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消食走了三刻钟,白善宝这才回去洗漱睡觉,因为比往常睡得晚,晚上就睡得很香,连隔壁院子里传来的声音都听不见。刘氏靠在床头,看到嬷嬷进来,就问,“怎么样,孩子吵醒了没有?”
“没有,睡得香着呢,除非打雷,不然恐怕吵不醒他。”
刘氏就点点头,问道:“隔壁来消息了吗,是不是立之回来了?”
“不是,是堂老爷的长随,说是堂老爷吩咐回来的,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事,若有事就快马去通知他。”
刘氏觉得奇怪,“好好的,他怎么会这么问?我们住在村子里能出什么事?”
“是呢,隔壁的老太太也是这么说的,所以让大家都散去睡觉了。”
刘氏垂下眼眸,问道:“我记得立之就带了一个长随出去吧?”
“是,叫东树,一直随侍在堂老爷身边。”
刘氏想了想,便道:“明天让善宝别去学堂了,你让人去给他请一天的假。”
嬷嬷一愣,问道:“那理由呢?”
“就说我病了,孩子不放心,硬要留在我身边伺候。”
嬷嬷应了一声,服侍刘氏睡下。
第二天,满宝用过早食就跑去上学,结果到了半天白善宝都没来,她忍不住跑到白二郎那里去找他,“善宝怎么不来?”
白二郎正跟同桌说话,闻言道:“我怎么知道?”
他转了转眼珠子,拍手笑道:“我知道了,他肯定是起晚了,或者没起床,哈哈哈哈,白善睡过头了,正是羞羞。”
“谁说他睡过头了?”庄先生的声音在他头顶上响起,白二郎一抬头就看到先生正站在窗外看他,立即吓得低下脑袋。
庄先生哼了一声,走进教室,示意满宝坐回自己的位置,这才通知道:“白善的祖母生病了,他在床前侍疾,所以请假一日。周满,你做好笔记,待下学里就给他送去,记得让他抄好笔记,作业也要补上。”
好了,这下没人羡慕白善了,大家反而觉得他好可怜。
满宝却有些忧心,不知道刘奶奶怎么样了。
所以中午一下学,她就把笔记抱上,跑去和小钱氏说了一声,撒腿就往白家跑。
小钱氏正在给学生们打饭,追不及时,只来得及喊了一句,“吃了饭再去呀。”
满宝喊道:“我一会儿回来再吃。”
满宝跑到白家,敲开门,一溜烟要跑去后院,下人这才记起自己忘了叮嘱,连忙追上去道:“小娘子,老夫人和小公子都不在家,在隔壁堂老爷家呢。”
满宝很好奇,“刘奶奶不是生病了吗?怎么不在家休息?”
生病了吗?
他觉得今天老太太出门时的气色还是很不错的呀。
第227章
来客
满宝一头雾水的去隔壁白老爷家。
白老爷家的下人对满宝也熟得很,听说她是来找堂少爷的,便把人放进去了。
满宝跑去前厅,还没到地方就听到里面有说话声,她没有贸然上前,而是先趴在门边朝里看。
白善宝一眼就看到她了,没办法,他站在祖母的身后,而他祖母和白叔婆坐在上首,正对着门口。
门边探出一个眼熟的圆脑袋,他想要不注意都难。
白善宝冲她眨眨眼,让她先等着,他一会儿去找她。
满宝也冲他眨眨眼作为回复。
来的客人是三个衣着华丽的男子,他们正在和白老太太说话,是背对着满宝的,可很奇怪,其中一个人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嚯的一下回头。
门边什么也没有。
满宝蹲在门后,一把按住了窜过来撞到她的小猫,高兴的抱在怀里。
追过来的小丫头不敢靠前,连连冲她招手。
满宝就抱着猫跑过去,“小姐姐,这猫是你的吗?”
“这是老太太的,我正要给它洗澡呢,但它不喜欢洗澡,就跑了。周小娘子,你把它给我好不好?”
“哦,好吧。”满宝恋恋不舍的把猫给她,小丫头见她实在是喜欢,就笑道:“小娘子可以再摸一摸。”
回头看向门口的人收回目光,他不知道的是,坐在上首笑着说话的刘氏也不动声色的收回了目光。
白善宝不想站在这儿听大人说话了,主要是他们说的事很无聊,于是他小心的看了一眼祖母,见她没留意,便悄悄的溜出去。
刘氏看见了,却什么都没说。
而坐在下首的客人似乎也知道白善宝是觉得无聊才出去的,所以并没有说什么。
白善宝溜出门,就看见满宝正在撸猫,立刻跑上去,“你怎么来了?”
满宝道:“先生说你祖母生病了,所以你侍疾没去上学,结果你骗我们,刘奶奶明明好好的。”
白善宝就道:“是祖母自己说她病了的,结果叔婆派人过来找她,说是家里来了客人想要见我们,祖母就又好了。”
他左右看了看,附在满宝耳边小声道:“我觉得祖母是想偷懒,所以才假装自己生病了。”
“那为什么要给你请假?”
白善宝挠了挠脑袋,“为了真实点儿?”
他道:“比如我,我要是装病,我就要用热毛巾先敷一下额头,这样我娘一摸就觉得我发烧了。”
“……”
满宝把笔记塞给他,道:“喏,这是上午的笔记,先生说了,你不仅要把笔记全都抄写一遍,作业也不能落下,你说,先生是不是知道刘奶奶装病,所以故意的?”
白善宝:“……”
“你下午要不要回去上课?”
白善宝想了想,摇头,看了一眼前厅后道:“不知道怎么了,我祖母好似对这次来的客人很感兴趣,一会儿我可能要陪祖母去村长家。”
“这些客人是什么人啊?”
“说是朝廷派来统计灾情的,受灾严重的,朝廷会额外有一份补贴,好像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是照着户籍来发补助的。”
满宝哇的一声,道:“真的吗,我家可有二十一个人呢。”
白善宝也回过神来了,“是啊,那你家能得好多补助的。”
满宝蠢蠢欲动,“我跟你们一起去找村长吧,最好能旁听一下。”
白善宝应下,牵着她的手要回前厅,结果他们还没进去,厅里的人先出来了。
刘氏带他们出门,笑道:“我这老姐妹身子不太舒服,既然是朝廷上头派来的,那我就带你们去找一找村长吧。”
为首一人的目光微闪,笑道:“那就多谢老夫人了。”
正是无间休息的时刻,满宝精神满满,想要跟着一起去。
白善宝则拉着她跑进厅里拿了几块点心,这才跑去追祖母他们。
两个孩子两手都是点心,一边啃着一边跟在后面说悄悄话,“下午先生要给我们讲故事,你真的不去学堂吗?”
白善宝犹豫片刻,“我考虑考虑,得问过祖母。”
满宝点头。
一行人赶到了村长家,三人表示他们是朝廷上下来的人,要做灾情统计,而七里村被上报说受灾严重,他们核对过后便会上报,到时候朝廷会按照人头发给补助,即,户籍上的每一个人都能领到补助。
这样的补贴方式,村长是闻所未闻,但见对方身着华服,且又带着佩刀,似乎也不像是骗子。
而且人家也没问他要钱不是?
所以村长激动的问:“真的照户籍上的来补偿?”
“不错。”
“儿媳妇和没成年的娃娃也补?”
对方似乎有些不耐烦,但还是点头,“不错,所以你领着我们去家家户户走过吧,我们要核对一下。”
村长立即笑哈哈起来,乐道:“那简单,先从我家统计吧,对了,要不要看过人?”
对方沉吟了一下道:“若人在家,当然要看过人最好,哪怕户籍上写着,万一有错漏怎么办?”
“哎呦官爷,可不敢这么说,我们村的人都很老实的,而且多报人口还要纳税呢,我们干嘛多报呀?”
“所以有少报的了?”
“没有,没有,那也没有,”村长心里当他们是傻子,脸上却笑眯眯的解释道:“这孩子成丁以后是可以分丁田的,谁会少报啊。”
不管多报少报,在他们这里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因为三人要看人,村长就招来大儿子道:“去,和庄先生说一声,给村里的孩子们都请半天假,让老二去把地里的人都叫回来,家家户户一个都不能少,一会儿是要统计到他们的,这可关系到补助。”
两个儿子应一声,撒腿就往外跑。
白善宝和满宝面面相觑,得接下来他们不用想着回去上课了,但俩人还是手牵着手撒腿往学堂里跑。
大柱侄子去给他们请假,先生肯定要把学生们集合起来宣布的,满宝可不能缺席。
等庄先生把附近的孩子都叫回来进学堂时,便发现满宝旁边坐了一人,他微讶,“白善,你祖母不是生病了吗?”
第228章
查问
白善宝:“又好了。”
庄先生:……病到要给孙子请假侍疾,结果一个上午就好了?
这是什么病,来得快,去得也这么快?
庄先生看了白善宝一眼,没再问他,等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后他才宣布七里村的学生今天下午都放半天假,他们都得回家里去找父母,至于找父母干什么,他们父母会告诉他们的。
庄先生没有通知他们太多。
而等满宝他们手拉着手背着小书箱走了,庄先生这才对剩下的学生道:“你们在此午休,下午基本上是习字课,自己拿出纸笔来练字,陆丰,你年纪最长,由你看看管他们。”
陆丰经常做这样的事,起身应下。
庄先生便把书拿回小院,这才背着手优哉游哉的往村子里去。
核实灾情,竟然要一家一户的核对户籍?
还要按人头发放补助?
庄先生又不是见识短浅的村民,自然不可能相信。别说七里村是个穷山沟,就是远在繁华的京师,受了天灾后也不可能这么补助。
何况,为何只来七里村,不先去大梨村?
要知道,大梨村是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子,基本上上面下来的政策都会先到大梨村,才会下到七里村。
显然,刘氏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她才主动领他们来村长家,并且罕见的没有避开当地的村民,而是就坐在村长家的院子里,听着这三人一点一点儿的询问。
闻讯赶来的村民越来越多,跟着来的孩子们也很多。只要是孩子就喜欢凑热闹,满宝和白善宝也是。
本来俩人还觉得这事有些无聊,不如回学堂听先生讲课,但这会儿跑来这么多孩子,他们便兴奋起来,觉得这事果然好玩儿。
刘氏不动声色的起身,看到了站在人群之外的庄先生,她略一沉吟便往外走。
她可以感受到,背后有一道目光正似有似无的看着她。
刘氏好像没发觉,带着嬷嬷走到庄先生身边,笑着与他打招呼。
庄先生回礼,看了被围在人群中的三人一眼,低声问道:“这三人是老夫人带过来的?”
刘氏微微点头,声音恰巧能让附近竖起耳朵听的村民能听见,“今儿一早,立之的母亲就来叫我,说是家里来了客人,先生也知道,立之去州府了,并不在家,我不免多费些心。”
刘氏笑道:“一开始还以为是家里的亲戚上门,去了才知道是三位官员。他们手上拿有益州官衙的手令,说是要对下面的村镇进行受灾统计,朝廷好派发补助。”
“只是他们第一次进村,不了解哪儿对哪儿,见我们白家房子修得气派,就敲了门。”刘氏笑道:“但这是里长和村长该负责的事,我们两家家里留的不是妇人,就是没懂事的孩子,哪有什么主意,也就给他们领领路而已。”
庄先生点头,看着那三人身上的衣服配饰,问道:“老夫人确定他们拿的是益州官衙的印信?”
刘氏背对着人群,脸上也郑重了两分,颔首道:“我确定。”
那就奇怪了,益州现在受灾严重,怎么可能还有空闲来管他们这样的小山村?
可如果不是,难道是伪造印信?
可他们图什么?
刘氏也很想知道他们图什么。
真要核对灾情,不应该先去找县里的主簿吗?
好吧,就算不找主簿,想要绕过县城,那下乡后也应该找里长,他们却越过里长找到了村里。
找到村里也就算了,不想着直接问人找村长,竟是直接敲开白家的大门。
别说什么找不到村长,这时候,七里村地里和村口都不会少人,随便拉住一个人问,没有不告诉的。
七里村的村民都很热情好客,指路这种小事谁会推脱?
可他们却进了白家,和白老太太聊了半天,差点将白家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完了。
也是因为他们的问话太过咄咄逼人,白老太太生怕他们是骗子,自己又招架不住,这才请人去叫刘氏的。
刘氏和她妯娌不同,她以前住在陇州,又在大族内居住,见识不敢说太好,但至少也不会连这点常识也没有。
她从未见过,听说过,受灾补助是按人头发放的,一户能给一份,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没见傅县令抠抠索索,收了当地不少地主的捐后才能给房屋倒塌,受灾最严重的那一拨人补助吗?
刘氏和庄先生都没有走,而是站在人群之外,静静地看着里面的三人询问各种问题。
似乎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问的问题很详细,村长一无所觉,凡有所问他都回答,恨不得把家里老祖宗也从地里拉出来给他们核实。
只要能有补助就好。
一直快到傍晚的时候才问道满宝家。
老周头早等着了,一大家子都等着呢,三人才被村民们簇拥进院子,老周头便一脸笑的迎上去,“官爷,你们看要不我领你们去地里看一看?你们别看我家里比较齐整,其实我家受灾也很严重的。”
周大郎等人连连点头。
老周头:“这房子都是借钱建起来的,没办法,孩子们都大了,不建房子他们没法成亲呀,所以我们家里也很困难的。”
“你们家一共有多少人?”为首的一人打断他的话。
老周头顿了一下,下意识的看向一旁的小闺女。
满宝无奈的道:“爹,一共有二十一个。”
“二十二个,”老周头道:“我那三儿媳又怀上了,官爷您看看,这种时候怀上,可给家里添麻烦了,她身体又不太好,家里以后得勒紧裤腰带才行……”
“都是你的孩子?”来人看了一眼他身后黑压压的人,头一次有些惊愕的问。
“是是是,我给您介绍,这是我家老大……”等介绍满宝,他就笑道:“这是我小闺女。”
来人只看了一眼满宝,便问,“你这些儿子外出过吗?”
“外出?”老周头立即道:“出过,出过呀,每天都出去。”
“……我问的是可出过罗江县。”
老周头隐隐觉得不对,摇头道:“那倒没有,我们出罗江县干甚呢,路很难走的……”
“我看户籍上记载,你曾经有个弟弟,按照登记的年岁估算,他现在应当是二十七岁了吧,他人呢?”
第2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