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4章

    倒是满宝很好奇,因此看得慢些,俩人看一本书,一人侧着头看后面的内容,一个则侧着头从头看起。

    等白二郎扭扭捏捏的找过来时,不仅满宝把后面的内容看完了,白善宝都把书过了一遍。

    然后俩人一起看向不太高兴的白二郎,问道:“你是不是被白伯父骂了?”

    “知道你们还让我去!”

    满宝感歎道:“这是成长的代价。”

    白善宝则道:“做事哪有不挨骂的,你只管说堂伯答应了吗?”

    “没有,”白二郎道:“我爹问你们,你们打算种什么,怎么种?”

    白二郎歪着头想了想后继续道:“还有,为什么是要我家的地?”

    俩人智障一样的看他,“不是都和你说过了吗?”

    白二郎愤愤,“哪有的理由能跟我爹说吗?你们就不能找个好听的借口?”

    满宝道:“骗人是不对的。”

    白善宝:“而且也要堂伯信呀。”

    白二郎鼓着眼睛瞪着俩人,道:“反正这理由我不去说,有本事你们去。”

    俩人继续鄙视一样的看他,一个道:“你真笨,谁让你就那么说了?同样的借口也有许多说辞的。”

    一个则道:“你应该这么和堂伯说,这是我们商议过后共同的决定。满宝家的地不多,有些捉襟见肘,而我家的地不在这里,想来想去还是你们家最合适。失败了,你们家承受得起这个损失,成功了,家里不仅多增加了粮食银钱,其他田庄以后也都能这样做,你们家才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满宝连连点头,“把‘你们家’换成‘我们家’,你瞧,这话多好听呀。”

    白善宝鼓励他,“你再去和堂伯谈一谈?”

    白二郎目瞪口呆,然后悲愤道:“我不去,要去你们自己去!”

    白善宝和满宝瞪眼看他。

    但白二郎显然被打击得不轻,说什么也不乐意再去找他爹,没办法,满宝和白善宝只能想着自己上了。

    但换做他们,当然不能只準备一番话而已,俩人摊开了一张大大的纸,各自拿了笔记录,“你觉得书上写的养肥方子好吗?”

    满宝:“听着挺靠谱的。”

    “那我们要来的地就能一年两季,嗯,如果地力不够,也可两年三季。”

    满宝点头,“如果白伯父同意,那我们就得改一改犁具,书上说这样更省力。这个我家也能做试验。”

    他们家可是人拉犁,如果改出来的犁具真的很省力,那大哥他们能省下不少力气。

    白善宝点头,“得请个木匠。”

    满宝就先摸了摸自己放在一旁的布袋,道:“木匠好贵的。”

    白二郎不知不觉间凑了上来,忍不住道:“我有钱!”

    白善宝眼睛一亮,问道:“你有多少钱?”

    白二郎犹豫道:“不少吧。而且我的压岁钱我娘还拿着呢,回头不够了我去问她要。”

    满宝道:“买种子也要钱,请人要不要钱?”

    “让我爹出好啦。”

    白善宝和满宝就一起看向他,“你去和你爹说。”

    对于这一点儿白二郎没推辞,他爹在钱财上对他还是很大方的,基本上每次问钱都能得到。

    白二郎没看过那本农书,也不感兴趣,但他对白善宝和满宝计划的东西挺感兴趣的,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也就听懂了。

    他们要这一百亩的地,还真是打算拿来种庄稼的,一点儿也没浪费。

    这一季的麦子,来年的水稻以及豆子等……

    满宝说,作物最好交替种植,不能一块地上今年种了豆子,明年还种豆子。

    她道:“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块地种了豆子后不能再种豆子,得种小麦啊。”

    第349章

    同意

    满宝都不知道,白善宝和白二郎更不知道了。

    白二郎看都不看一眼农书,直接问,“写这本书的人是不是种地很厉害?”

    “这个不知道,但对方读书一定厉害。”不然也不会考上研究生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对于这一点都没有意见,读书要是不厉害,也不能写书啊。

    白善宝写到一半,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只能又回头摸出那本农书细细的看,唉,看来要做计划,不认真读书是不行的。

    三个小伙伴一起商量,偏他们虽然看得多,却没怎么种过地,好多东西计划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

    写到最后,满宝道:“我得回去问一下我大哥。”

    白善宝就把那张列满了问题的白纸交给满宝,道:“你回去吧。”

    白二郎这才发现时间不早了,而他今天还没去和小伙伴们玩呢,他自己都惊呆了。

    白老爷也惊呆了,派去找儿子的家丁竟然没在学堂附近,也没在田野里把儿子找回来,而是从隔壁找回来的。

    他傻儿子竟然转性了?

    再一问,白老爷这才知道他们整个傍晚都在隔壁计划着种地的事,虽然白二郎有许多的话听不懂,但他是全程参与的,地里要种什么东西他心里总算是有数了。

    也能回答上白老爷的话题了。

    白老爷低头看着他儿子,目光複杂不已。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问,“爹,你怎么了?”

    白老爷收回目光,道:“没什么,明天下学你让善宝和满宝上家里来一趟吧,跟我说话不必搞这么多计划,心里是怎么想的告诉我好了。”

    虽然一百亩地不少,又要人又要牲畜的看着花销大,但这些花销在白老爷这里还真的没什么。

    一百亩的地,连个小庄子都够不上呢。

    可是,他本人正在纠结中。

    他是想让两个孩子成为清贵的读书人的,不是让他们去种地的,两个孩子怎么就突然对种地感兴趣了?

    尤其是他家老二……

    其实这也是他犹豫的主要原因之一。

    善宝不管做什么都优秀,哪怕是种地也不影响他读书,可他家老二不一样。

    可换个思路,如今二郎调皮捣蛋,每日读书都要人押着,若他跟着善宝玩种地能够稳重些,转而发奋读书……

    也是抱着这个想法,白老爷才没有一口回绝了他们。

    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

    所以在思虑了一个晚上后,白老爷还是决定过去找刘氏谈一谈。

    他觉得种地这种事交给家里的管事和下人就好,作为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要学会管好管事就行。

    善宝实在没必要亲自去管理一个农庄,这时候他不是应该全身心的放在读书上吗?

    他觉得不能为了让儿子变得稳重就让善宝屈才,大不了以后押着儿子让他多跟善宝玩呗。

    刘氏听说后却问道:“他们打算怎么种这个地?”

    白老爷苦笑,“我昨天晚上问了二郎一些,听他的意思也是和现在一样种些小麦豆子和水稻之类的,只是三个孩子想要两年三季,各种作物交替着种。”

    这种充分,甚至是过分使用地力的事他也是做过的,最后都不了了之,就是因为多加一季的收穫并不如预想中的高,而如此两三年后,地力被过度消耗,地里的庄稼都会逊于同期的庄稼。

    白老爷觉得农桑这种事有所了解就行,实在没必要亲力亲为。

    他们两家又不是让孩子亲自下地耕作才能过下去的人家。

    刘氏却更了解自家的孙子,如果只是平常的种地,他看村子里的人劳作就好,何必要问白老爷要一份地来耕作?

    显然,他是有不一样的想法想要得到验证,但村里的人做不到而已。

    刘氏对他笑道:“等孩子们回来,我们问一问他们。”

    白善宝并没有想要瞒着家里的意思,祖母一问,他立刻扭头看向满宝。

    满宝便从书箱里拿出一张大大的纸来,纸上分条例的列了好多事项,还有不少的问题,下面现在大多写着答案了。

    那是昨天晚上满宝回家后问过几个哥哥们后写上去的。

    论对种地的理解,十个白老爷都比不上她家一个哥哥。

    刘氏见孩子们竟然準备得这么充分,忍不住一乐,不过她只扫了一眼纸上的文字,然后就折起来递还给满宝,笑问道:“我不用看这个,我只想问你们,你们为何想要去种地?你们种地跟村子里的人种地有什么不一样?”

    白善宝看了一眼满宝后道:“满宝得了一本农书,书上写了许多种地的新法子,照着做,能够大大的提高产量,我们想试着做一做。”

    “若是做成了你们想干嘛?”

    这个问题白善宝他们在第一时间就想了,他挺着胸膛道:“满宝家里就能多收很多粮食,赚很多钱,以后就可以想吃多少饭就吃多少饭,村子里的乡亲也能受益,我们家也是一样。”

    刘氏点头,问道:“然后呢?”

    “然后我和满宝就很有钱了呀,到时候我们要去益州玩儿,祖母,听说益州的中秋和元宵都好热闹的。中秋只放三天假,来回不便,但我们可以元宵去。”

    白二郎:“还有我!”

    刘氏就笑,“那得到后年元宵了吧,你们能等得?“

    白善宝和满宝点头,白二郎摇头。

    白老爷在一旁沖他瞪眼。

    白二郎便跟着俩人一起点头。

    刘氏就笑道:“那好,你们去做吧,赔了算我的,赚了算你们的。”

    她扭头和白老爷道:“三个孩子用的地,由我出钱来租。”

    白老爷苦笑,“婶娘,您这不是打侄儿的脸吗?我也没说不让他们种,这一百亩还是我来出。”

    刘氏颔首,也没和他争论,笑道:“那他们所需的人力物力我来出。”

    满宝抬头看看白二郎,再扭头看看白善宝,下意识的觉得她这个便宜佔得不好。

    她在心里迟疑的问科科,“这样是不是不好?”

    科科没有回答,最近,它回答满宝私人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满宝隐约知道,似乎是因为论坛开放,主系统对他们这些子系统的监控更加严密了。

    但满宝与它有多年的默契,虽然科科没回答,满宝还是感受到了它的意见。

    于是满宝道:“我得回去问一下我爹娘。”

    第350章

    同意

    老周头张大了嘴巴,显然没想到现在的孩子玩游戏都玩这么大了吗,随便就拿一百亩地出来玩儿。

    要知道,他们家父子五人的永业田才只有一百亩呢。

    钱氏问闺女,“所以呢?”

    满宝道:“我觉得不能只让他们出地和出钱,我也得拿出一些东西来。”

    满宝说这话的时候看的是她爹。

    老周头蹲着抽烟,半响才道:“咱家怎么能跟他们两家比?”

    “爹,我们出东西才是佔便宜,不出才吃亏。”满宝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她在心里又问了一遍科科,发现科科还是没回答,但她却不知为何突然看到了教学室。

    满宝想,科科是让她去问莫老师吗?

    于是满宝趁着老爹思考的时候给莫老师发了一封邮件。

    老周头不太想参与这事,他道:“你跟着他们玩一玩就行了,我们家地少,也没钱,这事怎么掺和?”

    周大郎和周三郎连连点头。

    周二郎却下意识的看向他娘。

    钱氏就问满宝,“你们种地的收成怎么算?”

    “各家付出的不一样,这个还没商量呢,不过我觉着刘奶奶的意思是让他们平分。”

    所以她要有所得,也得有所付出才行。

    钱氏很好奇,“你们种地的法子跟我们家种的不一样?”

    “不一样,连农具都不一样,法子也有些不同,他还叫我们多养鸡鸭,好养肥土地,用他的话说,叫生态迴圈。”满宝道:“一百亩的地是最少最少的了,其实地越大,生态迴圈得越好,收成才会更好。”

    满宝说的话,老周家前半部分听懂了,后半部分没听懂,至少啥叫生态迴圈他们就没懂。

    老周头道:“家里也养鸡,还养鹅了,你想玩儿,用家里的玩呗。”

    “可我们家的地东一块西一块的,连不在一起。”

    “哎呦我的祖宗,那你还真想拿出地来跟他们玩儿呀?”老周头沖她瞪眼。

    满宝点头,蛊惑他道:“爹,要是成功了,我能分得好多好多粮食和钱的,我的就是你的!”

    周四郎立即道:“爹,我觉得可以试一试,主要是满宝聪明,又读了好多书,既然是书上写的,那应该没错。”

    老周头:“你怎么知道没错?”

    “那错的东西能写到书上去吗?”

    “那不一定,”满宝道:“书只是某一人或某一些人记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已,有对的,当然也有错的。”

    老周头便得意的看着老四,“你看!”

    周四郎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满宝,“我这是为你说话,我们才是一伙儿的!”

    “那也是错的,不能因为我们是一伙儿的,我就要对你的错误视而不见。”

    周四郎扭过头去不理她了。

    钱氏沉吟许久,开口问道:“家里的地不少,但也不多,你想要哪些?”

    老周头“谑”的扭头去看老妻,“你,你这不是胡闹吗,怎么能拿地给一个小孩儿玩呢,她才多大?”

    地可是老周头的命根子。

    钱氏道:“你别忘了,我们家闺女可是仙子转世,说不定这就是天尊老爷给她的赏赐呢?”

    老周头沉思起来。

    满宝张大了嘴巴,这怎么也跟天尊老爷扯上了?

    本来也不太赞同的周三郎连连点头,发表自己的意见,“爹,我觉得娘说的有道理,满宝既然是天尊老爷座下的仙子,那总不能一直跟着我们过苦日子吧?说不定这一次就挖到宝了呢?”

    周大郎左右看看,觉得有些不靠谱,所以看向老二。

    周二郎则沉吟道:“主要是我们家只出一部分地的话,其实花销并不大。小公子家里出人和出种子之类的东西,反正是种地,再不济地里总能有些收成,我们再在一旁看着些,总不会亏太多。”

    老周头道:“今年受灾,明年我还想多种一些地呢,本来还嫌弃地不够种,怎么能再让出去?”

    周二郎不赞同,“爹,我们家的地不少了,那样犁一遍就下种收上来的粮食并不多,还不如多费两遍力气,精细些种地,您没发现多耕两遍的地收成要好一些吗?”

    周大郎也点头,他对此深有体会,“只一亩地并不显,但二三十亩的量总和起来能多出许多来。”

    “正是呢,以前我们家只八十亩的永业田时也够吃,现在多了老四的一份出来……要不是今年受灾,秋收那会儿应该能卖出去不少粮食。”

    “可现在能和以前比吗?”老周头道:“老三媳妇要生了,老四媳妇明年也要添丁,家里一下多了三个人,又少了一个劳力,不多种点儿,万一家里粮库空了咋办?”

    家里今年多了方氏,年底何氏还要生产,到了明年,方氏也要生了,妇人怀孕到生产,起码要有两年的时间是属于半劳力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