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店里的食材都带上,她怕不够,还给了钱让三头去多买些肉回去。满宝道:“我去买,顺便去先生家里一趟,给他们家报个信儿。”
小钱氏有些舍不得她,但还是让她去了,她叮嘱道:“早去早回呀。”
满宝应下,跑出去牵了马便和白善他们一起离开。
看他们骑马离开,小钱氏这才真确的感觉到满宝是真的长大了。
店里的客人们探着脑袋跟着看了一会儿,忍不住问小钱氏,“周大嫂子,这是谁呀?”
小钱氏回神,笑道:“这是我家小姑。”
罗江县穷,这两年因为杨和书日子才过得富裕些,但整个县城,能够骑马的也不多。
钱记饭馆的东家是七里村的老周家,这是整个县城都知道的事,小钱氏才这么说,客人们就懂了,纷纷问道:“就是那个天尊老爷座下的小仙女?”
“肯定是她,长得可真好看,不愧是小仙女。”
小钱氏笑眯了眼,连连点头道:“就是我小姑,她回来了,我们店得关早门回家去,所以这……”
客人们就抓紧吃饭,表示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这一顿饭还是小钱氏请的呢,于是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倒,吃完了还连连恭喜了他们家一下才走。
满宝他们跑到肉摊买了不少肉,分出一部分来自己拎着转身去了庄先生家里,剩下的则让大吉拿着。
庄大郎他们一家也正在做饭准备晚食呢,听见大门敲响,庄大嫂就冲外头喊了一声,“纪安,去开一下门。”
庄纪安跑去开门,看到门外的三个少年愣了一下,迟疑的叫了一声,“白善?”
白善露出笑容,行礼道:“我们从京城回来了,先生坐着马车落在了后面,所以我们先回来报信。”
庄纪安连忙把三人迎进来。
庄大嫂在厨房里听见,擦了手迎出来,看到他们便忍不住露出笑容,有些局促的笑道:“是白公子回来了呀?”
周满行礼叫道:“师嫂,师兄不在家吗?”
庄大嫂松了一口气,改口笑道:“他还在铺子里呢,纪安,快去把你爹叫回来。”
又让周满和白善他们屋里坐。
白二郎将手里提的肉交给她,庄大嫂接过后往外一看,问道:“公爹呢?”
“先生坐车在后面,我们骑着马快些。”白善笑道:“我们想着现在天寒地冻,家里可能没准备,所以便先跑过来告知师嫂一声。”
第1311章
回村
庄家的确没准备,庄先生一年到头可能就在家里住几天,房间一直空置着,人突然回来的话,房间里冷冰冰的,根本不方便住人。
满宝他们干脆挽了袖子进屋打扫,把门窗都打开……
庄大嫂愣愣的看着他们把被子拿出来掸了掸后铺上床,还拿了火盆进屋里烤屋子。
周满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荷包来,将里面的药材倒进火盆里,不一会儿屋里便有了药香味儿。
这是驱虫避秽的药草,他们一路回来的时候没少烧,这屋里久不住人,也不通风,是得熏一熏的,升起的火盆还能驱散屋里的寒气和湿气。
三人动作很快,都没让等在外面的大吉帮忙就一人负责一样做好了。
庄纪安站在一旁愣愣的看着他们,反应过来后立即上前帮忙。
庄大郎从铺子里赶回来时,房间已经收拾好了,满宝点了两个火盆在屋里驱寒,然后几人便退到了院子里和庄大郎行礼问好。
庄家每年都能收到七里村三家送来的节礼,和他们的关系虽不多亲近,却也不生疏。
只是一年不见,他觉得父亲的这三个弟子变化很大,身上隐隐有了一股贵气。
想到两个多月前县城里的热闹事,庄大郎对他们更客气了些,问起父亲的马车落在后面,干脆就要起身和他们到路口去接人。
他钻进厨房里,和庄大嫂道:“把饭菜做得软烂些,父亲不喜欢吃硬的东西。”
“知道了,你快去接吧,对了,把纪安带上。”
他们去县城的大路上接,罗江县就这一条大路,要过城,这一条路是必走的。
车队带的东西多,进城的时候还需要检查,所以要慢很多。
他们干脆就站在大道的路口边等,白善趁机问起县里的事,“听说是刘县尉接手的县令之职?不知县务可有改变。”
庄大郎不太想当街讨论县令,但也没有拒绝回答,他只是压低了声音道:“县里还是和杨县令在时一样,什么都没改,不过底下吏员们的日子没以前好过是真的。”
庄大郎是在张家的粮铺里当账房,且不是一家粮铺的账房,而是总账房,县里的张主簿就是出自张家,所以他这方面的消息还是挺灵通的。
正说着话,几人便听到了马车走动的声音,不由抬头看去,就见大街的尽口出现了车队。
庄先生的马车在路口停下,庄大郎连忙上前接住。
庄先生从车上下来,长出一口气道:“一把老骨头都要颠散了呀。”
他推开庄大郎的手,自己原地走了走,便让开让马车进去,对庄大郎道:“我带了些东西回来,你去让他们卸下来小心安放,我去和刘老夫人作别。”
刘老夫人也从车上下来和庄先生行礼,俩人已经熟识,倒不多客套,打了一声招呼后庄先生便转身家去了,他不愿再坐车,要自己晃悠着走进去。
刘老夫人对白善他们道:“送完了庄先生就快回家去,一会儿城门要关了。”
白善应下。
刘老夫人他们就先走了。
满宝和白二郎把庄先生扶回庄家,他喝了一口热茶后便对三人挥手道:“行了,你们回去吧,再晚,天就要黑了。”
三人便跑了,“先生,我们过几天再来看您。”
庄先生挥了挥手,扭头看向庄纪安,笑了笑,改为招手,“过来,祖父看看你。”
庄纪安很喜欢总是给他买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的祖父,走了上去。
满宝他们跑回钱记饭馆,正巧周五郎也赶了车过来接他们,接上人后便一起回家去了。
小钱氏见满宝骑在马上,心中自豪得不行,却还是怕她从马上摔下来,就从车里冲她招手,“满宝,你到车里来坐,外面太冷了。”
周五郎坐在车辕上缩着脖子道:“大嫂,她才不怕冷呢,她路上有一半的路程是骑马回来的,让她骑吧,这车里可坐不来这么多人。”
三头和羡慕不已,也趴在马车上看满宝,“小姑,我也想骑。”
满宝道:“可我的赤骥还小,不能坐两个人,你去求大吉带你。”
三头就探头往后看大吉,然后自己拒绝了,“算了吧,等我回到家再骑,小姑,你给我骑马吗?”
满宝道:“我可以教你。”
三丫一听,也立即道:“我也要骑马!”
三头把她推到一边道:“你还小呢,骑什么马?”
三丫冲小钱氏告状,“大伯母,三哥又欺负我。”
小钱氏就瞪了一眼三头,拍了他一下,“不许欺负妹妹。”
三头就觉得很憋屈,也不坐在车里了,钻出车去和周五郎坐在一起。
满宝他们已经笑哈哈的跑远了,三头一脸的羡慕,又一脸的憋屈。
周五郎看着好笑,三头和满宝同岁,他小时候也是周五郎带大的,所以叔侄两个也亲近得很,便撞了撞他的肩膀道:“你娘就念了你一句,怎么,就生气了?”
三头小声嘟囔道:“天天都念的。”
周五郎不信,三头就小声道:“五叔,你不知道,现在家里都不偏心我们,开始偏心三妹了。”
周五郎奇怪,“为什么?”
“因为家里就要只有三妹一个女孩儿了,”他道:“大姐要出嫁了,二姐又在京城,四婶又生了一个弟弟,以后家里就只剩下三妹一个了,所以家里就开始偏心她了。”
三头言之凿凿,然而周五郎并不怎么相信,再偏心,三丫不还是得到饭馆里去帮忙吗?
可见也并没有多偏心的。
刘老夫人他们先走,因此也先到的七里村,等满宝他们骑马回来的时候,村口已经聚了不少看热闹的人,老周头站在最前面。
他眼神还特别好,余霞中瞪着眼睛往远处看,满宝骑着赤骥当先出现在村口的那条小路上时他就一拍大腿乐道:“哎呀,是满宝,看到了没,骑在马上的是满宝。”
一旁被他抓住的村长连连点头,“看到了,看到了。”
老周头嘚瑟的不行,乐陶陶的和众人道:“这是我闺女,是我闺女……”
众人:……废话,同村这么多年,谁不知道这是你闺女?
不对,这不是你闺女!
有人正想点明这一点儿,满宝已经一马当先冲了过来,等马跑到跟前将将停下,她便从马上蹦下来,冲着老周头就扑去,大喊道:“爹——”
第1312章
鼓动
老周头接住她,“闺女呀——”
父女两个高兴的抱了好一会儿,老周头就夸她,“满宝越来越漂亮了,这衣裳也好看,还暖绒绒的。”
满宝就给他看,“这是披风,狐皮做的。”
她道:“爹,我和四哥买了好些狐皮,给你和娘,还有大嫂做了一件狐皮大衣,可暖和了。”
老周头又心疼又怀疑,“和你四哥买的?你四哥啥时候这么孝顺了?”
白善和白二郎也到了,从马上跳下来先和村里的人团团行礼,闻言忍不住抿嘴一笑,白二郎插嘴道:“不是和周四哥一块儿买的,是和周四哥买的,不过周四哥说他没赚钱,平价卖的。”
老周头听明白了,忍不住吹胡子瞪眼,念叨道:“老四出息了呀,都学会挣自个妹子的钱了,怎么,他就不能孝敬一下他爹娘?他人呢?哪儿去了?”
白善拽了一把白二郎,白二郎便哈哈大笑着转身跑远了,跑向站在桥边的他爹。
白大郎已经从车上下来和他爹见礼了,他脸色有些发白,看见他弟欢腾成这样,忍不住摇头,真不明白他为什么哪来那么旺盛的精力。
白善和老周头行过礼后也回家去了,大家各回各家。
后面拉行李的骡车是按照各家来装的,一家一辆,装着老周家行李的车直接往老周家去,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卸下行李来,周五郎翻出一个箱子,打开,里面全是包好的各种点心糖果。
全都是他们在绵州城中买的,他把箱子交给二嫂,冯氏便开始拆了点心和糖果给大家分。
村民们也不客气,收了点心糖果后转身就找到自家孩子,给他们拿去吃,有的则叮嘱拿一些回去给老人尝尝。
他们也不走,就站在院子里和老周家人说话,主要是想和满宝说话。
他们对京城很感兴趣,想知道京城是什么样子的。
周五郎已经跑去找他媳妇孩子了,满宝就被众人围住,大家七嘴八舌的问起来,比如京城的大门是不是真的有八丈高,满宝是不是真的见着了皇帝……
满宝也很喜欢跟他们说话,脱了披风后就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她爹的身边和人吹起牛来,哦,不,是说实话。
她表示京城比罗江县可大多了,随便一个坊都比罗江县大,一个坊内纵横四条大街,沿街是商铺,后面一格一格的则是住宅,想想看罗江县可只有一条大街呢……
京城里好吃的东西也很多,漂亮的东西也很多……
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周头最为捧场,冯氏几次想要插话都插不上,干脆就不打扰他们,转身把三丫拉了过去,按照箱子上贴的标签搬到各人的屋里去。
村里有人看到他们一箱箱的东西搬回房里去,先前还不怎么在意,这会儿却眼热得不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就忍不住问,“满宝,你们这是从京城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满宝看了一眼后道:“给我爹娘买的布料,还有京城的特产,再有就是一些书啊、药材了。对了,我从济世堂里和药商买了好些药种,你们可以试着种在山上……”
村民们惊讶,忍不住问道:“药草也能种吗?”
不怪他们惊讶,在他们的印象里,药材都是从山里采摘的野生的。
满宝道:“我问过了,有些药草能种,反正也是用的山地,这些种子也不怎么贵重,试一试吧,若是能种出来自然好,种不出来也不妨碍什么。”
其实这些种子都是她托药商们和药农收的,没办法,好多药材百科馆内都没有收录过,可药铺里基本上都是炮制过的,已经没有活性了,她只能将这些药材名字记下来,再划出可以收集种子的药材,然后出钱让药商们帮忙收集种子。
不然,她一种只要一两株生药草,就算她出的钱高,因为不好运输和存活的原因,药商们也不喜欢费这个劲儿。
所以满宝才转而考虑要收集种子。
有些药材是有种子的。
但正如他们所说,药材绝大部分都是从山里采摘,天生天长,种药材,别说七里村,别的地方也很少有的。
至于村里种的老姜和山药,他们没把它们当药材,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当菜吃的。
也就只有女贞子稀奇点儿,被他们算做一味药材。
满宝道:“女贞子、老姜、山药还有枣片,这些都是常用的药材,用量颇大,如今我四哥已经决定要常走京城那条线,那你们多种些也没什么。”
众人眼睛微亮,新麦种现在已经卖不出什么价了,听人说连很远的北地都换上了新麦种。
而且,这两年因为丰收和新麦种的产量,粮价还降了些呢,倒是今年被周四郎收去的老姜,还有和周二郎一块儿拉到绵州、益州等地卖的新姜换回来不少钱。
而且姜喜欢沙地,那种地方不好种粮食,拿来种姜是最合适的。
话题便一转,大家转到了农事上,也就没心思去想什么箱子不箱子的了。
“金叔,你家今年就种了二十来棵枣树吧,上哪儿找的果苗?”
老周头道:“二郎从外头找回来的,回头我问问他。”
“要我说还是种枣树比较好,生的当果子吃,晒干了能卖给药铺,直接种山上,能省不少地呢。”
“满宝,你带回来的种子都是什么种子?那药材贵吗?”
大家七嘴八舌的,满宝慢慢回答,得知这些药种她也都没种过,甚至好多连药农都没种过,所以哪怕她说她知道种植的方法,大家还是不太心动,反倒商量起来要怎么多种些老姜。
自从老周家说老姜可以晒干放到药铺里当药材,生的也能保存得更久,大家便都开始有意种起老姜来。
现在看来,完全可以再多种点儿嘛。
反正七里村旱地挺多的,可以少种点儿豆子,多种点儿老姜。
村民们见老周家厨房快做好饭菜了,纷纷起身告辞回家去,老周头留了一下,有两家就要留下吃,结果被人给簇拥着离开了。
人家一家子团圆,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等人一走,周三郎便把门关上,把院子里的凳子一收,大家分了两桌进屋吃饭。
坐下以后老周头才发现不对,左右看了看后问,“老四、老六和大头呢,他们怎么不在?”
众人:……爹,您这反应是不是慢了些?
第1313章
看法
满宝抬头道:“爹,六哥和立重立君留在京城开店呢,过年生意好,他们不舍得关掉铺子。”
她没说周四郎把周六郎和店铺押在胡商那里的事,继续道:“四哥和立威进了一批皮货,在绵州跟我们分开了,要拿去茂州和益州卖,估计得好几天才能回来。”
这种做生意的事老周头不是很懂,不过他对周四郎不走空的行为和周六郎勤奋劳作的态度表示了赞赏,于是暂且把他们丢在脑后,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给满宝,乐滋滋的道:“好,那我们先吃饭,来,满宝吃肉,一路上都饿坏了吧?”
倒不怎么饿,就是颠簸得很。
钱氏看了眼一直兴奋不已的老周头,也给满宝夹了一筷子肉,然后道:“快吃吧,你的房间娘让你三嫂收拾出来了,屋里点了火盆,晚上要是太冷,就再加一床被子。”
满宝应下。
一家人开心的吃了一顿晚食,饭后大家就点了灯分东西。
大房、二房、四房和五房都给各自的屋里人买了好东西的,满宝当然也不会忘了三哥他们,也给他们买了一箱子的东西。
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这些东西在京城时就分门别类的放好了,已经抬回各自的房中,他们自己会分。
主要的是,满宝这次还从京城里带了一些书回来,这是她买回来给三头他们的。
家里的书大部分是她去先生那里手抄,然后三头他们再从她这里手抄一份过去的,其实书还是很少。
这一次,她把许多她已经读过背下来的书带回来,三头他们可以直接用上。
不够的话也可以自己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