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章

    姜和肉

    钱氏一怔,良久都不说话。

    满宝就扑进她怀里,抬起小脑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我还要五哥去买肉回来,到时候剁碎了给三哥熬汤,配着馍正好吃。”

    忧心忡忡的钱氏都忍不住乐了,摸着她的小脑袋道:“你要真这么做,还不如直接拿出钱来给你三哥顶役呢,每天都吃肉,还要再费一个劳力过去熬煮,不说这花销,单一同服役的劳丁便不服,到时候孤立起你三哥来,得不偿失。”

    可到底是自个儿子,钱氏怎么可能不心疼?

    反正闺女要写文章也要过去,钱氏想了想道:“现在天冷了,再滚烫的水,带到那边也冷了,明日让你大嫂给你烙两张大饼带上,把罐子带去,别想着买肉了,就给他们煮点水,也别单给你三哥,分给同村的,同乡的劳丁。”

    想了想,一罐水也没多少,钱氏便道:“把家里一只木桶带上,烧好了水倒进去,用布将盖子捂严实了,烧好一罐子就倒一罐子,最后烧好的开水就算不烫,也不至于冰冷,勉强暖暖肠胃吧。”

    满宝却听得一愣一愣的,比了比手指问,“娘,你有没有给三哥钱?”

    钱氏怀疑的看着她,不知道话题怎么转到这儿来了,她点了点头道:“穷家富路,我给了他一百文,就想着他要是饿了,或是病了,也能花钱买点吃的或是买个平安,怎么了?”

    满宝就眼睛亮晶晶的道:“既然娘给三哥带了钱,那别人家肯定也给劳丁带了钱,娘,我们去赚他们的钱吧。”

    钱氏就靠在椅子上问,“你打算怎么挣他们的钱?”

    满宝道:“我卖他们肉汤啊,一文钱一碗!”

    钱氏就觉得这孩子不仅对自个家人败家,对外面的人也败家,她问,“你知道一斤肉多少钱吗?熬这么多人的肉汤得要多少肉?而且,熬肉汤和煮开水不一样,瓦罐肯定不行,你得把家里的釜搬去,那么大的釜,你就又得去借板车,来来回回费这么大的事,不赚钱也就算了,还有可能亏钱。”

    满宝就挠了挠脑袋,不确定的问科科,“会亏钱吗?”

    系统计算了一下成本后问,“宿主觉得一锅汤要多少斤肉合适?”

    满宝,满宝怎么知道?

    她钻到厨房里去看她家的锅,哦,科科叫锅,但其实它不叫锅,它叫釜,还挺大的,家里烧水,熬汤时都是用它。

    因为他们家人多,还准备了两个呢。

    至于科科说的锅,满宝只在科科的图像里看到过,至少她长这么大就没见过锅,尤其是科科说的铁锅。

    满宝蹲在她家的大釜前一筹莫展,对于熬汤煮饭这样的事她不懂的,于是去问小钱氏,“大嫂,我要是熬一釜的肉汤,那得多少肉呀?”

    小钱氏问:“小姑,你发大财了?”

    满宝摸着小肚子尴尬的笑。

    小钱氏就道:“那得看你要怎么吃了,一釜水,你放一颗肉下去是肉汤,放一斤肉进去也是肉汤,放两斤三斤它也能放,汤嘛,喝的就是一个味道和油水,盐放足,这么一釜水,有个半斤八两的就差不多了。”

    对哦,好像还得放盐呢。

    满宝看向他们家的盐罐,忧伤起来。

    科科也不说话了,满宝耷拉着小脑袋回屋思考,什么汤可以少盐少肉,又能驱寒呢?

    科科想也不想的道:“姜汤。”

    满宝就问,“姜是什么?”

    科科找了找,将姜的词条找出来给她,顺便给她看一眼图像。

    满宝一看就认出来了,“这个我见过,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有买。”

    科科道:“姜有驱寒暖身的功效,宿主如果舍不得买肉,买姜也是可以的,这个应该不贵。”

    满宝高兴,将她的钱都取出来数了数,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先去集市里买姜,再去找三哥。

    当然,满宝有了主意不会憋在心里,她最先告诉了五哥,因为熬汤这种事她是不会做的,但五哥会呀。

    周五郎高兴起来,对于妹妹出的主意,他特别信任,“满宝,你真厉害,走一趟就想出挣钱的法子了,那以后你天天出去走,岂不是天天都有一个主意?”

    满宝觉得他说得有理,也乐了,“没办法,我就是这么聪明。”

    周五郎和周六郎看着她也傻乐。

    周四郎已经吃饱了饭躺床上了,他还在给白家建房子,每天都累得不行,他把被子拉到身上,打了一个哈欠道:“别傻乐了,姜块可比肉还贵呢,三个小傻子。”

    满宝不高兴了,道:“你才是傻子呢,我们家,我们村,我们乡,包括我们县,我最聪明了。”

    这是科科说的!

    而且姜块怎么会贵,科科都说了,这东西特别好种,只要地够肥,一块能长出好多好多的来,特别好种。

    周四郎眼睛已经快闭上了,喃喃道:“就是贵,那可是药呢……”

    满宝听不清,还在和周五郎商量明天的行程。

    他们的运气好,明天就是大集,他们可以去赶个早集,那时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姜块应该也不难找。

    满宝为了三哥,周五郎和周六郎为了三哥和挣钱,天没亮就跟着起床了,今天周二郎照例去赶集,一点儿也不介意带上这三哥折腾的弟弟妹妹。

    反正现在入冬了,家里没事干,一群孩子在家也是逗猫遛狗,还不如出去走一走消磨精力呢。

    家里过冬的木柴也都收集够了,现在小钱氏妯娌三个每天就在家里给他们缝补鞋袜,连菜园里都没活儿了,自然也不拘着孩子们往外跑。

    等周二郎把弟弟妹妹都带走了,周四郎这才抬头对他爹娘道:“满宝说要买姜熬汤代替肉汤,娘,你怎么不劝劝她?”

    “劝有什么用,等她去了大集,问到价格了,撞了南墙,自然就会回头了。”

    周四郎“哦”了一声,坐着等时间到。

    结果钱氏吩咐他,“去,把水缸挑满。”

    正要去挑水的周大郎就停下了脚步,钱氏道:“昨天就是你大哥挑的水,今儿轮到你了,以后你也跟着你三个哥哥轮着来。”

    周四郎想哭。

    他磨磨蹭蹭的起身,挑了木桶出门。

    第92章

    姜贵

    大集上有卖姜的吗?

    地摊上是没有的,周二郎见他们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转,就揪住周五郎的后衣领,让他转了半个圈,指了老大夫家的门道:“他家才有姜卖。”

    姜是驱寒的,也可去膻味,所以过年时,若要熬羊肉,很多人都会去药铺或大夫家里买些姜块。

    五郎年纪不小了,也该懂事了。

    周五郎看着老大夫家的门,有些不太好的预感,他和六郎领着满宝过去。

    老大夫已经开了门,正坐在藤椅上一摇一晃的补眠,看见两少年一孩子站在身前,他就眯了眯眼,仔细地看了看周五郎和周六郎,发现有些眼熟,但不太记得名字了,就看向满宝。

    嗯,这倒是个熟人。

    老大夫就对满宝招手,“看你面色红润,不像是病的样子啊,怎么,你娘又病了?”

    满宝更小的时候,三天两头的生病,老大夫对她可熟得很,有好几次,他都是深夜里被周家兄弟给抬到周家的。

    满宝对老大夫也印象深刻得很,因为他每次见她,不是给她扎针,就是给她吃苦苦的药,所以满宝很怕他。

    她对了对自己的小手指,小声道:“我想买姜。”

    “哦,那可是个好东西,你要多少呀?”

    “一斤!”

    老大夫的额头就跳了跳,看向小东西,含笑问,“你要这么多姜做什么?”

    “做汤呀,我三哥去服役,要给他们做姜汤喝。”

    老大夫想了想道:“驱寒暖身,倒是个好主意,但姜可贵,一斤要六十文呢。”

    “呀,怎么比女贞子还要贵呀?”

    老大夫愣了一下笑道:“你还知道女贞子呀。”

    他想了想道:“药方里用到女贞子的次数到底比不上用姜片,而且富贵人家都喜欢用姜做菜,喝茶也得配姜,这物以稀为贵,姜收的少,用的多,当然就贵了。”

    “可姜很容易种呀。”

    “嗯?”老大夫微微坐直身体,笑问,“你会种?”

    满宝一点也不在意的道:“姜喜肥沃湿润的土地,只要埋下一块,就能收获一大片呢。”

    这是词条上注明的,科科也说了,姜很容易种植,在未来,因为人类大迁徙,很多物种都消失或减少了,但就是有些物种不但没减少,反而还越种越多,姜就属于很容易存活的一种。

    老大夫若有所思,他起身,拿出一块姜来给她,道:“姜分为生姜和干姜,我这只有干姜,干姜都要在地里埋够三年,气味浑厚,用缓和,你想要的应该是生姜,你要还想要,下次大集的时候再来一趟吧。”

    又道:“现在天冷,除了姜,萝卜也可多熬煮,其实姜片夏天吃着更好,冬天吃萝卜更胜一筹,你与其熬姜汤,不如熬萝卜汤。”

    老大夫冲满宝微微一笑,调皮的冲她眨眼间道:“萝卜和肉也更配啊。”

    满宝就咽了一下口水,她抹了一把嘴角,小声问,“除了萝卜,还能放什么?”

    “可惜现在是冬日,除了萝卜,也没其他菜了,不然可以放点菜叶子,过一过汤也好吃呀。”

    五郎和六郎见妹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觉得老大夫很不靠谱,他们是上门来买姜的,他怎么教他们怎么做起汤来?

    而且他说的是汤吗?

    那简直是大菜了,周五郎连忙拽着满宝要告辞,生怕小妹被说动,一定要那么做,那他们做这门生意就不是赚钱,而是赔钱了。

    五郎要付那块姜的钱,老大夫特别大方,挥了挥手道:“就那么一小块姜,你给个两文钱就行。”

    周五郎觉得两文也很贵了好不好,他们是想熬一大釜的水,计划用的姜可不少。

    如果两文钱只得这么一块,那能熬一釜的水得要多少姜啊。

    周五郎有点发愁。

    见两个弟弟苦着脸回来,周二郎满意了,就是满宝脸上的表情不太符合实情,他问道:“买到姜了?”

    满宝连连点头,心里还在想着白萝卜炖肉汤的事呢,她流着口水问周二郎,“二哥,白萝卜跟肉是不是很配呀。”

    周二郎低头看着幺妹,总觉得她的嘴角有点发亮,他点头道:“是啊,很配。”

    周五郎立即在一旁道:“满宝,你可别听老大夫的,一文钱一碗汤,又是肉,又是萝卜的,那不是要亏本,那是要把家底给赔进去啊。”

    “那就卖两文钱。”

    “两文也不赚钱,”周五郎可不是满宝,他知道肉多少钱,也大概能算得出一釜汤要有肉香味出来得多少肉,所以道:“一碗又有姜又有肉和萝卜的肉汤,起码得四五文才回本,你要赚钱最少得卖六文钱吧,谁舍得天天花六文钱喝一碗汤啊。”

    周五郎重申,“两文钱不赚钱。”

    满宝咽了咽口水道:“我们先去看看肉呗。”

    大集上也有卖肉的,只是少,基本就两个摊位,一个卖羊肉,一个卖豚肉。

    和大多数人一样,满宝更爱吃养羊肉,羊肉也比豚肉贵。

    所以满宝下意识的先去看羊肉,问了价钱后便站在一旁掰着手指头算成本,好像是有点高。

    科科提醒道:“宿主,骨头也可以熬汤的。”

    满宝道:“骨头也贵。”

    “不是带肉的骨头,我说的是不带肉的骨肉。”科科指引满宝去看旁边豚肉摊上被削得干干净净的骨头。

    满宝凑上去看,摊主笑问三人,“买肉?”

    满宝问,“豚肉怎么卖啊。”

    摊主给肉分了区域,指着道:“这一堆十文一斤,这一堆九文,这一堆八文。”

    是按照肥瘦来分的,越肥的越贵。

    满宝很少吃豚肉,对它并不是很想念,直接指着骨头问,“这个呢?”

    “六文。”

    骨头上带着肉,且不少,但不可否认的,骨头也很重,一块骨头就不止一斤了,却并没有多少肉可吃,所以他定价比较便宜。

    旁边的羊肉可比豚肉贵多了。

    满宝手指转了半个圈,问被他垒在一旁的骨头问,“那这个呢?”

    那是被摊主削干净肉的骨头,摊主愣了一下道:“小娘子,你要炖骨头汤吗?”

    第93章

    驴

    满宝连连点头。

    “那这个骨头可不好,你看它两头扁扁的,也没啥肉,这熬汤啊还得是大骨,这块看到了吗,连着的肉多,这骨头里还有骨髓呢,熬出来的汤特别好喝,这边的骨头都是我削干净,回头拿回去熬了喂母猪下奶的。”

    摊主道:“不然要排骨也行,豚排也好吃。”

    科科道:“这堆骨头是比不上大骨,但聊胜于无,熬煮也有油水。”

    满宝就坚持,摊主就犹豫了一下,“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多要你的,你给十文钱就全拿走吧,我也不称了。”

    满宝高兴起来,但她不止要这点而已,还花十文钱买了一斤最好的肥肉。

    周五郎和周六郎在一旁看得肉痛得不行。

    满宝还得去买盐呢,因为家里的盐并不多。

    有货郎挑了盐在大集上卖,价格比县城里的略贵,但因为方便,不少人家都会在这里买。

    满宝蹲在货郎面前看了老半响,觉得盐比肉还要贵,但没办法,她还是买了一点儿。

    买了肉,又买了盐,周五郎顿时感觉肩膀上的压力大了很多,要是不赚钱……

    周五郎苦着脸。

    满宝一点儿都不在意,一边流着口水一边道:“不赚钱就不卖了,我们自己吃吧。”

    这一刻,满宝是有些期望的,嗯,期望卖不出去。

    满宝爬到六哥的背上,看着五哥手里的肉和骨头流口水,意志不是很坚定,“要不我们不赚钱了,拿回家吃吧,给三哥送一大碗去就行了。”

    周五郎加快了脚步,没理她。

    满宝很是惋惜的看着五哥带着肉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三人买了肉,当然不能再在大集上耽搁,所以和周二郎说了一声便回家去了。

    从大集到家里并不是很远,周五郎和周六郎又加快了速度,不到三刻钟便回到了村口。

    要回家时要经过学堂,满宝就在学堂门口的草地上看到了她的两个小伙伴,于是满宝不想回家了,麻溜的溜下六哥的背就要去玩儿。

    周六郎就叮嘱道:“你就在这儿玩,不许乱跑,我让大丫过来带你。”

    满宝乖巧的应下,蹬蹬的朝白善宝和白二郎跑去,问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白善宝不高兴的道:“等你呀,你家人说你走了,我们还以为你自己去,不等我们了呢。”

    “没有啊,”满宝道:“我去大集买东西了,一会儿给我三哥带一点东西去,今天你们还能去吗?”

    “当然可以了,”白善宝这才高兴一点,挺着胸膛道:“祖母还让大吉陪我一起去呢。”

    白二郎不是很想去那灰尘漫天的地方,但他爹要求他一定得跟着去,就算他告诉他爹,先生没布置他这个课业,他爹也不管,反而还骂了他一顿,问他,明明都是先生的学生,善宝和满宝比他还小,为什么先生给他们布置了这个课业,却没有给他布置?

    白二郎想,还能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他讨喜,然后那两个人不讨喜,所以多给他们布置课业了呗。

    虽然不高兴,但反抗无用,白二郎便也只能跟着俩人一起去,不过他还是给自己邀功了的,“我爹让家里的驴车送我们去。”

    满宝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爹说了,这四天,我家的驴车都给我使,只要我出门,就随便使唤。”前提是得跟着他们,白二郎一点儿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跟着这俩小屁孩。

    自己都是小屁孩的白二郎不甘不愿的对满宝道:“你快点吧,我们就都等着你呢。”

    满宝兴奋起来,拉着他们就往家里跑,她决定告诉五哥六哥这一大好消息,他们不用去借板车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已经被小钱氏训完了,此时正收拾东西放到院子里,准备做这一门生意。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