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7章

    别说她了,就是白善和白二郎都看呆了。

    郑大掌柜也亲自来了,丁大夫和古大夫则被留在了药铺,陶大夫也带着药童背着药箱到了。

    一看到满宝怔在原处,他连忙招呼道:“愣着干什么,快来给老人们发牌子,一会儿我们就照着牌子看下去。”

    满宝愣愣的上前。

    白善也上前,他看了一下时辰,发现他的同窗们都没来,便也接过济世堂的牌子,笑道:“我帮你们发。”

    郑大掌柜连忙作揖道谢,“多谢白小相公了。”

    三人拿着牌子一个一个的发下去,偶尔还会蹲下去和老人们说说话,问问今年的收成和家里的情况之类的。

    殷或也早早的过来了,他一下马车便看到了在一群老人中穿梭的三人,连忙要上前。

    结果才走两步,一辆马车便在他跟前停下,刘焕从车上蹦下来,上下打量他道:“不是说你病了吗,看着不像啊。”

    殷或停下脚步,对他点了点头,然后便要去找白善他们。

    “哎,我说,我们是去县衙里领东西的……”刘焕见他不停,便连忙跟上去,“咦,白善,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白善将一块牌子恭敬的交给一位老人,起身后与刘焕殷或行礼,笑道:“其他同学还没到,所以我帮济世堂先发些牌子。”

    刘焕接过牌子看,嫌弃道:“这牌子好旧啊,这是多少年没换过了?”

    满宝正好从他身后路过,抽空回了一句,“换牌子要钱。”

    刘焕回头看她,殷或伸手,浅笑道:“我也帮你们发一些吧。”

    白善就把手里的牌子都给他,然后去和郑大掌柜另要一些。

    等发完了牌子,几个少年便和满宝坐在还空着的一些凳子上说话,而此时,保和医馆的大夫们刚到,他们熟稔的和满宝打招呼,说了两句话后便也去给剩下的老人发牌子。

    长安县是京城的郭县,但在京城的另一边还有一个万年县,百草堂等另外几个医馆便去了那边。

    刘焕见保和医馆的牌子都没发完,很有些好奇,“这牌子有什么用?”

    “看病领东西用的,”满宝道:“我们济世堂今天就出了三个大夫,看的病人有限,所以牌子是有定数的,看一个病人收回一个牌子,发一份药材,看完就回去,明天继续如此。”

    “那要是明天的老人也很多,有轮不到的呢?”

    “不可能,”满宝道:“县衙报给我们的人数便是提了一成报的,我们又多准备了牌子,怎么可能轮不到?”

    京城附近年过古稀的人口都是有数的,县衙从初一就通知他们济世堂准备了,而他们济世堂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情况的。

    只是满宝没想到,有的人家会为了领这些东西,把已经病倒在床上的老人也抬了过来。

    分到这边的国子学学生渐渐都到了,白善和满宝招呼了一声便带着大家过去汇合。

    县衙的主簿迎出来,躬身请他们入内。

    以前来干这事的都是太子皇子和宗室们,今年是国子学的学生,看似身份低了,但县衙里的人依旧是一个都惹不去。

    这来的学子不是爹是国公,就是祖父是丞相封疆大吏什么的,他们一个都得罪不起。

    因此毕恭毕敬的把人迎出去,许久都没人出来。

    郑大掌柜他们已经把济世堂的摊子摆好了,见满宝还坐着发呆,就轻拍了一下她脑袋,问道:“想什么呢?”

    满宝回神,起身道:“没什么,大掌柜,我们开始看病了吗?”

    “可以开始了,来吧。”

    满宝坐在了一张桌子后面,桌子前面也放了一张凳子,济世堂的锣Duang的一声响,算是正式开始了。

    有来过几次的老人有经验了,立即拿了济世堂的牌子走过去,见有不少同伴过去,便干脆拖了凳子过去。

    大家排排坐成两排,排队看大夫。

    之所以是两排,是因为满宝跟前一个人也没有。

    很显然,老人们不怎么认识她这个新晋的京城小神医。

    满宝:……

    郑大掌柜一看,立即让药童们去帮忙宣传宣传,但老人们坚持认为,这中医是越老越好,坚决不去看着比他们曾孙还小的满宝那里看病。

    满宝沉默了一会儿,也不勉强,干脆撸了袖子过去郑大掌柜和陶大夫那里帮忙。

    这个老奶奶腰不好,她就伸手帮忙按一按,那个老爷爷手脚会打抖,她就帮忙扎几针。

    半天功夫下来,她一个脉没摸到,也没开出一张方子,却扎了不少针,也按了不少腰,加上笑眯眯的圆脸蛋,成功成为当场最受欢迎的孩子之一。

    之所以是之一,是因为国子学们的翩翩少年们也鱼贯从县衙里出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小袋的麦子和一篮子的米糕,他们拿着本子,一个一个发过去,然后记下他们的身份信息,再问一些村里或家里的情况。

    这其中有好几个长得特别白净好看,说话又温和的,很受老人们的欢迎。

    白善便是其中一位,有一个穿着不错的老爷爷还拉着他的手道:“小公子长得好呀,你父祖是什么官儿?”

    白善道:“我父祖现在都没在朝中为官。”

    “那你是考进国子学的?”

    白善道:“是恩荫进的,我父亲是朝廷忠烈之士,陛下恩召入内。”

    “你父亲没了呀,哎呀,这得多艰难呀,你定亲了没有?要不要我给你说个亲事?”

    已经看完了病人,正抱着一堆红糖红枣路过的满宝停下了脚步,她走到白善身边看了看老爷爷,见他的牌子放在一旁,便塞给他一包红枣和红糖,笑眯眯的道:“老爷爷,这是我们济世堂送您的,祝您健康长寿。”

    第1087章

    远来

    老爷爷年纪虽然大了,但眼不花,他虽然不缺这点红枣红糖,但看着满宝笑吟吟的脸还是很开心,于是抱了一怀的东西后连连点头,乐道:“好好好,这小姑娘天庭饱满,好有福气的样子,咦,我刚看到你在济世堂那里帮忙,你是郑家的孩子?”

    “不是,我是济世堂的坐堂大夫。”

    “咦,济世堂有女大夫了?”老人很有些怀疑,主要是这孩子年纪太小了。

    一旁的白善道:“老人家,她现在可是京城里有名的小神医了。”

    老人沉思了一下,“哦”的一声,“我想起来了,苏家那小孩儿是你救的?”

    满宝惊奇起来,“您还认识苏坚啊?”

    “几年前见过,”老人笑眯眯的道:“是个调皮的孩子。”

    他眯着眼睛在俩人之间来回看了一会儿,问道:“你们两个孩子认识?”

    满宝点头,指着他道:“我师弟。”

    白善则道:“我们一块儿长大的,我比她大。”

    老人家:……他眼睛都没花,心更不可能盲,他看了看两个孩子,微微点头,问道:“你们是师姐弟,那不知老师是谁?”

    “爹——”

    一声大叫,满宝和白善下意识的看过去,就见一个中年男人从一匹马上跳下,直接奔着他们就跑过来。

    坐在他们面前的老人头都不回,直接抬起袖子遮住侧脸。

    中年男子却径直跑了过来,一把拉下他的袖子,没好气的道:“父亲,您遮什么,我都看到了。”

    老人便叹息的放下袖子,“你怎么来了,今天不上衙吗?”

    “我接到家里的来信就过来了,父亲您也是,既然要来京城,怎么也不告诉家里一声,好歹先来封信给我,二哥发现您不见了,魂都快吓没了。”

    老人诺诺的没说话。

    殷或找过来,他看了眼中年男人,觉得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是谁。

    他见的人还是太少了,但看他脚上的官靴,便知道他是个官儿。

    刘焕把手上的东西都发完了,转过身来找伙伴们,发现殷或和白善满宝站在一起,便好奇的凑过来,一看到中年男人便好奇的道:“咦,虞侍郎,您怎么在这儿?”

    白善三个一起低头去看老人,刘焕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顿了一下,有些不太确定的道:“虞县公?”

    虞县公笑着对他点了点头,问他儿子,“这孩子是……”

    虞侍郎道:“这是刘尚书家的孩子。”

    “哦,都这么大了呀,好孩子,好孩子。”他在身上摸了摸,没摸出什么东西来,便拢了手坐着。

    刘焕挠了挠脑袋,问道:“虞县公,您何时回京的?您不是在越州吗?”

    虞县公笑道:“闲来无事,便到处走走看看,到京城时刚好是重阳,我想着,今儿可是个好日子,便过来讨份寿麦。”

    一旁的虞侍郎气得鼻子都快冒烟了,但满宝、白善则一脸羡慕的看着老人家,一个道:“您可真浪漫。”

    另一个则道:“您可真勇敢。”

    殷或也很羡慕,羡慕的却是他的自由,不过他素来寡言,所以什么都没说。

    虞县公觉得这俩孩子好,于是抬头对他们笑了笑。

    虞侍郎道:“父亲,东西您也领了,我们回家去吧。”

    虞县公道:“还有敬老饭没吃呢,我要在县衙里吃饭,你先回去吧,等吃完了饭我自会回去的。”

    “父亲,家里也有饭的。”

    “那能一样吗?”虞县公道:“那饭是你给的,在这儿吃,却是朝廷给的。”

    虞侍郎:……您要想吃朝廷的饭还不容易吗?往宫里去一趟不就能吃到了吗?

    虞侍郎到底还是没能把虞县公请回家去,他愣是跟着县衙门前的一大堆老人一块儿进县衙里吃了一顿敬老饭。

    等把所有老人都送走,都未时了,大家都有些饥肠辘辘,于是和白善比较熟的几人便相约起来,“我们一起去吃个饭吧。”

    几个同窗看向满宝,和她也见过几次面,算是比较熟的了,笑道:“周小大夫一起来?”

    满宝看了白善一眼,点头。

    白二郎自然也被他们拉上了,他和他们更熟,一路上都是他们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

    白善还叫上了殷或。

    彭志儒几个和殷或几乎没说过话,不过他们也知道,白善现在和殷或关系不差,因此没人说什么。

    刘焕本来是要和他们的小伙伴去玩的,见殷或跟他们走在了一起,干脆丢下他的小伙伴们,也挤了进去。

    白善和殷或都好奇的扭头看了他一眼。

    刘焕略有些不自在的道:“我对香满楼熟,我家在那儿还有个常用的包厢呢,我带你们去。”

    众人一起点头。

    刘焕轻咳一声,问殷或,“你的病好了?”

    殷或微微点头,“我前天就上学了。”

    “听说而已,又没见着你,不过你这次病好了脸色也好多了?我记得你以前病好后都是脸色发白的。”

    殷或想了想后道:“或许是用的药好吧。”

    刘焕就看向满宝,一脸的惊奇,“听说殷或现在的大夫是你,你真这么厉害?”

    满宝矜持的道:“也没有很厉害啦。”

    白善严肃的点头,“一般厉害而已。”

    白二郎接到:“天下第三,哈哈哈哈……”

    彭志儒几个听着有趣,纷纷问道:“这又是什么典故?”

    白二郎便和他们嘻嘻哈哈的说起这个故事来,白善对这个不感兴趣,只扭头和刘焕说话,“我还以为你和殷或不好呢,原来你这么关心他?”

    殷或竖着耳朵听。

    刘焕忍不住嘀咕了两句,“谁关心他了,我就是问问,有点儿好奇而已……”

    这一次殷或直接请了半个月的假,比上次生病请的假还长。

    要知道上次殷或病了,再回来时,整张脸都是白的,好似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

    而这一次殷或一病,家里的一些长辈又怪怪的,让人去殷家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只说是病了,病了。

    所以刘焕几个家世和殷或相当的都觉得他可能病重了。

    病到连他们家里都忌讳的程度,那多半是没什么希望了。

    虽然他们关系不太好,但一想到殷或小小年纪就要没了,还是挺酸涩的,结果他再回来,脸色竟然并不比之前的差多少。

    第1088章

    虞县公

    一行人在香满楼找了个包厢坐下,刘焕非常大气的让伙计把账记在他大哥名下。

    看得出来,他们家人的确常在这儿吃饭,伙计和刘焕特别熟,想也不想就应下了。

    然后大家就看着刘焕点了一堆好吃的,还让他们点。

    白善、白二郎和满宝一起摇头,彭志儒也觉得他点的就够多的了,还有些犹豫,“你把账都记在你大哥名下,这样好吗?”

    “没什么不好的,这酒楼的东家和我哥是朋友,我来这儿吃饭都是记账的,随便点。”

    殷或看了他一眼,点了两道软糯一些的菜式,这就算完了。

    满宝隔着白善和刘焕说话,“刚才那位虞县公是谁?”

    “你不知道虞县公吗?”刘焕道:“他可是名臣,很厉害的,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他几次,他特别喜欢掐小孩儿的脸。”

    刘焕转头,隔着白善、满宝和白二郎和殷或说话,“你小时候肯定也见过他,他很喜欢小孩儿。”

    殷或摇头,他不记得了,他身子弱,记忆里,很小的时候有很多大人都喜欢抱他,他哪儿知道谁是谁?

    不过,虞县公的话……

    殷或沉心想了想,问道:“是编修了《北堂书钞》的虞秘监?”

    满宝捏了一块点心吃,闻言抬起头来,“和魏大人一个官职?”

    刘焕挥手道:“他退下来了,早几年就回乡养老了。”

    他们一提《北堂书钞》白善就想起来了,见他们说了这许久都说不到点子上,便扭头和满宝道:“你没看过,《北堂书钞》是类书。”

    满宝边吃边问,“为何叫北堂?”

    “因为虞县公是编修此书时是前朝的秘书,北堂是前朝秘书省的后堂,”白善道:“这本书在前朝时就编好了,只是末帝不用,虞县公又官卑职小,这书就落下了,一直到我朝建立,当今重用了虞县公,这书才被收录进国子监里,但也在国子监里而已。”

    白善颇为惋惜的道:“这书太厚了,轻易不外借,不然我还可以借出来给你看看。”

    也就是说外面都没有卖的。

    满宝感叹道:“好厉害啊。”

    彭志儒等人虽没看过那书,也还是没想起来虞县公是谁,但也觉得好厉害呀。

    刘焕连连点头,“是很厉害,可是好奇怪,虞县公进京怎么不进宫?他岁数可不少了,今年是七十八,还是七十九了?我祖父说过,他是朝中最长寿的了,每次进京,陛下都要亲自把人迎到太极殿的。”

    众人张大了嘴巴,“这么长寿了呀~~”

    刘焕点头。

    满宝和白善忍不住对视一眼,这么大年纪都敢说跑就跑,真的好厉害呀。

    也难怪他儿子那么担心了。

    白善垂眸想了想,道:“越州距离京城可不近,老人家便是要出行,怎么会选择来京城呢?”

    满宝:“京城有旧人,有旧景?”

    白善微微颔首,“可能吧。”

    他扭头对刘焕笑了笑,刘焕傻傻的回他一笑。

    满宝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白善一眼,收回了视线,提壶给刘焕倒了一杯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