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8章

    白善宝见他们你来我往说的热闹,而课室里面的人已经都看过来了,便忍不住打断他们的话道:“我东西都收拾好了,我们边走边说吧。”

    第589章

    被孤立

    白善好奇的看了卫晨好一会儿,总算是从昨天的记忆里把他给挖出来了,所以他特别好奇,这两个到底是怎么在一天之内交上朋友的?

    不过这不要紧了,要紧的是这位似乎不知道他被学官针对,以至于大多数同窗也都孤立了他。

    白善宝转了转眼珠子,很热情的和卫晨招呼,“不知道卫兄是哪里人,我祖籍陇州,是在绵州长大的。”

    “那我们同是剑南道的呀,”卫晨也很热情,他昨天入学到现在都没来得及交朋友,除了同舍的一位同窗外,他一个人也不认识。

    偏同舍的那位同窗还不是他们丙一班的,所以……

    卫晨介绍了一下自己,“在下来自隆州,说起来隆州和绵州相距不远呢。”

    “嗯,比到绵州近些。”白善宝看他手里带的书,问道:“今天卫兄没来上课是买书去了吗?”

    “是呀,还多亏了周小娘子帮忙,不然明天我恐怕还得去找半日才行。”

    白善宝咧嘴一笑,道:“其实今日先生也没怎么讲课,只是让我们自己读书和练字,班里也有其他同窗没来上课,而是买书去了,我估计还得有三两天才能正式开课。”

    别说,卫晨还真是松了一口气。

    白善宝很友好的请他去他们家里做客,道:“家师就曾在府学上过学,于一些事上最了解不过,卫兄若有疑问,不如问家师。”

    卫晨心动。

    满宝看了一眼白善宝,也热情的邀请道:“去吧,去吧,今天容姨肯定做了很多好吃的。”

    容姨就是他们家的厨娘。

    卫晨更加心动了,他思考了一下后道:“我得去告诉童家一声,不然他找不到我该慌了。”

    满宝:“那我们在大门外等你。”

    “好。”卫晨应下,转身便快步往舍监去,第一次上门做客,总要带些礼物的。

    好在他来益州城时,他爹给他准备了不少好东西,有些就是专门送礼用的。

    之前给学官们送的并没有用完,这会儿正好用上。

    满宝跟着白善宝出了府学,大吉已经牵了马车停在路的对面等着。

    看到满宝跟着白善宝从府学里出来,他讶异了一下。

    俩人和大吉打过招呼就靠在马车边上说话,满宝很不解,“你怎么对卫晨这么热情呀?”

    “不是你介绍我们认识的吗?”

    “是呀,但我也没想到你这么热情呀,”毕竟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别看白善平时也顽皮活泼,但对着外人时,他认生得很,不是必要,他是不会主动说话的。

    而且他对生人很戒备,几乎不主动去交朋友,每次开口说话不是满宝带着,就是已经旁观足够长的时间,他认为自己可以说话时才会开口。

    但刚才,他竟然没让满宝带着,自己就主动开口跟卫晨交朋友了。

    这很不正常啊。

    白善宝左右看了看,这才哼了一声道:“我也不知道怎么招学官和班里同窗的眼了,他们都不太跟我说话,也就康晓东偶尔会来找我说两句话。”

    虽然白善宝是不太喜欢和生人说话,但不喜欢说话,和被人特意针对不与他说话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而且他小时候对这种事可是记忆深刻,那种感觉一出现他就敏锐的感觉到了。

    被人孤立和针对,不知道的时候自然没感觉,但一旦知道,心里是肯定不好受的。

    所以今天一整天白善宝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如果是小时候,他便是心里再难受,也会憋着,然后回以那些人不屑,再在他们上来找麻烦时打回去。

    但这会子,他虽然依旧会回以不屑,却不会再像幼时那么在意,会时刻放在心上,以至于自己惶恐不安,还戾气横生。

    本来他是想回去后找先生倾诉的,但刚才看到满宝,再看到卫晨,他一下就改了主意。

    不就是孤立吗?

    谁怕谁呀?

    年中时会有一次考试,年末更是有一场大考,成绩不仅关系着来年的分班,还关系着能否继续留在府学。

    若是连着两次大考不及格,那学生便会被赶出府学,回到原籍继续。

    白善道:“如今班里愿意与我说话的只有康晓东一人,但我们只是泛泛之交,他不可能为了我就得罪其他人。正好又来了一个卫晨,我只要在班里有两个朋友,其他人就不敢太过欺负我了。”

    白善冷笑,“一切等到年中考试再说。”

    “那不是小考吗?你要分班得等到年末大考吧?”

    “那如果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呢?”白善道:“我都想好了,若我成绩真的好,我就去找兰师叔,该走关系的时候就走关系,我才懒得跟那一群人计较呢。”

    满宝鼓掌,“说得好,一群只会玩孤立的智障,我们没必要跟他们计较。”

    “那我帮你,”满宝想了想道,“你回头把你们的课表抄下来,我陪着你一起看书,我跟着先生学,查漏补缺,还帮你从书铺里找资料,不信考不过他们。”

    白善宝也雄心勃勃,伸出手来,“一言为定!”

    满宝在他的手掌上拍了一下,大声道:“君子一诺,驷马难追!”

    卫晨正好和童家出来,见状问道:“你们在干嘛呢?”

    “没什么,我们走吧,你们是自己驾着马车走,还是坐我家的?”

    “让童家赶着马车跟着吧。”卫晨跟着他们钻进马车里说话。

    “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益州?”卫晨道:“我还提前了七八日进城呢,结果都没租到院子,之前一直住在客栈里。”

    满宝道:“我们提前了一个多月到的,现在康学街的房子这么紧俏?”

    卫晨叹气,“据说是因为今年入学的人比往年多,而且大部分都选择了住在外面,不像往年,外地来的学子大多数都会选择住在舍监的。”

    满宝就感叹,“看来今年新入学的学生都很有钱呀。”

    卫晨奇怪的看了他们一眼,道:“你们不也很有钱吗?”

    不然也不会在外头租房子住了,要知道他现在都得住舍监呢。

    满宝和白善宝相视一眼,嘿嘿一笑,谦虚道:“我们不算有钱,就是运气好,运气好。”

    第590章

    做客

    随着府学新生入学,康学街一带的房租都有所上涨。

    但他们的房主,俞家并没有涨价,依旧是以之前的价格租给他们。

    用俞房主的话说,要不是他们,他家的房子就是再低价也租不出去,更别说将来要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去了。

    好比现在对面的肖家。

    现在康学街里的租金涨了不少,还有不少人租不到房子,而肖家人虽在牢里,但也把自家的房子挂到了牙行。

    但基本上,人只是稍一打听,便是租金也给压到了一月一两也没人租。

    尤其是康学街里租房子的多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对自己的名声特别看重。

    你要是跟俞家似的只是闹鬼的传闻,租客住进去还能来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选择住进肖家,哪怕你行的正,坐得直,外人也会揣测你一句是不是与肖家趣味相投。

    或是疑他也对隔壁的闫家有兴趣。

    卫晨跟着他们到了巷子里,往外一看,赞道:“这个位置不错,闹中取静,最适读书了。咦,这地方好眼熟啊,我来的时候好似听人说过这地方。”

    白善宝请他进门,笑道:“这条巷子闹过鬼,所以卫兄可能听过。”

    “啊,我想起来了,听说有一户人家为了霸占邻居的房屋,特意装神弄鬼吓人,却被三个孩子给撞破了……”

    “你们回来啦——”终于从课业中解脱的白二郎听到白善宝说话的声音就疯了一般的从书房里跑出来,跑到院门口才发现多了一个人,连忙刹住脚步。

    白善宝和卫晨介绍,“这是我师弟,白诚,家中行二,这是我们新交的朋友,卫晨,卫郎卫晨立即笑道:“我父母只有我一子,所以你们叫我卫大就好……”说到这儿他微微一顿,有些怀疑的看着站在一起的三人,迟疑着问,“那个,传说中发现了肖家闹鬼的那三个孩子……”

    “就是我们,”满宝道:“不过传闻有些不实,我们不是孩子了。”

    卫晨讪讪一笑,只是也有些好奇,“你们一开始是怎么发现肖家闹鬼的?”

    “我们没发现呀,”白善宝微微一笑道:“我们还以为他是真鬼呢,所以想去和他聊一聊,谁知他胆子这么小,自己反倒叫了起来,然后我们就知道他是假的了。”

    卫晨:……

    白善宝带着他去拜见庄先生。

    庄先生对白善宝如此早的交到朋友,并还把朋友领回家做客表示十足的诧异。

    这要是满宝,那是合情合理,善宝嘛……

    庄先生怀疑的在白善的脸上看了又看,一抬头对上卫晨时则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算了,过后再问,现在先招呼好客人再说。

    家有厨娘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再也不用为突然上访的客人忧心饭菜不够吃了。

    因为她可以随时加菜,除了菜,厨房还有一些小主子们爱吃的点心,不仅白二郎,就是满宝和白善宝也喜欢得很。

    厨娘用一天的时间,总算是给厨房里添置了足够的材料,所以她用半个下午的时间做出了些小点心。

    客人一来,她便把点心给奉上了。

    自来来益州,三人已经很久没吃到厨娘做的点心了。

    满宝掐指一算,特别感慨,“一个多月了呀。”

    “是呀,一个多月了呀。”白善宝也如此感叹,然后让了一下卫晨,又奉给先生一块点心,自己便拿了一块心满意足的吃起来。

    卫晨尝了一口,笑道:“你家的点心的确好吃,比外头的也不差了。怎么隔了一个多月?”

    “我家的厨娘昨日才到呢。”

    卫晨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们也才入学呢,看来这厨娘是后来配的。

    然后他就被白善家的财大气粗惊到了,心中暗道:就是他家,他爹也没有说给他配一个厨娘带着的,陇州白氏?

    卫晨有些尴尬,看来还得去信问一下老爹这陇州白氏。

    庄先生对人很和煦,加上经验摆在那儿,虽没刻意打听,但与卫晨说了几句话,问到了家庭,他便猜出了对方的来历了。

    庄先生微微一笑,“原来令尊是隆州卫刺史。”

    卫晨没想到他才说他爹的名字他就认出来了,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庄先生认识我父亲?”

    庄先生顿了顿后笑道:“见过而已,但那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没想到郎君都这么大了。”

    卫晨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知道自己大概遇见了父亲的熟人,而他不自知。

    庄先生问道:“才入府学,可有不习惯之处吗?”

    “那倒没有,学堂也并未正式上课。”

    庄先生点头,“是要等几天的,有些学生来此路途遥远,所以带的书不多,不免有许多缺失的,所以这两天算是府学给的整理时间。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焦心,问一下学官今年要教的书,先买这几本就是,剩余的后面再慢慢添置就是……”

    庄先生是在府学做过不少年限的学生的,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学堂是比朝堂还难以改变的顽固,所以哪怕过去了许多年,府学绝大部分没变。

    连风景都没怎么变化,更别说其他的东西了。

    所以庄先生的经验是很值得听一听的。

    而有些经验,庄先生不对白善宝说,是因为想他亲自去经历一番,但却会对卫晨提一提,用处可能不大,也就提个醒儿而已。

    有些东西白善宝还真是第一次听,于是他有些不开心了,等用过晚食,送走卫晨,他便和庄先生抱怨,“先生,你为什么告诉他,却没告诉我各位老学官的喜好?”

    庄先生笑问,“告诉你了,你会去讨好那些学官吗?”

    白善宝顿了一下后道:“不会。”

    “那不就好了?”庄先生笑道:“你性格与他不一样,这些事与你说了也是浪费口舌。对了,怎么想起带朋友回家做客?”

    “既是朋友,自然是可以带回家做客的。”

    庄先生就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道:“才认识半天的朋友吗?”

    白善宝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笑,却没将自己在学堂里被学官针对的事告诉先生。

    庄先生也没再问,而是叹息道:“府学虽还是学堂,但因为已经涉及了官场,所以人情世故都成了学问。虽然比不得朝廷的尔虞我诈,但各种竞争也不少,算是一个小朝堂了。”

    第591章

    我知道

    庄先生道:“你素来高傲,在七里村时,来往皆是纯真之人,在这些方面不免有些欠缺。所以此次入学府学,一开始你会比别人更艰难些,尤其你还比其余学生年纪更小,更引人注目。”

    庄先生不傻,何况他现在就只需负责三个弟子,哪怕白善宝已经做得很好了,面上还是带出了一些沉郁。

    昨天还好好的,甚至今天早上出门时也是兴奋居多,怎么才出门一天,回来就变了?

    他并没有问白善宝府学里发生什么,只是告诉他,“不管发生什么事,为师只希望你能记住,你去府学是为了学习。”

    庄先生道:“府学每年都有大考,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不仅可以在甲一班,还可以比同年入学的同学更进一步,甚至直接拿到去考国子监的名额。”

    庄先生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白善宝轻轻地道:“这两年府学的好学生很少,听闻去年进京的学子中,只有俩人考上了六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白善宝微愣,问道:“益州这么弱,只有俩人考中吗?”

    “往年,整个剑南道,每年应当有不少于二十人考中,而其中至少有十人出自益州府学……”庄先生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了。

    白善宝眼睛大亮,明白过来。

    现在的录取人数竟然直接掉到了二人,先不管节度使和刺史府怎么想,府学那里肯定是很难过的。

    所以管他是因为什么原因被针对呢,只要他成绩足够好……

    想到那些针对他的人,白善宝冷笑一声。

    庄先生回过头来看他,见他明白了,便微微一笑,挥手道:“好了,时间也不早了,去洗漱吧,一会儿你们还要去洗衣裳呢。”

    夕阳坠下的时候,周立君收了衣服和他们一起去河边洗衣服。

    这会儿也只有他们会来河边洗衣服了,他们非常自在的一人占了一块石头,然后一边刷洗衣服,一边聊天。

    白二郎特别羡慕满宝:“你今天出门大半天,先生竟问也不问一声,我何时才能像你一样?”

    满宝:“那可难了,首先你得自律,然后你得读书好,最后你还得是个娘子。”

    白二郎哼了一声,将他手中的衣服丢到水里搅了搅后拖起来捶打。

    白善宝则扭头和满宝说刚刚先生和他说的话,道:“也不知道府学的先生们水平如何,要不晚上我们自己先预习一下课本?”

    满宝点头,“也好。”

    周立君默默地在一旁洗衣服,有些话,她听明白了,但有些话,她又不是很明白。

    果然小姑说得对,多读书还是很有用处的,至少不至于连一些话都听不懂。

    比如,她就不知道,为什么白善少爷一说去年府学入京考试录取的只有俩人时,小姑那么兴奋和高兴。

    周立君忍不住扭头和她小姑说话,“小姑,我也想看书。”

    “没问题,我的书这次都带来了,你想看什么书?”

    “小姑觉得我应该看什么书?”

    满宝想了想道:“要不你看史书吧,先从《春秋》看起?不懂的可以问我,也可以问先生。”

    周立君头疼,“小姑,《春秋》好难的。”

    满宝从不吃独食,对书籍也一样,所以她房间里的书是任由他们翻看的。

    从学堂里毕业后,大头他们是不再翻书,最多偶尔在三头他们背书时跟着念几句。

    而二丫是看过满宝书房里的那些书的,但没有一本是她喜欢看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