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9章

    白善想了想后道:“那我也请几个人吧。”

    满宝问:“谁呀?”

    “彭志儒和卢晓佛,”白善顿了顿后道:“还有封宗平他们。”

    虽然他与他们也算不上朋友,但在学里偶尔也会说话,他请他们,他们应该会去的。

    满宝高兴,“好呀,你还有谁想请的都请来。”

    第960章

    准备

    满宝算日子的业务不是很熟练,她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没算出来,因此跑回书房里翻书,算了又算后才确定下一个日子,“二十一是个好日子呀。”

    白善表示赞许,“正好休沐。”

    满宝点头,而且还有四天的准备时间,足够了。

    满宝将这个日子告诉周五郎。

    周五郎便带着大家开始预备起来,庄先生给他们写了牌匾,周五郎便带着去给人刻字去了。

    满宝在牌匾刻好的当天特意和庄先生请了半天假,去看了一眼店铺,帮着周五郎他们把行李给搬过去。

    店铺后院里有两间可以住人的房间,还挺宽敞,周五郎他们还是决定在店里住,这样会方便经营。

    满宝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在后厨里看到两口铁锅,其中一口显然是新打的。

    周五郎道:“京城唯一的好处就是铁锅比家里那边卖的便宜点儿。”

    满宝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京城是大城,在我们那儿珍贵的东西就会便宜些。”

    物以稀为贵,满宝对此感触最深,比如商城里的那个卖花的卖家,因为他们那里没有水仙,她只是让科科拍了一张照片给他,他便高兴得不得了,一口气拿出了好多她听都没听说过的花送她。

    不过也正是因为没听说过,确认这种花卉似乎不存在她这个世界,她才没有接受。

    满宝还是很惋惜了一下。

    不过她大概理解了卖家的心情,于是再经过科科和D博士的同意后,她把D博士的研究所告诉他了。

    这一次满宝将一株水仙挂在了论坛上,D博士直接购买了,目前她的研究已经有了一点儿进展,虽然更多的研究没出来,但她已经知道要如何分株,哪怕她只买了一株,只有一个肉球,但她就是可以切分成八份,并保证它们的存活率,目前基因的保持度也不错。

    自从上次科科涉及了些未来世界的情况被失联后,满宝便无师自通的知道了在系统内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问。

    也知道了如何去汲取她想要的信息。

    不论是科科,还是她接触到的论坛中的研究者,或是商城中的卖家,满宝发现,对于动植物,他们最在意的就是基因,尤其是其中基因的稳定性。

    她觉得这一点儿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对科科的那个世界很重要。

    根据她的经验,通常是缺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便贵,便很重要。

    显然,未来世界的基因很不稳定,所以他们需要具有稳定基因的动植物。

    而这其中的东西又分为多种,以前满宝也收录过菊花,科科说,扫描过后,同一品种的菊花没有被收录过,所以给的积分还不少。

    她以为他们那个世界是没有菊花,可现在看来,他们也是有菊花的,至少是有菊花的样子的,只是基因变了,属于变种的菊花。

    满宝觉得那个世界很惊奇,明明拥有很多东西,却又似乎没有拥有他们一样。

    有人送了他们买的东西来,周五郎才指挥他们把东西放好,一回头就见满宝在发呆,便道:“你要觉着无聊就先回家去吧,或是出去玩儿,别在这儿呆着了。”

    满宝回神,撸了袖子道:“五哥,我帮你们。”

    “别,你这手可金贵得很,是要拿针的,可不能搬这些重物,万一伤着了怎么办?”周五郎一边将东西规整,一边道:“今儿立重去驿站把爹的信给取回来了,信上说家里的麦子都收了,今年收成不错,四哥单给唐县令和益州那边的村庄卖麦子都挣了不少钱,还说刘老夫人就要上京来了,问要不要托她带些钱上来。”

    满宝伸手,“信呢?”

    周五郎拍了一下她的手道:“在家呢,谁还随身带着信?等回去了给你拿。”

    满宝便收回了手,她垂眸想了想道:“回头得告诉四哥一声,益州那边的麦子生意不能做了,去年唐县令放出去了不少麦子,今年肯定有不少收成好的,所以我们的麦种名声才好。”

    “这会儿他们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肯定有不少人会往外卖麦种,明年肯定不赚钱了,我们卖自家的也就算了,卖不了麦种也能当麦子卖,可要是再收购别人家的就亏了。”

    周五郎连连点头,“我也是这样想,除非四哥他们要把麦种拉到别的地方去卖。”

    “绵州,益州肯定都不行了,陇州也不行,白善他们家几乎把那边的生意都占了,”满宝直接在心里划去一大片区域,然后道:“除非往更远的地方去,去荆州看一看,再远,那就是洛州、郑州一带了。”

    周五郎一个地方都不认识,直接问道:“在哪儿?”

    满宝沉重的道:“离我们很远。”

    “那算了,就为了卖车麦种,这路上都得花销多少了,还危险。”

    满宝点头,“还是种地吧,等回头我找到了葡萄种子,我们回家种葡萄,然后酿葡萄酒。”

    这几天周五郎没少听满宝念叨酿葡萄酒,一开始他还信心满满,特别高兴,还特意去问过庄先生。

    然后问过后他的热情就被浇灭了,他觉得满宝太不靠谱了,于是道:“算了吧,那葡萄种子连个影儿都没看着呢,还不如种药材呢,今年大哥他们又把二哥的山整了整,往山上栽了好多女贞子。”

    满宝有些失落,“女贞子也行,我问过郑大掌柜了,女贞子很少有人种,多是采摘的野生,产量很不稳定,每年都缺货的。家里种得多了,要是益州吃不下,可以拉到京城来卖。”

    周五郎也点头,“没错,药材总是不愁卖的,就跟粮食差不多。你觉着我们家除了女贞子还能种啥?”

    “红枣,”满宝想也不想道:“生的好吃,干的也好吃。”

    她在药铺里,郑大掌柜最喜欢给她红枣当零嘴吃了。

    周五郎起身就走。

    满宝坐在后面招手,“五哥你考虑一下啊,你的山和六哥的山还空着呢。”

    周五郎跑了。

    第961章

    开张

    老周家的人将牌匾挂上去,用红布蒙着,在二十这天把所有的食材酒水都准备好了,周六郎还带着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炖了不少东西,揉了不少的馒头,又煨上一大锅高汤。

    二十一一大早,高汤的香味就飘了出去,周遭三四家铺子里都飘着他们家食材的香气。

    周立君早早就在柜台那里准备好笔墨和算盘,这是她从哥哥弟弟手里抢到的活计,连周五郎亲自出手都没抢过她,最后定下了她是账房。

    然后按照长幼有序的排法,周五郎领了掌柜,周六郎自然是主厨了。周立重和周立威只能做了伙计,顺便兼职帮厨。

    周六郎觉得周立威和周立君别的都像老周家的人,就是做饭的天赋上全像二嫂去了,而不巧,周立重在这方面又不像大嫂。

    但矮个子里挑高个儿,周六郎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定了周立重更多的留在厨房里帮他。

    满宝知道以后自告奋勇,撸了袖子道:“六哥,那天忙,我也可以在厨房里帮忙的。”

    周六郎看了她一会儿道:“你的话就算了吧,你也就会烧火。”

    “烧火怎么了,你看不起烧火的吗,要知道这煮饭做菜都得火烧得好。”

    白二郎道:“烧火我也会呀。”

    “那你来帮忙吗?”

    白二郎立即回神摇头,“算了,我还是在前面帮你们招呼客人吧,不过我可以帮你们端菜,这个我在行。”

    话是这么说,但老周家还不至于真让客人们去端菜送水,其实他们这么多人也的确够忙的了,就是速度慢一些也没什么的。

    七月二十一一大早,周记饭馆的后院便忙碌了起来,满宝三个从马车上跳下便和大吉挥挥手,如小牛犊一样冲进后院,深吸一口气后道:“好香呀。”

    周六郎一笑,打开一个蒸笼道:“我做了大肉包子,你们吃不吃?”

    虽然已经吃过早食了,但三人还是咽着口水点头。

    周六郎给他们盛了一碗汤,又捡了六个大肉包子给他们放在桌上。

    包子还热乎乎的,咬一口,汁水微微溢出,肉末与白面的香软混合在一起,特别特别的好吃。

    满宝满足的呼出一口气,问道:“六哥,我们不卖早食吗?”

    “今儿来不及了,明天才卖,今天大肉包子是送客的。你们吃着怎么样?”

    满宝狠狠地点头,“好吃。”

    周六郎不太重视满宝的意见,主要她吃什么都说好吃,他看向白善和白二郎。

    白善和白二郎也连连点头,“是真的好吃。”

    周六郎有信心了些,高兴的道:“那就好,今天我们店就用这个送客,明儿开始卖早食。”

    庄先生算着吉时,和刘贵他们稍早一些到来,他们刚在二楼坐下,郑大掌柜便带着一群人来了,古大夫和陶大夫也在其中。

    药铺里只留下丁大夫值守,连小郑掌柜都来了。

    除了他们,郑大掌柜还请了他好几个朋友来帮他们暖场子。

    满宝很高兴,请他们上二楼。

    庄先生还没见过郑大掌柜,这次正好见一见。

    郑大掌柜早从纪大夫那里知道满宝有一个老师,她很听他的话,所以早想见一见了,这也的确是他这次过来暖铺的目的之一。

    俩人笑盈盈的互相拱手做礼,认识,然后一起坐下说话。

    满宝才和他们打过招呼,楼下又来了新的客人,她探头往下一看,就见白二郎领着他的同窗们进来了。

    依然是被请到了二楼……

    白善只请了封宗平三个和彭志儒及卢晓佛,他们来得稍晚些,但也是在吉时前来的。

    贵客都请到了二楼就坐,郑大掌柜没想到他们还请来了国子监的学生,客气的打过招呼后就看楼下的周五郎不断的往大堂内接引客人。

    有他这几天结识的菜农,也有专门杀猪卖肉的屠夫,还有同一条街上铺面的东家……

    吉时一到,鞭炮声便响起,一行人站在门下看热闹,满宝高兴的把巴掌都拍红了,还跟着围观的人一起哦哦的叫着。

    周五郎正要找她,扭头找不见她,听见声音才把人找出来,往前头一拽道:“满宝,你运气好,快要扯红布。”

    满宝伸手拽住红布便狠狠地往下一扯,匾额露出,众人跟着欢呼一声,周五郎拱手上前,与围观的人道:“今日我们周记饭馆开张,凡进店吃饭的都送一盘大肉包子……”

    围观的人纷纷拱手回礼,有想吃的便进店去,不想吃的则转身离开。

    很多人都喜欢去新开的铺子吃饭,就是因为新开的铺子当天会有送的食物,便宜又实惠。

    但也有很多人对新开的铺子不是那么有信心。

    周五郎引进一部分愿意进门吃饭的客人,引导他们坐到座位上,周立威便跑去招待,报菜名,拿了笔去记菜单。

    没办法,他记性还没那么好,只能拿笔记下序号。

    满宝跑到后厨帮忙,周六郎做好了饭菜便放在案上,周立重一样一样的端出去,上菜速度还行。

    周六郎毕竟在知味馆里干过,对后厨的事很熟,对这种忙碌很快就上手了,周立重他们慢一点儿,但他们一直记得周六郎说的,宁稳勿急,所以一路也没出什么岔子。

    二楼也送了饭菜,庄先生代满宝招呼郑大掌柜等人,白善招呼自己的朋友,白二郎也招呼自己的同窗。

    只是大家都是国子监的学生,又分了两桌,这会儿干脆就凑在一起说话。

    封宗平他们三个是学长,话题很快就围绕着他们进行了。

    封宗平本来就是个自来熟,这会儿有人搭话,他的话就更多了,不一会儿就把两桌子上的人都混熟了。

    彭志儒和卢晓佛都有些内向,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白善会邀请他们,主要是白善看着比他们还要内向,在班里更不喜与人说话。

    但他们三个毕竟是一起的,进入国子学有着相同的境遇,所以哪怕和白善不熟,他一请,他们也就来了。

    只是来了才发现,除了封宗平三个学长外,他们两个竟然是白善唯一请的同窗,俩人面上不显,心里却是有些许高兴的。

    对白善也多亲近了两分。

    第962章

    待客

    封宗平喝了酒,左右看了看后看向白善,问道:“周小娘子呢?”

    “在后厨呢。”

    封宗平笑着颔首,问道:“这铺子是你们三个一起合作的,还是她单开的?”

    白善道:“她家单开的,怎么了?”

    “没怎么,只是觉着厉害,初入京城的外乡人可是很少有人能在京城开铺子的。”

    而且楼下其乐融融,一个上门来找麻烦的都没有。

    他祖父现在是刑部尚书,更早一点儿是刑部侍郎,他打小在京城长大,从他祖父那里可听到过不少案子,大的小的,其中京城地界儿的,最多的就是打架斗殴。

    封宗平好奇的打量白善,不是说白家没什么靠山,只出了白启一个功臣吗?更别说周满了……

    说到周满,封宗平这才想起,他似乎还没问过周满的家世呢。

    难道他们家才是家世好的那个?

    封宗平正想再问,满宝已经在后厨里帮完忙,洗脸净手后跑上楼来招呼郑大掌柜。

    郑大掌柜笑着招呼她,“你家这饭菜不错,很下饭,我看将来生意必定不错。”

    满宝笑嘻嘻的拱手,“谢大掌柜吉言,您吃得还好吧?”

    “好好,已经很少再吃到川味儿这么浓的饭菜了,尤其今日还结识了庄先生这样的人物……”

    郑大掌柜没两句话便和庄先生商业互吹起来,满宝在一旁听着,等他们互吹完了便招待了众人一下,当然,她是不能喝酒的,但她可以以茶代酒的敬众人一杯。

    从郑大掌柜他们的桌子转到了国子监学这边的桌子上,白二郎的同窗全都不认识满宝,彭志儒和卢晓佛也不认识,但封宗平他认识呀,他特别热情的和满宝打招呼。

    然后问道:“上次你说你一个朋友特别的像,他是谁?”

    满宝没想到他到现在还记着这事呢,问道:“你非得知道他是谁干嘛?”

    “我要是不问清楚我会睡不着的,”封宗平道:“我听你的意思,那人我竟也认识?但我似乎没印象。”

    满宝想了想后道:“你还真认识。”

    满宝说到这儿灿然一笑,乐道:“唐鹤认识吗?”

    封宗平:……

    云信玹和易子阳:……

    满宝一看到他们的表情就更乐了,问道:“认识吧?”

    封宗平只觉得喉咙发紧,他轻咳了一声问:“你是怎么认得唐学长的?”

    “我们以前在益州城读书,你觉得呢?”

    封宗平就回头问云信玹,“唐学长是外放到益州了吧?”

    云信玹:“好像是的。”

    封宗平便长叹一声,“难怪呢。”

    难怪她能反过来坑她,她以前肯定没少被唐学长坑,还有……

    封宗平看了眼生意还不错,且平安无事的周记饭馆,笑问:“你们关系很好?”

    满宝道:“一般,一般吧。”

    封宗平才不信呢,回家后便让人去打听一下今天怎么没人去找新开的周记饭馆麻烦。

    没过多久下人便回来了,道:“小的找那条街上的混混问过了,说是杨家的管事传出话来,说周记饭馆是他们家罩着的,所以没人敢去找麻烦。”

    “杨家?不是唐家吗?”

    “少爷说的是哪个唐家?没打听到什么唐家。”

    封宗平就问,“是哪个杨家?”

    “梧桐巷的杨家。”

    封宗平惊讶,沉默了一下后想起来,杨家的那位杨学兄似乎是去了绵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