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庄先生冲三个弟子挥了挥手,又扶着白二郎的手坐回了椅子上,他对姜先生等人笑道:“今日姜先生带来的茶也太好了些,没想到才喝了几杯就醉了。”姜先生偏头看了一眼陈福林,见他垂着眼眸沉默的样子,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姜某平生还是第一次见有醉茶的,来来来,庄兄再喝一杯解解醉。”
姜先生递过去,庄先生还真的接过去喝了一口,赞道:“好茶。”
众人:……所以这到底是真醉茶还是假醉茶?
不过这会儿大家看着神色平淡的庄先生,再看一旁紧盯着庄先生的陈福林,大家也琢磨出味道来了,这两位同乡兼同窗的关系貌似不怎么样啊。
陈福林等他们说完了话便和庄先生笑道:“许多年不曾见过庄兄了,不如我们约个时间叙叙旧如何?”
庄先生就笑道:“我看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日吧。”
陈福林一愣,笑道:“如此也太赶忙了,不如改日我在状元楼设宴,请庄兄去喝一杯水酒,我记得庄兄以前很爱喝酒的。”
庄先生怅然道:“是啊,喝酒误事,所以庄某人已经戒掉了。”
三个弟子一起抬头看他们先生,心道:才怪,明明还是那么爱喝,果然先生的嘴,骗人的鬼。
陈福林也不信,上次在状元楼撞见他,他不就喝醉了吗?
姜先生笑问:“所以你现在不醉酒,却醉茶了吗?”
庄先生一本正经的点头,“是啊。”
前段时间刚和他喝过酒的陈先生:……
陈福林顿了顿,不死心的道:“不知道庄兄入京后住在何处,不如我明日上门拜访叙旧?”
“陋室寒微,恐怕怠慢了陈大人,不敢请大人进内。”庄先生随手一指,也不管那儿是哪儿,笑道:“陈大人与我有话说,不如今日就借一借东道主的便利。”
姜先生抚掌笑道:“这个随性好,陈大人和庄先生既然是同窗旧友,那也不要如此多礼嘛,就照庄先生说的,择日不如撞日,嗯,我看也不用去别处,这儿就很好,我们给你们腾个地方就是。”
说罢吆喝上众人,“走,我们过去中庭那边看看今年中秋都出了什么好诗句了。”
众人早回过味儿来了,看着俩人的架势,旧情恐没有,旧怨倒是有可能。
大家客气的笑了笑,纷纷随着姜先生离开。
彭志儒和卢晓佛迟疑了一下,看了一眼白善后也跟着姜先生走了。正打算跟上的陈先生回头看见白善他们三个动也不动,忍不住叫上他们,“让你们先生说话,来,你们刚从中庭那边过来吧,带我们过去看看?”
三人一起扭头看向他们先生,庄先生对他们微微点头,三人又齐齐看了陈福林一眼,觉得他年纪看着也就比他们先生年轻一点儿,就算打起来他们先生一时间也不会太吃亏,便转身一起离开了。
不过他们拒绝过去中庭,他们找了块稍高一点儿的地方靠着,悄咪咪的看着那边,万一真打起来了,他们好以最快的速度去支援。
见他们都走了,庄先生便伸手道:“陈大人,请坐吧。”
陈福林苦笑一声道:“洵美,你必要与我如此生分吗?”
庄先生抬眸淡淡的看着他。
陈福林微微移开目光,不对着他的眼睛,脸上还是一样的真诚表情,“你,你怎么会来京城?”
“人年纪大了便容易回想旧事,想着,想着,便想再走一走曾经走过的地方,所以就来了。”
陈福林点头,叹息道:“是啊,我也常想起以前在益州求学的日子,我比你年长一岁,可很多时候还需要你来照顾我。这次打算在京城停留多久?”
庄先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浅笑道:“不定,可能三五月,可能三五年也不一定。”
陈福林一下便攥紧了拳头,片刻后他又放松下来,笑问:“刚才那三个年轻人是你的弟子?这是进京求学,打算等明年国子监大考的?”
庄先生笑而不语。
“我之前听人说起过,你在绵州开学堂收徒,没想到能教出这么好的弟子来,我看他们年纪都还小,明年大考你有多大的把握能考上?”
庄先生喝了茶后放下茶杯,笑道:“他们不用考了,此时就已在国子监内。”
他笑道:“一个在国子学,一个在太学,比当年我们府学举荐的待遇要好很多,我记得,当年我们若有幸被府学选中举荐,也只能进四门学吧?”
“对了,陈大人不就是四门学里出来的吗?”
陈福林咽了咽口水,看了庄先生的眼睛一眼后移开,笑道:“那也是洵美相让,要不然我也不能赶在最后一年入国子监。”
庄先生挑了挑嘴唇没说话。
陈福林轻声道:“洵美,你离京以后,我曾托同窗们找过你,想要举荐你去通州做县丞,你也知道,当年我叔父在通州任刺史,你去了那里,以你之能,再加上我叔父的助力,过不了多久就能升任县令,可惜当时你离开京城后就没了音信,听说你回乡把弟妹和侄子带走了,唉……你这是何苦呢?”
庄先生看着他这张和善的脸,突然就腻味起来了,“陈大人想说什么便明说吧。”
陈福林摇了摇头,“洵美,你对我误会太深了,我知道,当年的事解释太多你也不信我,但你要相信,你我情谊,当时的事真的不是我初衷,上次在状元楼里碰见你,我以为是你,又怕不是你,还派下人去找你……”
“我知道,”庄先生浅笑道:“我知道有人有车跟着我。”
陈福林一下就噎住了。
见庄先生冷淡的看着他,陈福林便举起手发誓道:“洵美,我发誓,我并无恶意,我们都这把年纪了,半截身子入土,我还有什么可瞒你的呢?我发誓,不论是二十多年前,还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都没想过要害你。”
庄先生看了他半响,点头道:“好,我信你。”
第1022章
真情假意
陈福林一笑,问道:“那你是原谅我了?你给我个地址,我明天提了月团和美酒去拜访你。”
庄先生摇了摇头,“我信你,可叙旧还是算了,最好将来也不要再见面了。”
陈福林:“这是为何?”
庄先生叹气,“我一直怕见旧友,陈大人难道就一点儿都不怕吗?”
陈福林对上庄先生的目光,不由噎住,半响说不出话来。
走出老远的陈先生和姜先生等人汇合,摇头笑道:“陈大人宽和,出了名的老好人,而庄先生看着也是心胸宽广之人,怎么俩人看着就不对付呢?”
姜先生笑道:“性情不和吧,这就和写字用笔一样,有的笔它看着很好,但它就是不合你的手,这不就处不到一块儿去了吗?”
陈先生:“……那是庄先生这支笔更合你呢,还是陈大人那支笔更合你?”
姜先生便哈哈大笑道:“哪有你这样比喻的,小心老庄回头找你算账。”
得,陈先生不用他回答也明白了。
而还依旧站在高地上的满宝三个正盯着远处说话的庄先生和陈福林讨论得热火朝天,“你说,先生和他到底有什么恩怨?”
白善眼神好,看得到他们的神情,道:“看脸色不像是吵起来的样子,不过先生很客气,也不像是和对方很熟的样子。”
白二郎:“先生不是小气的人,我觉着总不可能是上学时候打架遗留下来的问题,一定是结仇了。”
白善都头疼,“会是什么仇呢?”
正猜着,三人见庄先生站起来走了,三人立即转身飞奔下去,“先生,我们要回家了吗?”
庄先生笑道:“急什么,我是带你们来参加诗会的,这会儿评比的结果还没出来呢,怎么能先走呢?对了,今儿你们都做了什么诗?”
白二郎先举手道:“先生,我没作诗。”
庄先生了解他,点了点头道:“不作就不作吧,不过回去以后,你不许再赖床了,每日早起后都要先到园子里读两刻钟的诗文,然后再用早食去上学。”
白二郎:……
庄先生扭头看向另外两个,“你们呢?”
师徒四个说着话回到中庭,正巧大家的诗也写完,而裁判也快评比出来了,一张张诗文正被打开来给众人共赏。
章徽拿出他们评定出来的前三名,笑道:“今日诗会收获还颇丰,我手上有三首好诗与诸位同赏,尤其是白善的这一首……”
庄先生都没来得及从白善那里听到诗呢,闻言扭头看了他一眼,也不用他再说一遍了,直接上前去看。
“……月下桂香话先考,祖愿新竹绕凤池……”庄先生赞许的点了点头,和白善道:“你总算摸到了作诗的边儿了,哈哈哈……”
姜先生正站在不远处,听到他的畅笑声找过来,笑问,“你这弟子不错呀,这是拿了今天的榜首啊。”
他话音才落,站在上面的裁判已经在找白善了。
满宝和白二郎立即高兴的一左一右的把白善往上推。
接下来就是诗会的老套路了,作为前辈会勉励一番后辈,然后就将他们得到的彩头当众给他们。
作为榜首,白善得到的是莫会园特定的彩头,说罢,章徽拍了拍掌,便有人抬了一盆花上来,白善定睛一看,正是他们上午刚欣赏完的墨菊。
章徽笑眯眯的道:“菊花傲风,这墨菊更是稀罕,墨色又尊贵,白小郎君,望你将来能如这盆墨菊一样不惧秋寒,在文坛中尽情开放。”
白善:“……是,定不负大人期望。”
他看着被放在桌子的正中间任人观赏,再扭头看了一眼众人艳羡的目光,最后只能默默地收回目光看向满宝。
满宝张大了嘴巴,和他大眼瞪小眼,都觉得这一把有点儿亏了。
白二郎也张大了嘴巴,然后就低下头去憋不住的笑起来。
满宝忍不住掐了他一把,小声道:“笑什么笑,傻子,你也亏了好不好?”
白二郎嘀咕道:“他有好处也是先给你,我才不稀罕呢。”
庄先生也看着那墨菊半响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姜先生一脸的艳羡,“这菊花看着快要开了,老庄,回头我可要去你那里赏花。”
庄先生瞥了他一眼,问道:“你喜欢?”
姜先生点头道:“喜欢呀。”
“那送你了。”
姜先生:“……”
他一脸的怀疑的看着庄先生,“你这是玩笑还是……”
庄先生:“认真的。”
“你不问问你那弟子?”
“他会愿意的。”说罢,将正好下台的白善招手叫过来,道:“姜先生喜欢墨菊。”
白善立即道:“那送给姜先生好啦,一会儿让下人搬出去送到姜先生车上?”
姜先生见他一点儿勉强劲儿都没有,这才相信他好似是真的不太喜欢这墨菊,可是,为什么呢?
他目光来回看着他们师徒几个,问道:“你们是不喜欢墨色?”
不,他们是不喜欢满宝的墨菊,花花草草,他们还是很喜欢的,前提是不能是满宝从外头买回来的那些。
于是大家一起瞥眼看向满宝。
满宝轻咳一声,点头道:“不错,我们都喜欢鲜艳的花色,比如红色呀,黄色呀,越鲜艳的越好看。”
姜先生:……没想到庄先生人看着还有些高雅,喜欢的却是这么俗的颜色。
既然如此,姜先生就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份礼物。
他扭头看见在一旁与人说话,目光却一直落在这边的陈福林,干脆好人做到底,叫上庄先生师徒道:“头名也决出来了,你这弟子别的不说,今日之后至少在这一片当中是扬名了,再把这诗往外一传,扬名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在此多留了,一块儿出去吃个午食?”
庄先生趁机邀请,“不如去我那儿吧,家里不仅有厨娘做菜,还有我从老家带来的桂花酒,今日是中秋,正好饮一杯。”
姜先生忍不住乐,“你不是戒酒了吗?”
“嗯,看来今日要犯戒了呀。”
俩人相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不太喜欢喝酒的满宝、白善和白二郎一脸莫名的看着俩人,完全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
第1023章
扬名
出了莫会园,外头有不少围着的半大少年和孩子,庄先生停了一下,从钱袋里取出一把钱来,冲那群孩子一招手。
为首的少年看见,立即领着一群孩子呼啦啦的围上去。
白善和满宝白二郎一脸懵的看着,不明白先生要干什么。
姜先生看见了却微微一笑,站在一旁等他。
庄先生把那一把钱交给少年,笑道:“才里面出来了一首好诗,被点为了榜首,你们往街头巷尾里跑一跑。”
少年高兴的应下。
庄先生便把白善的那首诗一字一顿的念给他们听,少年反复读了两遍,确认没有遗漏后便扭头问他身边的人,“你们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说罢,一人念了两句,旁边一人就接上两句,有的孩子年纪小,就只记一句,但也记住了。
少年见状便微微点头,和庄先生保证道:“老爷放心,我们记下了,不知道榜首是哪儿的人,今年几岁呀?”
“国子学白善,今年十三。”
“白小郎君好厉害呀,”少年夸张的夸赞了一句后问,“不传籍贯吗?”
庄先生笑道:“不必,就传国子学白善。”
少年记下了,将庄先生给的钱往怀里一塞,招呼着小伙伴们避到一边商量了一下,不一会儿就沿着街道欢快的跑走了,嘴里还念着白善作的诗。
三个没见过世面的弟子都张大了嘴巴,震惊的看着这一切。
庄先生看见后对姜先生歉意的笑了笑,道:“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让姜先生见笑了。”
姜先生收回目光,笑道:“少年纯真,难得,难得啊。”
他正要走,想起一事,“咦,你们进京不是好几个月了吗,怎么他们这会儿还不了解这个?”
庄先生笑道:“以前想着他们年纪小,这种事不必急于求成,所以我只拘着他们在院里读书。”
姜先生就一边走,一边与白善说话,“成名还是要趁早,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嘛,别人想要你的年纪,你的才华还没有呢。你既然有了别人没有的东西,那就要好好利用,不然岂不是暴殄天物?”
诗会的下人将墨菊捧了出来,姜先生特别高兴的叫他家下人接过,然后拉着庄先生去与他同乘,留下白善三个弟子依旧一脸懵的爬上了自家的马车。
马车走出不愿便能隐约听到正有人在朗朗齐声念他的诗。
满宝和白二郎一左一右的看着白善。
白善脸色薄红,有些恼羞成怒的问道:“看我干什么?”
满宝觉得今天真的是长了世面,“原来扬名是这么扬的。”
白善的脸没那么热了,这才思考起来,“难怪入京的读书人要花那么多钱,来前祖母就与我说过,要是钱不够就问刘贵要,原来钱是要这么花的。”
满宝和白二郎一起扭头看他。
白善一回神看到他们的目光,道:“别看了,我还没问刘贵要银子呢,现在依旧用的是我自己的钱。”
白二郎就转了转眼珠子道:“那你说,我要是以此为理由问我爹要银子,我爹会给我吗?”
“会给你一顿棒槌吧?”满宝道:“你身上有多少钱你爹能算不出来?而且京城里还有你哥在呢,你花没花钱他不知道吗?”
白善:“而且,你要这么花钱就得先做出好诗来,到时候堂伯问你要诗,你能作出来吗?”
“挤一挤还是能作出来的。”
满宝道:“若是不好,不如留着自己压箱底,拿出来流传是会丢脸的。”
白善点头。
白二郎想了想,只能放弃了这一伟大愿望,趴在窗户上叹气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这么花一大把钱,让人也这样大街小巷的念我的诗。”
“你还小呢,急什么?”满宝道:“等你再大一点儿,学识足够了,就算你没这方面的天赋,只要用心,总能做出一两首还行的诗来。”
白善扭头问满宝:“你想扬名吗?”
满宝想了想后摇头,“我不想以诗扬名,我想以医扬名。”
她眼睛闪闪发光的道:“我喜欢将来大街小巷都说我周满是个小神医。”
白二郎回头,“为什么不是大神医?”
“你真笨,当然是因为她年纪还小,只能算是小神医了。”白善扭头对满宝道:“不过我觉得你这个比作诗还要难。”
治人和作诗是不一样的,作诗可以靠天赋,再努力努力,灵机一闪说不定就出来一首好诗了,可治病救人,却不仅需要足够的学识,还需要经验,还有机会。
并不是治好了一两个病人就能被扬名成为名医的,更何况成为神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