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你进宫来也可与太医院的太医们学习呀。”满宝却笑着摇头,道:“娘娘,若是太医们果真肯倾囊相授,医女们又怎会进宫多年而学不会诊脉开方呢?”
皇后沉默。
满宝道:“他们愿意对我拿出医术来,那是因为我有还回去对等的东西,我从他们身上学来了医术,他们从我身上得到的更多。”
“但我不是手把手教他们的,他们也不是手把手教我的,知识给出来了,能学到多少,领悟多少全看各人的天资和努力,”满宝道:“而我能有这些东西与他们谈全靠的是我在外见识过各种病症,再费心去研究,若是我没有民间的各种病例,拿不出各种他们不知道的医术和方子,还进入太医院中,他们再见我,恐怕就不是可做交流的周小大夫,而是与他们同台相争的同僚了。”
皇后听明白了满宝的意思,“你是怕自己被倾轧?”
满宝顿了一下后摇头道:“我是怕我忘了初衷。”
皇后便拢眉,“可女太医院必须要有一个女太医来主持才行,不然何必设立?可这整个大晋,医术能当得此责的女大夫,也就你一个而已。”
满宝道:“娘娘若放心,不如让刘医女跟在我身边学习,她很有悟性,又知道不少药理和医理,学个三五年便个出师。”
皇后失笑,“刘医女只是一个人而已,能有什么用?”
她顿了顿后道:“我给你找了十二个医女,本是想让你入宫教她们的。”
满宝想了想后摇头,“十二个人太多了,我只带刘医女一人。”
皇后拢眉。
满宝趁机道:“娘娘,您在宫中设立女太医院,那以后宫里的嫔妃公主生病了,是请男太医,还是请女太医?”
皇后笑道:“自然是随她们自己愿意了,这也要看病情而定的。”
“可若是都可在太医院里任职,女太医们又怎会外放到民间去呢?”满宝问道:“到时候是朝廷在地方上设立医署,还是让她们自己开设医馆,或是在别的药铺里挂单呢?”
皇后笑道:“我是想委派她们到地方上的药铺里挂单问诊的,到时候不仅药铺给她们一分钱,朝廷这里也会给她们一份禄银。”
“听着似乎不错,可这地方怎么挑选?是女太医院做主,还是她们自己选择?”满宝继续问道:“若是学成之后不想离京去地方上做女大夫又怎么办?”
不去自然有不去的方法,除了第一批生员是医女外,其他的生员她决定从宫中来挑选。
或是从罪籍中挑选女眷来培养,这些人可直接编入匠籍,去处自然都是听从朝廷吩咐。
而第一批医女只需留在京中教导生员,于她们来说也是一项尊荣。
但皇后低头看了一眼年纪还小的满宝,到底没告诉她这些,而是安抚她道:“你放心,朝廷都能想出对策来的。”
满宝歪着小脑袋怀疑的看了一眼皇后,顿了顿后还是摇头,“娘娘,我们再商量商量吧,不然你先让刘医女跟在我身边学习?”
皇后也不勉强她,笑着点头,“也好,那我今日就放刘医女回家,以后她就跟随在你身边学习。”
皇后顿了顿后笑问,“我听人说,你只问诊半日是吗?”
满宝点头,“只在济世堂问诊半日,但总有出诊的病例,因此大半天都在看病。”
皇后道:“教刘医女时不要让她过于懈怠,不然还是让她跟在你身边服侍,早晚聆听教诲?”
满宝打了一个抖,连连摇头,“还是算了吧,我并不是收她为徒,只是指点教授她一下而已,我自己都还是学生呢,怎么能收徒弟呢?”
在先生面前被一个人当先生一样伺候,想想就很可怕,她才不要那样呢。
皇后好笑,对尚姑姑道:“好了,你送周小大夫出去吧,对了,上次太子妃不是送来了两盆菊花吗,虽然未开花,但我看那叶子还不错,显然是养得很好的,听说还是很稀有的花色,你去挑上一盆送给周小大夫。”
又道:“还有上次国公送来的狐皮,让人挑几张一并赏了她。”
尚姑姑应下。
皇后这才和满宝道:“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了,你又常在外头跑,拿了狐皮去做一件狐裘披上,也暖和些。”
满宝从不会推辞他们的赏赐,行礼谢恩后收下了。
尚姑姑见了微微一叹,送满宝出去的时候就忍不住提醒她,“周小大夫,你胆子也太大了些,娘娘有请,你怎能一再拒绝呢?”
满宝眨眨眼,“不能拒绝吗?”
尚姑姑:“……这是娘娘好性,要是遇上了别的主子,可就没这么好说话的了。”
别说赏赐了,能够不问罪就好了。
第1290章
送你
满宝就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便小声的偷偷问,“别的主子是不是像陛下和太子那样的?”
尚姑姑:……
满宝从她的沉默中知道了点儿什么,她幽幽叹了一口气,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尚姑姑见状更沉默了。
尚姑姑安排马车送满宝回常青巷,她一直回到家才看到赏她的那盆花,花盆还挺好看的,可那叶子她怎么看怎么眼熟。
正迟疑间,科科道:“不错,就是你中秋前卖给益州王府的菊花。”
满宝:……
满宝便把花搬到白善的门前,然后把狐皮拆出来看了看,决定有空去找个铺子做一件狐裘。
白善和白二郎踩着晚饭的点儿回来,俩人一进院子便大呼“饿死了”,满宝给俩人倒了一杯温水,俩人一饮而尽,然后摸着肚子问:“晚食还没好吗?”
满宝问,“你们国子监亏你们的午食了?”
“天冷饿得快,今天又尤其动脑,”白善道:“明天我们要带些点心去学里。”
他从书篮里取出两本书,还有一沓纸来给满宝看,“我们今天找了许多书,可惜国子监里关于太医署的记载也不多,且还琐碎零散得很,恐怕还得找几日,你今天和皇后谈得如何?”
满宝道:“我已经拒绝她了,她也答应暂且让刘医女跟在我身边学习。”
她翻了翻手上那沓纸,惊喜道:“你们还是找了不少东西的嘛,还都记了出处。”
白二郎溜到庄先生的桌前摸了一块点心来啃着,道:“那是当然了,不仅我们,殷或、封学兄、易学兄,还有季浩都有帮着找的。”
满宝便歪头看向白善。
白善道:“我只请了殷或帮忙,只是在藏书楼里遇见了封学兄和易学兄,他们便帮忙找了找。”
至于季浩,他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特特跟着去藏书楼,他可不是爱看书的人。
满宝也没留意季浩,她认真的看了看纸上抄录下来的相关信息,还没看完一张,厨房便把饭菜端了上来,大家只能先吃饭。
白善挽了袖子要去洗手,路过自己的房间时停了一下,他低头看了眼他房门口正中放着的花盆,顿了一下后弯腰把它搬到书房,这才去洗手。
回来的时候他忍不住问满宝,“我房门口的那盆花是你放的?”
满宝点头。
“怎么放在外面,万一冻死了怎么办?”
满宝道:“不会的,它坚强得很。”
“那是菊花吧,大冬天的叶子竟还如此青翠。”
满宝沉重的点头,“不错,变种的菊花。”
白二郎问道:“那不是很值钱吗,你怎么送他?”
满宝掀起眼皮问道:“你想要吗?回头要是还有人送我,我也给你一盆。”
她扭头和白善道:“你乌鸦嘴,所以这第一盆就送给你了。”
白二郎还一脑袋的疑问,白善已经反应过来了,这盆花是原先满宝卖出去的变种菊花。
他:……
庄先生也反应过来了,摇头笑道:“这就是因果了,老天还是公平的。”
满宝便嘟了嘟嘴,但也没反驳,而是愤愤的吃了一大碗饭。
白二郎也明白过来了,窃笑不已。
白善却觉得很有趣,吃完饭蹲在书房里看着那盆菊花很久,若有所思道:“其他的菊花最多只能开到初冬,如今已是深冬,它的叶子怎么还是这么青翠欲滴?”
满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继续看他们抄回来的资料,顺嘴接道:“它是变种的,抗寒呗。”
白善:“那剪枝培育一下,将来岂不是可以在冬时赏菊花了?”
“你别想了,这花的基因不稳定,开过一次,第二次再开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听说可丑了。”
白善已经不是第一次从满宝这里听到基因二字,也知道基因是什么,闻言便道:“那就剪枝接上,看能不能种出其他的花来?”
他道:“若是可以,以后冬天就可以有许多的花可赏玩了。”
满宝翻过一张纸,不在意的道:“那你就接吧,最好接可以吃的花,冬天里没有绿叶子菜吃,窖子里囤的菜都吃厌了,你看看能不能接上菜种出来。”
满宝说到这里一顿,扭头看着地上的菊花叶子,思考道:“要是冬天里的青菜也能长得和这盆菊花一样,那我们就不愁没菜吃了。”
白善也看着身前的这盆菊花深思起来,“宫里原先是养在暖房里,还是养在外面的?”
满宝:“哎呀,忘了问了。”
因为菊花在科科那里不贵重,所以她没往心里去。
白善一听,干脆把花盆搬到院子里,找了个可以遮蔽风雪的地方放好,决定用试验来证明。
向铭学刚好要把透气的窗户关上,正好看到,忍不住摇了摇头。
向朝现在还不敢让向铭学站太久,连忙去帮忙关窗,也看到了,忍不住惊叹,“那么贵重的一盆菊花怎么放在外头受寒?”
向铭学道:“这就是我们不及他们的所在了。”
向朝不解,不过向铭学也没再作答,他扶着向朝回到床上,继续复健的动作。
他现在勉强可以挪两步了,但还是不太稳,且也不敢做得太过,只能慢慢复健。
白善放好花盆便回书房和满宝一起整理资料,顺便谈一下对太医署的规划和设想。
白二郎则坐在自己的桌前,点着蜡烛埋头写传记,今天被白善压着做白工,他还没来得及写呢。
庄先生也在书房里,偶尔解答一下白善和满宝的问题,比如,一般吏部和户部是怎么运作的,太医署若增添生员要怎么上报。
庄先生见他们的提议越来越多,慢慢偏了去,到最后不像是要办女太医院,倒像是在办学医的学堂了。
到底还是孩子,平日里只是上学下学,故将所有的职能部门都看得和学里一样了。
他摇头笑了笑,打断他们的各种问题道:“照你们这样的规划,就跟办个学堂似的了,这也有现成的例子在,国子监就是。”
白善眼睛一亮,问道:“先生觉得朝廷会答应吗?”
第1291章
小道消息
庄先生从不觉得朝廷会答应,之所以又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又让他们去学议表的写法,不过是让他们有事可做,再趁机多学一些东西而已。
就和小时候他们跑去参与劳役回来写的文章一样,一篇文章他们删删改改写了两年,最后哪怕交给傅县令看了,不还是不了了之吗?
朝廷的事从来不会这么简单的,经历得多了,不用他说,他们自然就会明白。
庄先生觉得这样的问题经过这一次后,他们三个以后就不会再问了,他们自己就能够想明白。
所以他悠悠地按下这个问题,微微笑道:“你们去做过就知道了。”
白善和满宝想着也是,于是继续转身去整理资料去了。
庄先生起身走到白二郎身后,看了一下他写的稿子,摇了摇头后轻拍他的肩膀道:“你明日要上的课读过了吗?传记虽有趣,但也不可荒废了学业,不然小心为师将这些都给你收了。”
白二郎默默地写完一稿后便摸出书来看。
白善和满宝看见了忍不住低头憋住笑,心里高兴得不行。
白二郎在太学里其实一开始是有些跟不上功课的,好在他们那一个班都是恩荫后考进去的,并不像其他班的学生那么厉害。
教课的先生们放轻了难度,白二郎在整个班级中的成绩还不错,而且他是稳步进步。
虽然还是不能和大考时考进来的学生相比,但也比刚进去时好了许多。
尤其白二郎虽然咋呼了点儿,但在学里还算是比较好学的那一拨,所以先生们对他还是挺喜欢的。
具体表现在,每次上课,老师们都爱点他的名回答问题。
而白善在国子学那边早已经成为全学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不仅在于他在宫里告过御状,蹲过大牢,斗败过一个王爷,还因为他的成绩。
国子学里的学生八成都是恩荫进来的,只有两成是大考进来的。
虽然恩荫进学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但还是良莠不齐,于是白善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超越过同期的学生,成为公认的成绩最好的一拨学子。
既然如此出彩,自然就很瞩目了,国子学的学生又素来爱流传小道消息,于是前一天他们几个才在藏书楼里找有关于太医署的记录,第二天不少大臣便知道了。
不过他们没怎么往心里去,白善和周满是一伙儿的。
而周满现在不仅是名满京城的小神医,还在宫里给皇后和太子治病,诸位大臣们心想,周满这是想进太医院了吧?
进就进吧,一个女娃而已,给个七八品的品阶也不费什么事儿,最主要的是,她医术的确不错,听说韩尚书的女儿难产,直接开腹取子,现在人都好好的呢。
这事这两天已经传遍上流社会的后宅,他们回家后也没少听自家的媳妇念叨起这件异事来。
当然了,虽然他们也很好奇,但是绝对不可能当面问韩尚书的。
但私下说说还是可以的,今天的事也是一样,朝会结束,该出宫去衙门里办公的就去各自的衙门;
要留下在值房里办公或是一会儿要见皇帝商量事情的便先在值房里坐着看看折子,喝喝茶。
韩尚书先汇报完了事离开了,于是值房里的几位老大人便优哉游哉的喝起茶来,一个人问李尚书,“茂约呀,这太医院是不是要进女太医了?”
李茂约是吏部尚书,这事除了太医院,恐怕他是最了解的一个来。
李茂约平平稳稳的喝茶道:“没听太医院上报,不知。”
“若娘娘要招揽人才,韩尚书应该不会反对了,不知道赵国公以为如何?”
赵国公正端着茶杯优哉游哉的看戏呢,看到问题一下被丢到他身上,他便皱眉,“太医院的事自然由太医院来决定,我凑这个热闹做什么?”
众人:……赵国公,你醒醒,皇后是你亲妹子,太子是你亲外甥啊,人家现在给你妹妹和外甥看病,你说有没有关系?
赵国公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但他觉得这又不是多重要的事儿,不就一个小娘子要进太医院吗?
进了就是,反正她有本事,一个太医院的官职而已,给了便是。
几位老大人也的确没很将这事放在心上,只是没什么话儿说,所以拿出来说一遭罢了。
于是等中午用膳的时候连皇帝都知道了。
没办法,值房里当值的都是内监,基本上,皇帝一天中听到的各种有趣的小道消息,有一大半是从值房里出的。
于是皇帝中午回太极殿用午膳时便问皇后,“不是说周满不答应吗?白善怎么还带着人去查太医署的事儿?”
皇后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拌白菜,盯着他吃下去后才道:“也不是就回绝得很坚决,且由她慢慢想去。”
皇帝摇了摇头后笑道:“你啊,也太磨叽了些,既然想建女太医院,一声令下,让吏部给你做个规划就行了,缺什么人便从各地调来便是。到时候你给她个官印,她要不答应,再多赏她些银钱田地,一请二邀,她总会答应的。”
皇后摇了摇头笑道:“她是爱财,可我看她还是想往外头去,并不是很愿意,她说的也有理,我也想认真的想一下这女太医要怎么建才更好。”
皇帝点了点头,不再管这事儿,转而说起别的事来,“我昨日去看母后,母后与我谈起云凤的婚事,我才想起来我们的长豫年纪也不小了,是不是该说亲了?”
皇后微微点头,“本来是要在今年相看一下的,可今年事儿多便耽误了下来,正巧现在就要准备过年了,各家的郎君有不少回京的,到时候我看看。”
皇帝点头道:“她翻过年就及笄了,我看也不必要很拘着,让她出去玩玩儿,说不定自己有喜欢上的了呢,对了,让她和韩家魏家的那几个小子多走动走动。”
皇后便知道他是属意韩尚书家和魏知家了。
想到养在身边的女儿又要嫁出去一个了,皇后有些忧伤的叹了一口气。
皇帝却没想这么多,就算他女儿出嫁了,那也是他女儿,想她了便召回宫中住一段时间呗。
第1292章
扎自己
开女太医院的事儿一下就冷了下来,皇后不再提起,满宝也不再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上任,双方就好似没有提过这事一样回到了一种平静的状态里。
只是刘医女到了满宝身边,她带着她去见了郑大掌柜,正式让她到济世堂里跟着一起问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