。
其他从犯,判流放的,监禁的都有。
抄家所得钱财,全部交给丁良,让他按照名册,酌情分给死难将土的家属,让他们的生活能好过些。
同时,丁良要求,他自已出资,在南谷关修建一座大墓,把当时所有的将土都安葬在那里,皇上同意了。
丁良又哭又笑地离开了皇宫。
奚允宸说道:“为了权势,为了斗倒政敌,就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安危,这样的官员,死不足惜。
从今天开始,朕希望你们严于律已,做好份内之事。
为了百姓,为了咱们大黎,做自已应该做的事情。
再有南谷关那样的事情发生,朕发誓,一定会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明天,所有官员,都给朕去看那些该死的家伙是怎么被剐死的。散朝!”
最后几句话,奚允宸是喊出来的,可见,他有多么的气愤。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很久很久,大黎国都没有出现贪赃枉法,不顾百姓利益的官员了。
一来是因为,现在大黎国官员的俸禄很高,当官的不缺钱花。用不着冒险去贪。
二来就因为这件事情。常阁老等人被剐,观看的人个个呕吐连连,吓得瘫软在地上爬不起来。
皇上下令,必须全程看完,好让他们这些当官的记住这个教训。
这些官员只要一想到当时观看时看到的惨状,那些贪婪的心肠就都收了回去。
这是后话了。
丁良回到家里,好好洗漱一番,吩咐家里人,帮他打点好祭奠用的物品,他亲自提着,来到自已家院子一个角落的一间屋子里。
只见桌子上,立着一些牌位。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摆了满满一个房间。
丁良跪了下来,拜了几拜:
“今天咱们大仇得报,你们安息吧。
你们放心,你们的家人,我会好好照顾的。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活几年,我一定多赚钱,让你们的家人过上好日子。等我百年后,咱们再聚吧。”
丁良祭奠完毕,回到书房,问他小儿子丁让:
“皇上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审问这件事情了?”
丁让说道:“爹,你坐下来,听我慢慢给你说。今天妹妹从宫里派了人回来,说……”
于是,丁让就把贞妃的话复述一遍给自已老爹听。
丁良听了之后说道:“你的意思是说,这一切,应该都是护国公主顾梅朵做出来的?”
丁让点头。
丁良沉思很久,说道:
“这个护国公主有这么大的能力?”
丁让说道:“爹,你一直在老家养伤,有很多事情你并不知道。”
丁让就给丁良讲述了很多顾梅朵做的惊人之举,像顾梅朵在朝堂上怎么对付那些官员,怎么让他们捐款出来,怎么帮皇上废了那些王爷,又怎么帮皇上救济灾民。
又怎么捐钱出来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情,其他的,像顾梅朵做的生意,帮助了多少人等等等等。
丁让又说道:“爹,据我的人说,我妹妹她们在朝堂上散了之后,当天晚上,常阁老一派的主要人员家里都被偷了。
尤其是常阁老家的人最惨,听说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
而早朝上参常阁老这些人,他们拿出来的证据,据说都是那天晚上有人送到他们家里的。”
丁让看看屋子外面,回来后对老爹小声说道:
“妹妹派来的人说,当时,静妃派了两拨人出宫,估计是想回娘家报信儿,可是,都没有走出宫门。
看来,上头那位……”
丁让手指朝上一指,“也是ren常阁老一伙很久了,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不倒霉,都天理不容了。”
丁良点点头:“大黎有护国公主,皇上之福,百姓之福,军人之福啊。
她不愧被叫做‘护国公主’,她担得起这个封号。”
丁让又说道:“爹,有个事情,我一直想和你商量一下。
爹,我记得有个世叔,请你去桃花海赏花了?”
丁良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我就是不好拒绝他们,那花有什么好看了,我又不是娘们。”
丁让说道:“爹,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桃花海外面,那些管马车的人啊,还有那些桃花海里,维持秩序的人啊?”
这个,丁良还真的有印象。
“你是说……”
675
我不差钱。给你,你就拿着吧
“是啊,爹,我要说的就是那些残疾军人啊。
我早就打听过了,他们原来都是古将军手下,伤残之后退下来了,护国公主给他们安排了事情做,他们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丁良点点头:“护国公主做了件大好事啊。
这些伤残军人退出战场以后,是最让主帅头疼的,他们在战场上流血流汗,下了战场生存却成了问题。”
丁让:“是啊父亲,咱们丁家军,南谷关战役之后,退下来的伤残军人都是你养着。
可是现在,这些人越来越多,咱们家养他们,已经有些吃力了。
再者说,咱们也不能像护国公主那样,给他们找事情做,咱们身份在这里,怕有些人说闲话。‘上战场为大黎打仗,下战场为将军赚钱。’”
丁良叹口气:“那也得养着啊。”
丁让说道:“爹,我想联络一下护国公主,看看她还是不是需要用人。
我可是听说,她现在,在桃花海中,又修建了不少景区,应该用人吧。
观桃山上,还有一座书院呢。”
丁良说道:“书院那里,你就别想了,那是读书的地方,弄些伤残土兵在那里,能看?”
丁让:“怎么就不能看?护国公主做事,从来不怕别人说闲话的,也许,她就用了呢。
爹,如果你同意,我就求求熟人,把我介绍给护国公主,我和她说说。”
丁良说道:“那你就去吧,如果真的成了,这也是好事。
你也知道,这些兵,虽然残了,但他们也不想在咱们家吃白饭,感觉他们自已像废物一样。如果能让他们自食其力,那是最好的。”
……
“全伯,这些账目我都看了,咱们这些生意都很兴隆,赚了不少钱了。
从这个月开始,咱们家所有人,月例和工钱都上涨两成,咱们现在不差钱。”
顾全笑着说道:“小姐,那老奴代表家里这些下人,谢谢小姐了。
就是小姐你不涨工钱,咱们顾家的工钱在整个京城来说,也是很高的了。”
顾梅朵说道:“那是你们应得的。传话下去,咱们家里,以后,只要好好干活,工钱还会涨的。
做得好,提出新方法或方案的人,被采用以后,工钱加倍。”
顾全满眼含笑:“好的小姐。”
门房来报:“小姐,门外有个姓丁的人求见。说是丁将军的小儿子。”
顾梅朵:“丁良的小儿子?”
如果是在以前,顾梅朵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丁将军是何许人也。
“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