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要不是冬至,儿媳们都要回娘家,钱氏都不一定舍得花钱买点心。她转头看了一眼正捧着点心吃得香甜的小女儿,微微一笑,从盘子里拿起一块给周喜,再将点心重新摆了一下,让人看不出来少,“你也吃一些,客人没那么早上门的。”
这一次媒婆介绍的姑娘姓姚,是大梨村的人,她堂姑就嫁在他们七里村,和钱氏算是堂妯娌,她都要叫对方一声嫂子的。
人当然不是直接领到门上来的,而是要先去看她堂姑,由她堂姑带到家里来,用的就是随她堂姑探病的理由,这样事后不成,传出去对男女双方的名声也都无碍。
所以他们这里是第二道门,客人当然来得不是很快。
满宝对四哥要相亲的对象特别好奇,这还是她第一次看相亲呢,没办法,她出生的时候三哥都成亲了,她想看也没得看。
所以一上午她都特别兴奋,为此还狠心拒绝了白善宝的邀约,不跟他去河边找野鸭蛋,而是留家里蹲守。
大门外传来说话声,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外面响起,满宝最先跳起来往外跑,即便是钱氏反应快也没把人抓住。
她一脸无奈的看向周喜,周喜连忙迎出去。
满宝一看到外面的人就叫,“姚伯娘!”
姚氏是周大宏的娘,跟钱氏平辈,家在村中央,和满宝家有一定的距离,但村子就这么大,大家也经常见面的。
她看到满宝像小牛犊一样从屋里冲出来,就笑呵呵的道:“是满宝呀,你娘在不在家呀?”
“在呀,在呀,”满宝的目光精准的落在她身后一个大姑娘的身上,眼睛亮晶晶的,“我娘在屋里呢,姚伯娘快里面请。”
和姚氏一起过来的有三人,一个是满宝已经面熟的媒婆,一个是个年轻小姑娘,还有一个年纪跟姚氏差不多大,正悄悄的打量满宝。
姚氏一边领着人往里走,一边笑道:“我堂侄女今天来看我,冬日里没什么菜吃,听说昨儿你家做豆腐了,所以上门来讨两块,顺便也看看你娘的身子。”
说着话,周喜已经紧跟着从屋里出来了,她笑着迎上来,“姚伯娘来了,快里面请。”
姚氏就笑着和她弟妹方氏介绍,“这是周家的大闺女。”
方氏知道,在来前她已经听说了,周家有个归宁的大姑子,因为生不出孩子和夫家和离了。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看了一下大姑子,再看一眼一旁笑盈盈站着的小孩子,她心里还是略微有些不满。
进了屋,对外的借口算是全了,大家也不必要太过含蓄,由熟悉两边的姚氏和媒婆一起给两家做起介绍来。
周喜不知何时出去泡了茶,让周四郎给端到屋里去,满宝则被周喜带到了外面。
周四郎微红着脸,端着茶进门,给大家上茶。
满宝一点儿也不老实,跟周五郎和周六郎两个哥哥悄悄的趴在门边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还小声议论,“我觉得四哥像小媳妇。”
周五郎就看了一眼同样羞红了脸的姚姑娘一眼,小声道:“可姚姑娘也不像是大丈夫呀。”
钱氏没让周四郎出去,而是让他站在一旁听大家说话。
既然是相亲,当然不可能只说些闲话,有些话,大家肯定是要说清楚的,姚家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周四郎的人品问题,比如他现在还赌吗?
钱氏就表示去年那是孩子被人引诱,不小心行差踏错,那一次之后他就改过了,再没有去过。
方氏当时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便也说起她女儿来。
媒婆从中说和,夸完女方夸男方,便笑眯眯的看着他们,让他们再自由交流一下。
方氏便转头看了女儿一眼,见她低着头,脸蛋红红的,钱氏看到了她的目光,便笑道:“姚姑娘年纪小,陪在我们这几个老的身边有些无聊,我让我小闺女带你出去玩玩吧。”
说罢目光准确的落在门上,满宝的小脑袋咻的一下就缩了回去,好一会儿,她的小脑袋就又伸了出来。
钱氏笑看她,招手道:“满宝,过来带你姚姐姐出去玩一玩。”
她对姚姑娘笑道:“你别看她年纪小,对村里熟得很,哪儿好玩她最知道了。”
姚姑娘看了一眼她娘,低头红着脸应了一下。
钱氏便对一旁的周四郎道:“你也跟着去,看着你妹妹,别让她欺负姚姑娘,知道吗?”
这是要给俩人创造独处的机会了。
周四郎笑嘻嘻的应下。
姚姑娘则先看了一眼她娘,待她娘同意了才红着脸起身跟满宝和周四郎一起出去。
孩子们走了,剩下的大人说话也更自在了,方氏开始隐晦的打量起周家的堂屋来。
而走出院子的满宝正仰着小脑袋好奇的看着姚姑娘。
姚姑娘被她这么看着,脸蛋红扑扑的,小声问道:“你干嘛总看我?”
满宝道:“姚姐姐,你真好看。”
姚姑娘脸色爆红,看都不敢看身旁的周四郎一眼,手足无措的道:“你,你别乱说,小孩子家知道什么是漂亮?”
她红着脸转身就走。
满宝一头雾水的抬头看向周四郎,“说漂亮还不好吗?”
明明她以前夸别人漂亮时,别人都很高兴的。
周四郎同样不能理解,他脑抽的回了一句,“可能她不想自己漂亮?”
第178章
失败
满宝目送媒婆和姚家人走远,转身就跑回正屋找她娘,“娘,以后她就是我四嫂吗?”
同样回到屋里的周四郎也竖起耳朵听。
钱氏抬头先看了一眼老四的表情,然后问她,“你喜欢她吗?”
满宝挠了挠脑袋道:“又不是我娶媳妇,要我喜欢才行吗?”
钱氏点点头,看向周四郎,问道:“你呢,你喜欢吗?”
周四郎就红着脸道:“我听娘的。”
钱氏便思索了一下道:“这门亲事恐怕不成。”
周四郎脸上的红色就褪去,他抬起头来看向他娘,几乎快要哭出来,他抿嘴问,“是他们家嫌弃我?”
刚才方氏可是问过赌钱的事。
“不是,”钱氏本不想过多解释,但见周四郎面色不好,便知道他想岔了,于是解释道:“是我觉得你们不合适。”
她道:“那孩子太听话了。”
周四郎眨眨眼,问,“听话还不好啊?”
钱氏就横了他一眼道:“我要找的是儿媳,又不是下人,要听话干什么?你性子不坚,又跳脱,得找个有主意的来管着你,这小姑娘太腼腆,太听她娘的话了,进门以后恐怕也是要听你的话,所以你们不合适。”
周四郎突然觉得脊背一寒,他结结巴巴的道:“可,可我觉着听话也挺好的……”
在钱氏的目光下,周四郎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不可闻,“好吧,我听娘的。”
不听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周四郎觉得今天白忙活了一场,回屋把周五郎的衣服换下,“娶媳妇这么难啊。”
满宝却觉得很有趣,“四哥,下次相亲一定要再叫上我呀。”
周四郎却有些心灰了,道:“就跟案板上的肉被人挑选一样,一点也不好玩儿。”
本来在人来前他还是挺期待的,毕竟是自己娶媳妇,想想就激动,可今天先是被方氏凌厉的目光打量了一通,后来又被各种问,他已经有些厌烦了。
“我的情况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干嘛非得当着我的面再问一次?”
“看你是不是好人呗,”满宝还是有些惋惜的,“其实姚姐姐真的挺漂亮的。”
知道这门亲事不能成,周四郎的脸总算是不红了,他客观的道:“也就那样吧。”
这一年多来,他往县城跑了好多趟,加上卖东西见的人也多了,漂亮的小姑娘当然也见过不少,当然有比姚姑娘好看的。
既然他们无缘,那这种漂亮就不必欣赏了,所以他很快将人丢在了脑后,开始鼓动满宝,“满宝,今儿是冬至呢,家里不得炖一些羊肉?”
满宝咽了一下口水道:“娘说今天杀鸡。”
“大姐做的面可好吃了,可以用羊肉做浇头,躲得碎碎的,合着酱一煮,再一浇……”
满宝口水急剧分泌,跳下他们的床就蹬蹬的往正房里跑,她从科科那里把自己的钱盒拿来,看着里面仅剩的二十三文钱纠结,最后还是全都拿了出来,跑着拿去交给周四郎,道:“四哥,你现在就去买,我让大姐发面做面条,我们午食就吃面。”
周四郎笑眯眯的接了钱,自己在钱袋里掏了掏,掏出七文钱放进去,“四哥钱少,只能往里添七文,你等着啊,我这就去买肉。”
周四郎的钱都是去县城里卖东西时,每天钱氏给他的五文钱里抠出来的,每天存个一两文,到现在积蓄竟然比满宝的还要多一点了,不过他是不会告诉满宝的。
周四郎叫上老五老六一起,三个人一起撒腿往大梨村的方向跑,大集在大梨村,去那儿准能买到羊肉。
满宝则跑去找周喜要发面做面条,钱氏一问便知道这是周四郎的主意。
她忍不住和周喜道:“就这样,我敢给他娶那样的小媳妇吗?”
周喜都忍不住乐,一边应和满宝“一会儿做”,一边道:“这小子也太不上心了,给他说亲呢,他却一心想着吃的事。”
钱氏叹息,“要不是他年纪大了,再留就更难娶媳妇,我是真想等过两年再给他娶亲,他三个哥哥十五六岁就能撑起半个家了,懂事的也早,老五看着也很有成算,怎么到了他这儿就这么愁人?”
这边,周家觉得姚家不合适,那边周大宏家,方氏也觉得两家不合适。
从周家出来,他们并没有立刻就出村回去,而是又回到周大宏家,方氏先是把媒婆应付走,这才问起女儿和周四郎见面的事,主要是问他们在外面做什么,说了什么话。
姚氏看出这个弟妹似乎不是很满意周四郎,就道:“周金家的是个爽快人,你要不愿意,直接和媒婆说一声就行,这相看相看,当然是要看得上才算,闺女年纪也不是很大,慢慢寻摸就是了。”
方氏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点头,“行,我回头和媒婆说一说,让她再给找找。”
姚氏不由好奇,“你看不上周四哪里?我看他娘说的也没错,这一年他是改过了,其实那孩子也就赌了那么一次。”
“我知道,他倒是还可以,就是他家……”方氏看了一眼旁边低头坐着的女儿,小声道:“人也太多了。”
姚氏惊奇,“人多还不好啊,人丁兴旺,村里谁敢欺负他们?”
“那是在外头,那要是在里头呢?”方氏道:“别的不说,他们家六个兄弟呢,以后就有六个妯娌,我这闺女性子腼腆,以后嫁进去抹不开脸,不知道要怎么被欺负呢。”
姚氏就笑,“这要是别的乌七八糟的家,你这样担心还有道理,但在老周家却不必担心,你别看我这堂妯娌现在病恹恹的,他们家可是她当家呢,她又一向公正,看她调理前头三个儿媳妇就知道了,侄女嫁进去不会在家里吃什么亏的。”
姚氏道:“至于以后,我这妯娌要是……那周家肯定是要分家的,毕竟六个兄弟呢,父母不在了,住在一起也不方便,到时候还不是孩子们自己当家做主?”
“这也是我不愿意的原因之一,”方氏小声道:“看她的身子,这是每天都要吃药的,这家里有一个病人,那得多费钱?”
姚氏看了她一眼,便不说话了。
第179章
白面条
方氏继续小声道:“周四下头还有两个弟弟呢,这娶亲可得费不少钱,这样算下来,他们家至少十年家里没积蓄。”
姚氏忍不住道:“他们家刚起了青砖大瓦房呢,可见不是存不下钱。”
毕竟同村生活了几十年,姚氏和钱氏相处得也不错,忍不住道:“她那六个儿子,就是最不着调的周四,在村子里的青年里也不懒的,庄户人家,只要肯干活儿,什么家底攒不下?”
“那花的也多,”方氏还是坚持,想到了什么,忍不住撇了撇嘴道:“家里有个那么小的姑子也就算了,还有个归宁的大姑子,这家里的儿媳妇得多难做啊。”
方氏或许信钱氏可以在几个儿媳妇之间一碗水端平,但绝难在儿媳妇和女儿之间一碗水端平。
就好比她,她对儿媳妇能和对待女儿一样吗?
周家有满宝那么小的姑子也就算了,她总会长大出嫁的,但周喜却是归宁的,这都一年了还没出门,万一以后不嫁了,那这个大姑子岂不是要一直跟着生活?
这些话,方氏没说出口,但姚氏也猜到了。
她就知道这门亲事是真的没可能了,和钱氏同村三十年,钱氏是什么样的人姚氏最清楚不过,方氏要是露出这样的意思来,现在就是继续谈下去,之后也得断。
那还不如现在就说清楚断了呢。
姚氏颔首道:“那你回媒婆一个话吧。”
话是这样说,但方氏还是有些惋惜,毕竟像周家这样有两个连在一起的青砖大瓦房的院子的人家可不多。
方氏幽幽叹了一口气,心中纠结不已。
但没成想,她这边刚给媒婆回话,那边媒婆就立刻应下要给她闺女另说的话,她便知道,周家这是也没看上她女儿。
方氏不免有些不满,但话不好捅破,总不能去问媒婆周家为什么看不上她女儿吧?
那不是在打自家的脸吗?
在她心里,自家女儿是千好万好,尤其是对比曾经犯过错误的周四郎,她从没想过周家会看不上她女儿。
周四郎对此一无所知,他欢快的跑向大梨村,欢快的挑选了一块好羊肉买回去,因为想着好吃的,因上午相亲带来的郁闷顿时消散一空。
周喜看着,忍不住和她娘道:“看着一点儿也不像是要娶媳妇的人,要不再等一年看看?”
等他再长长,至少心性得成熟点儿吧?
老周头不乐意,道:“男人成了家就长大了,再等就过火了,到时候娶不着媳妇怎么办?”
在老周头看来,老四
他可不能让老四把底下的两个儿子都给耽误了。
钱氏也点头,“成了亲就长大了,前提是得找个合适的。”
满宝在一旁连连点头,问的却是,“大姐,面发好了吗?”
周喜就点着她的鼻子道:“跟你四哥一个样儿,心里眼里就只惦记吃的。”
家里还有豆腐,周喜将羊肉割出一些来,做了浇头后又和豆腐炖了一些。
炖得久了,豆腐上煮开一些小孔,绵绵软软的,却又不散开,满宝用筷子一夹,里面的汁水就噗嗤噗嗤的往外冒,她吹了吹,小心的咬了一口,确定不那么烫后才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满宝吃得眼睛发亮,其他人也吃得不错。
周四郎把碗里的汤汁都喝干,心满意足的一抹嘴巴,发愿道:“要是能天天过这样的日子该多好呀。”
老周头也吃得很满足,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大白天做什么梦呢,也就今儿是冬至,其他时候,你要是敢这么吃,看我不抽你。”
别的不说,光这做面条去的白面就让老周头心痛不已。
七里村也种麦子的,但种得少,所以白面也精贵,至少周家一般时候就不舍得拿白面这么吃。
今天难得的奢侈一回,短期内,至少过年前是不要想着这么吃了,更别提周四郎说的天天了。
老周头觉得,天天吃白面条,那得是神仙才能过的日子。
满宝就乐哈哈的表示她以后要做小仙女。
科科趁机告诉她,“在未来,白面,白米饭是每一个人类都可以随便吃得起的。”
满宝哇的一声,问道:“他们这么有钱吗?”
但是一想,又不太对,“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吃白面,哪来这么多白面呀?”
“种的。”
满宝就问,“那得种多少亩的麦子才够呀?”
“人均来说,比你们现在种植的要少很多,但亩产高,效率也高,所以他们吃得起。”科科给她解释了一下未来小麦的种植技术和亩产。
满宝听着神往不已,“要是我家种的亩产也有这样高就好了。”
“宿主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科科道:“虽然很难,但改进耕种技术,多少会有些进步的。”
“不过宿主,你们这里通常只种春小麦,就算是要种植,也得来年开春了,漫漫冬日,你不为明年的播种做一些准备吗?”
满宝兴致勃勃的问,“我能做什么准备呢?”
“麦子的种子和水稻的种子不一样,宿主可以斟酌着从商城里购买一些可以留种的小麦种子回来播种,购买种子需要的积分可不低,尤其是宿主这里与未来科技文明相差太大,期间还有一个科技差异税,这都是需要积分支付的,所以我建议宿主在开春前多收录一些百科馆内没有或稀少的动植物,以保证积分的获取。”
满宝就认真思索起来。
想着刚刚才吃过的白面条,她心动不已。
科科见了,继续道:“面粉除了可以做面条,还能做馒头,包子,饺子……”
满宝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最后再也压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小手一拍桌子,嚯的一下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