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5章

    “是。”

    第453章

    治丧(一)

    刘氏小心翼翼的用着每一个人,甚至都不敢让他们彼此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刘贵很快就来了,这一次依旧是刘嬷嬷守着门外,屋里说话的声音很轻,她哪怕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但刘嬷嬷并不想听,她会往前走一点儿,直接坐到栏杆外头去,然后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花发呆,这样就不会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小的带着人仔细的翻找过一路上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东西,近来我们每日进山,开始搜地皮,打算一点儿一点儿的翻过去。”

    “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不知道,”刘贵低头道:“绵山很大,里头树木茂密的地方不少,连人都下不去脚,所以这样搜很慢。”

    刘贵没有说的是,想要在这一片山里找一包东西,比在大河里摸一滴水还要难,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

    刘氏闭了闭眼后道:“我知道了,你们尽心儘力就好。”

    “是。”刘贵悄悄地退下。

    刘嬷嬷看见他便笑开来,亲自送他出去,“天儿太热,你别总在外头晒太阳,多往树底下走一走……”

    刘贵应下,也关心了一下母亲,“您年纪也不轻了,才和老夫人从益州回来,也得好好的歇一歇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跟在老夫人身边也没做什么,就是捧捧茶,我自己都有小丫头伺候着,能辛苦到哪儿去?”刘嬷嬷看着他的脸道:“倒是你,我怎么瞧着你比初一那会儿更黑了?”

    刘贵嘿嘿的傻乐。

    刘嬷嬷愁得不行,“这才几天呀你就黑成了这样……”

    刘嬷嬷把刘贵送到院门前,就迎面撞见了三小孩儿,双方忍不住一顿,白善宝已经看到了刘贵,揉了揉眼睛,乾脆蹬蹬的飞跑过来,盯着他的脸问,“这不是刘贵叔吗?你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刘贵笑道:“少爷您忘了,我年前就来了,现在后头那块地就是我管着的。”

    “啊?你放着家里的大农庄不管,怎么来管这几亩小地?”而且还悄无声息的,要知道在大吉以前,白善宝和刘贵可是最好的。

    他怀疑的看着刘贵,“你不会是犯错误了吧?”

    刘贵脸色一僵。

    白善宝见了却以为他不好意思承认。

    他歎了一口气道:“你犯什么错误了,要不要我帮你和祖母说说情?”

    “不用,不用,”刘贵连忙道:“少爷,我就是捨不得老夫人和您,而且我娘也在这儿呢,在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平时种种地,给老夫人跑跑腿儿。”

    白善宝便转了一下眼珠子,道:“要不,我把你要过来,你来替我当庄头怎么办?”

    本来只是站在一边发呆的满宝一听,不乐意了,庄头怎么能随便换呢?

    于是伸手拽了一下白善宝的衣角,白二郎也不太乐意,他跟白庄头玩得还挺好的,才不想换人呢。

    而且这个刘贵一看就是凶巴巴的,他不喜欢。

    白善宝也反应过来,有些苦恼的皱着小眉头。

    刘贵笑着拒绝,道:“白庄头小的也知道,他做庄头老实,且他是老夫人给少爷的,少爷怎能不通过老夫人就换了呢?”

    白善宝摸着后脑勺嘿嘿的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有些惋惜的看着刘贵和刘嬷嬷走远,“刘贵叔很厉害的,他什么都能做,我在陇州时被欺负,好多次都是他帮我找回场子的。”

    说罢瞥了一眼满宝,意思是,不用他你会后悔的。

    满宝却道:“可白庄头也没做错事呀,你突然换下他,他多伤心,而且庄子里的长工不服管怎么办?”

    她道:“我家里的事,只要领头,我爹都是叫大哥,我娘都是叫大嫂。从不会让我二哥和二嫂他们越过大哥大嫂去,我娘说了,只有这样,我大哥大嫂才能指使得动家里的人。”

    白善宝惊奇,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小还有这样的讲究。

    满宝却道:“比如我四哥,他就不喜欢听我二哥的话,我五哥和六哥也不喜欢听四哥的话。”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去正院里拜见刘氏,刘氏稀罕的拉着三个孩子看了又看,然后道:“你们先去休息,一会儿醒了吃些点心再去上课。下午下学了再来家里,我让厨房给你们做好吃的。”

    满宝先应下了,但其实下午一下学她就和白善宝说了一声跑回家里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肯定要回家看一看的。

    但经过一个下午,老周家人的情绪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老周头甚至已经拿到了签好字的具保书。

    他和钱氏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得去买一具棺材回来,他小声的道:“到时候我们连夜把他们的尸骨起出来放好,对外只说放的是衣服。”

    钱氏点头,问道:“那摔盆打幡……”

    老周头想了一下道:“让老六去,他年纪最小,要不和老大老大家的商量一下,他们要是答应,就让大头去,满宝也穿上孝服……”

    老周头的声音几不可闻,“以后二郎的祭扫肯定是大头来做的……”

    他是大房长孙,而满宝总是要出嫁的。

    钱氏想了一下,点头道:“行,我问一下老大他们。”

    周大郎当然没意见,他还道:“大头的命还是他给保住的呢,本来就应该的。”

    小钱氏也点头。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满宝回来的时候,老周头正算着家里的粮食发愁呢,一看到她回来,他立即招手叫她过去,“满宝啊,白家小公子剩下的那三袋麦子卖了没有?”

    “没有,爹你怎么了?”

    “哎呀,没有就好,没有就好,”老周头笑道:“家里要办大事,到时候很多人来家里吃饭的,所以家里的粮食不够了,我打算把剩下的三袋麦子也给买了。”

    老周头对闺女很温柔的笑,“满宝啊,你去问问小公子,现在外头的粮价是多少了?要是便宜了,能不能也便宜些卖我们,这夏粮就快要下来了,还三十文一斗也太贵了。”

    第454章

    治丧(二)

    满宝想了想,应道:“行吧,我问问他,爹,我们家小叔真的死了吗?”

    老周头脸上的笑容就一僵,他悠长的歎了一口气,将后腰别着的烟杆抽出来,点头道:“是啊,死了。”

    满宝转身跟他蹲在一起,双手撑着下巴,也幽幽地歎了一口气,“我还没见过小叔呢。”

    刚把烟枪塞进嘴里的老周头眼眶一下就红了,烟一下就呛了上来,他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然后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

    老周头很不讲究的抹了一把,转头对惊讶的满宝努力的挤出一个笑容,“呛着了……”

    眼泪却跟擦不乾净似的。

    老周头一边抹眼睛,一边不太清楚的嘟囔,“这呛的也太厉害了……”

    满宝就不知道为什么也跟着很伤心起来,她拍着胸部保证,“爹你放心,我一定让白善宝便宜些。”

    白善宝当然不可能便宜啦,因为他刚从堂伯那里知道,粮商们或许是没有收到粮食,所以麦子的收价又涨了,昨天重新涨回了三十文一斗,而今天就蹦到了三十二文一斗。

    听说粮铺里往外卖的麦子也涨了两文钱,显然老奸巨猾的粮商们并不愿意白白多付出收价。

    所以白善宝剩下的三袋麦子是不愁卖的,只要有粮商找来,三十二文,轻轻鬆鬆出手。

    要不是看满宝是熟人,眼眶还有些发红,一看就是刚哭过的情况下,他是怎么也不会三十文就卖给她的。

    满宝因为刚陪她爹呛了一下,眼睛还有些发红,和白善宝商量道:“那你跟我爹说,你便宜卖我们了,缺的钱我给你补上好不好?”

    白善宝挠了挠脑袋问,“干嘛这么麻烦,你直接告诉你爹你花钱跟我买了呗?”

    “不要,麦子便宜我爹更高兴。”

    她花钱和老周头花钱,在老周头的心里都是一样的。

    “行吧,那我要和你爹说多少?”

    “二十文?”

    “你爹会信吗?”

    满宝想了想,觉得可能不会。

    “那就说二十五文吧,”白善宝拍板道:“回头你可要把缺的钱给我补上啊。”

    “没问题。”

    谈完了生意,两小孩儿就一起坐在大门不远处的石头上说话,“我看你家那边闹哄哄的,他们在干什么?”

    “我爹要给我小叔治丧,还要去请道观里的道长们来招魂,以后逢年过节,我小叔一家人就可以回来跟我爷爷奶奶一起吃饭了。”

    白善宝想了想道:“我爹好像没有招魂,我要不要也给我爹招一招?”

    “不用吧,”满宝也不太了解,因此有些犹豫,“你爹不是有尸首吗,我小叔一家人尸骨无存,所以才要招魂的。”

    “好吧,什么时候开始治丧,到时候我去送奠仪。”

    “可能后天吧,明儿我大哥他们要去买棺材。”

    白善宝好奇的问:“你去吗?”

    满宝摇头,“小孩儿不可以去。”

    其实棺材一般都是自己出木料请棺材铺里的木匠打造的,但总有横死来不及准备的,这时候就需要去棺材铺里买现成的棺材。

    有时候棺材铺里没有剩余的,还要跟人借,或是直接挪用铺子里人家打造好的,这里头麻烦的事太多,满宝这种小孩儿本来就应该远离这些阴事,钱氏怎么会让她跟着去?

    满宝带着好消息回家,老周头亲自带着两个儿子去把那三袋麦子给买了回来,当然,着重要感谢一下白善宝。

    再顺路找一趟白老爷,告诉了他周银的事,暗示他周银的事到这儿应该就算了了,再顺便请他有空去上一炷香,他们一家还要好好感激感激白老爷呢。

    白老爷已经从婶娘那里知道了此事的经过,知道这是京城那位魏大人的手笔,于是欣然应允。

    老周头把粮食运回家,对周三郎道:“我估摸着来的人不少,偏这会儿各家家里都不富裕,所以我们得多弄些面粉出来,免得到时候不够吃就难看了。”

    周三郎点头。

    “把三袋都脱壳了吧,把麦麸收好,三袋的麦子留下一袋的麦麸,磨碎了掺到面粉里去。”

    周三郎:“……爹,这样会不会不好看?”

    “不好看,但实惠,”老周头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就算今年咱村子里收了不少麦子,但也没有放开肚皮吃白面的,你也不看看全村老小有多少人,还有你舅舅家,各房亲家……”

    老周头咬牙道:“还有我舅舅家呢!”

    周三郎想到了什么,抖了一下,连连点头,问道:“爹,一袋的麦麸够吗?要不要多掺点儿?”

    老周头犹豫了一下,“虽然要实惠,但也不能做得太不好看,做出来的馒头得好吃才行,要不你去问你大嫂吧,她是做馒头的人,她应该懂。”

    周三郎摸了摸脑袋,果然去厨房问小钱氏。

    不一会儿就被小钱氏给赶出来了,“亏你想得出来,还掺一袋的麦麸,那能揉成馒头吗?十斤的面粉你给我掺一斤我都嫌多,就这么三袋麦子你就想掺一袋……”

    周三郎缩着脑袋跑了,可怜巴巴的去找他爹。

    老周头就忧伤的歎了一口气,“行吧,再从家里抬一袋麦子去碾了,唉,晚上让你大嫂做馒头的时候也掺些麦麸进去吧,咱家省着点吃,离夏收还有段日子呢。”

    周三郎点头,转身去搬麦子。

    钱氏则在给周大郎拿买棺材的钱,“不是现打的棺材要贵得多,你带上五两银子,尽量往好的买,你小叔跟你小婶儿是葬在一起的,尽量买宽敞点儿的。”

    周大郎应下。

    钱氏又开启另一个钱盒,从里面拿出一弔钱来给他,“还有白纸,麻布,白幡这些也一併从棺材铺里买了,你仔细着些,别少了东西,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治丧,这事要办得体面些。”

    钱氏抹了抹眼角道:“当年匆忙,黑灯瞎火的就把人埋了,只有一张席子和一床被子,这会儿可得让他们好好的回来,再好好的出去。”

    周大郎接了钱应下。

    第455章

    治丧(三)

    周大郎退到一边,周二郎才上前。

    钱氏依然给了他一弔钱,想了想,又加了一弔,“当初给老四办酒的时候才用了一弔出头,但这会儿不同之前,这次远的不说,全村老幼肯定都要请到,加上现在肉也贵,你多买一些,有备无患。”

    周二郎接了钱应下。

    “要是不够,先把东西赊回来,等过了后天再去把钱还了。”

    冯氏则去菜园里逛了一圈,回来道:“娘,菜园里的菜恐怕缺一些儿。”

    他们家种的菜虽然多,但周二郎几乎每天都去县城卖菜,一下子要供应这么多人吃菜也困难。

    钱氏想了想便起身道:“我出去走一圈,家里你们多看着些,让大头大丫把几个小的看住了,不许他们到处乱跑。”

    “是。”

    此时正是一年菜蔬最多的时候,万物生长到了最快速的时候,地里的菜两三天就能长出一茬来,所以只要家里不是懒人,基本上就不会少菜吃。

    而在七里村,家家户户之间并没有买菜的习惯,这家看上了那家的菜,就说一声,去掐一把回去尝一尝。

    老周家的菜就经常被人问到掐一把。

    因为他们家的菜不仅种得多,种得好,种类也多。

    既有往,自然要有来了,钱氏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就将明后天要用到的菜蔬都凑齐了。

    这些事情好像和年纪小的孩子们一点关係也没有,就是周五郎和周六郎,他们都只能在家里打下手,基本上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他们并没有具体负责东西。

    而周四郎则带着村子里的一些青年往亲戚家送信,算是告诉他们一声,至于来不来,则看各家。

    但老周头并不想请太多的人家,除了现在的亲家是必须要请的,也就多请了他外祖家。

    毕竟从周银那里论,最亲近的除了宗族这边的外,就是外家那边的亲戚了。

    这些事情满宝一无所知,她只是被要求照常吃饭,照常去上课,再从学堂里回来时,家里便摆了一具不小的棺材。

    钱氏给她的解释是,“只是做衣冠冢,就让他们在一块儿,到时候你记着给你小叔小婶儿磕头就行。”

    “还有他们的孩子,娘,衙役有说是弟弟或者是妹妹吗?”

    钱氏一愣,半响才道:“没说,他年纪小,不用特别设祭,满宝,你拜的时候别乱说话,知道吗?”

    满宝疑惑的点头。

    钱氏忧心忡忡,看来还得跟道士们说一声,招魂的时候只招周银的夫妻就行,可别连孩子的都招。

    “你跟先生请假了吗?”

    “请了,明儿我不用去上学了。”

    “嗯,”钱氏道:“不用上学也要早点儿睡,明天你要哭灵的。”

    说罢让她下去洗澡,早睡才能早起。

    今晚老周家,甚至村子里的孩子都睡得格外的早,天才黑,各处的声音就渐渐的小了下来,等月上半天时,全村就只有虫鸣声了。

    老周头穿好了衣服出去,周大郎带着五个弟弟都绑好了白布,悄悄地将棺材抬了起来。

    钱氏和小钱氏举着火把走在一旁,才往前走了一段,隔壁一家开了门,有个人举着火把扛着锄头也跟着出来了……

    等到了村外头的墓地里,围在他们四周的火把已有了不老少。

    老周头也不问都有谁来了,大晚上的喧哗不好。

    到了坟地,大家开始便开始挖。

    将坟堆扒了,再往下挖三米左右便碰到了腐烂的棉被。

    大家的动作就放轻了,开始用手将覆盖在上面的泥土扒开,再轻轻将那已经腐烂变形的棉被给掀开,下面两具依偎在一起的尸骨便显了出来。

    他们身上的衣服还好,只是黑乎乎的混着原来的颜色显得很难看,除了头顶的头髮外,血肉都化成了乌有。

    周大郎道:“左边这是我小叔,右边这是我小婶儿,你们可别捡错了,来来来,捡尸骨的,左边的给我,右边的给我家老二。”

    “得擦过吧。”

    钱氏和小钱氏立即把两块大大的棉布拿出来道:“我们把布带来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