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5章

    犁地几乎是男人们的事,但偶尔小钱氏她们也会扛着锄头一起下地平整一下土地。

    今年除了家里好的田地外,他们开出来的三块荒地也要精心一点儿,因为那里面要种植的可是很值钱的姜块和山药。

    尤其是姜块,就连刚入行的周三郎都上心得不得了,好几个傍晚都摸黑到地里撒肥,争取在下种前将地养得更肥一点儿。

    为了抑制地里草的生长,周三郎他们往荒地里撒了一层薄薄的稻草层。

    这是去年满宝种植姜块和山药时发现的秘密。

    去年因为气温起伏大,他们下种后为了保温,在地上撒了一层稻草保暖,最后发现被稻草遮掩的地方野草没那么多。

    所以今年他们也这么干,然后下种的时候再把种的地方稻草扒拉开,下种后露出来。

    这样姜块发芽后长出,野草还没长出来,给他们争取了不少时间。

    毕竟这段时间是春忙,他们是真的很忙。

    今年家里又多了周四郎的二十亩地,所以他们恐怕不能去白地主家做短工了。

    这意味着他们开春将会减少一项收入,当然,现在收入的降低,等到入秋小麦、豆子和水稻收获时,他们会得到比往年更高的收益。

    理论上如此,如果老天爷足够赏脸,今年能和过去的三年一样风调雨顺的话。

    不过今年的天气的确有些怪。

    开春便淅淅沥沥的不断下起雨来,就在田里的水渐渐增多,老周头不得不带着儿子们去放水,一脸忧愁的看着老天爷时,没过两天,天就晴了。

    老周头几乎不敢怠慢,立即带着家人将育好的秧苗插下,就连二头和二丫都得到地里去,全家除了满宝和三头三丫和四头这四个小的外,就是钱氏都忙得团团转。

    因为家里人都下地,她自然要负担起家务活儿,就算她不能干重活儿,但做饭做菜,打扫院子这样的事却是可以的。

    加上还有满宝几个小的帮忙呢,如此一来,一病弱四幼小,倒也帮得上家里的忙了。

    春天抢种是和秋天抢收一样累的活儿,家里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下去,满宝心疼得不行,打开自己的钱盒,数了数里面的铜板后就数出二十文来去买肉。

    她觉得豚肉虽然没有羊肉好吃,但它便宜呀。

    长久来看,还是买豚肉更划算些,就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她未来四嫂家是卖羊肉的,而且两家的肉摊就摆在一起。

    接了钱负责买肉的大头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每次去买肉前都会问一声周四郎有没有话让他传。

    周四郎春忙累得不行,根本没脑子想更多的事,闻言就随手从路边扯了一堆野花塞给他,“替我送给她。”

    满宝喜欢往自个的房间里放花花草草,没有花的时候,野草都能摆上,就连大丫和二丫几个也是,每天都缠着二哥给她们做竹花瓶插花。

    所以周四郎得出一个结论,女孩子都喜欢花花草草。

    别的东西他没有,花花草草却多的是,路上,山上哪儿哪儿都是。

    等路上的被他扯光了,他就会在干活休息的时候随手从山上扯一些好看的花回去,让满宝挑选过后剩下的丢盆里泡水,第二天水灵灵的塞给大头,让他去买肉的时候给方小娘子带上。

    所以,自从春忙后,大头每天都要往大集上跑一趟买肉,大多时候是买豚肉,偶尔买羊肉。

    但不管他买什么肉,他都会代替四叔给未来四婶送一束花。

    别说方家,就是整个大梨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时候就说,“别说,这周家四小子还是很看重二妞的,二妞这夫婿选得好。”

    至于周家总是去隔壁肉摊买肉的行为,头几天还有人在心里嘀咕,就是方家心里也略微有些不舒服,但这花送了十多天后,大家心里就只剩下舒服了。

    至于不在岳家买肉跑隔壁肉摊上,大家也从心底表示了理解,毕竟两家卖的肉不一样,价钱也相差很大。

    一方面,大家觉得周家条件比不上方家,只能选择更便宜的豚肉,可另一方面,这乡下地方,每天都能吃得起肉的人家也没几家。

    至少就是大梨村的村长都不舍得这么吃的。

    这么一比较,似乎周家的家境还很不错呢。

    反正程氏就放心了很多,她道:“虽然也就农忙的这段时间他们家才每天买肉,可能这么干的人家也不多,显然他们家底还是有的。”

    至少不比他们之前看的几家差,那几家的家底看着比周家要厚,但似乎也不舍得在这样的日子天天吃肉的。

    方家就是屠户,这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们要买肉,基本上都是来大梨村。

    所以对谁家家境如何,他们最了解不过。

    方屠户就到:“也就两个来月的时间了,等春忙一结束就出门了,这段时间让她少出门,捂一捂,说不定能捂白一点儿,我看周四那小子别的还罢,就那张脸和那张嘴还行。”

    显然,方屠户也想让女儿从颜值上匹配周四郎。

    第198章

    咻忽

    在插秧前,老周家已经瞅着空往地里撒了麦种和豆种,在插秧完后,地里的麦苗和豆苗都长出来了,当然,和它们一起长出来的还有数不尽的野草。

    于是春忙进入第二个阶段——除草。

    这种工作,男女老幼都适合,就是满宝都跟着在离得最近的几块地里除草。

    除草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粗放型的,一种是细作型的。

    前者,拿着一把锄头,一路轻轻地锄过去,将垄上的草连根锄掉,再用泥土掩一下苗沟里的草。

    不仅可以除掉一些草,还能为麦苗或豆苗提供更多的土壤养分。

    而后者,则是拿着小锄头一点儿一点儿的把沟垄里的草全都锄掉,还要把他们运出来。

    哪怕老周家人很多,也是做不多所有的地都细作的。

    他们会根据种子的破土情况和地的肥沃来做选择。

    发苗率最好的地,土壤更加肥沃的地被细作,其余的则视情况而定,有余力,就细作,没有余力就粗放型种植。

    当然,老周头是不懂什么粗放细作的,这些都是满宝在和科科讨论时听到的名词,老周头有的只是几十年的耕种经验,村子里的村民几十上百年来都是这么干的。

    和外面的农民失地后沦为佃农或流民不一样,在七里村,甚至是在白马关镇这一大片的村子里,彻底失去土地的农民很少。

    所以完全可以对名下土地精耕细作的人家也不多,基本上,当地的农民都要有所取舍,所以,肥地会慢慢养得更肥沃,而贫瘠的土地同样几十年难得改善。

    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不过,随着春种陆续结束,接下来虽然依然是春忙阶段,但家里也没那么忙碌了。

    满宝不至于像之前那样,从睁开眼睛都睡觉,可能都看不到大哥二哥他们。

    因为往往,她睁开眼睛时,他们已经到地里去了,而吃完晚食,天黑了她要入睡时,他们可能还在田里抓紧插秧。

    满宝钱盒里的铜板也用得差不多了,五颗很漂亮的金裸子以前只能放在一堆铜板上,现在却安静的待在盒子底部。

    于是满宝不愿意再出钱买肉了。

    想到五月就快到了,钱氏便节俭起来,自然不舍得花钱买肉。

    没办法,小钱氏心疼丈夫,想到满宝说过的,豆腐类比肉的说法,虽然知道可能是假的,但她还是泡了豆子做豆腐。

    春天能吃的野菜很多,但菜园里的菜却很少。

    虽然乡下不缺菜吃,但城里却很缺,听说一把苦菜都能卖出五文钱的高价。

    当然,周家是不可能去卖菜的,他们家人口多,菜园里的菜也只够他们吃而已。

    但他们可以卖豆腐啊。

    想到前段时间积累了那么多豆子。

    小钱氏干脆和两个妯娌一起多泡了一点儿,做出来的豆腐除了自家的吃外,还让周二郎带到县城里去卖。

    没办法,大集那边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很少有人会拿钱出来买豆腐,这东西只能拿到县城里去。

    小钱氏把豆腐切得很大块,让周二郎一文钱一块的往外卖,如果卖不出去,再考虑换豆子。

    基本上,一个家庭花个两文钱就够吃了。

    小钱氏因为上午做豆腐,还要给学堂煮饭,便没空照顾地里的活儿了。

    满宝听老爹念叨了几句地里的草跟疯了似的长,今年的麦子豆子可怎么办的话,下学后就自告奋勇的去地里除草。

    当然,不是她一个人,她把白善宝也带上了。

    已经在乡下住了一年多的白善宝当然不会分不出麦子豆子和野草,于是津津有味的和满宝比赛了一通,第二天就不乐意来了。

    他觉得太辛苦了,而且他也想到了,他要是除草,干嘛要来满宝家的地呀,他家的地也要除草的。

    满宝:……

    两个小伙伴分道扬镳,满宝再也骗不来免费的劳动力了。

    除完了第一拨的草,庄稼蹭蹭的往上长,于是便到了施肥的时候,等肥施完,五月便眼见着要到了。

    两家早在年前就选好了日子,钱氏特意去大梨村山上的道观里问过,俩人的八字很合,五月初一对于俩人来说是大好的日子。

    过了五月初一,下一个好日子就是五月二十三了。

    钱氏当然属意五月初一,方家也知道这一点,自然体贴,于是报日子的时候,方家便也选了这个日子。

    彩礼早已经给了方家,但迎亲前还是要给女方家报喜,进出自然少不了喜饼喜糖之类的,以及礼肉等。

    钱氏和周喜借来的剩下的二两银子便派上了用场。

    周家贴了不少大红的喜字,满宝高兴得不行,每天一下学就跟在大头大丫的屁股后面疯跑,把学习丢到了一边。

    惹得白善宝也跟在后面跑。

    钱氏看着白白胖胖的俩小孩,尤其是在黑乎乎的大头二头的衬托下,越发像观音坐下的童子一样的俩孩子,她忍不住心中一动。

    钱氏把满宝拉到身前,笑问:“满宝,你四哥成亲,你给他滚床好不好?”

    满宝眼睛大亮,“什么是滚床?”

    “就是滚床童子,在新床上滚一圈,让天尊老爷保佑你四哥四嫂生一个像你这么聪明伶俐的女儿。”

    “好呀,好呀!”

    钱氏就看向白善宝,笑问:“小公子想不想做滚床童子?”

    白善宝狠狠地点头。

    钱氏就笑开来,当天就提了一份喜礼去白家。

    刘氏听到下人报上来时微讶,连忙起身带着儿媳妇迎出去。

    虽然从两个孩子的辈分上算,她们之间差着一辈,但俩人年纪其实是相差不多的,而钱氏从外表看着比刘氏还要年老。

    刘氏和钱氏也见过好几次面了,更别说两家的来往不少。

    不说满宝不是跟在白善宝来白家做作业读书,就是白善宝跟在满宝屁股后面去玩儿,单说两家你来我往送的那些东西,就称得上关系亲密了。

    但钱氏上门还是第一次,所以刘氏很郑重。

    得知钱氏是要请孙子去做滚床童子,刘氏就犹豫了一下,倒不是不愿意,而是,“满宝她娘,我也不瞒你,在我心里,善宝自然是千好万好,可他到底幼年丧父,他去做滚床童子……”

    第199章

    成亲

    钱氏就笑道:“在我看来,这孩子又聪明,长得又好,这便是天大的福气了,这滚床童子求的是子,老四他们将来生的儿子要有小公子一半的好,我就是睡着了都能笑醒。”

    这话说得好,不说郑氏,就是刘氏都通体舒泰。

    郑氏便看向婆母,很有些意动。

    滚床童子虽然一般是要求孩子长得好,聪明伶俐,但本着吉祥的基础,一般父母有缺的都不会被选上。

    郑氏不知其里,她觉得,周满那个小姑娘做滚床的女童没什么,毕竟在她看来,她不仅长得可爱,聪明,还是难得的有福孩子。

    想一想,像她这样父母俱全,又有这么多兄弟姐妹,连子侄都满地跑的孩子能有几个?

    相比之下,她儿子在这一方面就太逊色了,至少在陇州时,从没人考虑过她儿子去做滚床童子。

    滚床童子会给新人带来福气,同样的,新人也会给滚床童子带来福气,这是一种双赢的事,至少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郑氏觉得,别的不提,就凭周家有这么多儿子,他家就很有福气,如果儿子能沾一沾……

    刘氏也觉得周家很有福,同样意动,想了想便握住钱氏的手笑道:“只要你们不嫌弃,就让善宝和满宝一起去新床上坐一坐。”

    钱氏高兴起来,笑道:“只要老太太不嫌我们乡下人家就好。”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第二天白善宝被打扮一新送到新房,郑氏难得的跟着来凑热闹。

    她很少出门,出门基本上也都是去隔壁白老爷家窜门,这样来村里人家做客还是第一次。

    钱氏也怕她不自在,便让小钱氏领着她在新房里和满宝的闺房里坐,两间房便在左右,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进满宝的房间,郑氏要是不耐烦应付人,转身去满宝的房间就好。

    郑氏也体会到了周家的贴心,和小钱氏笑道:“我看着两个孩子就好,嫂子去忙吧。”

    虽然满宝叫小钱氏嫂子,可让她叫小钱氏低一辈还真不自在,所以干脆各自论各自的吧。

    不说白善宝,满宝都是第一次做滚床童子,因此好奇得不行。

    他们当然不是在床上滚一滚就可以了的,他们还要在床上躺着睡觉呢,反正现在新床是他们的,大人们说了,只要不是把床给拆了,随便他们。

    因为去年年底进新房的时候刚买了新的被褥,钱氏便只给他们新添了一床喜被,但之前的被子却换了被套。

    两床红色的被子铺在床上,此时天气不是特别热,但也绝对不冷,满宝他们在床上玩了一下就出汗了。

    偏又到了中午午睡的时候,他们刚吃完午食,免不了犯困。

    于是满宝把被子一踢,躺在枕头上就打了一个哈欠想睡觉。

    白善宝也困,但他还知道礼貌,爬起来想下床。

    郑氏知道滚床的规矩,连忙拦住他道:“想睡了就在喜床上睡吧。”

    白善宝昨晚被叮嘱了许久,本来就睡不够,这会儿困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便有些发脾气,“可这不是我家。”

    “这是满宝家,你看,满宝就睡了,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她也经常在我们家午睡的,”郑氏哄他道:“没什么的,快睡吧,梦里要是见到白胡子爷爷,就和他许愿,让他包邮新人生一双你和满宝一样聪明伶俐的儿女。”

    白善宝好奇的问,“我会见到白胡子爷爷吗?”

    郑氏笃定道:“会的。”

    白善宝这才躺下,满宝已经摊着手脚睡着了,昨天晚上她也玩了很晚,此时不免打起了小鼾。

    白善宝躺在满宝身边,可能是被她影响,也有可能是孩子本来就入睡快,前头还和郑氏说话,一句话的功夫他就紧闭着眼睛睡着了。

    郑氏见了微微一笑,将被他们踢开的喜被叠好放在一边,拿了蒲扇轻轻地给俩人扇风。

    两个孩子睡得更香了。

    当地流行的是傍晚娶亲。

    周四郎在家里用过午食才领着亲朋出门去迎亲的,而同样的,女方家也会给上门来的亲朋准备午食,等新郎上门迎亲,敬酒过后才能带新娘子离开。

    基本上,只要在申正前回到男方家就好。

    而在请时的时候,道长都会在午时和申正之间为新人指定他们的吉时,既可以完成两边的俗礼,也能兼顾天时。

    不错,我当地民众就是这么灵活。

    周四郎和方小娘子的吉时在申时,所以他们只要在申时前回到家里拜堂就行。

    等外面敲锣打鼓的把新郎新娘迎回来时,满宝和白善宝都睡了一觉起来了,俩人听到动静,立即爬起来跳下床就要往外跑。

    这下郑氏不拦着他们了,还跟在他们身后出去凑了一把热闹。

    看到新娘子踏过火盆,和周四郎一起朝坐在高堂上的老周头和钱氏拜下去,满宝跟着大家一起哦哦的叫着,虽然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叫,但这么叫着就是好开心的样子。

    白善宝当然也一样的。

    大家一起起哄看新郎新娘拜过天地高堂,便一起簇拥着他们往新房去。

    小钱氏焦急的从新房里跑出来,看到俩孩子手拉着手还要往大门跑,连忙一把拉住他们,一手拉住一人道:“跑去哪儿?赶紧回去滚床。”

    郑氏终于也摆脱了热情的村民走上来,歉意道:“两个孩子一出门就拉不住了……”

    小钱氏深有体会,安抚她道:“没事,没事,他们两个就跟小牛犊似的,你能抓住才怪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