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7章

    满宝和白善:……

    满宝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怒道:“你能不能猜得靠谱点儿,庄师兄还活着呢!我是不记得师母了,但你不是见过吗?”

    白二郎捂着脑袋道:“我那会儿小,早不记得了,好吧,没有祸及家人,那你们说京城是不是先生的伤心地,先生是不是在京城被欺负了没忍住?”

    白善问:“被谁欺负了?”

    满宝武断的道:“不管是谁,那个什么陈福林一定是其中一个,我今天回来都问过大吉了,先生从国子监回来后就没再出过门了。”

    白二郎苦恼,“可惜先生什么都不肯说,我们从陈福林那里也什么都查不到呀,连刘贵都说陈福林的名声很好,街坊邻居恨不得说他是大善人了。”

    满宝就转了转眼珠子,挽了袖子道:“先生不说,我们可以问兰先生呀。兰先生肯定知道什么。”

    “对,兰先生和先生是好友。”

    白善就摸着下巴道:“可要怎么问呢?直接问肯定不行,兰先生不会告诉我们的。”

    白二郎:“不直接问还能怎么问?”

    满宝摸着下巴道:“要是唐县令去问,他会怎么问?”

    白善已经提笔沾墨,思考着在一张白纸上落笔,满宝和白二郎凑上去看,然后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么问。”

    白善便微微一笑。

    另外抽出一张白纸道:“我现在就来写信,满宝你帮我看着点儿,若有错漏我们就改过来。”

    白二郎则起身道:“我出去给你们望风。”

    白善在满宝的帮助下写好了一封信,三个人又凑在一起琢磨了一下,改了一些句子和语气,都一致通过后便誊抄到信纸上。

    白善把信装好,随手抽出一张白纸来道:“顺道给唐县令写封信?”

    满宝:“也是,不然突然往益州城送信,先生肯定要问的,他一知道我们是给兰先生写信,不就猜出来了吗?”

    第955章

    打听铺子

    信交给刘贵送出去,庄先生也只问了一声,听说是送给唐县令的便不再多问了。

    白善和白二郎正式入学国子监,又开启了每日辰时出门上课,申正下学回来的时光。

    而满宝的生活也规律起来,每日和白善他们一起搭乘大吉的马车辰时出发,先到的药铺,他们再去国子监。

    午时,有时候她在药铺里吃饭,有时候直接回家吃,每天中午大吉都会去接她回来。

    她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虽然还比不上另外三个大夫,但也不至于再出现别人门前的病人排成狗,她门前一个人都没有的情况。

    而她与郑大掌柜及三位大夫的相处也越发融洽,交流起医术来也更加顺畅了。

    各位大夫都会交给满宝一些经验,指点一下她的医术,而满宝也会拿出自己和莫老师研究得不太明白的案例和药方与他们讨论,在他们有疑问时也会记下,然后回家便和莫老师一起查资料,一起琢磨着给他们一些建议。

    大家就这么互帮互助,气氛更加的融洽了,每天满宝进入药铺,三位大夫都对她笑脸相迎,热情的打招呼。

    今天热情的人里多了一个郑大掌柜,郑大掌柜给了满宝三张纸,笑道:“这是你要打听的铺子,我都叫人给你打听好了,我还使人去问了一下价钱,这前头呢是他们开的价钱,后头是我请牙人估的价钱。”

    满宝看了一眼纸上的内容,见他打听得这么详细,感动不已,“郑大掌柜,真是太谢谢你了,等我家买下铺子,我请你吃顿大餐。”

    郑大掌柜笑哈哈的道:“不必,不必,你是我们药铺的大夫,本来安家立业该是我操心的事,结果你不乐意要坐堂费,白在这儿挂单,这丁点小忙你再谢我,我可就羞愧了。”

    郑大掌柜这会儿也和满宝混熟了,说话随意了些,他笑问,“你真的不要我们药铺的坐堂费吗?其实要了,你也可以像现在这样和丁大夫他们学习。”

    因为满宝她也在拿出知识来,丁大夫他们为什么这段时间对她这么热情了?

    还不是因为能从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吗?

    而满宝身上的东西显然比郑大掌柜之前预想的还要多,他更想把人留下了。

    不想签合约不要紧,可以先拿钱,把感情培养起来了,以后再说嘛。

    满宝再次拒绝了,已经说好了不要的,再反复就不好了,先生也不会赞同的。

    不过再拿那三张纸时她觉得心里好受多了,决定等铺子定下,请郑大掌柜吃一顿略贵一点儿的饭菜就行。

    满宝收了纸,等到中午回去后就去前院里找五哥六哥他们。

    最近他们已经不那么心急的去找铺子了,而是每天出去逛一逛坊市,问些菜蔬和肉的价钱,现在家里吃的菜都是他们一大早去赶集买回来的。

    周立重他们三个小的事儿更少,庄先生看不过去,干脆把他们抓了来继续读书。

    每日上午都拘束三人在家读书,到了下午满宝回来要上课了才放他们走。

    周立重和周立威两个已经好些年没读书了,这两天是读得头昏脑涨的。就连周立君都难受,觉得先生教他们的文章都好难。

    满宝将纸递给他们道:“这是郑大掌柜打听出来的,你们看一看。”

    周五郎和周六郎现在等的就是这个了,他们仔细的看了看,待看到那个他们曾经最喜欢的宅子在这儿给的价钱竟然是三千二百两,而牙人的估价是两千八百两时都惊呆了。

    周五郎忍不住惊叫:“这也相差太大了吧?”

    周六郎不太高兴,“这是专门欺负我们是外乡人?”

    满宝点了点后面的标注道,“说是东家在外头欠了好多钱,所以急着脱手,这才估价这么低的,这位置也一般,在那儿的菜价都不会定太高,之前他们做酒楼就不怎么赚钱。”

    满宝问,“六哥,你觉着这铺子你能盘活吗?”

    周六郎思索起来,迟疑道:“我,我也不知道那儿的生意怎么样,我近来去看了,那家酒楼的客人是不多。”

    “发附近饭馆的生意怎么样?”

    “还好,但这儿的房价太高,远远比不上咱县城。”

    周五郎盘起一条腿思索起来,道:“那条街位置还是不错的,墙后头就是内城,离坊门就三十来丈,街上的各种店铺都不少,逛街的人也多,只是因为那条街上的饭馆饭菜都一般,所以大家都习惯性的往隔壁街去吃。”

    周五郎道:“我想着,老六的手艺不比其他饭馆的差,一开始肯定难做,但做的日子长了,生意肯定会慢慢好转的。”

    周五郎点着纸上的价钱道:“本来我是不太想买这个铺子的,太贵了,可如果两千八百两能买下,我们亏上个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没什么,我们不用请账房伙计,自家人就可以,这样就省了人工的开销。”

    周五郎给几人算道:“我看过,除了立君,我们都可以住到铺子里去,吃住都在铺子里,节省不少,铺子也是我们自家的,不用担心每月还有租金什么的,撑个一年半载,应该会好转的。”

    周六郎也点头道:“这段时间我们把那条街上的饭馆都吃过了,我觉着饭菜都比不上我做的。”

    满宝摸着下巴道:“再来一味好酒,饭馆就起了。”

    “你别想了,”周五郎道:“我问过京城的酒,就是普通的高粱酒都贵得很,我们买回来再往外卖,客人们爱喝还好,多少有些赚头,不爱喝,这些酒水可都砸手里了。好酒又太贵,我们买不起。”

    满宝道:“我们自己酿呗。”

    周五郎看向周六郎。

    周六郎道:“我不会酿酒,大嫂都不会呢,她只教过我做甜酒,这个我会做,五哥你喝吗?”

    周五郎没好气的道:“不喝,那是女人喝的。”

    满宝便乐道:“你们都不会酿酒,我会呀。”

    大家一起看向她,“你什么时候会的?”

    “等我去看书,学会了告诉你们。”

    众人:……

    第956章

    决定

    满宝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技能是看书后学不来的,而百科馆内各种书都有,酿酒这样的书应该也是有的。

    所以她很自信满满,直接和两个哥哥拍胸脯道:“酿酒的事交给我,铺子你们就选定了这个?”

    周五郎看着纸上的各种信息,找了笔来将好几个铺子划掉,然后把纸递给周六郎,上头现在没被划掉的只有三个了。

    “你选一个吧。”

    周六郎的目光还是忍不住落在那间最大的铺子上,作为厨子,他就是喜欢宽敞的地方。

    周立君看到了便道:“既然六叔喜欢那就买这个吧。”

    周立重和周立威也点头,“买吧,买吧,地方宽敞,晚上要是忙,坊门关得早,我们回不来也能在那儿住。”

    周五郎便看向满宝道:“来前,娘给我们凑了一千五百两的银子。”

    满宝大气的道:“剩下的钱我来出,我再给账上放二百两。”

    周五郎之前没跟满宝去益州城,可不知道她卖花赚了很多钱,他眨了眨眼问,“你手上到底有多少钱呀?”

    满宝嘿嘿一笑,不告诉他。

    周五郎就看向周立周立君摇头道:“我算不出,小姑的钱一直是自个收着的。”

    她能算出四叔有多少钱,能算出大哥和二哥存了多少私房钱,但小姑的私房钱她还真算不出来,因为小姑的账一直是自己管着的。

    而且小姑人在外面行走,来前的路子有很多,卖花得的这些大钱她当然知道,但除了这些钱,小姑得钱的渠道还有很多呢。

    比如季家给的谢礼,来回好几趟,她并不全都知道有多少。

    再比如她和纪大夫出诊,她总能分到一些诊金,去一些富贵人家,人家见小姑可爱,还会额外给一份见面礼。

    除此外,还有他们庄子的收益。这两年老周头和钱氏以满宝要在外读书为由,不要满宝再往公中交钱了,她前脚交上去,老周头后脚就扣下来,说是要还给满宝。

    不过老周家上下一致觉得那是老周头扣下来自己存着,就算是要给满宝,估计也是等满宝要成亲的时候给。

    但出门前,老周头和钱氏拉着满宝说了许久的悄悄话,那些钱说不定还真给满宝了。

    所以她是真的算不出。

    周五郎虽然很想知道幺妹到底存了多少钱,但见她乐滋滋的不肯说,他便也不再问了。能给得起就好。

    “行,明天我去找个牙人去谈价钱。”

    满宝问,“要不要请郑大掌柜帮忙去做个中人?”

    周五郎想了想后摇头道:“暂时不必了,我先去谈一谈,能谈得下来我们自己签了,不能,再找郑大掌柜出面吧。”

    周立重道:“我们都知道估价了,何必还要花钱请个牙人?”

    周五郎道:“你懂什么?这买铺子的事复杂着呢,谁也不知道这里头还有没有别的事,那些牙人有人脉,也熟,知道这样的事要怎么弄,我宁愿多花几两银子有保障,也不想事后被人坑。”

    满宝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

    周五郎起身道:“行了,你啥时候把钱给我?”

    满宝道:“晚上给你,我回去数一数钱。”

    周立君特别好奇的跟着回去,“小姑,你的钱到底藏在哪儿呀,那么多的钱呢。”

    满宝面不改色的道:“看见我屋里那么多箱子了吗?”

    “那不是装书和衣裳的吗?”

    满宝意味深长的道:“所以我不告诉你。”

    不过满宝决定找时间把系统空间里的银子换成金子,金子要比银子好带多了。

    满宝数了数自己的银子,抽出一千五百两来,想了想,又把她的那些金子找出来,换出了部分银子,这才放在一个空的藤箱里拿出空间。

    晚上周五郎就领着弟弟和侄子们过来抬钱。

    看到满宝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藤箱,打开,里面全是银子。

    他便认真的看了一下那床底下,怀疑的道:“你的钱藏在床底下?”

    “不是,这是下午放进去的,五哥,你别总是想找我的钱藏在哪儿,要不然下次我去把你的私房钱找出来直接给五嫂。”

    周五郎脸一红,小声的道:“胡说,我不藏私房钱的。”

    周六郎带头起哄,“噫——”了一声,一脸的不相信。

    周五郎就踹了一脚周六郎屁股,“噫什么,我都有媳妇了,藏什么私房钱?只有四哥和你才想着藏私房钱。”

    周六郎就鼓动满宝,“满宝,快去把五哥的私房钱找出来。”

    满宝挥手道:“行了,行了,快把钱抬走吧,立君,你可得把我的账记上,回头铺子赚了钱,收益可是要分我一半的。”

    “我知道了小姑,我会记上的。”

    周六郎一边抬钱一边道:“满宝,你直接要一半的收益太多了吧?最多给你四成。”

    周立重也点头,“是啊小姑,你钱只出一半,可我们还出人工了呢,我们这会儿可是没工钱的,白干活儿。”

    满宝想了想道:“行吧,那就四成。”

    周立威:“小姑你要不再考虑一下三成?”

    满宝哼哼道:“不行,我还出酿酒的方子了呢,酒水也能挣不少钱的。立君,回头这个也要记上。”

    周立君点头,高声应下,“好!”

    满宝以做姑姑的威严定下了四成的收益,在心里和科科道:“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放肆的买买买了。”

    科科丢给满宝一个笑脸的表情以作鼓励,不过它不是很有信心的,对他们赚钱的能力。

    因为它在百科馆内找了找,适合远古时候的酿酒方子,现代研究出来的一个都没有,至于有关记录,它仔细的找了找,发现都没有具体的配方,只是有一些技艺的描写而已。

    等满宝把抬钱的人送走,它这才把这个结论告诉满宝。

    满宝盘腿坐在床上,依旧很有信心,“拿来我看看,既然有记录,那应该不难琢磨出来,以前做各种豆干我们不就是这么琢磨出来的吗?”

    科科便把找到的那几本书搜出来给她看。

    满宝特别豪气的买下,然后付了积分印刷成书。

    满宝取了书出来翻找,问道:“在第几页?”

    第957章

    买下

    科科给她报了一个数字,满宝翻过去看,半响,沉默了下来,“就这一句话?”

    科科道:“是两句。”

    满宝:……

    “这一本书只有这两句话是写酒的?”

    “宿主可以看一下别的书。”

    满宝看着书上的“早在远古时候,人类便记载了各种酒水的存在,在一本《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中记载有‘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粱所酿为最正。北方之沛酒、潞酒、汾酒皆高梁所为。’……”

    只有这两句的记载,满宝都惊呆了,她翻到前面去看书名——远古时代风物研究。

    满宝将书啪啪的翻飞,大叹一口,开始去摸别的书看。

    三本书,都有一小段涉及到酒的内容,其中最为详细的一段是论述一个朝代是否有蒸馏酒的,因为历史中记载的烧酒做法是“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但实际上,从古时候开始,普遍认为的烧酒为蒸馏酒。

    满宝摸了摸下巴,问道:“什么是蒸馏酒?”

    科科道:“这是一个定义,不用购买书籍,我就可以帮你检索。”

    说罢将蒸馏酒检索出来给她看。

    满宝看到这长长的两大页词条,乐起来道:“哎呀呀,这上头不就说得很清楚吗?这词条可比书上写的还详细。”

    满宝翻到最后,甚至还看到了列举出来的两个酒的具体配方。

    满宝高兴得不行,自信满满的记下来,记着,记着她觉得不对了,首先是这个器具,这个蒸馏器是什么东西?

    还有,玉米是什么东西?

    高粱和小麦她是知道的,可为什么这么多高粱和小麦和那什么玉米一块儿才做出来这么一点儿酒?

    满宝纠结起来,停下了笔,又看向了那三本书。

    满宝熬夜看书,第二天又把书给带到了药铺里,没病人的时候她就拿出来看,在看完那本描写了最多酒的书后,她终于知道了点儿什么。

    于是下午回到家后,满宝便坐在了庄先生的对面,问道:“先生,你爱饮酒,世间很多人都爱饮酒,那为何酒楼和酒肆不多做些酒售卖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