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5章

    白善宝:“……怎样的算好看?”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畅想了一下后道:“那得像神仙那样的,总之就是非常俊的才算,我现在也不知道,等我看到了告诉你。”

    白善宝就快走两步,然后转身站在她身前,微微仰着下巴问,“我长得不好看吗?”

    满宝看着他礼貌的道:“还好吧。”

    白善宝皱眉,“这是什么回答?”

    “我跟你太熟了,一时也看不出你好看不好看,估计你还没长开呢。”

    “我没长开,难道你长开了?”

    满宝道:“我也没说我长开了呀,我大嫂说了,得再过三四年我会长得更漂亮的……”

    白善宝:……明明似乎说的是同一个话题,却又好似不像是同一个话题。

    第582章

    先生说得对

    自周四郎离开以后,一院五人连饭都不煮了,不仅菜是从外头买现成的,饭也是要买县城的。

    俩人把饭菜带回小院,因为距离不远,饭和菜都还是烫着的。

    直到摆好了饭,白二郎才一脸头秃了的感觉走出来,俩人一看便知道他的作业不顺利,肯定是又被训了。

    庄先生在首位坐下,见他一脸无精打采的模样,便用筷子轻轻地敲了一下碗道:“喜怒不形于色,你也收敛收敛。”

    白二郎这才微微坐直了身子,但脸上还是沮丧的表情。

    庄先生也没让他立时全部改过,而是开始招呼着大家吃饭。

    等用过饭,庄先生才道:“善宝,明日我们送你去府学,之后你就要自己去上学了。”

    白善宝应下。

    白二郎叹了一口气,白善一去府学,那先生放在他身上的精力就更加多了,好忧伤呀。

    第二天,庄先生送白善宝去府学,满宝和白二郎也跟着一块儿去凑热闹。

    今天是府学新生入学的日子,所以府学大门大开,谁都能进出。

    来的女子虽然也少,但还是有的。

    因为有的学生是拖家带口过来,有已经娶妻生子的,有的太太不放心,当然要跟着丈夫过来看一眼。

    也有丈夫想和妻子炫耀一下,特意带了他们来看热闹的。

    庄先生熟门熟路的领着三个弟子进府学,路上来往的人就忍不住看了看他们。

    府学是有年龄要求的,庄先生一看就不符合要求,但剩下的三个,不,是两个,这年纪也太小了吧?

    “听说今年的考生中有一个年纪特别小的考中了,年仅十二岁而已。”

    “这么小?”

    “是挺小,不过他是最后一名入选的,学监那边有公开的卷子,有人去看过,写得很是不错呢。”

    说完,大家的目光便又忍不住扫向白二郎和白善宝。

    白二郎一无所觉,白善宝却高冷的抬起了下巴,最是嘴角有些忍不住上扬。

    满宝则大大方方地看过去,对上他们的目光,还抬手和他们打招呼,“哥哥们好啊。”

    众书生:“……小娘子有礼了,你们是随家人来入学的?”

    “是呀,”反正正排队,满宝也无聊得很,干脆就和他们说起话来,非常热情的和他们介绍白善宝,“这是我二师弟白善,就是他考入的府学,我们今天来送一送他。”

    猜测成真,便有书生笑开,上前与白善宝拱手行礼道:“原来这就是陇州白公子,在下益州康晓东。”

    一旁的青年立即跟着道:“在下梓州章锐。”

    白善宝便也回礼,“陇州白善。”

    他眨了眨眼,虽然很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问道:“你们认识我?”

    康晓东笑道:“虽未见过,却听说过的,而且我们在学监那里看过白兄弟的卷子,你那道‘生民’答得很好呀。有人评价说可为全场第一。”

    就是可惜后头那道大题失算了,其实如果只写前半部分,恐怕他就不止是一百五十名了。

    大家嘴上虽不说,但心里也是猜测过的,若最后一道题他要不是答出题了,显得过于狂妄,那百名内的名次应该是没问题的。

    看他的卷子时,他们觉得白善是个狂妄自傲的人,但今日一见,初时觉得有些冷淡,但几句话下来便能发现他和大多数少年一样活泼。

    就是有些自傲而已。

    不过他也有自傲的资本。

    毕竟谁十二岁就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还考进府学呢?

    庄先生在一旁笑看着弟子交友,伸手摸了摸胡子。

    康晓东对满宝也很好奇,主要是她刚才叫白善师弟,于是看向她,“你们是师姐弟?”

    其实目光却忍不住飘向庄先生。

    满宝点头,高兴的和他们介绍她的先生和另一个师弟。

    康晓东和章锐惊喜不已,只看了一眼白二郎就对庄先生连连行礼。

    能教出白善这样优秀学生的先生,应该是很不错的,作为一个年纪尚轻的读书人,当然想要跟中老年的有资历有才华的读书人交朋友。

    于是,白善都还没正式入学,先交到了两个朋友,双方甚至还交换了住址,约定以后有时间了上门拜访。

    康晓东发现白善的师姐比他可活泼多了,很多话都是与她说的,当然了,地址也是跟她交换的。

    于是,他们虽然和白善是朋友了,但跟满宝的友谊要更深一些。

    排队轮到他们了,庄先生领着白善宝上前,将准备好的学籍等交上去,学官核对无误后便给他们一个牌子和一张纸。

    上面写的是他们要买的书。

    虽然上府学不要束脩,甚至还有钱领,但书籍这类东西府学是不可能提供的,所以还得自己买。

    府学是不做这门生意的,所以只能自己去外头的书铺里买。

    往年这个时候就是书铺生意最好,也是最忙碌的时候。

    白善宝看了一下书单,发现上面绝大部分的书他都有,而这次,他和庄先生给周四郎列的书单中都包含了,所以他只需查漏补缺那几本没有的书就行。

    白善宝看了高兴,“先生,我们要买的书不多。”

    庄先生颔首,毕竟教学内容几十年都不变,只略改进了一些,当然需要买的书也不会变了。

    白善宝现在的书多数是他父亲传给他的,他爹本来就是个进士,读的书只有更多,不会少的。

    而白善的祖父也是读书人,所以他爹不少的书是他祖父传下来的,如此往上推……

    满宝一琢磨便道:“二师弟,一些特别旧的书你要不要换一换?不然散架了怎么办?”

    “可以修书,”白善宝还没说话,庄先生先道:“先人的书上有些注解很难得,怎能随意舍弃呢?”

    满宝:“那要是白善也想往上头写注解却没地方写了呢?”

    庄先生就敲了一下她的额头,道:“调皮,没地方写,夹一张纸就是,何必多费一本书?”

    白善宝虽然也犹豫着是不是要买一些新书,但见满宝被敲了脑袋,他便立即道:“先生说得对。”

    第583章

    到达

    报了名,白善宝便算是正式入学了,庄先生直接把他丢在了府学里,让他先去课堂里熟悉一下,他则把满宝和白二给带走了。

    丢掉了一个弟子,庄先生也觉得轻松不少。

    他也没回家,而是直接把人带到书铺,看了眼热闹的书铺便道:“我进去看看书,满宝,你帮善宝把他缺的书选出来,一会儿让掌柜开了账单,回去让他付款。”

    又道:“布置给你们的作业,你们写得怎么样了?”

    满宝头皮一紧,立即道:“我们一直写着呢。”

    庄先生点了点头,“我虽不要你们立时上交,但你们也不能懈怠,若有不解之处,便问为师。”

    还真有,满宝问道:“先生,近来我在查李广,您知道除了《史记》《汉书》这些外,还有那些书能查到他吗?”

    庄先生惊讶,“你查他干什么?我让你们写的不是被朝廷杀的臣子吗?”

    “是呀,可我和二师弟都觉得李广的死便与当时的汉朝息息相关,所以想将他也列在其中。”

    庄先生想了想道:“倒有一些文集和史书上写有,但文集与史书不一样,多有前人点评的痕迹,不免失之真实,比之史书差之甚远。”

    庄先生给满宝列了书单,交给她后道:“你先看这三本书吧,等你看完也足够了,对了,你有钱买吗?”

    满宝眨眨眼,“我要买吗?”

    在这儿看不行吗?

    庄先生闻言一乐,笑道:“不需要,随你怎么方便怎么来。”

    蹭书看这种事他也经常做的。

    满宝拿了两份书单去选书。

    庄先生的目光便落在白二郎身上。

    白二郎:……

    庄先生笑眯眯的拿出一张纸给他,“你这次没让周四郎带书来吧?不过不要紧,现买的也成,也不用买多,暂且就买这些吧。”

    白二郎:……

    满宝将白善宝的书选出来,放在书篮里交给伙计,就去找她要看的书。

    伙计对她已经熟悉了,倒不是满宝比别的客人来的次数多,而是因为她是逛书铺的客人中少有的女子。

    虽然书铺也会有别的小娘子来买书,但大多数是买了就走,很少会在其中逗留的。

    而满宝不仅来的次数多,且每次都与一个年纪相仿的小公子来,俩人通常一留就是半天。

    偶尔买些书或笔墨纸,不用次数多,两三次过后伙计就记得他们了。

    他知道,放在书篮里的书,她一般都会买走的。

    伙计将书篮拿到前面,给她在篮子里放了个竹签,然后就继续去招呼别的客人。

    满宝找到了先生说的那几本书,选了一本看着似乎比较有趣的,看了一眼价格后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看书。

    书铺里和他一样蹭书看的书生不少,掌柜一般不会赶客的,因为来此的客人,多少都会买些东西的,便是这次不买,下次也会买。

    而且没人敢污损书籍,一般都会很爱惜。

    不然一旦有污损,就得买下来。

    没人在意满宝,满宝在她最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坐下,然后就捧着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可惜了,书铺不给当场抄录,不然她抄一本回去才是好的。

    庄先生在书铺里逗留了大半天,直到下午,看着天边都出现夕阳了,这才领着两个弟子结账回家。

    虽然已经庆祝过一次,但庄先生觉得今天是弟子入学的日子,也该出去吃顿好的,所以他决定晚上全家出去外面吃。

    结果才回到巷子,便听见他们家里很热闹。

    师徒三个对视一眼,连忙加快了脚步。

    院门大开,里面围了不少人,周四郎正从麻袋里掏东西,“都是我家里种的,大家别客气呀。”

    一人塞了一捆豆荚,全都是新鲜的,一看就是今天刚摘下来的。

    二丫跟着把一些捆好的豆荚放在一旁,道:“四叔,我把这些给其他邻居送去。”

    “去吧,去吧,”周四郎笑眯眯的对来此的邻居道:“以后我们就要长住在这里了,还请大家多关照关照,我家孩子多,要是有打扰的地方,你们只管和我说,我说他们。”

    “哪里,哪里,府上的小公子小娘子都是读书人,每天光听他们在院子里读书就是一种享受了,哎呦,庄先生回来了……”

    周四郎这才看到站在人群后的庄先生,立即迎上去,“先生您回来了,善宝少爷也回来了,大吉正在厨房里烧开水呢,要不要给您泡茶?”

    庄先生愣愣的点头,和邻居们打招呼。

    二丫也赶忙跑上来和庄先生打招呼,然后高兴的看向满宝,叫道:“小姑!”

    “二丫,不是,立君,你怎么也来了?”

    “爷爷说让我来照顾小姑。”二丫高兴的道。

    满宝一听,也非常高兴,拉着她的手道,“太好了,我带你去我的房间。”

    邻居们这才想起问二丫的名字,知道她叫周立君,也是跟庄先生读过书的,一时间看向她的目光都变了,笑意盈盈的恭维道:“你们家到底是读书人家,姑娘都能送去学堂读书。”

    周立君知道他们误会了,不过她没说什么,只是憨憨的冲他们笑。

    送走了这一拨邻居,周立君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进了各家的门,然后记下了还没来的邻居,转身便拿着篮子装了剩下的豆荚去送人。

    来前奶奶专门叮嘱过,他们以后是要长住在益州城的,一屋子老的老,少的少,且还没个当家女人,以后被欺负了都不知道,所以得和邻里搞好关系,平时吃亏些没什么,关键时刻不吃亏就行。

    所以他们才从家里带了不少的菜蔬来,这东西不贵,自家有的,送出去又贴心又不心疼,正好。

    周立君知道自家小姑那另外两位少爷同窗都不是干这种事的材料,所以自己垮了篮子出门,从巷头送到了巷尾,连巷子外四叔提起过的人家都送了一把。

    然后走到对门敲了敲门。

    正帮忙搬东西的白二郎见了道:“别敲了,对面没人。”

    周立君这才把剩下的豆荚拿回家,问道:“对面的房子也是要租的?”

    “那不知道,他们家的人一大半被抓到县衙了,剩下的两个和离走了,所以这就是个空房子。”白二郎看着她篮子里的豆荚问,“这些怎么办?”

    “我们自己吃呗,”周立君笑眯眯的道:“这次我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少菜蔬,一会儿不必出门买菜了。”

    他们本来就不买,他们一直在外面吃的好不好?

    第584章

    好多书

    这次他们带来的东西特别多,且因为太多了,白老爷还加派了一辆马车过来。

    除了他们清单上列举的东西,白家还额外收拾了不少东西给白善宝和白二郎。

    比如他们的衣服鞋子,连被子都给装了两床过来,还有配套的枕头,席子之类的。

    要不是不方便,白太太他们还想把家里他们用惯的书桌等也给拉过来。

    好在最后白老爷顶住了这些压力,据说白老太太和白太太因为白二郎也要离家读书,哭得那是水漫金山,一连三天眼睛都是红肿的。

    惹得本来没事的刘氏和郑氏都跟着哭了起来。

    然后刘氏就把家里的厨娘给拨过来了,再然后,他们带来的东西就更多了。

    庄先生都要撸了袖子帮忙。

    将带来的所有书,点清后放到书架上,书架不够用,就得先整理出来放在箱子里,明天去买了书架再往上放。

    然后带来的生活用品也要分清,然后抱回各自的屋里。

    因为多了一个厨娘,他们的房间有些不够住了,于是白二郎便搬过去和白善宝一块儿住。

    俩人互相嫌弃,“明天要买床。”

    满宝在一旁点头,“买买买,我家二丫,不,是立君也要买。”

    周立君:“……小姑,你要是不习惯就叫我二丫呗。”

    满宝嘻嘻而笑,一连叫了她好几声“立君”,然后问道:“你想要大床还是小床?”

    他们的房间都不小,本来就是分了内室和外室的,中间有屏风隔着的,这会儿只要把房间里的桌椅搬开,或是挪一挪,在外室的另一边靠墙的位置放一张床,再把屏风往里挪一挪就成了两个小房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