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6章

    不是谁都有耐心蹲在地上用树枝照着纸上的字一笔一划的写上半天的。

    所以周五郎现在是看到书就头疼,也就是在家里时才会和大头他们一起认一些字,不至于忘掉它们而已。

    他觉得,能够真正从心底热爱读书,且爱得深沉的,要么是个书呆子,要么就是像他家幺妹那样聪明的孩子。

    他两边都不靠,自然就不爱读书了。

    罗江县的书铺并不大,里面的书也很少,而且少有更新的,这两年满宝和白善宝只要来县城就会到书铺里走一圈,所以书铺的掌柜对她已经很熟了。

    倒是傅文芸眼生得很。

    一见到满宝,掌柜的便指了一个位置,满宝便对他笑笑,拉着傅文芸过去。

    她知道,书铺进的新书便是放在那个位置了。

    书铺里的人并不多,满宝翻了翻便翻出了两本薄薄的册子,一本是一个叫孔仲达的人写的《仲达诗集》,还有一本则是《毛诗正义》。

    满宝已经学完了《诗经》,见了便先拿起《毛诗正义》翻看起来。

    傅文芸看了一眼,正巧她才学完诗经,印象还特别深刻,连忙问道:“可是《毛传》?”

    满宝已经翻开,点了点头,看了好一会儿道:“你可以买一本回去慢慢看。”

    “你这么说,显然是本好书了。”傅文芸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打算买了回去慢慢看。

    傅文芸知道满宝看过很多书,却没想到她看了这么多,书铺里的这么多的书,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起来。

    她看过的,她没看过的,哪些是值得看的,哪些是现阶段他们看了也看不懂的,哪些是已经没必要再看了的,她全都数得出来。

    只是绕着书铺走了一圈,傅文芸怀里就抱了七八本书,有些书家里书房也是有的。

    但她想要单属于自己的一本书。

    虽然书贵得很,但她还是出得起钱的。

    毕竟今天母亲给的钱,她并没有买衣服,也没买首饰。

    傅文芸喜滋滋的把书买了,然后看向满宝,发现她空着两只手,就诧异的问道:“你不买吗?”

    “我买墨。”

    掌柜的对傅文芸友善的笑了笑,熟练的从一个架子上取下一盒墨条来交给满宝,感叹道:“你写了这么多墨,那得去了多少纸呀,也没见你跟我买过纸。”

    满宝毫不客气的道:“你的纸太贵了。”

    “给你的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再便宜我就该亏本了。”

    满宝便叹气,“所以读书贵。”

    掌柜的对她笑笑,读书不贵,士人怎么难得?

    满宝付了钱,将装着墨条的盒子放在自己的布袋里,这才帮着傅文芸抱着书往外走。

    傅文芸今天很高兴,因此邀请满宝一起回酒楼,“我并不急着回去,我们一起到酒楼里坐坐,我请你吃午饭如何?”

    “好啊,”满宝欣然同意,“只是不知会不会打搅到你姐姐。”

    “不会的,她和刘家姐姐不一定会回酒楼用饭,我们先吃我们的。而且我选的书大多没有看过,正好请教一下你。”

    别看傅文芸比满宝大,但读书的时间却比不上满宝。

    读完《诗经》后她中间有一段时间是“休学”状态,而就是现在重新读书了,她也需要有半天的时间回后宅和姐姐一起学琴和学女红。

    她会的比满宝要多得多,但单论书一道,她读的书还真没有满宝多。

    她羡慕着满宝,满宝也羡慕着她,“下次来县城有机会听一听姐姐弹的琴就好啦。”

    傅文芸笑道:“下次你来我家,我带你去我的房间,在那儿弹给你听。”

    傅文芸知道满宝爱吃,所以点了三道酒楼的招牌菜,叫上秋月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满宝吃过后很中肯的道:“很好吃!”

    傅文芸一直留意她的表情,闻言笑道:“但你一定吃过更好吃的,我看你脸上并没有多少惊喜。”

    满宝就骄傲的道:“我朋友家的厨娘做的也很好吃,我大嫂做得也很好吃。”

    傅文芸点头,“时常听你说起你大嫂的手艺,若有机会一定要仔细品尝品尝。”

    俩人说着闲话,最后还是周五郎他们先找了过来,要把满宝领走。

    傅文芸照例拿出一百文要买糖,可能是快要分开了,看着糖她也有些忧愁,“如果离开,以后我想吃你的糖都吃不到了。”

    满宝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周五郎奇怪的看了她一眼,道:“那就多买一些呗,二小姐,我家的糖果买多有优惠的,对了,您要去哪儿,离开久吗?”

    周五郎滔滔不绝的道:“如果离开的时间久,最好多买一些,到时候封在瓮里,可以保存很久的,量超过五百颗,你买两颗我们送一颗给你好啦……”

    满宝竟然觉得这主意不错。

    傅文芸心底的伤感全叫周五郎给冲没了。

    秋月暗暗瞪了周五郎一眼,适时的道:“小姐,大小姐过来了。”

    周五郎就惋惜的住了嘴,最后道:“二小姐,要是买糖记得找我们哦,我二哥天天都来县城里卖菜的。”

    傅文芸只能点头。

    第329章

    来信

    周五郎和周六郎将整个县城都逛了一遍,期间还三次碰到过大嫂他们。没办法,罗江县就这么大,最繁华的就这么一条大街,然后左右再几条小街道。

    虽然县城小,但他们还是玩得津津有味的,要不是二哥把东西都卖光了,他们还想多玩一会儿呢。

    不错,周二郎把今天带来的东西都卖光了。

    就算今年收成不好,在重大的节日下,很多人家还是舍得拿出一些钱来买些好吃的。

    所以老周家带来的鱼,尤其是大条的,满宝他们都没走出街道他就差不多卖完了。

    豆腐是最好卖的,一是这东西其他摊位上没有;二来豆腐便宜,又好吃。

    而来买豆腐的人看到摊位上的菜蔬,总会买一些的。

    反正价钱和别的摊位一样,在哪里买不是买呢?

    老周家的菜蔬看着也不差呀。

    就这样,他们家的菜快速的往外卖,倒是油煎的小鱼仔最难卖,一是它小,二是它贵,价钱比一斤大鱼还贵。

    最后周二郎是把逛街回来的三丫和四头拎到前面,一人给他们一小荷叶包的小鱼仔,让他们站在摊位前吃。

    大头二头和大丫二丫几次想伸手吃一条都被周二郎拍掉了手,他嫌弃四哥孩子有点大了,而且人太多了挡住摊位。

    最后还是小钱氏一人给他们弄了点儿拎到摊位后面吃。

    有带着小孩儿来买菜的,看到两小孩儿站在摊位前吃的小鱼仔,便忍不住问了一声。

    周二郎刚用差不多大的荷叶装了些小鱼仔放在竹筐上摆好,闻言便道:“这些小鱼都是用油煎出来的,美味得很,所以五文钱一包。”

    客人看了一眼荷叶上的小鱼仔,觉得也不少,于是点头买了。

    周二郎总算找到了卖小鱼仔的方法,你不能告诉客人这东西十五文一斤,你得分出来,五文钱一包,算下来能有二十文钱一斤,但人家一点儿也不嫌弃贵。

    一旁的周大郎都惊呆了,

    逛街来了,回来这里歇一歇脚,顺便围观了一拨的小钱氏等人也惊呆了。

    周三郎这会儿扭头对何氏道:“这下你信了吧,就是摆摊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何氏深以为然的点头,别人她不说,老三就不行。

    周二郎就这么一份一份的把小鱼仔都给卖了,期间再伴随豆腐无数,菜蔬无数。

    摊位前的东西一点点的消失。

    在最后一棵菜卖完后,周二郎便把东西一收,决定先去吃些东西,再顺便逛一逛县城。

    他们是在路上碰见周五郎和周六郎的,见这两兄弟没带着满宝,自己优哉游哉的在这儿转悠,三个哥哥差点没忍住上手揍人。

    所以周五郎这才火速过来找人。

    他把满宝领回去的时候,老周家一行人正蹲在路口不远处,消失了半天的周四郎也不知何时把方氏领了回来,大家正在一起等他们。

    一看到三人来了,大家就齐齐上阵教训三人,周大郎几个哥哥教训周五郎和周六郎,小钱氏几个嫂子则教训满宝。

    “知道拍花子是怎么对不听话的孩子吗?”小钱氏板着脸道:“他们会把小孩儿剥干净,然后把耳朵割掉,眼睛挖掉,会把他们管在黑屋子里,然后一天就给吃一顿夹着麸皮的麦粥……”

    满宝:“……嫂子,既然眼睛挖掉了,那屋子黑不黑又有什么要紧?”

    众嫂子:……

    最后满宝被丢到了板车上,和三头四头三丫一起坐着板车被推回家。

    其他人则拿着东西或挑着东西跟在板车边上。

    时间还早,他们并不急着赶回家,所以慢悠悠的往家里走。

    周大郎还特意在他们第一次发现女贞子的地方停留了一下,将那棵女贞子指给小钱氏她们看,“可能是因为今年雨水多,所以今年成熟的时间晚些。”

    小钱氏垫脚看了一会儿,“我看有好几串都成熟了。”

    周大郎笑道:“再等等,暂时还落不下来,到时候看一下其他几棵的情况,多摘一些也好统一晒。”

    小钱氏点头,不再多问。

    大家就站在路边看,满宝则特意跑过去让科科全方位的拍了好几张照片,决定等D博士解禁后发一张给她搞好一下关系。

    大家对满宝的行为习以为常,全家都知道,满宝最喜欢亲近各种植物了。

    回到家时,老周头和钱氏正坐在院子里编小竹篮,看到孩子们回来,老周头直接把手里的活计一扔,交给他们后就背着手回屋睡觉去了。

    秋风飒爽,这么好睡觉的天气怎么能不睡呢?

    周大郎等人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把孩子们赶回各自的房间睡觉,他们也把东西简单的收拾收拾便回屋休息了一会儿。

    尤其是周大郎和小钱氏,俩人可是不到五更就起床了。

    何氏和方氏挺着肚子也去休息了,剩下的人则在休息了两三刻钟后便又出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满宝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了。

    她有点想白善宝了,但他总是不给她写信,明明说好会给她写信的。

    满宝嘟了嘟嘴,在梦中有些不开心的翻了一个身。然后睡梦中就听到有人在耳边大喊,“周满,有你的信!”

    满宝“蹬”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趴在窗外的大头见怒了,转身不客气的拍着白二郎道:“看你把我小姑给吓的,你赔!”

    白二郎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叫道:“人怎么赔?”

    大头还没想出来,满宝已经清醒,从床上下来,“白二郎,是不是你在我耳边大声的喊有我的信?”

    “不是在耳边,是在窗外!”白二郎强调道:“也没有很大声,就是你睡着了,所以稍稍高声而已。”

    满宝就从窗里冲他伸手,“信呢?”

    白二郎哼哼的把信拍在她的手里,有些嫉妒的道:“你让白善别把你的信夹在给我的信里了,下次我不会再帮你送了。”

    “好吧,那你得帮我把信送给他,不然他怎么收到?”

    “好吧,那你快点写,我要回家了。”

    白善宝给她的信很厚,满宝觉得要读完得需要一段时间,于是她给了白善宝一颗糖,想请他吃糖。

    白二现在不太稀罕她的糖了,于是把头扭到一边,还哼了一声。

    大头看了,转身便跑回厨房,不一会儿就用盘子盛了一些小鱼仔过来,直接往白二眼前一伸,道:“你吃不吃,我娘做的,可好吃了。”

    白二郎就不动了。

    第330章

    斗文

    白二郎和大头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的吃着小鱼仔,大头问他,“好吃吗?”

    白二郎点头,“去年的更好吃。”

    “那是小少爷家的厨娘做的,用好多油炸出来的当然好吃了。”

    白二郎立即道:“我家也有油。”

    然后看着大头。

    家里的鱼他可做不了主意,渔网也不是他能碰的。

    于是他转了转眼珠子道:“我让我四叔去捞鱼,你拿回家去炸,你得分我们一半。”

    大头知道油有多贵,而小鱼仔是不花钱的,只花力气。

    但白二郎不这么觉得,他觉得油自家就有,不花钱,倒是小鱼仔很难得。

    于是俩人对视一眼,达成交易。

    满宝费劲的将信封拆开,白善宝估计是怕白二郎偷看,所以将信封封得死死的。

    将信封拆开,里面是叠得厚厚的信纸。

    这么多信纸当然不是白善宝一蹴而就写成的,而是积存下来的,他特别贴心的按照顺序给她摆好了。

    这与其说是给满宝写的信,不如写的是日记。

    只是开头是满宝而已。

    开头第一页纸是白善宝离开的当天写的,他们刚出罗江县城没多远,在路上找了块阴凉的地方停下午休时写的。

    当时离愁消散了不少,正是对路途兴致勃勃的时候,所以他写的那山,那水,那树,甚至连树林里随处可听的虫鸣都活泼了不少。

    满宝看着都觉得心情雀跃了。

    但热情总有消退的时候,尤其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坐在马车里赶路。

    路两边看到的树是差不多的,到最后就连看到的山都是差不多的,一点意趣也没有,所以白善宝后面给她写的信多是抱怨路途无聊,马车颠簸,或是与她讨论课业。

    显然,在无聊之下,他只能拿出庄先生布置的作业来完成了。

    一直到他到了陇州,信的内容才丰富起来。

    白善宝显然还不知道什么叫家丑不可外扬以及家里的秘密,他跟满宝信中所写的些话甚至都没与祖母和母亲说过。

    他们这一路上并不只是单纯的赶路而已,进了关内道,白家便陆续有了产业。

    与世家大族自然不能比,但左一个庄子,右一个铺子还是让他们路上好过许多。

    不同于上次奔波至七里村,心中惶然忧虑,这一次白家上下从从容容,便也觉得旅途并不是那么辛劳。

    一路巡视产业回到陇州,最要紧的是去看一眼正被白氏盯着的产业,见一切都还好,刘氏便从容的带着善宝回陇州城。

    今年白老爷受灾严重,那是因为他家的产业多在剑南道内,尤其是益州绵州一带,但白家,不,应该说是白善宝的产业不会。

    白善宝的产业绝大多数还是在关内道,在陇州一带及其附近。

    包括刘氏的嫁妆,郑氏的嫁妆也都在关内道内。

    关内道今年可没有受灾,而且因与剑南道临近,是可以最先向益州一带输送粮食的。

    普通百姓上面还有一道粮商,所以可能赚得不多,但刘氏不一样,他们家可是有不少庄子的。

    都不用通过本地的粮商,直接庄子里组织一批商队,将粮食运到益州便能赚一笔。

    不过她一向谨慎,并不愿意如此冒险,毕竟路上是有土匪的,谁知道什么时候就遇见土匪了?

    但她也不愿意将粮价贱价出售给当地的粮商,那样也太亏了。

    六月时,益州一带的粮价都飘上天了,结果关内道的粮商们依然压着粮价,只肯以平价向普通的老百姓购买粮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