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老郑掌柜走到了纪大夫身边,感叹道:“也不知道她的先生是谁,既能教她这么多药性和药方,怎么不教她认药材呢?”“交浅不好言深啊,待再熟一些再说吧。”
老郑掌柜只能惋惜的点头。
庄先生站在门口,看到她进了巷子便松了一口气,见她背着背篓冲他飞奔而来,庄先生便压了压手让她慢一些,“怎么回来这么晚?”
满宝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道:“纪大夫嫌弃我不认药材,要我背药性和药方呢。他说从明天开始教我认药材。”
庄先生听了好笑,“你的医书全是自己看,自己背的,从未真正的学过,连药材都不识,是要好好的认一认。”
庄先生见她声音都有些哑了,知道是说话太多,便示意她进屋,道:“今天就不给你布置课业了,你自己玩去吧。”
满宝还真有些累了,主要是大半天精神都绷着,尤其是背书的时候,这时候一放松下来便有些犯困,她去吃了一些点心和水后就忍不住回房睡觉去了。
白善宝从府学回来时,她刚睡熟没多久。
他忍不住在她的窗户外打转,“这时候才午睡,晚上还能睡着吗?”
这话像是对坐在一旁摘菜的周立君说,又像是对自己说,反正说完这句话以后他立刻就去敲满宝的窗户,势必要把她吵醒。
满宝很少有起床气,但她这会儿才熟睡就被叫醒,心里的火气就腾的一下冒了起来,她抽出头下的枕头,直接冲着窗户砸去。
枕头砸到窗户上发出砰的一声,窗外的人安静了一下后就越发锲而不舍的敲窗,“周满,我这是为你好,这会儿都快吃晚食了,你现在才午睡,晚上你还睡不睡了?”
满宝终于被他得从床上起来了,然后就跑出去追他打,俩人绕着院子跑了两圈,白二郎特别友好的递给满宝一根棍子。
白善见了气急,叫道:“白二,别忘了我是你师兄!”
满宝叫道:“我还是你师姐呢!”
说罢举着棍子撵他,白善一溜烟跑得特别快,差点迎面撞上满宝的后背,她直接转身又反过来撵他。
白善:“……你说,我是不是为你好,谁申正了还午睡?”
“我不管,你过来让我打一下,不然我心口的气散不掉。”
院子里的大人都不管,让他们满院子的乱跑,满宝拿着棍子很有优势,总算是打了白善一下才满足。
她长舒一口气,丢下棍子就坐在凳子上喘气。
白善也累得不行,一屁股坐在她旁边,问道:“中午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会子才要午睡?”
“我去药铺了。”
白善:“济世堂竟然真的收下你了?”
“哼,”满宝道:“我今天还把脉记了好多脉案了呢。”
说到脉案,满宝总算是想起来,她记的那些脉案还没整理呢,她便叹了一口气道:“看来晚上也有的忙了。”
白善道:“我今儿学了新文章,你要不要听?”
满宝就坐在凳子上道:“你背给我听听?”
“没背下来,算了,我觉着靠你不如靠我,你还得去书铺里查作业呢,”白善絮絮叨叨的道:“今儿中午他们在书院里斗了一会儿诗,我去听了一下,也就一般一般,我觉得年中考我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满宝道:“昨儿先生讲课时我记了一些笔记,你要不要?”
白善:“要!”
满宝便去书房里把笔记本找出来给他,道:“喏,我还记了两个问题,本来想今日问先生的,但今天我好困。”
白善宝翻开,一看便哈哈道:“我知道答案啊,我告诉你。”
白二郎觉得没趣得很,宁愿去看周立君摘菜,也不掺和他们的话题。
满宝:“既然有诗会,你为何不去参加呢?”
白善宝:“他们又没请我,而且诗会就是斗诗,没趣得很。”
白二郎插了一句嘴,“我觉得有趣啊,很多人聚在一起谈文论诗,多好玩儿。”
“你是想跟人玩儿,不是想作诗吧?”满宝戳穿他。
白二郎就哼哼道:“我也是会作诗的。”
庄先生便笑道:“既然你喜欢,那更好,过两天休沐,我带你们去参加一次诗会。”
满宝眼睛一亮,“先生,是哪儿的诗会?”
“大智书院的,你们不是交了好几个朋友吗?他们应该也在,”庄先生笑道:“正好你们也出去玩一玩。”
三人高兴的应下。
庄先生继续笑道:“既然要去参加诗会,那你们可得提前准备一些诗,嗯,就以荷与夏为题,你们各做两首诗备着吧。”
三人:……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吗?
第620章
语音输入
满宝将灯熄灭,把蚊帐放下后便躺倒了床上,她把今天记得脉案拿到系统内,然后打开邮箱,开始往上输入。
没办法,在这方面她没有特权,科科不可能帮她,她又不舍得把原稿给莫老师寄去,毕竟,她寄过去花邮费不说,她这边总得再抄一份留档吧?
所以还是从邮件发过去吧,既省了邮费,也比抄录一份更快,就当是复习了一遍。
科科见她费劲儿的打字,便道:“语音输入了解一下?”
满宝停下手,虽然她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次,但顾名思义,她迅速的理解了字义,问道:“为什么以前从没听你说起过?”
“宿主,语音输入的按钮就在邮箱底下,这个都是自主摸索的,而且以前你应该不会想使用,你不是说过和莫老师,D博士他们聊天的时候可以加深认字吗?”
满宝写邮件,一直是用手指当笔一样在邮件里写的,也是因此,她从小认字就比白善还要快,写字也比白善快。
有一小半的功劳是跟人用邮件聊天聊出来的。
不过科科扫了一眼她手中拿着的脉案,心想,她现在应该不太想坚持手写邮件聊天了,所以语音输入是一个很好的功能。
它能够智能识别多种语言,然后再转化为文字。
满宝在科科的指点下戳出了语音输入的按钮,然后就捧着脉案开始磕磕巴巴的琢磨起来。
终于将脉案都发过去后,满宝松了一口气道:“莫老师,记得给每一个脉案开方。”
莫老师正好在线上,前面的一大串脉案文字他没看,直接看的是最后发来的邮件。
他道:“我会试着开方的,你也要开,最好拿去给你们那儿的大夫比较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医学研究就是要不断的学习,改进,然后才能进步。你一个人闷头苦学是学不出什么来的。”
又道:“你现在相当于要到医院里去实习,所以要记住,这时候开方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就是个小白,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首先要先学会的是问诊……”
满宝一一记下,和莫老师道别后就退出系统,开始抱着小被子睡觉,真的是,太困了。
满宝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便上了早课,又练了字后才去济世堂。
这一次周立君没有再陪着她,她要去隔壁邻居那儿学一学怎么做被套,还得给大姑做被套呢。
纪大夫一早便在药铺里等着她了,因为有了昨天配合的经验,今天俩人的速度更快了些,有些病症,纪大夫并不会等她问诊过再问一遍,而是会自己先看诊,让她看着,然后她再自己摸一次脉。
满宝也不急着看纪大夫开的药方了,而是就跟他谈论脉案,确认自己判断的脉案是否准确。
看病治病之中,确诊是前半部分,治疗是后半部分,这两者缺一不可。
而看诊更是治疗的基础,若是连病都没看清楚,没确诊,那给出再好的药方,不对病原也没用。
这是莫老师教她的。
做大夫,最先学会的就是耐心。
纪大夫中途忍不住看了她好几下,见她表现与昨日全然不同,更加的沉稳耐心了,也懂得取舍了,忍不住微微点头。
心里越发确定她背后有名师指导。
看完了一拨病人,纪大夫在等待病人的中途和满宝聊天,“昨日你带回去的脉案看过了吗?”
“看过了。”在念的过程中记了一遍,这不就是看过了吗?
“看了多少个?”
“全部看了一遍。”
纪大夫挑眉,颔首道:“不错,不错,你先生看过了吗?”
“他说他会看的。”看是一定会看的,那毕竟是他心心念念的东西,说不定昨天晚上他还熬夜了呢。
嗯,今天晚上可以问一问莫老师,和他探讨一下那些脉案,说起来她还时间对比脉案开方呢。
这么一想,满宝将本子翻到最前面,看了一遍脉案后提笔在最后的留空处写处方。
写完后给纪大夫看,“您觉得我这药方怎么样?”
纪大夫看了一眼,看出是昨天的脉案,他让伙计换了朱笔来,拿了一小管笔在她的药方下补充上,“病人体虚,不受补,这个剂量得少一些……”
满宝看他写得工工整整的,忍不住问,“纪大夫,你明明也能写楷书,为何写药方时那么潦草,我都看不懂。”
“后面排队等着这么多病人,一笔一划的写那得费多少时间?”纪大夫道:“看病的时候也得顾及病人的心情,你看今日来看病的病人,虽然也要给你看一遍,但他们就没昨日那么生气了是不是?”
满宝想了想,今天的病人心气是比昨日的顺一些。
“气大伤肝,他们本来就病了,再让人伤肝,那是来治病的,还是来找病的?”纪大夫道:“除非病人说,他以后要去别的药铺抓药,否则,我都是这样的字。”
“是不是别的药铺也看不懂您写的字?”
纪大夫得意的摸着胡子道:“也不是完全看不懂,总能认出些字的,你不就认出了好几个字吗?”
“那为什么小古哥哥能看一眼就懂?”
小古是药铺里的伙计,他拿到药方都是扫一眼就明白了,然后就会刷刷刷的抓药。
纪大夫听了笑道:“你也不看看他练了多少年,看了多少年了,我们药铺的学徒认字都是从药材名字开始的,什么《千字文》《论语》全然不识,但白芷、茯苓,一看就懂。”
满宝明白了,低头去看他那狂草的药方,感叹道:“所以我要看懂您的药方,还得先学看您的字才行。”
纪大夫得意的摸着胡子点头,“不错。”
满宝忍不住仰天长叹,“我要学的东西好多呀。”
纪大夫就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她的肩膀道:“你这就喊多了,要学医术,那要学的东西可太多了,等你学会了看诊开方,记住了药材,会抓药以后,还得学针灸呢,甚至连炮制药材都要学一学。”
满宝立即把头低下,兴奋的道:“针灸呀,我会呀。”
她扎了好几年了呢,已经把人全身的穴道都扎遍了,莫老师后来还送给她两个更拟人的模型呢,性别分开,可以模拟的病症更多,甚至连内脏破损都能模拟,同样被她扎了个底朝天。
第621章
惜才
纪大夫瞥了她一眼问,“穴位都认全了?”
满宝就上下打量着纪大夫道:“纪大夫,您年纪也不小了,肯定有腰酸背痛的毛病,要不然一会儿我给您扎两针试试看?”
“可别,”纪大夫打了一个抖道:“我觉着我身子骨挺好的,就不必扎针了。”
说着话,又有病人来了。
最近或许是因为气温变化不定,所以生病的人特别多,其中以孩子为最,当然,大人也有不少。
纪大夫慢悠悠的看诊开方,满宝发现,大部分脉案都是差不多的,以至于她能想到的药方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按照纪大夫说的,要根据各人体制的不一样有所增减以及改变。
吃了午饭,纪大夫稍作休息便带着满宝去认药材,先从院子里晾晒的药材开始。
这些药材满宝全都背过,但真正的见大多却是第一次。
但背过的药材再要认的时候就要容易得多,满宝不一会儿便将院子里的药材都记下了。
纪大夫便叫人去前堂里取了不少种类的药材来继续教她认。
满宝自信满满的认过,然后背下。
纪大夫教了一个时辰便收手,笑道:“你今日先回去,明日我考你,若都能认出这些药材了,我再教你其他的。”
满宝应下。
她觉得这个并不难,今天记下的药材已经不少了,过了几日应该就能把所有的药材都对号入座。
不过可惜,她会背的许多药材济世堂里也没有,看来还没机会可以见到。
满宝自信满满的回去,第二天又自信满满的来,但当纪大夫将两样差不多一样,不,应该说在她看来就是一样的药材拿上来时,她有些懵。
满宝眨了眨眼,拿起两样药材各种闻了闻,味道是有些不一样的,但到底这边黑乎乎的是熟地,还是隔壁是熟地呢?
满宝沉思。
纪大夫笑眯眯的看她,见她被难住了,一挥手,伙计便捧出一个个托盘,每个托盘上都摆着四样药材,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得特别的像。
不仅样子香,可能是因为摆在一处,落在满宝这个初识药材的半桶水眼里,那是连气味都差不多的。
满宝无言的看着。
纪大夫这才笑道:“你今日便把昨日认的药材重新再认一遍吧,什么时候把这些药材都熟练的认出来了,再学下一组药材。”
满宝收敛了心神,乖乖的应是。
纪大夫重新教她,一些一看就懂的药材,纪大夫直接让她过,她让她认的是那些惯常会被错认或混杂的药材。
而且药材还会因炮制方法的不同药效不同,但它们看着都差不多,所以为医者,还得学会不看形,要凭味和气来识别药材。
满宝照例学了一个时辰后回家。
一回到家,她便忍不住和庄先生道:“先生,我去药铺,学到的可太多了。”
庄先生便笑:“既然能学到东西,那你就好好的学。”
满宝应下,顺口道:“对了先生,药铺的掌柜和纪大夫还想请您吃饭呢。”
庄先生笑:“有劳他们教导你,应该是我请他们吃饭才对。”
满宝想了想道:“可是最近我们都没空儿,还是等善宝考完年中考再说吧。”
最近他们都很忙,庄先生还要准备大智书院的大课呢,他前日已经去大智书院上过一堂大课了,不管是学生还是先生都接受良好,双方都觉得这一优良传统可以继续保持。
当然,他上大课的时候会把满宝和白二带着,一是也让他们学习学习,二也是为了让他们多交几个朋友。
庄先生无可无不可的点头。
济世堂会同意满宝去药铺里学习,肯定是因为满宝这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庄先生隐约猜出是满宝手里的医书。
既然有所求,便要有所付出,这一点公平的很,所以庄先生一点儿也不着急。
就这样,满宝每日早起读书,练字,然后再去药铺里实习,下午或回来上课,或就拐道去书铺里查找资料,日子过得充足得很。
偶尔,莫老师会给她传一些资料,都是他根据她的脉案开的药方,满宝会将他开的药方打印出来抄录一遍,然后拿去给纪大夫看。
俩人,包括老郑掌柜便围着方子讨论。
有时候俩人很赞赏莫老师开的药方,有时候又会驳斥,满宝便将他们的理由记下,晚上再回馈给莫老师,第二天,或隔上一天再把莫老师的回复告诉他们。
这样你来我往的讨论中,作为传话筒及话题参与者的满宝也快速的成长着。
当然,最值得她骄傲的是,随着学习渐深,满宝已经把济世堂里能拿得出来的药材全都记住了。
哪怕是很相似的药,她也都能认出来。
老郑掌柜甚至心血来潮的把好几种药材混在一起打乱,让她重新分好。
虽然满宝分得很慢,也略有犹豫的时候,但纪大夫一一检查过,她全都分对了。
所以不仅老郑掌柜和纪大夫,就连一直不太和满宝交流的小纪大夫都忍不住跑到后院去围观她,稀罕的看了她一下又一下。
纪大夫把人送走时,心口的凉气和热气还在交替着。
凉气正从嘴巴嘶嘶的往外冒,热气却是直冲脸上,他又是激动又是惋惜,等人一走,便不住的叹息,“晚了一步,晚了一步啊,竟已是别人的弟子了。”
老郑掌柜则道:“难怪,难怪她说自己知道的多,我原还说这孩子太过自满,毕竟才这个岁数,可现在看来,她学东西这样快……也难怪那位先生如此惜才。”
纪大夫感叹,“我若有这么个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