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我家没有马,而且马好贵啊,骑驴可不可以?”白善宝犹豫,“也可以吧。”
周四郎一手捏住一个的后衣领,把俩人往周家的摊位那里拎,道:“得了吧,我们家连驴都没有,你们逛了半天还不饿啊,赶紧吃了东西回去,今天二哥就不应该把你们带来。”
大吉沉默的跟上,任由周四郎拎着他们家少爷。
一直回到家里,满宝才突然啊的一声叫起来,“傅县令忘了把文稿还给我们了。”
白善宝也有些懊恼,毕竟那是他们写了好久的,于是跟着满宝叹气了好一会儿,一直到第二天去上学都还有些郁郁寡欢。
庄先生见两个孩子耷拉着脑袋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忍不住将俩人提溜出去问话,一听便道:“这有什么,文章是你们写的,反正以后还得改,你们重新再写一遍就是了,温故而知新,哪怕东西是一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应该不一样才是。”
庄先生干脆给他们布置了作业,“结合这次去看修筑堤坝的事,你们再重新写一遍吧,这次不准俩人合写了,自己写自己的。”
俩孩子瞪大了眼睛,想到要写那么多字,都觉得手有点儿疼。
庄先生道:“你们还小,时间我便给你们长一些,冬至前放假前给我就行。”
满宝就掰着手指头数离冬至还有多久,发现还有好久好久,立时高兴起来,和白善宝一起兴奋的应下。
见俩孩子恢复了精神,庄先生便把俩人带回课堂,道:“我们上课。”
虽然离冬至还有好长好长的时间,但白善宝和满宝也不敢懈怠,毕竟这篇文章好长的,之前他们写了一整年才写出来呢。
所以一放学,俩孩子就一起回了白家,在书房里熟练的从书箱里掏出东西来准备写作业。
这是俩孩子这一年来养成的习惯,不出去玩耍的时候,要写作业和看书基本都是来白家的书房。
毕竟,周家没有书房,连书桌都没有,她要写作业都是趴在饭桌上的,而且写作业都没人跟她说话,好无聊的。
白善宝也喜欢写作业的时候有个人陪,俩人默契的各自占了一个位置,然后把各自的笔墨纸砚拿出来摆好。
对视一眼,白善宝按住自己身前的白纸道:“你不准偷看我的。”
正想偷看的满宝哼了一声,扭过头去道:“我才不偷看你的呢,你也不准偷看我的。”
俩孩子警惕的互相对视一眼,还找了书放在中间隔开对方的视线,这才开始研磨苦思起来,要怎么写才能写得比他(她)好呢?
第153章
钱钱
刘氏站在窗前看着俩孩子的互动,脸上不由带出了些笑意,她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大吉低头垂手的跟上。
刘氏停下脚步,侧首道:“由他们去吧,不必狠拦着,至于傅县令那里,不用管。”
大吉应下。
刘氏转身正视前方,轻声道:“哪有什么故人,人走茶凉,何况启儿与他从无交集。”
所以也没必要太过介意。
话是这样说,但白家祖孙俩人都因为傅县令提起白启而伤怀起来,刘氏是把伤心藏在心里,白善宝夜里却忍不住哭。
他早已经不记得他父亲了,记忆里并没有他的存在,但他从小听着他的事长大,又因为没有父亲一直被人欺负,让他小小的心里也知道,有爹是好的,爹会保护他。
所以一连三天,他的小枕头都是湿的。
刘氏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没有出手干预。
但很快白善宝的小脑袋里就没空再做关于父亲的梦了,因为他决定把他的姜挖起来了。
他的姜长得特别好,比满宝的还要好,肥肥的,一串连着一串,他拿着小锄头把土松了松,握住姜叶往上一拔就带出一串来。
白善宝很开心,捧着姜就去找他祖母换钱。
刘氏给了他一串钱,白善宝高兴的不行,拿着钱去找满宝,“你看,我赚了好多钱。”
满宝一点儿也不羡慕,她跑回自己的房间,从科科那里取出她的竹盒子,抱着出来找他,“我的比你的多。”
老周头正坐在门槛上抽烟呢,闻言就敲了敲烟杆,悄咪咪的站起来往这边看,发现看不清,便往前走了几步。
满宝蹲在院子里打开自己的盒子,让他看她的钱。
里面有一小堆散落的铜板,还有四串分别系好的铜板,满宝数出来给他看,道:“还差二十二枚,我就又有一串了。”
满宝骄傲道:“等我五哥从县城回来,肯定有一串了。”
白善宝羡慕,“你怎么赚了这么多?”
“要不是我天天买肉吃,我还能存更多呢。”白善宝掰着手指头道:“我五哥他们每天都能卖出好几百文的姜呢,入冬了,吃姜的人好像变多了。”
“咦,你不是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吗?”
“是呀,我朋友是那么说的,但好奇怪,他们都是冬天吃。”
站着的老周头想,两个傻子,姜就是秋冬收的,不秋冬吃,谁还在姜块没大时挖出来吃?
他又悄咪咪的看了一眼满宝朱盒子里的钱,心中有数了。
几个小的钱都是满宝拿着,老周头从不知道他们挣了多少,但是他知道他们的钱满宝是分开放的。
满宝说这钱是她的,那就是她的。
老五和老六分的钱和满宝是差不多的,但那俩小子抠得很,连进城用午食都是买的素包子,不像老四,手里只有四文钱也要买肉包。
而自从满宝有钱后,她又开始往家里买肉了,或是叫周二郎早上去赶大集买食材时买一些,或是叫周五郎从县城里买回来。
老周头算了一下最近满宝花的钱,对老五老六这段时间赚的钱就心中有数了。
这么一算,老周头满意起来,晚上入睡前特意当着满宝的面和妻子商量,“入冬了,老四他服役也快回来了,我看可以准备建房子的事了。”
钱氏也点头,“就在旁边的空地上起吧,顺着建出去,在院子里开一道门过去就行。”
老周头点头,道:“既然要建,我就想着多建两间,干脆建成七间大房子吧。”
钱氏惊讶的看向丈夫。
老周头习惯性的捻了捻手,道:“老四要成亲,老五也差不多要说亲了,他们都得有自个的房间,所以得建三间,满宝也大了,又是读书人,也得给她建一间,大头和大丫几个孙辈也一年比一年大,我就想着多建几间,到时候给他们住。”
这和他们之前商量的可不一样,钱氏皱眉。
他们家现在住的房子是满宝周岁那年建的,花了不少钱建成的六间大房,用的都是石头和青砖,在村里不敢说头一份,却也是数得着的。
在这以前,他们住的是又低又矮的半泥半茅草房,窗户小小的,不说晚上,就是白天在屋里都很少能看见亮光。
满宝可能是不太习惯,有可能是身体弱,一直很爱哭,哭了大半年,结果那年下的雨多,她身上起了许多红红的疹子,老周头和钱氏吓得不行,生怕孩子就这么没了。
后来大夫说是住的地方太潮湿了。
老周头这才一咬牙,拿着藏起来的那些钱建了这五间石头房,还特意把正房的窗口开大了一点儿。
夏天的时候,就带着满宝睡在靠窗的地方,既通风干燥,还能时不时的晒太阳。
冬天则住到内室。
也就这两年满宝大了才开始分开睡。
之前他们商量了一下,老四成丁了,是要说亲,所以得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但老五和老六不急,兄弟俩可以先住着,多建出来的那间就给满宝,等到老五也要说亲了,再加建一间就行。
结果老周头现在竟然要一口气建七间?
钱氏以一种很诡异的目光盯着他看。
老周头轻咳一声道:“既然要建,那就一次性建好吧,最近老四不是快要把钱还完了吗?加上老大他们交上来的,应该够建房子了吧?”
钱氏沉默片刻道:“可老四还得说亲呢。”
老周头也叹息一声,满脸愁苦。
旁边的满宝忍不住伸出小手去抚他们的眉毛,连忙道:“爹,娘,我也有钱的,我给你们建房子。”
老周头就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好闺女,这房子都是你哥哥他们住,你先借给他们建房子,以后爹让他们还你。”
钱氏:……她终于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了。
满宝一无所知,一脸的单纯的道:“我不也分了一间吗?我当然也要出份子啦,不用哥哥们还。”
“什么一间,分你两间,一间睡,一间当书房,以后你也请白家小公子来家里做作业。”
钱氏横了他一眼,道:“你闭嘴吧。”
在家里住不开的情况下,满宝占两间房,儿媳们要怎么想?
第154章
打算
等满宝睡着了,钱氏这才皱眉看向老周头,“建七间房,你是认真的,还是哄满宝的?”
“当然是认真的了,我会骗孩子吗?”还是这种大事,满宝那么聪明,万一让那孩子给学坏了怎么办?
老周头自有自己的考虑,道:“前儿你不是说老四的债要还完了吗?”
钱氏轻轻地“嗯”了一声,道:“不差多少了。”
谁也没想到几个孩子胡乱种的姜会这么值钱。
周四郎陆续开出来的那块荒地并不是很大,大概只有六七分,小半种了山药,剩下的都种了姜。
那一小块姜的产量很大,这段时间,家里每天出去的姜都至少四十斤,也因此每天都有固定的收入。
其他人不知,但老五他们回来都要和她算一遍账,交了公后还要把老四的那份钱给她,钱氏是除了满宝外知道得最清楚家里的账和各人的存款的。
恐怕连当事人周五郎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不知不觉间,家里已经存了一笔不小的钱。
可要建七间砖石房……
钱氏蹙着眉头道:“恐怕不够呀。”
“差不多了,”老周头低声道:“去年存的那些,老四还回来的钱和今年陆续存的,得有三十五两了吧?”
钱氏“嗯”了一声。
老周头就道:“既然公中的钱有多,那老大他们手里肯定也有,这房子建了是给他们住的,满宝都出了钱,他们自然得出一份。这就差不多了。我心里估摸着,不仅够建房子,连屋子里的摆设都足够了。”
老周头算道:“每个房间做一张床,满宝的还得添张好一点的桌子和椅子,我们最多给他们添置一套被子,剩余的,他们自个来吧。”
这一笔笔都得花钱,这么算下来似乎是有些不够,特别是床,那可是大件。
老周头觉得自己的烟瘾又犯了,他想了想道:“不急,地里的姜不是还有许多吗?等卖完应该就差不多了。”
钱氏瞟他一眼,“你是不是忘了还要给老四说亲呢?”
老周头都快愁死了,道:“不然让他再等一年?”
“明年就十九了。”
老周头叹气,“是有点老了。”
夫妻俩许久没说话。
老周头就咂摸道:“不然和喜借一些?”
周喜地里的姜收获也不小,她同样要交一份到公中,但因为她是出嫁女,这家里的东西将来未必有她的份儿,所以钱氏做主,只取她的三成,剩下的她自己拿着。
当然,她也是要分给满宝他们的,只是比例也小些,这十几天她每天都背着十几二十斤姜出去,拿回来的钱也不少,所以老周头估摸她手里应该也存了一笔。
钱氏见他啥都算到了,就道:“你去和她说。”
老周头就嘟囔道:“我去就我去。”
但最后钱氏还是没让老周头去,除了在满宝面前,在其他儿女跟前他从不会说软话,让他去借钱,不仅他难受,被借的人也难受。
不过,此时离做房子还有一段时间,钱氏也只是和周喜提了一提,并不是马上就要钱。
村子里建房子大家都会互相帮忙,并不要工钱,但那是建茅草房的时候,简单,方便还快速。
最多搅一搅黄泥,糊上土墙,让它更防寒一点,像周家想建石头房子,那就不仅得包好一日两餐,还得给工钱。
就算乡里乡亲间拿得少,但总不会低于十八文。
所以工钱是一笔。
他们还得去买石头或是自己去采石,这部分工钱又要另外算,木料倒不用买太多。
因为他们的口分田基本就是山地,山地上的树木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老周头决定明天去山上看一看树,若需要买,就得提前跟人定好了。
第二天,老周头还没去看树,满宝先自己背着小手走到隔壁的空地,跟个巡视领地的大王一样上上下下的逛了一圈儿。
刚把早食做出来的小钱氏找不着她,出门一看,就见她掐着小腰在那里不住的点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她就叫道:“满宝,你看什么呢,快回来吃早食。”
满宝看着这一大片空地,点着小脑袋道:“我在看我未来的房间呢,大嫂,我想要一个红色的帐子,你帮我做好不好?”
“哪有红色的帐子,你大嫂活了这么多年,也只见过青色的帐子。”小钱氏将她揪回来,道:“别看了,什么房子都还影儿都没有呢。”
她觉得建房子什么的离得还远呢,所以满宝还是先乖乖上学吧。
小钱氏押着满宝回去吃了早食,给她背上小书箱就让她去上学。
满宝蹦蹦跳跳的去了,见到白善宝就道:“我家要建房子了,等我入了新房,到时候请你来暖房。”
白善宝精神一振,问道:“什么时候入新房?”
他们家入新房时,满宝用一个竹篮装了好多糖果给他,说是送的暖房礼,他决定等满宝入新房也要送礼物给她。
满宝连连道:“快了,快了!”
当天下学一回到家,满宝就跑去找老周头,问道:“爹,我的房子什么时候建好呀。”
正喝水的老周头差点呛到,他道:“远着呢,爹今天刚上山看树,能拿来建房子的还差了一点儿,要跟人买一些,还得采石挖地基啥的……你还小呢,先跟我们住着,不急着搬。”
“那怎么行,”满宝叫道:“我都和同学们说好了,等下次休沐他们要来给我暖房的。”
老周头一呆,没想到闺女的嘴那么快,连忙道:“怎么下次休沐就来了,这房子还没开建呢。你跟他们说一声,就说建房子要时间,过一段时间再请他们嘛。”
“一段时间是多久啊。”满宝道:“建房子不是很快吗,咻咻的就建好了,爹你再慢,那六天七天总好了吧?”
还六天七天……老周头叫道:“六天七天连地基都没打出来呢,起码得等到过年才能入新房。”
“爹,你速度也太慢了,我都跟同学们说好啦……”
“那就再和他们说一次呗。”
“我好丢脸的,”满宝叫道:“我们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他们都说准备好礼物等我邀请他们呢。”
第155章
回来
老周头瞪眼,他还以为只有白家小公子这几个平时跟闺女玩得好的呢,原来竟是邀请了整个班的同学吗?
“还有先生,先生也说要来……”
老周头已经没脾气了,伸手拎着闺女就往屋里走,“让你娘跟你说去吧,爹有点头晕。”
他做事素来喜欢低调,事情没做成前都不会宣扬,这孩子怎么都还没开始做呢就嚷得全天下都知道了?
果然和他一个性子,就没一个安静的时刻!
老周头把小闺女丢给老妻就跑了,他顾不得休息,当即就去找村里的人预定成树。
没办法,如果只是请了同学,他还能不抓紧,可这孩子连庄先生都请了,他就不能太慢了。
周四郎离家的第十九天,河坝终于修好了,周二郎和周三郎卖完了最后一次饭菜,便带着周四郎一起回家。
满宝下学跑回家看到周四郎,一下就怔住了。
周四郎刚到家,行李才丢给他大嫂,里面都是脏衣服,一转身看到满宝,眼睛一亮,张开怀抱大叫道:“幺妹啊,我回来啦!”
满宝冲过去,心疼的摸了摸他胡子拉碴的脸,“四哥,你怎么变得这么老了?”
周四郎放下手臂,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