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嗯……”满宝想了一下,就比划道:“最好比这个还要大,还要高的,这上面有一部分是平的,可以放一张圆石桌,两张圆石凳,另一部分就微微凸起,可以栽花种草,夏天了种爬藤类的花,搭个架子高高的悬着,人坐在下面既可以躲烈日纳凉,也可以看书下棋,多惬意呀;待到了冬天,就把藤木清理去一些,这样可以晒太阳,可以读书,多好!”白善:“有虫子怎么办?有花草的地方必有虫子。”显然没少被祸害。
“我可以给你配药囊,”满宝道:“或者给你制香,对了,最近我正在跟纪大夫学习辨香呢,我才知道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香,回头我给你做一款专门驱蚊虫的香,以后我们上假山看书下棋都燃它。”
“等你做出来再说吧。”
“我学东西很快的,你什么时候做假山?”
白善道:“等我回家就让祖母去定。”
“一言为定呀。”
白善点头:“一言为定。”
满宝就翻了手中的书道:“《春秋》我上完了,但现实让我找的资料我还没找完呢,最近先生给我出的好几个课业都是出自《春秋》,我怀疑他年中时要主考《春秋》了。”
白善问,“你背下来了吗?”
满宝苦恼,“当时是背下来了,但都没有熟背,这会儿就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她才拿了来,就是要再通读,该背的就要背了,这一次背过后就不打算再忘了。
白善却是全背熟了的,也翻开自己的书道:“那看书吧。”
俩人各自找了一个位置,就背对着背读起来。
走到了山脚下的崔氏愣了一下,没有去打扰俩人,默默地又转身离开了。
走出老远她才道:“去看看厨房,早食好了就去叫客人们用早食,可别饿着了客人们。”
下人应下。
崔氏回到正院时,杨和书刚练了一套剑法出来,他擦了擦汗笑问,“不是说去看客人们,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我看见白郎君和周小娘子了,他们正在假山那儿读书呢,我不好打搅便回来了。”
杨和书点了点头,笑道:“白二肯定还没起呢,我们先自己吃自己的,他们要吃了,叫厨房单独给他们送去就行,一会儿他们估计要上街去,不用管他们。”
崔氏顿了顿后问,“大爷不招呼客人们吗?”
“他们不用特地招呼,我一会儿去衙门里处理些政务就回来,他们要是不想出去就让他们在我的书房里看看书也行,对了,下午让厨房多准备些吃了,过了午时后知鹤可能会来。”
崔氏应下,问道:“表姐夫来了住哪儿?要再单独收拾一个客院吗?”
杨和书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说的表姐夫是唐知鹤,笑了笑后道:“家里哪儿还有客院,我会让万田把书房旁边的侧屋收拾出来,回头他住那里就行。”
崔氏笑着应下。
杨和书笑道:“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你和嫂子是表姐妹,等回头有空也该让你们聚一聚才是。”
崔氏笑着道:“我和卢家表姐也许久没见了。”
等杨和书吃了早食出去,崔氏这才叹息一声坐在梳妆台前,她的大丫头红雪就小声劝慰她,“小姐别急,我看姑爷对您也挺好的,当时一成亲,夫人还想留您在京城呢,不也是大爷说了要带您上任的吗?”
“可你也看着了,我来了也有段时日了,连他的书房门都进不去呢,以前以为他是不喜欢别人进他的书房,毕竟除了万田外,也没人能进去过,可这会儿……”
崔氏揪着帕子道:“唐知鹤能进我理解,毕竟他们多年的交情了,但白善他们……”
红雪就宽慰道:“小姐,他们也认识好几年了,您和大爷才成亲呢,论亲密,这世上谁及得过你们?来日方长嘛。”
崔氏也只能点头。
红雪就笑道:“小姐素来聪明,怎么一遇上姑爷的事就犯了糊涂,我看呀,姑爷就是认生,他跟您熟了就好了。”
崔氏俏脸微红,小声道:“我跟他还不熟啊?”
“我们以前打听姑爷的事都是道听途说,京城那边见过姑爷的不是男子就是长辈,许多话您都不好问,这道听途说的能有多少真的?”红雪笑道:“可就是这么巧,这次有个小娘子呢,她跟大爷也是朋友,您昨晚跟她说的也尽兴,不如多从她这儿了解了解。”
崔氏迟疑,“这样不好吧,她毕竟是个姑娘家,哪有……”
哪有去了解自己的丈夫,还是跟另外一个小娘子了解的?
红雪笑道:“小姐是当局者迷,我看满小姐很活泼的一个小娘子,且还没开窍呢,您肯定跟她聊得来,昨晚你们不就聊得很好吗?”
第888章
交好
满宝他们并不打算去逛街,甚至都没打算出县衙。
因为他们觉着现在外面都太危险了,谁知道现在益州王知不知道他们?
万一知道他们,这会儿正派人盯着他们呢?
他们一出去,出个什么意外死了怎么办?
一致觉着自己还能活很久,也想活很久的胆小满宝和白善决定今天哪儿也不去,就在杨县令家里看看书,看看风景,说说话就行。
很想出门的白二郎成功被他们说服了,主要是他在罗江县县城里没有什么朋友,这两个不出门,他一个人出去也没意思。
于是三人就窝在杨县令的书房里翻书看,或者写写字。
三人也就上午的时候老实了一会儿,认真的练字,认真的看正经书,但才一个多时辰,白二郎就没忍住东摸摸西摸摸出来,耐不住性子的左看右看。
满宝也丢下了书,跑去书架里翻其他的书看。
白二郎一看,也忍不住跑过去,凑上去问:“你想看什么书?”
“看看杨大人这儿有什么书,我想看话本。”
白二郎小声道:“我也想看话本,但我总觉得杨大人这里没有,唐大人那里或许还可能有。”
他觉得杨县令太清雅了。
白善也忍不住放下书过来,笃定道:“不会没有杂书的,我们可以往偏僻点儿的地方找,我的杂书通常都要放在书架不易引人注目的地方,这样就很少会有人发现了。”
三人便分开找起来。
也在书房里伺候的万田:……想知道问他就好啦,干嘛要自己找?
不过他看了一眼一旁几乎都快要睡着的大吉,张了张嘴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崔氏便是这会儿带着红雪端着点心过来的,万田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如往常一样拦着她,开门让她进来了。
崔氏对他笑着点了点头,走进书房后看到了凑在一起翻书的三个人,“你们饿了没有,我给你们送了点儿茶点来。”
才翻出杂书的三人被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一跳,下意识心虚的把书往身后一藏,转过身来面对崔氏。
崔氏好奇的看着他们,“怎么了?”
三人一起摇头,“没什么。”
满宝从身后把书塞给白善,然后乐呵的从书架后迎出来,“崔姐姐,你人真好,还想着给我们送吃的呢。”
崔氏就眼尖的看见白善把什么书给塞回书架里去了。
她悄悄看了一眼万田,见他带笑站在一旁,便知道这行为是杨和书容许的,便没有问,而是让红雪把点心都拿出来,笑道:“也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就每样给你们捡了些。”
满宝道:“我们什么点心都爱吃。”
这会儿杂书也看不了了,满宝干脆拉着崔氏坐下,大家就在书房里喝茶吃点心聊天。
崔氏还是第一次进杨和书的书房,更是第一次在他的书房里做这种事,她知道杨和书很爱干净,所以手里被塞了一块点心时还忐忑了一下。
满宝已经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了,“崔姐姐平日在家里都做什么玩儿?”
崔氏笑道:“我初来乍到,也不认识什么人,所以就理一理家务,自己做些针线,并没有什么事做。”
满宝就很同情,“你朋友都不在这里是很孤单。”
她想了想后叹息道:“可惜我在县城里也不认识什么朋友,我的朋友都在村子里,不然还可以介绍你们认识,偶尔说说话也好。不过你可以让杨大人带你出去认识几个朋友呀,到时候你们就可以一起出去玩了。”
崔氏笑道:“他忙着呢,可哪里顾得上我?”
满宝很有经验的道:“等春忙结束就好了,到时候他就有空了。”
“县衙平日也很忙的吧。”
满宝摇头,“我们罗江县事务少,也就春种,夏收和秋收的时候会忙,其余时候都闲得不行,所以杨大人动不动就给自己放假到村子里去住一段时间,对了,你还可以随杨大人去我们村住呀,白二,你们家不是给杨大人专门拨了一个院子住吗?到时候收拾得好看点儿,让崔姐姐也住过去。”
白二郎点头道:“没问题呀。”
满宝想到他们回益州城读书的日子遥遥无期,于是特别热情的邀请崔氏,“到时候你去了,我们带你去我们的庄子里玩儿,我们的庄子里种了好多果树,夏秋时有很多果子可以吃,到时候带你去摘。”
满宝越说越兴奋,“还可以去钓鱼,捕鱼就算了,我们现在大了,不给下河了。”
崔氏目瞪口呆,半响才找到自己的语言,“杨……大人他经常到你们村去吗?也会去摘果钓鱼吗?”
满宝点头:“是啊,去年他就去我们的果园里摘了两大筐的水果呢。”
崔氏喃喃,“可他很爱干净的……”
满宝听到了,摇头道:“没有呀,每年春种他下乡去劝课农桑,还会挽了袖子下田呢,弄得全身脏兮兮也是有的,并不爱干净。”
白善却是想起唐县令也说过杨县令有些爱干净的癖好,但彼爱干净不是此爱干净,于是插嘴道:“杨大奶奶说的是杨县令交朋友爱干净吧?”
“啊?”崔氏满眼迷茫。
一旁的万田提着一颗心,连忙道:“大奶奶,大爷前头应该忙得差不多了,也快到用午食的时间了,我们要不要往前头去看看?”
崔氏回神,笑着点头,“也好。”
满宝三人和他们一块儿去。
万田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当初大爷跟人交朋友前可是把人祖宗八代都给查了,这可不算什么好事儿。
万田并不知道唐县令早把杨和书的底儿给人掉了,此时正提着一颗心呢,生怕两边说话扯出什么不好的事来,既破坏了大爷的友谊,又破坏了大爷和大奶奶之间的夫妻关系。
好在满宝的话题跳跃得很,挽着崔氏已经说起他们打渔的趣事来。
崔氏一个千金大小姐哪儿知道冬天放水的时候要下河打渔,可以捞出一网一网活蹦乱跳的鱼来?
只听满宝描述就听得一愣一愣的了。
第889章
骑马好
杨县令不下乡的时候时间还是很多的,现在正是春种的时候,前期需要分发下去的粮种,农具等都发下去了,现在就是复核,所以并没有什么忙的。
罗江县又不像华阳县,隔三差五出个案子,这儿十天半个月都难有一次纠纷,只要不是大案,杨县令都喜欢把半个月的案子累积到一天来判。
大家也很喜欢,要下地呢,谁那么有空天天来上堂?
所以杨县令今天很顺理成章的早退回家了。
刚用完午食,一群人就开始盼着唐县令快点儿来。
杨县令淡定的喝茶安抚他们,“没那么快的。”
但一想唐知鹤的急脾气,又算了一下益州城到罗江县的路程,道:“快马加鞭的话,再过一个时辰左右也就到了。”
满宝:“这么快?我们要走一整天呢。”
“你们坐的马车吧,他是骑马,自然要快些。”
结果话才说完,他们刚喝了一盏茶,唐县令就风风火火的到了,只是头发有些乱。
他随着万田走进来,没注意到崔氏,只和满宝他们三个点了点头后就和杨县令抱怨,“风太大了,先让下人给我打热水洗漱一下,对了,我午食还没吃呢,我卯时出的门,这会儿都三个时辰了。”
杨县令还捧着茶被没说话,崔氏已经站起来连忙吩咐,“快去厨房给唐老爷准备热水。”
又转头与他笑道:“表姐夫想吃些什么,我现在就让厨房准备。”
唐县令这才看到崔氏,愣了好一会儿反应过来,连忙行礼,“是弟妹吧,失礼失礼。”
又怪杨和书,“你也是,弟妹在此,你怎么也不与我介绍?”
杨和书总算是放下了茶杯,无语的看着他道:“你有给我说话的机会吗?一进来就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指着一旁的满宝三个道:“他们都插不上话呢。”
杨和书挥手道:“行了,你先去洗漱吧。”
又对崔氏道:“让厨房随便准备点儿就行,他不挑。”
唐县令连连点头,“对,对,我不挑,弟妹随便准备点儿吧。”
唐县令说完转身便走了,万田领着他去洗漱。
他一走,满宝总算是能说话了,她扭头和白善道:“骑马比马车快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呢,我们以后也骑马。”
白善道:“我倒是没问题,我已经学了半年的骑术了,你行吗?”
满宝算了算自己的小金库,咬咬牙道:“我也买一匹马,我也要学骑马。”
白善兴奋,“我教你。”
“不要,你也才学没多久呢,我让大吉教我。”说罢扭头去找大吉,“大吉,你能教我骑马吗?”
大吉笑着点头,“满小姐想学小的就教。”
白二郎在一旁默默地没说话,白善就踢了踢他的脚,问道:“你不学吗?”
“我在学里学了的。”
满宝就道:“让你爹也给你买一匹自己的小马吧,到时候我们再从益州城回家可以一块儿骑马回来。”
白二郎纠结道:“我更喜欢坐马车,你没骑过马不知道,那可是一点儿也不好受的。”
他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一旁的杨县令和崔氏,凑到满宝和白善俩人中间道:“骑马不仅屁股疼,风吹得脸也疼,眼睛也疼。”
满宝就看向白善。
白善却道:“我觉得挺好的,很刺激,很自在。”
俩人一时相持不下,满宝不知道谁的意见更重要些,于是等唐县令梳洗好过来,满宝就问他,“唐大人,你说骑马好还是坐车好?”
唐县令眨眨眼,看向杨县令,见他正含笑而坐,没有为他解惑的意思,目光便扫过一旁也巴巴看着他的白善和白二郎,心里隐隐有了猜测,于是对满宝咧嘴一笑道:“自然是骑马好了。”
他在桌子边坐下,问道:“你觉得坐车颠簸吗?”
满宝点头。
“那就对了,骑马骑得好那就是如履平地,没有马车的那种颠簸,而且骑马比坐车速度快,也比坐车自在,自然是骑马更好了。”
杨县令笑得茶碗都打抖了,他强忍住笑意放下茶碗,对唐县令道:“行了,你还不饿吗,给你准备了吃的。”
说着,下人端了两盘菜和一碗面上来,崔氏不好意思的笑:“有些简陋,表姐夫不介意才好。”
“弟妹太客气了,”唐县令笑道:“我在家也吃不着这么好的,你表姐能给我一碗面就不错了。”
这边满宝已经确定要学骑马了,还小声劝了白二郎一句,一抬头听见他们各论各的叫法,觉得很神奇,“你们四家都是亲戚吗?”
唐县令只是笑笑便低头吃面,杨县令却很细心的给她解惑,“算也不算吧,世家之间互相联姻,几乎每家都有亲戚关系在,真一一论下来,那不知要论几天,所以我们只照着自己最亲近的来叫就好。”
杨县令为什么记不起崔氏和唐夫人是表姐妹?因为表的实在有点儿远。
崔氏的祖母和唐夫人王氏的外祖母同出自卢氏,算是堂姐妹。
而这还算是简单的亲戚关系,真要把家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给算上,算来算去,说不定还能算出杨和书和崔氏差着辈分呢。
庄先生现在还没教他们氏族谱,但她偶尔听白善提起过一些,愣了一下后便点头,觉得他们世家的亲戚比他们老周家的还多,比他们七里村的叫法还要复杂。
唐县令吃面,满宝和白善白二郎便撑着下巴在一旁眼巴巴的盯着,崔氏觉得这样不好,便问三人要不要去花园里玩一玩消食。
三人一起摇头,盯着唐县令道:“我们等唐县令吃饭。”
杨县令就笑道:“让他们等着吧,他们出去了也心不宁。”
崔氏便笑问,“我看出来了,他们是有事找表姐夫吗?”
杨县令点了点头,却没有解释是什么事,只道:“虽他们去吧,对了,你午睡时间到了吧,你先去休息吧。”
这也是杨县令午休的时间,但见他没有动弹的意思,崔氏顿了一下便告辞离开,唐县令和满宝几个连忙回礼目送她离开。
唐县令吃东西很快,吃完以后擦了擦嘴巴便道:“走吧,我们去书房。”
第89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