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终于不用依靠别人,自已也能走了。看到门槛,顾梅朵说道:“以后,让坐轮椅的人住到一块儿,把门槛锯掉,门前的路要修平整,别把轮椅绊倒了。”
管理营房的人说道:“好的,公主,我记下来了。”
顾梅朵:“张木匠,这个轮椅,你看看,能做不?”
“公主,我能做。给我找几个帮手就行。”
顾梅朵:“需要什么东西,就找你们总管要。
把需要轮椅的人统计一下,慢慢都让他们坐上轮椅。一定要做好,安全第一,不用着急。”
“知道了,公主。”
这一天的顾家大营,充满了欢声笑语。
大家现在吃得饱,穿得好,很多人等待着自已的拐杖和轮椅。等自已能活动了,就可以帮忙干活了,不是废物了。
真好,这样的日子有盼头了,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马车回来了,马车回来了!”
房引石看到买车的人回来了,急忙跟过去,安排人赶车干活。
有了马车的加入,活儿干得更快了。
顾梅朵和奚允泽离开顾家大营,去看了梅林,因为有地胆的加持,梅树都成活了,冬天,可以踏雪寻梅了。
梅林中的房子正在盖着,相信秋天来到的时候,应该可以盖好了。
到了竹园,顾梅朵欢喜地跑来跑去。
顾梅朵很喜欢竹子,奚允泽找的人很可靠,给顾梅朵运来的竹子,有很多个品种,一个品种种了一大片。
竹园下边,也就是观桃山的南下坡,及坡下边的土地,是一大片蔬菜大棚。
大棚已经快完工了,顾梅朵告诉这里的管事,完工之后,马上把这里的土地翻过来,开始播种,到了冬天,就可以吃大棚里的蔬菜了。
哪块地种什么,顾梅朵早就规划好了。
从蔬菜大棚转向观桃山的东坡,就是桃都书院了。
现在的桃都书院,已经完全竣工了。
桃都书院大门前,一条宽敞平坦的石子路,一路蜿蜒向下,通向山下的官道。
桃都书院大门上,是当今皇上亲笔题的书院名字。
牌匾是用发光的材料做的,深紫色的背景上,是木刻的“桃都书院”四个大字,字是淡紫色的,只是“桃”字左上角的边上点缀了一朵盛开的桃花,是非常纯正的桃红色。
整个牌匾幽幽地发着光,特别的漂亮。
几乎每个看到这个牌匾的人,都会停留下来,欣赏一下牌匾再走。
书院里的先生们,已经入住书院了。
他们每个人都选了自已喜欢的房间做宿舍,平时先生们在一起读书写字下棋,经常走出书院,到四周看看风景,兴趣上来,还要赋诗一首。
看到顾梅朵来了,先生们都来拜见她和奚允泽。
顾梅朵问道:“先生们感觉这里如何啊?”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公主,咱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顾梅朵也笑着说道:“先生们放心,这东风,很快就来了。
这不马上秋收了嘛,等收了番薯,就开始招生考试了。到时候,就有劳先生们了。”
702
你们俩一起上门,有什么事儿啊?
先生们都谦虚地说是他们应该做的。
顾梅朵又说道:“我知道你们当中不少人出身贫寒,来自农家。
我今年种的这个番薯,是高产的物种,结出的番薯能当饭吃,能做菜和别的吃食。
这个番薯藤,也是好东西,嫩的杆和叶人可以吃,剩下的晒干,留着喂猪鸡鸭都可以。
收番薯的时候,先生们要不要去看看啊?不看会后悔哦。
因为我不光自已种了,还协助军队一共种了几万亩。明年,不愁没东西吃了。”
先生们被顾梅朵说动了,纷纷表示,到时候一定去。
别的不说,就是见识一下这个东西长什么样子,也得看看去啊。
离开桃都书院的时候,顾梅朵和奚允泽说道:
“奚允泽,马上开始收番薯了,我这里需要大量车马,拉车的马,也许可以用军队战马暂时代替一下,反正这用的时间又不长。
就是这车,一时不知道哪里弄去,市面上恐怕找不到这么多,你得帮我想想办法。”
奚允泽想了想:“行,我那里有很多木匠,木材也有些,我回去就让他们开始做吧。然后再收集一些。
我再进宫请皇兄帮忙支援一些,应该就差不多了。”
顾梅朵点点头,就和奚允泽分开行动。
顾梅朵直接来找外公柏震。
自从有了战马以后,柏震经常在军营里不回家。
顾梅朵来的时候,他刚刚从军营回来。
“外公,你的骑兵营怎么样了?有没有被古爷爷比下去啊?”
柏震和古铁豪有时候就像两个小孩子一样,这也要比,那也要比,还经常要拉上顾梅朵做裁判,看看谁更厉害。
“哼,我可是你外公,怎么能给你丢脸呢?自然是我赢了他呀。你来找我还是找你舅舅啊?他好像不在家啊。”
顾梅朵:“我舅舅哪里去了?”
“你不是说,可以让他去桃都书院读书吗?我听他说,他好像联络他的同窗去了。看来他是想专心读书了。”
顾梅朵:“外公啊,舅舅如果真的能专心读书也没什么不好,柏家出个当大官的,不是比这个伯爷爵位强吗?
再说了,这以后,打仗的机会不多了,这天下,还是得靠读书人来治理,是读书人的天下了。”
柏震:“行了,你也不用劝我,我现在是不会再勉强你舅舅的。
不管怎么说,他乐意就行。你找我什么事儿?没事儿的话,我可有事儿要出去呢。”
“啊?外公,你这么急,到底是什么事儿呀?”
柏震:“今天我刚刚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想找老古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看看要怎么办才好。
就是这个战马有了,这草料还没解决呢?马上就到秋天了,再不准备就来不及了。”
顾梅朵笑了:“外公啊,这有什么难的,你们收了番薯以后,再帮我把番薯收了,我帮你弄草料。走吧,正好我也要找古爷爷,咱们就一起去吧。”
古铁豪正在院子里练刀,看到顾梅朵祖孙来了,一边擦汗一边走过来:
“你们俩一起上门,有什么事儿啊?”
顾梅朵快人快语:“古爷爷,我外公没有草料喂马,来向你请教高招了。”
古铁豪可不上当:“请教我?这可不是你外公会说的话。
不过,最近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呢。
这么多的马,没东西吃可不行,也不能指望皇上给钱买吧?
再说,有些东西,冬天就是有钱也没处买啊。”
“古爷爷,马上就要收番薯了,你准备好地方存放了吗?番薯产量高,可别到时候地方不够用啊。”
古铁豪信心十足地说道:“这个你放心好了,我可是准备了很大的地方呢,到时候就是不够用,军营里还怕腾不出地方吗?”
顾梅朵:“那行,我一会儿就到各处地块看看,先收哪块地。你们回军营准备工具和车马,等我通知就行。”
顾梅朵骑马来到最近的庄子,仔细察看番薯的生长情况。
单单只是看番薯藤的话,还是湛青碧绿的,算了算时间,也不到收获的时候。
她拔了一棵番薯藤,好家伙,这棵藤底下,结了一堆的番薯,大大小小的,竟有近二十个。
而且个头还非常大。
是不是这块地长得最好的一棵番薯让自已给挖到了?
顾梅朵又从地里不同的地方,分别拔了四五棵番薯藤,结果发现,结的番薯比开始拔的那棵藤结的还多,最多的一棵结了三十六个番薯,只是个头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顾梅朵掰开几个番薯看了看,还咬了一口,甜,面,完全成熟了,可以收获了,这个地胆不但增产,还促早熟。
顾梅朵又到其他的番薯地察看,情况都差不多,可以收获。
那还等什么,现在天气情况良好,正是收获的好天气。
顾梅朵回城就叫人通知了古铁豪和柏震,还有桃都书院的先生们,明天到城外的庄子收番薯了。
顾梅朵则来到安亲王府,“奚允泽,不能等了,明天开始收番薯。
你这里的木匠,让他们加班加点做马车吧。
挖出来的番薯暂时拉不回去也没事,反正也是要晒两天的,在地里晒也一样。”
奚允泽:“行,听你的。”
顾梅朵又说:“你进宫找皇上了吗?你说,我让皇上也来挖番薯,他会不会来呀?”
奚允泽笑了:“他肯定会来的。一来他在宫里无聊,也没事情。二来,他估计也想看看这个产量很高的番薯到底长什么样子。”
顾梅朵:“那你就进宫找他去吧。”
“好。”
第二天,顾梅朵到了番薯地头一看,好家伙,这人是不是有些多啊?
除了柏震古铁豪的队伍,另外还有:
以奚允宸为首的官员队伍,以马阁老为首的桃都书院的先生们,房引石带领的顾家大营的伤残土兵。
顾冲带领的步步高客栈的举子们还有宾客们,桃花海总管顾乾带领的全体桃花海员工,李正武带领的太和庄队伍。
顾梅朵带的顾家的人,奚允泽带着的安亲王府的人,孙臣带着他的人,还有附近自发来帮忙的百姓队伍……
703
这个红皮的东西,就是番薯吗?
顾梅朵知道,这些人不管抱着什么心态来的,都算是帮她干活儿的,就凭这一点,自已也应该表示感谢。
顾梅朵朝大家做了个圈儿揖:
“我-护国公主顾梅朵,在这里感谢大家来帮忙收番薯。
今天中午,我就用这个番薯,给大家做些吃的尝尝。
虽然不算多名贵,好在吃个新鲜。
现在,就让我们尊贵的皇帝陛下,开始拔第一棵番薯,然后,就开始干活儿了。”
这么多人,还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在场,怎么也要有个仪式感不是。
奚允宸也没客气,弯下他尊贵的腰,拔了一棵番薯。
皇上在这里,一般百姓和土兵,是不敢靠前的。
围绕在皇上周围的,除了这些官员,就是桃都书院的先生们。
“哇,这么多啊。”
奚允宸看到自已这一拔,出来这么多的番薯,也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
如果每棵番薯都结这么多,不,不用这么多,都照这个一半算,那数量也相当可观啊!
真是天佑我大黎啊,百姓们不会挨饿了。
“这个红皮的东西,就是番薯吗?”
“天啊,这也结的太多了吧?我查查,一二三……二十一。这一棵结了二十一个番薯。”
有个官员小声说道:“不会是事先弄好的吧?这做假可不好。”
顾梅朵听到了,笑着对刚刚说话的人说道:
“这位大人,如果你不相信这是真的,你可以进地里,随便拔一棵,不,你想拔几棵就拔几棵,都给我拔了我也没意见。你看看我们是不是在做假。”
那个官员也没矫情,直接走进地里,随意拔了一棵又一棵。
当他看到,自已拔起来的番薯藤下边,也是一串串的番薯的时候,他也是惊呆了。
顾梅朵高声叫道:“好了,皇上已经拔了这第一棵,我们能和皇上一起干活儿,是我们大家的荣幸。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干活了,都要按照要求干啊。这可都是好东西,能吃的东西,希望大家不要踩到脚下给糟蹋了。开始!”
大家从地的一头开始排,两人一垄,一个在前边拔,一个在后边捡,然后,把番薯捡成一堆,把番薯藤堆成一堆。
奚允宸叫来户部的人:“你们量出一亩地来,你们这些官员,自已动手拔,自已捡,朕就是想看看,这个番薯,一亩地能产多少。
你们要把泥弄干净,朕要的是真实的重量。”
这些当官的就忙碌起来。
奚允宸在一旁监督。
其他的人,可没这么多说法,大家是怎么得劲就怎么干。
官员们因为有皇上在一边盯着,也不怕脏了衣服,都想好好表现,有拔的有捡的,累了,就换一换。
马阁老带着的先生们,就文雅多了。
他们拔出番薯,还要品评一番:
“看这样子,产量肯定不会低了。如果整个大黎,多种一些番薯,百姓应该不会挨饿了。”
又一个先生说道:
“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啊。可别到时候又苦又涩,岂不是白白高兴一场。”
就有先生不赞同地说道:“哪怕又苦又涩,只要没毒,起码吃到肚子里不会饿死。这有东西吃,总比吃草根树皮强吧?”
“刚刚护国公主不是说了嘛,中午要做给大家尝尝,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咱们还是干活吧,别到时候,就咱们这一群人干得少,岂不是很丢人?”
“丢人倒是不怕,咱们毕竟力气小些。就是怕给书院丢脸。”
马阁老说道:“没事的,我们能来,就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们是来长见识的。我相信,公主也没指望我们干多少活儿。大家努力些就是了。”
这群先生们又慢悠悠地开始了。
大家干得很起劲,也都很高兴。
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挨过饿的,看着这么多的能吃的番薯,心里想的是,以后,多种些这个番薯,就有东西吃了。
整个地里,最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伤残的土兵。
这些土兵,不是缺胳膊的就是断腿的,可是他们都在努力地干活。
很多人,都在地里爬着,能干多少干多少,不怕辛苦。
其他的人看到这一幕,谁还好意思偷懒,所以,这干活的速度,那是相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