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45章

    杨县令接过去看,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去翻了一下白善计算出来的铁器,脸色越发沉重,“此事不能耽误了,你们赶紧把这几本册子抄一抄,我要把原件拿走。”

    三人:“……这么多呢,全都要抄吗?”

    杨县令就一手拍了一人的肩膀,一脸认真的道:“我相信你们。”

    三人垮下肩膀,他们一点儿也不想要他的相信,真的。

    算东西还有些趣味,抄东西那可真是一点儿趣味都没有。

    这又是账册,又不是什么没看过的文章,抄一遍还能赏析一下什么的。

    杨县令已经坐到了桌前道:“整理出来的这些东西也要抄一份留下,剩下的我都要送进京城。”

    白二郎头皮发麻,捂住肚子道:“我,我肚子有点儿疼。”

    满宝就道:“我那儿有针,库房有药,你是想扎针还是想吃药。”

    白二郎就把手放下了,耷拉着脑袋坐回桌后,嘟着嘴委屈道:“我两个都不想!”

    杨县令见了眼中闪过笑意,对还站着的白善和满宝道:“将来难的事还有许多呢,这是最简单的,你们以为查个案子这么简单?”

    俩人也坐了回去,唉声叹气的拿出白纸来抄账册,一边研墨一边问道:“杨大人,你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不喜欢查案的?我听唐县令说,你的家世可比他还好,考官的成绩也比他好,却没有去大县,而是来了我们这个下县。”

    杨和书一边抄着手上的册子一边笑道:“我不喜欢人心勾结的斗争,上县一般都是郭县,上有刺史节度使,运气不好,说不定还有藩王,每日一睁眼便有数不尽的事情在等着你,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翰林院里,何必外放?”

    他道:“我外放便是想看一看民生,我和唐大人志向不一样,他是想像老唐大人一样愿天下没有冤案,我却是想着粮丰仓满,天下百姓食能裹腹,衣能暖身就好。”

    满宝忍不住拍掌,乐道:“这个志向好,倒与我的差不多,嗯,当然,唐大人的也好。”

    第896章

    美色

    杨和书忍不住抬头笑了笑,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他们三个的原因了,因为志向总有相和之处,而志向相似之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差不多的。

    四人一边热闹的说着话一边抄着账册。

    他们还是挑着自己整理过的账册来抄,因为看过和研究过一遍,多少有些记忆,像白善和满宝这样记性好的,更是一眼过去便能记下内容,然后就闷头写,因此速度可比之前又整理,又计算的可快太多了,而且还不太费脑子。

    于是书房热闹起来,三人叽叽喳喳的互相说话,还要拉着还在研究他们做好的账册的杨县令。

    这倒难不住杨县令,他一心也能两用,于是大家觉得抄账册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

    抄的速度要比整理的速度要快得多,唐县令派来的人刚到罗江县,他们四个就把所有册子抄了一遍。

    然后杨县令就领着三个小的一起去堂厅里看热闹,哦,不,是看人演戏。

    经过十四天的时间,唐县令写给岳家的信终于到了京城,难以想象他岳父一家是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最后迟迟做出了同意的决定,一边往外放出消息王夫人生病了,貌似还病得不轻;一边则派了下人南下接他们家的姑奶奶回来探亲侍疾。

    因为王夫人生病后就一直念叨着最亲爱的闺女。

    王家的下人紧赶慢赶的到了益州城,见过自家姑爷后才知道姑奶奶去了罗江县游玩儿,于是他们又转道罗江县接人。

    当然,随行的人中多了唐县令派来的人,大家浩浩荡荡的到了罗江县,杨县令就带着三个小的一脸关切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只见唐夫人按了按眼角,挤出两滴眼泪来,问了一下她娘的情况,知道不太好,便要立即收拾东西马上启程。

    崔氏连忙劝,“表姐就算要走,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有孩子呢,路上总要带足了东西,我看,今天就先收拾收拾,明天再启程。”

    杨和书也道:“是呀嫂子,大郎还小,现在春寒乍暖,这样忽冷忽热的很容易生病,不如让满宝帮着参考参考,我们买些药备用着,再把衣食做好,总要让嫂子和侄子平平安安的到京城。”

    唐夫人抬眼看了他一下,点头。

    杨和书大松一口气的模样,转头和崔氏温和的笑道:“家里先不必忙,你和满宝去药铺里准备些药给嫂子带上,我这就让人启程,沿路定好客栈,安排好饮食,心中再急,路上也要不急不缓,这才不委屈了嫂子和侄子。”

    崔氏看着杨和书的笑容,愣愣的应下。

    一旁王家的下人都觉得杨家的大爷果然谦逊贴心,难怪全京盛赞。

    崔氏和唐夫人商量了一下后就拉着满宝出去买药,等出去了才觉着不对,她买药为什么要带着满宝呀?

    但俩人都已经坐上了马车,满宝还一脸兴致勃勃的模样,她便不好多问。

    马车一路到了济世堂外,满宝踩着车凳跳下马车,转身要扶一下崔氏,红雪已经扶住了崔氏,俩人目光碰上,便相视一笑。

    济世堂的郑掌柜探头往外看了一眼,首先看到的是满宝,愣了一下,再看到一位陌生的夫人,目光扫过他们乘来的马车,心中一动,连忙迎出来。

    “满宝,你何时回来的?”

    满宝热情的和郑掌柜打招呼,虽然她没有拜纪大夫做先生,但纪大夫的确是在教授她,而郑掌柜以前也是跟着纪大夫学过的,俩人虽没有师兄妹的名分,却有师兄妹之实,所以她毫不脸红的叫跟她亲爹年纪差不多大的郑掌柜做“郑大哥”,然后道:“我回来有半月了。”

    郑掌柜可是知道的,他爹和纪大夫可是很看重满宝的,几乎当一块宝一样在培养,他忍不住问,“你不跟纪大夫学了?”

    “学呀,只是家中有事所以需要回来一段时间,”满宝觉得自己还是会回去继续学习医术的,“我这次来是买些备用的药材的,哦,这是我们的县令夫人,崔姐姐,这是济世堂的掌柜,他的医术还行,以后你要是生病了,或是要买什么药可以找他。”

    郑掌柜觉着这孩子太会说话,也太不会说话了,连忙替她找补道:“见过杨夫人,还请夫人见谅,这孩子快言快语,并无冒犯的意思。”

    崔氏这会儿总算是听明白了,笑道:“我知道,满宝活泼善良,我自然知道她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我没想到满宝还会医术呢。”

    满宝憨憨一笑,郑掌柜在一旁道:“她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连我们益州城里的纪大夫都夸赞不已呢。”

    等和满宝互吹完,郑掌柜也顺便介绍了一下他们药铺,然后道:“夫人以后要买什么药让人拿了药方来就行,实不必亲自走一趟,我们坐堂的大夫偶尔也会出诊的。”

    崔氏这才醒过神来,是啊,所以她为什么会来?

    想到临出门前杨和书冲她露出的笑容,崔氏俏脸微红,连忙低头掩饰道:“今日正好出来走走。”

    她看向满宝,笑问,“你说我们应该买些什么药?”

    “这会儿准备些时疫的药吧,再有些治风寒,咳嗽和发烧的药就差不多了。”满宝说着心里便有了药方,一个一个的报出来,郑掌柜便和药童一起抓药。

    满宝道:“每样都只抓三副就好,两副药若是没有缓解,还是该当地请个大夫看看比较好。”

    郑掌柜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在这儿抓药的时候,杨县令却把自己的心腹给叫到了书房,白善和白二郎分别将东西包好了交给杨县令。

    杨县令将包裹放到桌子上道:“你们一起出发,但分两路进京,一路沿途安排好唐夫人的食宿,一路则直接到唐大人府上,将这包东西和我这封信一并交给唐大人。”

    心腹们低声应下。

    杨县令顿了顿后低声道:“这东西极重要,若有人截留,宁毁不留。”

    心腹们还以为是和往常一样的信件,闻言心中一紧,连忙低头郑重应下。

    杨县令这才点了点头,挥手道:“去吧。”

    为首的一人便上前拿了包袱,将信放进怀里后离开。

    这些人出了书房就去马厩里选马离开,唐夫人没多久就知道了,她的大丫头低声禀报:“……一共是六个人一块儿走的,骑的都是好马。”

    唐夫人哼了一声道:“就给我打点客舍就要六个人,杨长博果然看重情义。”

    大丫头默默地不敢说话。

    唐夫人甩了甩帕子道:“算了,总有一天我会知道的,去收拾东西吧,我们回京。”

    “是。”

    第897章

    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大家在城门外送别唐夫人母子,看着马车渐走渐远,站在一起的五个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崔氏一松气就觉得不对,抬头对上杨县令的目光,连忙解释道:“妾身是叹息,表姐一走,家里便少了许多热闹了。”

    杨县令对她笑笑,并不介意她心口不一,反正今天他肯定会保持这样愉悦的心情的,总算是把那个祖宗送走了,下次唐知鹤再想让他媳妇过来罗江县住,想都别想。

    两个大人表现得内敛,满宝三个小的却表现得很外放,车一走,他们就高兴的欢呼起来,活泼得不得了,白二郎夸张的拍着胸脯道:“总算是走了,再也不用担心火会腾的一下烧到我身上了吧?”

    满宝和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一个道:“我们也回家吧。”

    另一个跟着点头,“我们这么久没回家,祖母他们肯定会担心的。”

    白二郎道:“担心不担心我不知道,但一定会很生气,不知道我爹会不会罚我。”

    白善道:“堂伯罚不罚你我不知道,但我祖母肯定会罚我的,先生肯定也会罚我们的。”

    毕竟说好了最多进山五天,结果他们直接出来半个多月,除了周四郎偶尔从村里来给他们送东西,我们通过他把东西往回送一些讨好长辈们外,他们一次都没回去过,因为怕被骂,甚至连信都没写过。

    三人欢喜的心情一顿,又有些忧愁起来。

    满宝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其实唐夫人走不走和我们关系不大呀,因为她不走,我们也要回家了呀。”

    白善和白二郎与她相视一眼,竟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他们有什么可高兴的?

    杨县令在一旁看了全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崔氏还是第一次看见他笑得这么开怀,一时看呆了。

    满宝却觉得杨县令很无良,他肯定早想到了,却没有提醒他们,反而一大早的叫上他们一起来送唐夫人。

    于是三人齐齐横了他一眼,然后道:“事情办完了,我们要回家了。”

    杨县令总算是收了笑,脸上还是灿烂的笑着,和煦的点头道:“回去领罚后乖乖读书,剩余的事就不用你们管了。”

    满宝很好奇,“你们到底要怎么对付他呢?”

    杨县令就用手指抵住自己的嘴唇嘘了一声,眼中带笑的道:“大人间的事,小孩子少问。”

    满宝三人同时“嘁”了一声,知道这是不让他们在外头谈起这事,他们也不再提,想着回家的事便不由侧头看向他们回家的路。

    满宝道:“既然都出城门了,我们干脆就回家吧。”

    白善点头,“免得回城再出城浪费时间。”

    白二郎是没什么问题的,就觉得皮有点儿紧,于是问道:“我们要不要去成衣铺里买些护膝,或夹衣之类的。”

    白善:“没用,要是先生打的话,多半是要打手心,你还能拿布把自己的手包起来吗?”

    “可以是可以,就怕先生给拆了更用力的抽。”满宝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冷漠的看着她,“别以为你是女孩子先生就不打你。”

    三人说着就要招呼大吉一起回家,崔氏没想到他们如此洒脱,竟然说走就走,连忙挽留。

    杨和书却挥手道,“回去吧,你们出来的时间的确够久了,嗯,这辆马车借给你们回去,送回来的时候给我摘些菜蔬,春天菜蔬少啊。”

    满宝想了一下家里此时会种的菜,没想出什么好菜来,就问:“野菜要不要?”

    “只要是青叶子的就行。”

    满宝就道:“那没问题,我们回家也可以上山去挖,如果我们不被罚的话。”

    杨和书:“那估计有点儿难,让你四哥或你侄子们给我挖一些吧,野菜鲜嫩也很好吃的。”

    白善:“再过段时间应该就有菌菇了。”

    白二郎:“还会有野果子,山上的刺泡差不多也红了吧?”

    这么一说,大家便迫不及待的要回家了。

    三人很干脆的爬上他们来时坐的马车,然后和杨和书崔氏挥手告别,“杨大人,我们先回家去了,等有空了再来看你。”

    崔氏连忙冲他们挥手,杨和书有些敷衍,从现场到七里村,骑马只要两刻钟不到,赶马车也就三刻来钟,也就走路会要一个多时辰,想什么时候来去不行?

    想到冬小麦就快要收了,到那时他又要下乡去,杨和书便慢悠悠的挥手道:“待过段时间我带夫人去看你们,好好受罚,别乱跑。”

    三人就把帘子放下了,招呼大吉上车,“我们回家去。”

    车夫等大吉也坐上车辕后便挥了鞭子让马跑起来。

    崔氏看向杨和书,不好意思的问,“他们住的村子离县城很近吗?”

    杨和书笑着颔首道:“不远,我们坐车三四刻钟吧。”

    崔氏就松了一口气道:“那是不远,听闻白家出自陇州白氏,也是官宦之家,怎么会搬到绵州来?”

    杨和书就给她解释了一下,“白立之祖便迁徙到此,在罗江县安家后发家,他们家这一支和白善祖辈那一支不论是血缘还是交情都比较近,所以走得亲密些,白善之父白县令殉职后其祖便带着他搬迁到这儿来了。”

    崔氏点了点头。

    虽然她在罗江县人生地不熟的,但自己丈夫很看重白善他们,崔氏自然也派人打听过他们三个,只是县城里有白善的传说,白二郎也挺有名,但满宝却很少听人说起。

    她也不好和杨和书问一个小姑娘的情况。

    其实这是崔氏的人问错了人,他们问的都是县城各大户人家的下人,他们要是问街上的人,尤其是那些开铺子或摆摊卖东西的,那些人多半都认识满宝,不,是认识他们三个。

    毕竟前些年他们没少纵横县城买卖东西。

    虽然这两年他们去了罗江县,出现在县城的机会少了,但他们的印象依然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停留。

    马车行驶在他们无比熟悉的小路上,三人将车窗推开,一脸忧伤的看着外面的花花草草,白二郎:“害怕。”

    满宝:“担心。”

    白善则搓着手掌道:“我很久没被打手心了。”

    满宝:“那真是恭喜了,今天应该可以再体验一次。”

    第898章

    挨打

    马车把四个人拉到了七里村,四人在村口跳下马车,左右犹豫了一下,最后三人还是决定先去过最难的那一关——先生那里。

    于是三人视死如归的先去了白家。

    庄先生一直没有回家,三个孩子不回来读书他也不急,就每天自己看看书,写写字,或是和白老爷下下棋,徒弟们一走半个多月,他也一句话都不问,由着他们在外野。

    三人小心翼翼的趴在院门上,悄悄的探进脑袋去看,就见庄先生正坐在树下边晒太阳边看书。

    三人你推我一下,我捅你一下,没人敢轻易上前。

    庄先生听到动静回过头来,看到院门探进来的三个小脑袋便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正想猜拳决定谁先去送死的三人一顿,僵硬的抬起头去看,就和庄先生的目光对上了。

    白二郎立即推了一把白善,白善就推了一把满宝,于是最前面的满宝蹬的一下就上前了两步,更前了。

    庄先生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满宝身为师姐,又被推到了最前面,只能抖着小手挥起来,“先生,你看书呢?”

    庄先生看了她好一会儿,目光向后一移,躲在后面的白善和白二郎便也只能挪出来,嘿嘿笑着挥手和庄先生打招呼,“先生,你最近过得好吗?”

    庄先生放下了手中的书,问道:“你们回来去见过家里人了吗?”

    三人一起摇头。

    庄先生又问,“外头的事情忙完了?”

    三人一起点头,想想不对,又摇头。谁知道后面杨县令他们还有没有事找他们?

    “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到底完没完?”

    满宝斟酌着道:“东西找到了,资料也整理出来了,这几日应该没什么紧要事了,但以后不好说。”

    庄先生便心中有数了,他点了点头道:“那你们先回家见一见父母吧,一个时辰以后到我这儿来,我来考一考你们的功课。”

    三人提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下,虽然他们这半个多月来也没看书,但半个多月前的功课多少还是记得一些的,考功课,就是要罚,应该也不会罚很重吧?

    三人退出院子。

    白善道:“我过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

    白二郎:“我也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顺便见一见我爹。”

    满宝比他们两个都放松,“我也去见我爹娘。”

    满宝蹦蹦跳跳的回家,老周头许久不见闺女了,稀罕的拉着她的手问了许多问题,并不会罚她,钱氏也一样。

    老周家的人都知道她是住在杨县令家里,有吃有喝有住,安全还有保障,周四郎说她是在那里帮杨县令整理啥文书呢。

    反正一听就是正经事,所以他们家没人担心,更没人会因此生气。

    满宝在家里转了一圈,享受了一下特别待遇后就拎着竹篮子和大丫二丫他们一起出去挖野菜,半个时辰后从山里下来便收拾出好几捆野菜,都清洗干净了放在竹篮里。

    老周头还特别不好意思呢,觉得杨县令好米好肉的招待自家闺女半个多月,他们却给人回一篮子野菜。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