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1章

    众兄弟:……您会,您倒是上呀。

    其实周大郎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很厉害了,搁他们小时候,现在他们做的这些事,他们爹做过哪一件?

    以前,他们爹可只会在地里干活儿,一年到头能不饿肚子就行,兄弟几个穿的衣服可都是捡的舅舅家的,然后再一个一个的往下传。

    满宝和她的哥哥们一样容易满足,先生不止一次的教过她和白善宝,要把脚步慢下来,不要才学会走路就往前跑,更不要才会跑就想着飞到天上去。

    前者会狠狠地摔一跤,而后者却有可能从天上掉到地上。

    前者可能只是很痛,一阵过去就好,但后者却是会死人的,当然,这个后果是满宝和科科经过深入讨论后得出的结果。

    所以她虽然总是自信满满,但一定程度上,她觉得自己还是很谦虚,很有自知之明的。

    科科:才怪呢!

    老周头让满宝去把账本拿出来,将今天周二郎带回来的钱都记下,然后就开始把所有的钱都接过去,想了想,他又从零散的铜板里数出十文钱给他,道:“既然菜蔬和豆腐都能卖出价,那你明天就继续去县城,不是说小湾那边的菜可以吃了吗?”

    “可以是可以,就是太嫩了,好吃是好吃,这时候卖我们有点儿亏。”

    “那明天就继续卖菜园里的菜,过个两三天小湾那边的菜就合适了,老大家的,你现在去把豆子泡上,明儿一早起来做豆腐。”

    小钱氏应下。

    周二郎接过那十文钱,忧伤的叹了一口气,要是娘在家就好了,要知道,现在他进城的收入都是交公的,自己可没有分成,所以他每次进城娘都会给十五文钱给他。

    除了进城费,保护费外,他还能剩下五文左右,既可以在县城里买碗热汤配干粮,也能偶尔奢侈一下吃个包子。

    可他爹今天就给了他十文钱。

    满宝也觉得老爹很抠,同情的看了一眼二哥后拍拍屁股去看侄子侄女们写字,她洗澡换衣服了,今天是不能出去玩儿了。

    第265章

    新衣裳

    满宝给大头大丫他们讲了新篇的释义,方氏很好奇的上去看了一眼,周四郎见了也凑上去,还道:“媳妇,你要想学,我教你。”

    这话一出,不说周五郎和周六郎,就是大头和大丫都忍不住抬起头来鄙视他,“四叔,你《千字文》学完了吗?”

    方氏忍不住咯咯的笑,抬手打了一下他的手臂,“有的学都不学,以后孩子要认字谁教?”

    话才一说完她就赶紧闭上嘴巴,脸色微红。

    她和周四郎一样,怀疑自己怀孕了,但还不能确定,这两天总是和他畅想着以后有孩子了怎样怎样,这一时就说漏了嘴。

    好在此时周围都是一群孩子或半大孩子,没人留意到她的话,她才要松一口气,大丫就道:“四婶你放心,到时候我们教弟弟妹妹。”

    大头也点头,拍着胸脯道:“要是弟弟,那就我们带,要是妹妹,就给大丫他们带。”

    周四郎嫌弃的挥手,“去去去,才不给你们带,我自个带,不就是《千字文》吗,我很快就学会了。”

    他扭头与满宝道:“满宝,你那本书不是没用了吗,借给你四哥,以后我每天早起晚睡的看书,我之所以速度比他们慢,那是因为我学得少,想老五老六就不说了,前两年天天跟在你屁股后面,能不学得快吗?”

    满宝一想,觉得四哥说的还真挺有道理的,那两年周四郎身上压着债务,学习时间是比五哥他们少了一多半的。

    她从来不打击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满宝一挥手道:“没问题,我把书借给你,不过四哥,你可得收好来,别弄坏了。”

    她的书都是先生抄好了简单装订后送给她的。

    等她写完了,读书了,也写熟了,就会以工整的字体写一本,然后装订好了还回去。

    所以除了放在科科那里不能拿出来摆放的书外,满宝可以放在书架上的书也只有那么几本而已。

    而且因为这些书都来得不易,所以她很珍惜。

    周家上下也知道书籍贵重,从来都不敢去乱翻她的书架,只是大家也没少借她的书来看就是了。

    而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大家都很爱惜,哪怕书页被翻得很软了,大家也都很小心翼翼。

    不过周四郎的借显然和大家的借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借也就借半天,看完了就还回去,周四郎显然是想长期借用的。

    大家怀疑他是要用书教方氏认字。

    对此,大头他们还一脸懵懂,而周五郎和周六郎也就对着他挤眉弄眼一番而已。

    这里说得热闹,洗澡出来的老周头见天都快要黑了老妻还没回来,有些不高兴了,再次叫道:“老大家的,你去周虎家看看,你婆婆怎么还没回来?”

    “要是还没生也接回来了,”他道:“你婆婆晚上还没吃药呢,她身子不好,可不能熬夜。”

    小钱氏应了一声,从房间里出来便要往周虎家去。

    满宝便蹦起来跟上,“大嫂,我和你一块儿去。”

    “不行,你一个小孩凑什么热闹?”小钱氏道:“天黑了,孩子不能往外走,不然被路过的神仙撞见了可不好。”

    满宝一呆,“神仙不是好的吗,撞见神仙还不好?”

    “那得看是什么时候了,这大晚上的出去行走撞见了可不好。”总之小钱氏以各种理由把满宝留下了。

    何氏就笑道:“大嫂,我和你一块儿去吧。”

    虽说在村里没什么怕的,但周虎家在村尾,今晚的月亮又不好,自然是有人陪着更好。

    而且她跟周虎的媳妇不仅是同一个村子出来的,关系也很好,她也想去看看情况。

    小钱氏松了一口气,笑道:“那行,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妯娌两个手拉着手走了。

    满宝一脸惋惜的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开。

    周喜路过看见,就把她带回房间里去,“我给你做身衣裳,来,大姐给你量一量身高。”

    满宝一听,立即跟着去了。

    “大姐,为什么给我做新衣裳?”

    周喜笑吟吟的,点了一下她的鼻子道:“因为大姐高兴。”

    满宝见她笑容满面,觉得大姐是真的心情好,她也高兴起来,举起胳膊给她量身高。

    “我们满宝又长高了,”周喜笑道:“这块布是之前我买了给自己做衣裳多出来的,当时就想给你做一身新衣裳,只是娘说你有了,让我留着,我想着等你再长高一点儿再做也行,免得新衣裳都凑在一起,以后长高了反而没新衣裳穿了。”

    满宝是真长高了,这身衣裳去年做的,开春那会儿就把预留的布放出来了,现在却又短了一点儿。

    现在手腕露出来了,再过几个月,周喜估计满宝就得把小半个手臂给露出来了。

    她摸了摸满宝的腿,问道:“长得这么快,痛不痛?”

    满宝想了想道:“白天不痛,晚上有时会酸,我怀疑是要下雨了。”

    每逢下雨娘就说腰酸腿酸,她觉得她的腿也能预告天气了,但好像都是很准。

    因为下雨前它酸,不下雨它也有些酸。

    周喜听了果然忍不住笑出声来,摸着她的小脑袋乐道:“真是傻孩子,你这是要长高了,跟娘不一样。”

    她想了想,觉得最近还是得买些肉回来,哪怕买不起好的肉,买些骨头回来炖着也好,不仅满宝在长高,大头几个侄子侄女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的营养多。

    周喜手上还是有不少钱的,毕竟她现在的花销是全家最少的。

    心里一边打算,手上一边给满宝丈量,很快就把该量的都量了,满宝就坐到床边,好奇的问她,“大姐,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周喜先下意识的往外看了一眼,这才和满宝小声道:“今天我碰见大驴媳妇了。”

    “嗯嗯。”满宝点头,继续看着她,然后呢?

    大驴媳妇她天天都能碰见,因为她要上学,顺着路是要路过她家门口不远处的。

    周喜就知道她没听懂,笑了笑后道:“大驴媳妇是刘家村的。”

    第266章

    心事

    满宝眨眨眼,刘家村?

    那不是她前姐夫的村吗?

    周喜的嘴角就翘了翘,压不住脸上的笑容道:“她前两天回了一趟娘家,结果看了一场热闹。是刘大郎,他儿子周岁了,结果抓周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去看了,发现孩子跟他长得很不像,倒跟隔壁大马村的一个人很相像,刘家村有跟那个人熟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满宝不小了,当然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何况类似的话她也没少听。

    比如更小的时候去舅舅家拜年,去钱家的客人或在路上碰见了人,人家就喜欢捏捏她的脸,然后笑:“这孩子长得可真可爱,又白又圆,也不知道像谁。”

    当时满宝年纪还小,自然会骄傲的说像娘。

    但那些人就哈哈哈的笑,然后道:“你娘的脸是鹅蛋脸,你爹的脸是方的,都不像。”

    当时满宝心里就有些不高兴,还是有人说她的眼睛和爹的有点儿像,她才勉强高兴一点。

    后来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她就是四哥五哥和六哥带着的,他们兄妹四人的眼睛长得很像,应该说周家兄妹的眼睛都很像,其中以满宝和周四郎的眼睛最像。

    满宝这才脱离了那种奇怪的氛围。

    所以周喜一说这话她就反应过来了,“孩子不是前姐夫的?”

    周喜还算克制,没有笑出声来,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快乐,她点头道:“不是,整个刘家村都知道了。”

    所以她很高兴。

    所以她才决定不仅要给满宝做新衣裳,还要多买肉,买骨头回来给家里人补身子。

    她翘着嘴角道:“满宝,大姐跟你说的话,你可不要告诉别人。”

    满宝狠狠地点头,“我不说,我最会保守秘密了。”

    周喜自然相信她,高兴的道:“听到这个消息,大姐就跟在地里顶着太阳干了三小时,然后喝了一碗冰井水,又吹了一阵翻过来的山风一样高兴。”

    满宝:“就跟吃了冰块一样。”

    周喜一愣,然后笑问,“我可没吃过冰,你吃过啊?”

    “吃过呀,”满宝道:“在善宝家吃的,用冰做出的奶酪,还有用冰凿的红豆糖花都好好吃。”

    周喜没想到幺妹还真吃过,她先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她的肚子,迟疑的问,“冰是冷的吧,吃那么冷的东西肚子不会坏?”

    要知道他们家幺妹的肠胃可是很不好的,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养……

    满宝失落的道:“郑姨不给多吃,每次就一小碗儿。”

    是真的一小碗,小小的碗里就装那么一点儿,也就够他们两个小孩儿吃几口的。

    因为少,俩人都很不舍得吃,每次都是慢慢的吃,然后因为慢,他们更吃不出问题来了。

    周喜松了一口气,然后又高兴起来,“对,应该就和这样的天吃冰一样高兴。”

    周喜归宁快两年了,时不时的就有媒婆找上门,但她一点儿出门的意思也没有。

    因为找上来的条件都不好,哪怕钱氏已经放出风声,她的病已经治好,身体已经养好也没用。

    老周头本来还急着把大闺女嫁出去,但她回来快两年了,他也早就习惯闺女在家了,见她不急,他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主要是媒婆找的人都太次了,连他都看不上,更别说钱氏和闺女了。

    如果周家没建隔壁的房子,老周头肯定急,因为一大家子挤在一起,住得不顺心,他肯定心烦。

    但现在,每个儿子女儿都分了一间房,连孙子孙女们都有了分开的集体房间,家里就是再生几个都住得开,他当然没有啥烦心的了。

    加上周喜的劳动力还是可以的。

    家里小钱氏等人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农忙的时候跟家里一起下地,农闲的时候能管菜园和家里的事,等到了秋天,还有自己的一块姜地收入。

    也正是去年姜的收入让老周头对她更为宽容。

    如果每年周喜都能有这样一份收入,除了交给公中的,剩余的她自己收着,吃住都在家里,那能存下不少钱。

    而这份钱累积十年二十年后呢?

    大闺女整天嚷着不想嫁,老妻整天劝他要考虑闺女的感受,强扭的瓜不甜,小闺女则说什么大姐不开心,嫁了也不好的话,老周头想想,把大闺女嫁出去的那份心也淡了。

    大闺女归宁,老四那样的条件都能说下方氏那么好的媳妇,老五老六就更没问题了。

    所以大闺女归宁对家中孩子的婚事影响已经不大,既然如此,不嫁就不嫁吧。

    等他们再老一点儿,到时候想办法给她办个女户,或是直接就靠着她几个兄弟过日子。

    她现在住的房间分给她,以后就是周家六兄弟分家了,也没谁能把她赶出去。

    至于他最操心的年老以后奉养的问题,老周头也想清楚了,闺女要是能一直卖姜,存个二三十年,到时候攥着钱,直接放出话去,谁伺候她,就给谁工钱。

    他就不信,他周金那么多孙子,到时候能不心动?

    一个人到需要人伺候的时候还能活多久?一年,还是三年?

    最久也就五年吧。

    用二十年的钱吃五年的孝顺,足够了。

    当然,老周头的这些想法自然不止是想想而已,他和钱氏谈过的,然后让钱氏转告周喜,让她平时省着点儿花。

    像什么衣服,珠花这些,没必要买的别买,也别总是给家里人买这个买那个,对着兄弟们手也紧一点儿,谁要是和她借钱得先通过他们,有他们在,以后她几个兄弟不敢不还钱……

    还有什么肉啊,点心之类的,能少买就少买,把钱存下来,以后那都是她的生计。

    这番话,在春天时钱氏就和周喜说了。

    但周喜并没有多高兴,因为她感觉得到,父母并没有放心多少,而她的生活现状是好的,但没人对她的未来抱有信心。

    周喜心里不是不难受的。

    既有对未来的茫然,也有对父母的歉疚。

    她都这么大了,还让他们操心。

    所以有些话她不好跟父母说,更不好跟嫂子和弟妹们说,更别说一群兄弟了。

    所以她只能和满宝说,谁让老周家就只有两个闺女呢?

    在听到刘大郎被带了绿帽子,替别人养儿子的时候,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觉着所有的郁气都一消而散了。

    说到高兴处,周喜就直接抱着满宝哈哈大笑起来了。

    冯氏才给剩下的几个孩子洗完澡,听到笑声便扭头看了一眼周喜的房间,好奇的看向周二郎,“大姐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高兴?”

    第267章

    难产

    周二郎哪儿知道,想了想道:“总不会是捡到钱了吧?”

    冯氏就横了他一眼,拍了一把二头的屁股道:“行了,跟你姐姐过去睡觉,晚上不许闹得太过分,明儿要起床下地去。”

    虽然院子是打通的,但因为有房子隔着,家里人还是下意识的把院子分割成两份。

    因为厨房,杂物房和鸡棚都在这边,大人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这边,周二郎偶尔会把劈好的竹条拿到隔壁去晾晒。

    而像冯氏他们,一旬都未必过去一趟。

    而周四郎往下的孩子则更喜欢在那边活动,基本上天快要黑时,只要家里不开会,他们就会回到那边,乘凉也好,捉萤火虫也罢,或是就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吹牛,感觉也是那边更轻松。

    所以冯氏一放行,二头就跟被关了十天的牛犊一样,蹄子一扬就往隔壁飞。

    二丫连忙追上去。

    俩人才要跑过去,周家的大门啪的一下被推开,夜色已黑,又安静,这点声音吓得俩孩子一激灵。

    但冲进来的小钱氏根本没留意两个孩子,差点撞在他们身上。

    周二郎忍不住站起来,“大嫂,怎么了?”

    “二郎,把老三也叫出来,”小钱氏声音发沉,道:“周虎的媳妇难产,得把人送到大梨村去,你和老三推着板车过去。”

    冯氏吓了一跳,忙问道:“怎么会难产呢,她这是第三胎了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