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因为车上坐的都是女人,力气有限,最后,赶车的人只好回村里叫人来帮忙推车,或者弄辆车来把这辆车拽出来。郁可安可不管他们这些破事,她们现在已经到了山脚下了。
“郁伯,我看那里地方不错,马车停那里,在远处应该看不到。
你把辕马拴树上,让它们在这里吃草就行,咱们一起进去逛逛。”
郁伯也四处看看,嗯,小姐选的这地方不错,隐蔽性很好。
藏好马车,五人一起进山。
郁可安说道:“夏大嫂夏二嫂,咱们分开找蘑菇吧,谁找到了就喊一声,咱们一起采。”
周氏同意了。
如果郁家和夏家各过各的,听了这话,她有可能会生气,怕她们找到好东西不给自已家。
现在,两家一个锅里搅马勺,和一家人一样,有东西也是一起吃,那还分什么彼此啊。
分开找,多找几个地方,更容易找到好东西。
郁伯和庄淑贤自然是跟着郁可安了,他们向左边找。
周氏带着弟媳妇,妯娌二人向右边找。
郁可安几乎是和郁伯平行前进的,庄淑贤跟在后边。
突然,郁伯小声叫道:“小姐!”
郁可安转头一看,怎么回事,郁伯面前什么也没有啊。
“怎么了郁伯?哎呀,你摔倒了?”
郁伯顾不上自已摔得一身的泥,有些激动地指着身边一棵粗壮的几人合抱的大树。
“小姐,上边。”
郁可安抬头一看,天啊,好壮实的参啊。
虽然这参离地面很高,但现在是秋天,参已经结籽,红艳艳的参籽,像一簇红红的火焰,离得高也能看到。
郁可安有些纳闷:“郁伯,这参,怎么长到树上去了?”
郁伯见多识广:“小姐啊,你没看仔细啊,这参哪里是长在树上啊,这是长在树坑里啊。
这棵树的上边中间空了,你看到没有,然后应该是被雷劈断了,很多的树叶就堆积在树中间的坑里边。
日积月累过了好多年,树叶就烂掉形成了泥,有泥,长出人参也不奇怪啊。
至于哪来的人参籽,肯定是人参鸟吃人参籽,不小心掉到那里,或者是拉的鸟粪里有人参籽啊。以前,也有采参人在树上挖到人参的。咱们今天运气不错。”
郁伯笑了笑又说道:“是小姐运气不错,我们是跟小姐沾光了。”
大树很高很高,如果不是郁伯摔倒了,眼睛向上看,采蘑菇的人谁没事儿会注意到大树顶上。
“小姐,这树,你能上去吗?”
776
你们在这里别出声,我上去把参挖出来
庄淑贤也双眼亮晶晶地看着郁可安,虽然她是官家小姐,可是人参值钱这是常识。
况且,看着这参苗长得这么壮实,这参应该不会小。
家里现在要盖房子,有了这参,也能宽裕一些。
郁可安想了想,拿下背后的背篓,在里边翻找起来。很快找出一根长绳子,几把匕首。
“郁伯,大嫂,你们在这里别出声,我上去把参挖出来。”
郁可安把匕首甩了两把到树上,一上一下,大约间隔有三四米。
郁可安纵身跳起来,踩到第一把匕首上,然后飞快地把绳子甩到第二把匕首柄上,她借力拉着绳子向上纵去,跳到一个大树枝上。
这就好办了。
树大枝多,一路向上就不费什么力气了。
到了近前,郁可安一看,还真像郁伯说的那样,真的是个树坑。
这里的土很松软,郁可安飞快地用木棍挖着土。
挖参是个细致活儿,参须断了,药效就要打折扣,所以,必须把参完整地挖出来,效果才好。
挖出来以后,郁可安弄了块树皮把参包起来塞进怀里,拽着绳子,慢慢向下滑。
踩着匕首,下来。再把匕首用绳子拽下来。
郁可安把匕首和绳子收好,把参给郁伯和庄淑贤看。
“天啊,小姐,这么大的参啊,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得有七八两吧?不是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吗?”
庄淑贤也激动的点头,表示深有同感。
郁可安把参递给庄淑贤,对庄淑贤说道:
“大嫂,家里没钱的时候,你没少拿你的嫁妆出来贴补家用,这参,你留着。
如果以后用不到,你就当做传家宝,给湛青或湛蓝。
如果以后用到了,肯定用不完,剩下的卖的钱归你。
这参是我挖的,我就说了算。”
庄淑贤连忙拒绝:“可可,不行,家里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这参卖了吧,盖房子。”
郁可安笑了:“大嫂,如果我说,我不缺盖房子的钱,你信不信?
回去把我的话偷偷告诉大哥就行。让大哥告诉爹,别人就别告诉了,毕竟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危险。
我不是小气,我就是告诉夏家的人,这东西也只会给他们带来麻烦。
咱们心里有数就好,这宝贝肯定有他们的份儿,只是,我会在别的地方补偿他们。
听我的,收起来。回去好好藏着。”
庄淑贤伸出双手,哆嗦着把这支大山参小心地收进怀里,还拍了拍。
郁可安笑了:“走吧,有了这宝贝,说不定,这附近还有好东西呢。因为好东西都喜欢扎堆儿。”
三人继续寻找。
“可可,你看,这蘑菇能吃不?”
郁可安顺着大嫂指着的方向一看,乐了:“能吃,还是好东西呢。”
这东西虽然比不上松茸,可是,也很美味。
前世的时候,秋天野外训练,郁可安可是没少吃这东西。当地人叫“松树伞”。
郁可安仔细看了一下:“还不少呢。叫夏大嫂夏二嫂也来采。”
于是,郁可安高声叫道:“这里,这里。”
经常上山的人都知道,在山里练习的时候,不能喊人的名称,给个声儿能听到就行。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一辈一辈就这么传下来的,也没人追究原因了。
很快的,夏大嫂和夏二嫂赶了过来。
“哎哟,你们的运气真不错啊,遇到这么一大片的松树蘑啊。快采吧,这东西炖小鸡可比榛蘑强多了。”
郁可安说道:“嗯,炖肉也好吃。”
肉呢,可能指望不上了,但这蘑菇就在眼前,还等什么,采就完了。
几人快速地采起来。
人多好干活儿,很快地,这一大片松树蘑就采完了。
今天运气就是好,老天可能是看他们没东西炖蘑菇,野鸡没有,给送来一只肥兔子。
看到郁可安打到的兔子,大家很高兴,有好吃的了。
郁可安把兔子给郁伯放到背篓里,就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她问周氏:“大嫂,记得上次我给你的果子吗?咱们这里的山上是不是有很多这种果子?”
周氏说道:“不一定,一般很少采到。不过,这果子,一遇到就是一大片。怎么,你找到了?”
郁可安得意地笑了,还特意挤鼻子眨眼睛地说:
“我没看到,但是我闻到了。跟我来。”
几人跟着她,没走多久,果然看到一大片“泡泡莓”。
夏大嫂夏二嫂看见,高兴地大叫:
“这么多啊,孩子们还不得高兴疯了呀。快采。反正可可的马车又不颠,回到家应该不会烂掉。”
郁可安:“采吧,肯定不会烂的。
你们几个有孩子的,就采回去给孩子们吃吧。我和郁伯采的,就留着酿酒好了。”
郁伯乐呵呵地应了:“行,行。”
夏大嫂夏二嫂立即说道:“给孩子吃些就行,酿酒吧,多酿些,喝不完,还能卖钱呢。”
郁可安:“采回去,怎么处理都有理。”
郁可安看看大家已经满了的背篓。
“今天收获丰富,咱们回去吧。别回去太晚,如果马车那里出了什么意外,可就得不偿失了。”
郁伯一听,大步往回走。
大家很快跟上。
来到藏马车的地方,两匹马吃得肚子溜圆。
大家安心了,把身上的背篓放到马车上,也都上了车。
郁伯拿起鞭子:“驾!”
马车在夕阳的余晖中下了山,向村里走去。
到了白家误车的地方,误住的马车已经不见了,应该是弄回去了。
郁伯把马车赶进夏家院子里,大家看到这一个个背篓都是满的,都迎上来帮忙往屋子里拿。
夏大嫂夏二嫂一边拿一边向众人解说,今天都采到什么什么了,要怎么怎么分配。
孩子们一听有果子,乐得小脸上见牙不见眼的。
当娘的都心疼孩子,拿了个大盆出来,装了小半盆的果子,洗干净了,让孩子们吃。
其余的,给各房分些,剩下的,给郁可安,让她酿酒。
院子里这么热闹,各房的人都出来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和前几天的愁眉不展形成强烈的对比。
郁可安说道:“厨房来个人,把这兔子拿去收拾收拾炖了。”
孩子们高兴地叫道:“哦,哦,有肉肉吃了!”
连最小的湛蓝也跟在后边叫喊:“吃肉……吃肉肉!”
郁继言夫妇和夏致和夫妇看到这一切,都欣慰地笑了。
777
你要买车,钱够用吗?
庄淑贤看到大家都在院子里,没有人注意到她,她就悄悄进了屋子,找到正在看书的郁嘉安,关了屋门。
郁嘉安一脑门问号,笑了:
“怎么,还关了房门?你这是要干什么坏事啊?”
郁嘉安对自已这个媳妇还是很满意的。
自从进了门,上孝顺父母,下宽待小姑小叔,疼爱孩子,和自已也恩爱。
庄淑贤瞪了郁嘉安一眼,小心地从怀里拿出那个“树皮”包,递给郁嘉安。
郁嘉安打开一看,大吃一惊:
“你在哪里弄到的?”
庄淑贤就把郁可安的话,和自已相公说了一遍。
郁嘉安停顿了好一会儿,点点头:
“可可给你,你就拿着,她做事很有分寸,你按她说的做就行。她这是想要给你补嫁妆呢。”
庄淑贤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没贴补多少钱财。”
郁嘉安拥着她坐了下来:“小妹这是奖励你的,知道你是个好媳妇,好嫂子。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为夫无能,让你受苦了。”
庄淑贤一下子站了起来:
“相公,你别这么说,我嫁到你们家,是心甘情愿的,我拿出嫁妆贴补家用,也是毫无怨言的。你别这么说,读书肯定是有用的。”
郁嘉安点点头:“好了,你也别窝在屋里不出去,把东西放好,出去帮忙吧。我听说晚上要吃兔子肉?”
听到这话,庄淑贤乐了:“哎呀,咱们可可就是运气好,捡了好多蘑菇,还打了只肥兔子。”
庄淑贤一边说一边藏好东西,出去帮忙去了。
看到大家都这么高兴,郁可安进了厨房,看到没人注意,就把空间里一只剁成肉块的兔子倒进炖肉的大锅里,拿锅铲翻搅几个。
当然,兔头和内杂她是事先拿出来了。
一只兔子出来两个头,像话吗?
周氏正在另一个灶台上,装出了锅的黑面和玉米面馒头,一抬眼看到郁可安站在厨房里:
“哎呀,你进来干吗?这烟熏火燎的。放心,我是按照你说的顺序放的调料,你快出去,等吃饭就行了。”
目的达到了,郁可安走了出来。
“姑姑,吃果子。”
湛青看到姑姑过来,高兴地递过来一个果子。
湛蓝在后边也不甘落后:“吃吃。”
被染成淡紫色的小手上,拿着一个果子。
郁可安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挨个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
“来,姑姑给你们讲故事听。”
湛青湛蓝这俩娃特别聪明,很多事情说一次就能记住。
自从来到白庄村,只有有时间,郁可安就会给小哥俩讲些启智故事和生活常识。
比如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怎么辨别方向,要记住回家的路等等。
这些东西,小孩子知道得越多越好。尤其现在,他们郁家还处在群敌环绕的情况下,就更应该多教给孩子一些。
晚饭的餐桌上,看到盘子里好多的肉块,夏海地起身挨个桌子看了看:
“哎呀,今天的肉好多啊,满满的肉块啊,我可得多吃点。”
旁边桌子上的郁可安说道:“夏二哥,吃吧,不是有句话说,多了管饱,少了管了嘛,你今天就多吃点吧。”
夏海天的长子十一岁的夏庆实,已经是个小读书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