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5章

    两个孩子恋恋不舍的看着厨娘将盘子里做好的鸟雀捡出来,交给一旁的下人端走。

    刘氏指着剩下的道:“这些便送去我和夫人的房里吧,一会儿我们来吃。”

    剩下的就没多少了,每样最多两只而已。

    两个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剩下的也远离他们而去。

    刘氏笑着摸了摸他们的脑袋,笑道:“吃完了多喝水,一会儿就回书房念书去吧,满宝,晚食在我家里吃好不好?”

    满宝想起家里还有鸟雀,果断的摇头。

    刘氏也不强求,笑着离开。

    两个孩子目送她离开,然后低头看了一眼手中还没吃完的这只烤鸟雀,果断的减慢了速度。

    他们打算吃久一点,只有一只了呢。

    厨娘也无言的看着他们,刚才老夫人可是悄悄和她说了,让她下午不用给俩孩子做点心了,免得吃太多了积食。

    吃得再慢,也总有吃完的那一刻。

    两个孩子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一起去净手洗脸,然后就耷拉着脑袋去书房里读书。

    满宝伸手进布袋里,直接从科科那里拿出一本医书,然后努力的研读做笔记。

    她学习医书都是如此,先自己读一遍,理解一遍,再去教学室里听课,理解得更快,也更深刻。

    白善宝已经习以为常,也摸出自己的书来读,老半天,俩人齐齐叹了一口气,满宝:“肉嫩。”

    白善宝:“味鲜。”

    俩人一起扭头看着窗外,很想这时候就跑出去继续抓鸟雀怎么办?

    不过一低头看着手中的书,他们还是沉下心来看书,先生说了,玩随时都可以,但读书却不是随时都能做的,所以总要把择时的事做了,再去做随时的事。

    满宝心里有些烦躁,书上的文字便没有往心里去,但往复读了两遍,心慢慢宁静下来,她便看得进去了。

    她读书的效率慢慢变高,翻页的速度也慢慢快了起来。

    白善宝比她更不容易入定,因此抱着书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圈,还自己蹲在一旁玩起来,大吉站在一旁看着,并不出声打扰。

    但白善宝一抬头看到满宝已经认真起来的小脸,便也丢了手中的玩具,重新拿起地板上的书读起来,这样来回两次,他也渐渐宁静下来。

    白二郎带着一股肉味冲进书房时,看到的就是俩人正一人占据了一个角落,正安静的看书。

    听到门口的响声,俩人都很平静的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就一齐撇了撇嘴,重新低下头去看书。

    兴奋的白二郎不乐意了,叫道:“你们怎么不理我?”

    白善宝:“没看见我们在看书吗?你来找我们是看书的?”

    “看什么书呀,刚我吃了好好吃的鸟雀……”

    “我们知道,”满宝翻了一页书,头也不抬的道:“那是我们抓的。”

    白二郎:“……你们骗人!”

    连他都抓不住,这两个书呆子怎么可能抓得住?

    但不论满宝还是白善宝都无心与他辩解,一句话后便都低头认真的看书,白二郎得不到分辨,书房里一时安静下来。

    坐在角落里的大吉同情的看了白二郎一眼,他要是早来两刻钟,或是晚来半个时辰,说不定场面就热闹了。

    偏偏在他们入定深入书籍中时过来。

    白二郎见俩人都不理他,不由气得呼气,“你们说是你们抓的,那你们再抓一只给我看呀。”

    满宝想了想道:“一会儿我要回家吃晚食,吃了晚食还要写作业呢,今天都没空抓了,明天吧。”

    白善宝也点头,他的时间也安排得很满。

    但白二郎闲着呀,他既不想写作业,也不想看书,中午太阳那么大,当然是在屋里玩游戏和睡觉啦,现在太阳没那么辣了,不是应该出门去玩的吗?

    可是,可是他拗不过俩人,所以在书房里走了一圈,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看书,于是撒腿就往外跑,决定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只是在跑前他叮嘱俩人,“你们明天一定要约我一起去知道了吗?”

    俩人敷衍的点头,继续埋头看书。

    满宝看完了一节又一节,便决定晚上就去教学室里把今天预习的课程都点了。

    白善宝也满意的合上自己的书,决定写完作业他可以练两张字,他也要像书上写的书法大家一样厉害,长大以后横扫一片,让人跪着求他赐字。

    第301章

    他路

    老周家收麦子的速度非常的快,不过五天的时间,老周家的麦子就全收回来了。

    好在今年老周家有两个院子,地面垒得平平整整的,将挑回来的麦穗铺在院子里晾晒。

    这么大的太阳晒上两天就足够了,加上在地里总能再晒上小半天。

    周大郎等人继续下地割麦子,何氏和方氏则留在家里用枷子打麦子,棍子一甩,枷子在半空中转了半圈便啪啪的落在麦穗上,就有麦粒落在了地上。

    钱氏则带着剩下的孩子拿着不粗不细的木棍坐在矮凳上再一点一点的又拍过一遍。

    等周大郎他们从地里回来,也不用家里一群幼的幼,病的病,孕的孕帮忙,直接绑好袖子就捞起一把已经被打过两遍的麦穗搓起来。

    搓麦子很辛苦,不仅累,还会扎手,这种活儿在老周家一直是男人做的。

    方氏刚进门,还有些不习惯,因为在她的记忆中,这种活儿一直是女人做得多。

    比如她家就是这样。

    她爹和大哥除了割麦子,挑麦子外,还要杀羊,所以割麦子,挑水做饭以及打麦子这样的事一直是她和娘大嫂做的。

    当然,爹和大哥空出手了也会帮忙的,但她记忆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多。

    她不太理解,为什么老周家要放着这些活儿等男人们回来后摸黑搓一遍。

    但嫁进老周家多年的何氏却习以为常了,见方氏一脸心疼的看着周四郎,她还拉了一下她,安慰她,“没事的,男人都皮糙肉厚,老四打架都没事,不用担心他。”

    小钱氏也刚从地里回来,大家早已经吃过晚食了,却还没洗漱。

    她直接进厨房里烧水,热了以后就把大丫叫来,“叫你小姑还有弟弟妹妹们来洗澡了,洗完了就赶紧睡,明儿我们去割豆子,不用你们了。”

    大丫高兴起来。

    小钱氏继续道:“明儿一早先去洗衣裳,回来后去小湾那边剥些菜叶子回来喂鸡,要是有虫,记得抓了。”

    大丫应了一声,高兴的去打水洗澡。

    孩子们洗完了到女人,女人洗完了才到男人。

    这同样是不同于其他家的习惯规矩。

    方氏以前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这条规矩在农忙的时候就显得很关键了。

    因为大家都很累,回来得又晚,早一点洗澡便能早一点上床睡觉。

    方氏当然不会觉得这规矩是公爹定的,那就只能是婆婆定的了。

    所以男人们不在跟前时,方氏就忍不住和妯娌大姑说悄悄话,“婆婆可真厉害,家里的规矩定得这么清楚。”

    冯氏和何氏深以为然的点头。

    小钱氏却扑哧一下笑起来,正要说什么,看到一旁的周喜便又不说了。

    周喜只说了一句,“这规矩可不是娘定的。”

    方氏疑惑的眨眼,“那是谁定的?”

    周喜想了想,笑道:“并没有人非得立规矩,而是习惯了就成了规矩了。”

    满宝一身香喷喷的从外面冲进来,叫道:“大嫂,爹不叫我去抓鸟雀了。”

    小钱氏回身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将洗好的碗筷放好,道:“不给就对了,你这几天糟蹋了多少麦子?”

    “明明没有多少,”满宝道:“我都是反复用的。”

    “那也是一把,一把的,爹之前忙着收麦子不管你,现在麦子收完了,你再拿麦子去喂鸟雀,不得心疼死爹?”

    “那你们也吃鸟雀了,你们都说好吃。”

    “好吃也不是这么吃的,”小钱氏道:“肉虽然好吃,但面粉更好吃,也更长久,你说是不是?而且你不是上学了吗,每天都要读书写作业,你哪还有时间去抓鸟雀?”

    “时间嘛,挤一挤就有了。”

    “你读书的时候要是也是这样想就好了。”

    满宝一脸认真的道:“我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小钱氏依然没松口,不愿意为了她去说服老爹,满宝就忧伤的叹了一口气。

    别看她年纪小,其实也是知道柿子捡软的捏的,所以她敢跟老周头讲条件,敢跟小钱氏缠着要说情,却不敢去找她娘。

    满宝叹了一口气,第二天就耷拉着脑袋去找白善宝和白二郎,道:“我们不能再抓鸟雀了?”

    这三天来一直跟他们玩儿的白二郎惊叫道:“为什么?”

    声音之大,让整个学堂的人都看向他。

    白二郎立即压低了声音问,“为什么?”

    “因为我爹不给我拿麦子了,”满宝道:“没有麦子就不能做饵引诱鸟雀了。”

    白善宝就指向白二郎,“他家有。”

    白二郎也正想脱口而出“我家有”,但见白善宝先说了,便不服气了,叫道:“你家不也有吗?”

    “我家没有,”白善宝道:“我家只有水稻,麦子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家的田产并不在这里,白老爷给他家分了几亩附近的地,都叫他家种了水稻和其他的东西,比如蔬菜瓜果等。

    反正他们家不缺吃的,就算外头管事不送进来,也能和白老爷买,方便得很。

    白二郎这才想起来白善宝家的田地并不在此处,就连水稻都只有一亩多,种着玩儿似的。

    于是白二郎重新骄傲起来,仰着脖子道:“放心吧,麦子而已,我家多的是。”

    他家在七里村有很多地,在大梨村有很多地,在白马关镇有很多地,在县城附近也有很多地,麦子什么的最不缺的。

    于是到了下午下学时,白二郎一溜烟跑了,不到两刻钟,他就带着一个下人回来了。

    下人肩膀上扛着一捆麦子,满宝和白善宝目瞪口呆的看着。

    满宝还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眼花后就低头看了眼作业,扭头和白善宝道:“我们还是先把作业做完了再去玩儿吧。”

    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没有去白家做作业,也没回周家做作业,而是就坐在课堂里写。

    白善宝也收回了目光,将“傻子”两个字咽回去,点了点头后继续低头写作业。

    守在课堂外的大吉低下头去,肩膀抖了抖,半响后才一脸严肃的抬起头来,只是眼睛有点儿湿。

    白二郎已经冲进课堂了,道:“麦子来了,我们快走吧。”

    白善宝就道:“那渔网和棍子呢,昨天不是放在你家的门房了吗?”

    “对哦,”白二郎这才想起来,让下人放下麦子,转身又跑,“你们等一等,我这就去拿。”

    白善宝和满宝对视一眼,继续低头慢悠悠的写作业。

    第302章

    打工

    当满宝提着一根栓了八九只鸟雀的绳子回到老周家时,晚食都快烧好了。

    何氏一看到她手里的鸟雀就自然的顺势接过,然后才想起来问,“爹不是不让你动麦穗了吗?”

    满宝道:“这不是我们家的,是白二郎从他家里拿的麦穗。”

    何氏点了点头,没在意。

    老周头回来后却多问了一句,“白老爷知道吗?”

    满宝想到白二郎让下人扛了一大捆麦穗来,因此迟疑的点头道:“应该知道吧。”

    老周头就放心了,和他们家不一样,人家白家可是粮食很多的,哪怕这次受灾不轻,那收获的粮食也不是他们能比的。

    老周头夹了一块鸟肉,道:“抓紧时间把地里的豆都给收了,白老爷家正要人,再干三天,老三,你就领着老四去白老爷家领工,老大留家里打麦子,打豆子,老二继续进城卖菜蔬。”

    兄弟几个应下。

    本来今年老周头没打算让儿子们再去白老爷家打短工的,因为家里多了周四郎的一份田地,是抽不出那么多时间的。

    奈何今年遭灾,活儿就有点儿不够干了,既然家里的活儿干得快,那当然是要去打短工的了。

    其实和老周头一样想法的人不少,所以等周三郎终于领着周四郎去白家时,就发现去找活儿干的人特别多。

    不过他们也有优势,

    周三郎是在白家管事那里记了名字的能干人,而且还是本村的,所以白家的管事一看到周三郎就收下了,工钱和往年的略低了两文钱。

    没办法,大灾过后,哪怕是农忙的时候,人工也便宜得很。

    要不是白老爷足够谨慎,只愿用往年用过的熟人,他只出一天三顿饭,到县城里招手一挥都能引来不少人。

    白家管事毫不犹豫的收下了周三郎,轮到周四郎的时候,他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皱着眉头收下了。

    这位管事就跟着白老爷住在七里村,主要管的是七里村及大梨村的田地,自然知道自家的小郎君跟周家的小娘子很要好,最近天天都在一起玩儿。

    算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吧。

    管事勉强收下了周四郎,但还是叮嘱了周三郎一声,“周三,你可得看着一点儿你弟弟。”

    周三郎连忙弯腰应下,周四郎也笑嘻嘻的保证自己会勤奋干活儿的。

    管事挥了挥手,让人给他们送来两把镰刀,这便走了。

    周四郎就拿着镰刀叹气,“我的老腰啊。”

    周三郎看他。

    周四郎连忙道:“三哥你放心,我一定不偷懒,你可别跟爹告状。”

    周三郎就收回目光,道:“走吧,我们去地里。”

    白家的麦子还没收割完呢。

    白老爷家其他地方的地或是有庄子,里面有下人在耕种,或是将田地主要租给佃户,也设了庄子在管理。

    只有七里村和大梨村这一片田地因为就在左近,白老爷更上心些,因此除了二十来个长工和十来个下人外,他更喜欢雇佣附近的村民做短工。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儿,白老爷才能在搬到七里村的头两年便迅速的融入当地的村民中。

    不仅在七里村,在大梨村也有很大的威望。

    毕竟,农忙时,大家能靠他挣钱,农闲时,大家还是能靠他挣钱不是?

    乡下人淳朴,对于能给他们衣食的东家总是多了一份感恩。

    也因此,他家这一片不论播种还是收割总会比被人家的慢一点儿。

    白老爷又不喜欢种豆子,相比于豆子,自然是能磨成面粉的麦子更好吃,所以白老爷家的旱地大部分都种了麦子。

    他们是从远处往村子里割的,此时还有一大片没割完,等割完了就可以收割豆子了。

    其实周四郎更喜欢割豆子的。

    他打着哈欠,认命的跟在三哥屁股后面割麦子,中午只休息一个时辰。

    虽然白家负责的一日三餐不错,但这样的工作量,又是顶着大太阳在做,还是让周四郎痛苦不已。

    他一痛苦就忍不住想要摸鱼,反正又不是自个家里的地。

    周四郎的动作越来越慢,越来越慢,然后听到身后簌簌的声音,身子忍不住一僵,立即卖力的割起来,好一会儿,听到身后没动静了,他便忍不住回头去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