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应文海就冷笑道:“那您可就算错了,我们交恶的根本不是在春风楼,而是在三年前他刚到益州城的时候。”唐县令做出洗耳恭听的姿势,示意他继续说。
作为一名断过各种奇异案件的县令,他最喜欢听故事了。唐县令还抬手给他倒了一杯水润喉。
第682章
恩怨
应文海想了想,觉着按照应管事的说辞,季浩既然活下来了,且似乎恢复得还不错,那他过不了多久也应该能出去了,便也不再藏着掖着不开口了。
道:“季浩的嘴巴太贱了。”
唐县令点头,没有反驳这一点儿。
所以他们第一次结怨就是三年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都是士族子弟,圈子就那么大,季浩服侍祖母回乡养病,他们自然会碰见。
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应老夫人的寿宴上,当时应文海为了喜庆,被穿了一身大红色的衣裳。
十二三岁的少年,穿着一身大红色,面白如玉,看着就很好看。
不管应文海喜欢不喜欢,反正一群老太太是挺喜欢的,应老夫人更是爱得不行。
应文海本来就不太高兴穿这身衣服,结果去前院招待客人的时候,还被季浩指着叫了一声小娘子,当时便靠上去要摸他的下巴叫新娘子。
应文海又不是满宝,他可是真的大老爷们,哦,不,是小男子汉,所以整个人都气炸了。
加上季浩是真的嘴贱,所以应文海一个不小心就忘了这是他祖母的寿宴,直接和季浩打了起来。
事后,他被父亲罚着跪了一天的祠堂,这个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更没想到的是,他们会进同一家书院念书,季浩和应文海都被家里给宠坏了,怎么可能会对另一个退步?
于是在书院里什么都抢,什么都争,三天两头的吵架打架,闹的也越来越大,矛盾也是越来越深。
到最后,俩人都快忘了他们第一次结怨是因为什么了,也忘了,事后季浩曾经和应文海道过谦。
不过应文海当时也没接受就是了。
至于春风楼的事,也是因为俩人习惯性的争斗而起。
本来季浩考进了府学,应文海又不愿意靠家世进入府学,俩人这就算减少交集了,没想到俩人都是正少年的时候,都同时被朋友带到了春风楼长见识。
俩人第一次去,又碰见了,那当然是拿出钱来争了,你看上的姑娘我也看上了,两个人斗了一场,最后把各自的私房钱都掏光了,季浩是没事,但应文海却被应炜逮到了,回去又是一顿打。
这一次应文海却是气得不轻,这才有了后一次的春风楼相斗的事。
他拿钱收买了一个姑娘,又应承了给她赎身,便是让她划季浩一下,本来他不应该出面的。
这样季浩被划了也算不到他头上,他还能取笑一番,毕竟谁家公子去逛春风楼会被一个姑娘划伤?
传出去可就是丢了大脸了,看以后季浩还有没有脸再去春风楼。
外人听说了也只会说季浩没有风范或有奇怪的嗜好这才逼得春风楼的姑娘出手伤人。
为了让这事合情合理,他给设计的凶器还是银钗。
唐县令夹了一筷子肉,抽空问道:“那他是怎么知道是你干的?”
应文海撇了撇嘴道:“当时我们躲在侧室里旁观,那姑娘出手太狠,鲁士铭吓得踉跄了一下,然后就被发现了。”
季浩当时伤得不轻,但更气,看到应文海便知道是被算计了,加上他带的同窗不少,于是一挥手两边就打起来了。
两拨人从楼上打到楼下,因为闹得太大,还见了血,楼里的女掌柜便让人去报官了,这才有衙役去处理。
碰巧季二老爷休假回家与老夫人过中秋,嫌弃儿子在春风楼打架太难听,所以派人去把人捉回去,并与应家私了。
在两家看来,俩人的伤都差不多,所以也没细问,只当他们又是日常打架,所以只把人捉回去处罚。
应炜又把应文海打了一顿,并罚跪祠堂。
而季浩因为有祖母和母亲护着,躲过了一顿打,也躲过了跪祠堂,只被扔到府学里住宿。
然后他胸口的伤被发现,唐县令到季家告了一回状,季家又把人给提回去了。
不过这次是养伤。
本来唐县令还以为应家用了那样阴私的手段,季家会追究一下,到时候他还得为案子头疼呢,结果季家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竟然就当什么事也没有一样,依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今回想,唐县令都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唐县令问道:“你的钱第一次逛春风楼的时候不是都花光了吗?收买人和赎人的钱拿来的?”
应文海理所当然的道:“从家里拿的。”
唐县令笑问:“你一下支取这么多钱,你父亲不问?”
“账是我母亲管着的,”应文海瞥了他一眼道:“只要我母亲不告诉父亲,父亲就不会知道。”
唐县令笑问:“那在银钗上涂东西的法子是谁告诉你的?”
“没人告诉我,我自己想的,”应文海道:“我有个小丫头,她有一次不小心被自己的银钗扎了手心,过了许久才好,为此还被移到了庄子里养伤,就是因为伤口不干净引起的。我是不能在季浩的伤口上撒东西,但我觉着在银钗上擦东西,再用银钗扎他也是一样的效果。”
唐县令抚掌笑道:“真聪明啊,不错,不错。”
唐县令起身,最后问道:“那个叫鲁士铭的,是应太太的……”
“是我表兄,母亲的侄子。”
唐县令笑着颔首,表示明白了,“对了,打架那天,你亲表兄裴恽也在吧?”
应文海就耷拉下脑袋应了一声,道:“他当时也在春风楼里喝酒,我们打出去后他就来帮我了,但他可没打着季浩,他是劝架的。”
唐县令就点头,看来还是有脑子清醒的人的。
他转身正要走,看到桌上的菜色,想起了什么,招手叫来衙役道:“应公子吃不了,都赏你们了,赶紧都端出去。”
衙役们高兴起来,纷纷进来将满桌子的鸡鸭鱼肉都端下去,唐县令还叮嘱道:“吃干净点儿,别浪费了。”
应文海本还想等他走了再吃呢,见状气得够呛。
唐县令笑眯眯的和他道:“你之前饿了两天,这几天少吃那些油腻的,这样吧,以后你的吃食便从我家里做了,都是清淡的饭菜,很养肠胃的。”
应文海咬牙道:“我多谢你了。”
唐县令笑眯眯的道:“不必谢,不必谢。”
第683章
谨防
唐县令走出牢房,回头看了一眼坐在牢房里生闷气的应文海微微一笑,招手叫来牢头,道:“以后应家的人再送东西来全都检查过一遍,凡是带字,带药的,一律不准送进去。吃食你们自己看着分了,从今天开始,我要他无病无灾,他要是病了,不论是拉肚子也好,发烧也罢,我都拿你是问。”
牢头整张脸都苦起来,“大人,这,这也太难了,这位小公子可不老实,动不动就绝食。”
“放心吧,今日之后他不会绝食了,”唐县令笑道:“真当饿肚子好受啊。”
牢头依然不怎么高兴,应家的地位摆在那儿,而应家之上还有益州王府呢。
他低下头小声道:“要是益州王府的大人们亲自来……”
唐县令就瞥了他一眼道:“之前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的,怎么,之前拦得住他们,现在就拦不住了?”
牢头苦笑,那不是情势不一样了吗?
唐县令背着手道:“放心,不叫你们白担风险,应家送进来的东西,不论多寡,最后你们自己分了,把所有事情推到本官身上,你们只要守好这道门就行。”
牢头这才躬身应下。
果然,下午还没到吃晚食的时候呢,应家又提了食盒过来,不过这次和前面几天一样,他们又进不去了,只能把东西托给衙役带进去。
应管事气得够呛,问道:“今天中午我们不是还能进去吗,为何现在又不给我们见了?”
牢头苦着脸道:“应管事,那是因为县太爷在这儿,他说让你们进去,你们才能进去的,要不您先移步县衙,拿了县令的手书再来,您放心,只要唐大人同意,我立刻开门让您进去。”
应管事被噎住,他们要是能拿到唐县令的手书,还用得着在这儿跟他废话吗?
直接就把少爷带回去就是了。
应管事深吸一口气,挤出笑容来,上前拉住牢头的手,不动声色的将一个钱袋塞进他手里,低声道:“还请通融通融,我只和我家少爷说两句话,绝对不耽误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只要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
牢头将钱袋推回去,低声道:“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我们家这位县太爷你还不知道吗?就是地上掉了一根蛛丝,他看一眼都能知道那蜘蛛是公是母,从哪儿爬过来,要到哪儿去的,您就是借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在他手底下弄鬼呀。”
应管事噎得说不出话来。
牢头就低声道:“不过,人我不能带进去,但往里送东西倒是不难,您有什么东西交给我,我给送进去,再有什么话儿,也告诉我,我给您传就是了。”
应管事就怀疑的看着他。
他倒是很想相信他,但他是唐县令的手下啊,那位大人……
应管事心中百转千回,最后笑道:“也没什么,就是家中的老太太忧心小少爷,所以着我们送些吃食来,一定要我们盯着少爷吃完才放心。”
牢头就立即笑道:“这个简单,你把食盒给我,我给你送进去,我替你盯着他吃怎么样?”
能怎么样,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还能说不吗?
应管事强笑着把食盒交给他,牢头笑着和他保证,“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把东西送到。”
牢头微笑着目送应管事离开,这才提了食盒回大牢,这牢里是牢头的地盘,他叫来两个心腹,俩人把食盒里的饭菜都拿出来,仔细的找了找,最后在一个馒头里找到了一个纸条。
牢头将掰碎的馒头放在一旁,也不看纸条,直接把他塞在裤腰上,然后看着一桌子的菜叹气,“以前当牢头多好啊,这进来的人,甭管是干什么的,那都得老老实实的待着,咱不说是老大,但老二是当得了的,现在倒好,住里头的是祖宗,来看祖宗的都是大爷,对着谁都得笑脸相迎,唉……”
“老大,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这吃的,我们平时哪儿能吃这么好的东西?”
牢头看他们从整鸡上撕下一大个鸡腿来,啧啧道:“吃吧,吃吧,我们不吃,这么油腻的东西送给里头的祖宗,不到半夜就能拉肚子。”
心腹很好奇,一边啃鸡腿一边问,“老大,你说应家这是想干嘛,害自家的少爷?”
“害什么害,他们想害的是咱,”牢头拍了他一巴掌,道:“牢里那位祖宗要是病了,你就看着吧,他前脚病了,应家后脚就能跑来要人,到时候大人问罪下来……”
两个心腹立即把那只鸡给分了,道:“老大你放心,这桌上的东西我们一定都吃了,半点儿不放进去。”
“我们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家里给老婆孩子,一定不会放一粒米进去的。”
牢头冲他们翻了一个白眼,那拿起一块鸡肉啃,吃着吃着他有些犹豫,“你说,应家会不会往里下药啊?”
心腹差点噎住,看着他们已经吃下去的半只鸡,迟疑道:“不,不会吧,毕竟是自家的少爷不是?”
而此时,唐县令也在吃饭,不过是在满宝他们的小院儿里吃的。
他这次是来取口供的,跟着的书记吏默默地坐在一旁将饭菜吃完,然后便继续去整理口供,最后将两张纸递给唐县令。
唐县令看过一遍后交给白善和满宝,笑道:“你们画押吧。”
俩人看过,发现没什么问题,但还是先交给庄先生看过,得到他的允许后才在上面签字画押。
满宝很好奇,“唐大人,为什么要问我们季浩的伤口?那都过去一个月了。”
唐县令笑,“你猜?”
白善按下自己的手指印,道:“因为究其根由?”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口供,道:“那伤是应文海弄的?那可真够奸诈阴狠的,若是打马算是怒极做出的反应,算意外,那在银钗上涂抹脏东西伤人算怎么回事?”
唐县令笑道:“这判案呢,是不能以偏识全的,你现在知道的只是你看到的,你又没问过应文海,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真的?”
他道:“若你看到的不是真的,你因此推断出来的结论自然也不正确。”
白善精神一振,问道:“所以应文海是无辜的?”
唐县令摇头,笑道:“你看,仅凭我一言你又推翻了之前自己的认定,这也是以偏识全,不妥,不妥,不妥啊。”
白善就沉思起来。
第684章
堂审
庄先生笑看着,见唐县令起身,便冲他微微拱手,和白善道:“还不快谢过唐大人点拨之恩?”
白善和满宝连忙行礼,一旁懵懂的白二郎也连忙起身跟着行礼。
唐县令微微一笑,拿了供词道:“这件案子是不可能公开审理了,但关起门来审理,你们两个也是证人,或许可以一观,到时候请你们去看本官审案啊。”
听出他语气中的骄傲,俩人连连点头,他们也很想看呢。
季浩的身体在慢慢的好转,应家终于能进季家门看望这位季小公子了,他们很努力的想要先从牢里把应文海捞出来。
但应家的人在大牢外守了两天两夜,没发现牢里有人叫大夫,而他们送进去的东西,不论多少都被收了。
塞了银子问,牢头一再肯定东西送进去了,只是应公子嫌弃太油腻,自己不吃,赏了他们。
应文海不病,他们就没理由把人提回家去,应炜没办法,拉下脸去了一趟益州王府。
王妃派了一个老嬷嬷去大牢,也没能进去大牢里看一眼应文海。
他们,他们还真拿唐县令没办法。
明刺史还在乡下巡视,顺便劝课农桑呢,听说即便被晒得黑乎乎的,他也坚持与百姓们站在第一线,努力安抚还遗留下来的流民,做好流民的安家工作。
而祁别驾则是病倒了,听说已经好几天不能办公了。
整个华阳县就唐县令最大,除非益州王亲自出面,不然还真没人能进到大牢里去。
但益州王一直在假装不知这事,既不阻止王妃为应家奔走,也不出面为应家说情,让他出面是不可能的。
唐县令也去季家看过季浩了,见他可以清醒的回答问题后,便问了他几个问题,这才离开。
季翔沉默的请他到前厅,问道:“唐大人,若我季家不追究此事……”
唐县令就笑道:“季家不计较,我们县衙自然不会强逼着你们报案,不过此事关系甚大,期间还波及到了府学不少的学生,也应该给他们一个交代。”
他道:“我已定下后天便审理此案,季家若要撤告,便拿了钱来县衙销案就好了。”
唐县令可不管他们私底下是怎么商量的,反正这个案子他是要了结了,而且,唐县令嘴角微微一挑,他可不觉得仅一天的时间,季家和应家就能达成最终的和解。
而审完以后,应家是拿钱赎人,还是利用益州王府的势来赎人,那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唐县令起身告辞,冲着季翔身后走来的季老夫人行了一礼后告退。
季翔回头,这才发现他老娘正扶着老嬷嬷的手面色如霜的走来。
季家到底没来县衙销案,于是,唐县令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实在是太巧了),将季家,应家,府学及大成书院的先生和部分学生请来了县衙。
县衙大门关闭,大家分成两边坐下,小辈则站着,唐县令坐在椅子上,一拍惊堂木,道:“去将应文海提上来。”
应文海被关在牢里七八天了,人瘦了一圈,但看着精神还可以,不像是受到过虐待的。
应家这边的人稍稍松了一口气,季家的人看到应文海却不多开心,脸色很难看。
这个案子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加上应文海也不抵赖,所以特别好审,前期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是,在应文海和一众证人做完栖霞山的口供后两家的辩护,其实就是应家的辩护。
应家的意思很明了,出手伤马致季浩坠马是应文海不对,但他本意不是要害季浩,且前情季浩的错误显然更多,毕竟是他先挑着人骂的。
人在激动之下做出攻击的反应是正常的。
季老夫人沉着脸坐在一旁,自有季翔上前辩驳,他们季家也不是不占理的,比如他们为什么在栖霞山上吵起来?
还不是因为一个月前春风楼的事。
当时季翔只有半个月的假,这还不算来回花费的时间,所以他没那么多时间处理这事,加上先前已和应家交流过了处理意见,各家的孩子各家带回去教,春风楼的损失一家一半,让他中途出尔反尔自然抹不开面。
所以他没有就季浩胸口上的那道伤再去找应家。
这会子他提出来,理由也很充分,“我儿到底只有十六岁,应文海让他伤了这么重,他们又素来有矛盾,吵嘴两句是正常的,但再吵嘴,他也不该动手。”
“别说无意,哪个小子才学骑马时没被教过,乱马是会死人的,他背后给我儿的马来那么一鞭子,马岂能不乱?”
季家这边连连点头。
应炜愣了一下,问道:“什么叫春风楼受伤?当时春风楼斗殴,我儿也受伤了的……”
“哼,你儿子是受伤了,但那都是皮肉伤,我是后来才知道,我儿胸口上被人用银钗划了一道,伤口不浅,且上面还涂抹了些脏东西,使伤口不能愈合。”季翔道:“如此心机,若当时他涂的是一些毒药呢?”
应炜立即道:“季大人,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当时是你我一起去春风楼里领孩子的,我们都看着了,除了脸上的一些伤,他们并没有受其他的伤,你说季浩胸口上的伤是我儿伤的,我却不敢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