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贾胜和贾利就推了一把对方,本来以前来看牛的,他们一唬人也就给了,十文钱也不是很多。但今天就是遇上一个同样脾气不太好的,愣是不给,眼看着双方就要打起来,白善看了一眼满宝后从荷包里数出十文钱来,趴在墙头和里面的人道:“你们放他出来,这十文钱我替他出了。”
满宝和白二郎就齐刷刷的扭头看他,颇有一种看败家子的感觉。
白善伸手把白二郎的头转回去,满宝不用他动手就自己转回去继续看着院子里的情况了。
院子里快要打起来的三人也一起看向白善。
买家涨红了脸,叫道:“那不行,咋能让你一个孩子给钱,这本来就不应该给,你快回家去……”
贾胜和贾利对视一眼,一个向这边走来,伸手道:“把钱拿来。”
白善便从墙头那里伸过手去,在他的手心里放了五文钱,道:“你把人放出来,剩下的五文我就给你。”
贾利抛了抛前,回头和他哥点了点头,贾胜就让买家走了。
买家这会儿不乐意了,叫道:“你把钱还给孩子,你们贾家就是这么欺负人的……”
白善道:“大叔,你快出来吧,你们要是真打起来,这药费可不止十文钱呢。”
满宝便下了墙头,转身直接从大门那里跑进去,拉住买家便往外走。
贾家兄弟并没有拦着。
见他们都出来了,白善这才笑眯眯的把手上的五文钱给贾家兄弟,还乐得拍了拍手道:“好了,和气才能生财嘛。”
贾利不屑的哼了一声,收过钱后看了眼趴在他们家墙头围观的众人,气恼的挥手道:“走走走,看什么热闹,这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大家见没什么热闹看,哄笑着散了。
买家被满宝拉了出来,一脸不悦的瞪着三个孩子,他嘟囔了几句,还是一脸肉痛的从怀里数出十文钱来要还给白善。
白善拒绝了,“这不干大叔的事儿,是我见不得人打架才给他钱的,本来这钱就不该给他们的。”
“你也知道不该给他们呀,那你还给他们,”提起这事他就一肚子的气,“我就不给他们,我就不信他们还真敢动手打我吗?”
白二郎没好气的道:“他们刚才不就动手了吗?您还真等他们动手了才给呀?何苦来呢,他们要钱就给他们,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回头再带了人回来拿就是了。”
买家:“……为十文钱,我还得请人来走一趟?”
请人是花钱的好不好,哪怕是亲朋好友,不需要给钱,但一顿饭总是要的吧,为了十文钱请人吃一顿,他是有多想不开呀?
第1341章
帮忙
白二郎就道:“那为了十文钱,您还挨一顿打,这是有多想不开呀?”
买家怔住,一时竟找不到反驳的话。
白善笑道:“大叔,你快回去吧,这都中午了,回去吃个午饭歇一觉就好了,不过还是得告诉一下亲朋,以后还是别来贾家买牛了,我听人说,他们已经收了好几家看牛的钱了。”
买家一听,气炸了,“这是特意蒙我们的呢!”
气完了以后他皱眉看向白善,道:“叫什么大叔,我孙子都有你大了,我姓焦,叫我焦爷爷。”
满宝见他看着比她爹还年轻些,便道:“我爹比您还大呢。”
焦老头立即不说话了。
白善坚持不要他还的钱,焦老头看了一下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迟疑了一下后便也把钱收起来了。
白善还和人挥了挥手。
等人走了,满宝总觉着有些不对,看着白善问,“你为何要替他出这十文钱?”
白善笑道:“只是十文钱而已,并不多,我是真不想他们打起来,你家不是想买母牛吗,这也正好是一个机会。”
“他家出价太高了,我们家不买。”
白善却道:“价格是人开的,有高的时候,自然也有低的时候,等着就是了。”
满宝眨眨眼,若有所思起来。
白善道:“就不知道他们家是不是记着用钱了。”
“这有什么难的,问一下就知道了。”满宝转着脑袋找了找,找到刚才那个青年,他正晃晃悠悠的往集市那边去呢。
满宝追上去,问他,“大哥哥,不知道贾家为什么要卖母牛?”
她道:“都有孕了,留着明年就多一头小牛崽了,多好。”
青年笑道:“他们兄弟俩在外面沾上赌了,欠了赌场不少钱,这才想要卖牛还钱的。”
满宝最厌恶赌钱的事,闻言皱了皱眉问,“可我看他们也不怎么着急呀。”
“反正年前凑出钱来就行,”青年道:“这牛不愁卖,价格不合适就先放着,这家不买,那家总会心动,所以他们兄弟俩才不急的。”
白善一下就听出了关键,问道:“现在县里没有牛卖吗?”
“有是有,只是不多,”青年道:“凡放出来一头就被抢着买,所以别看牛马市里标价不高,但一抢起来,这牛就没有低于四两的。”
他消息还挺灵通的,道:“听说是因为杨县令不在了,外头贩牛马的商人就不太乐意把太多货放在我们罗江县了。”
之前杨和书哪儿来的那么多牛?
那都是放出话去,有一头算一头,县衙全都出钱直接买了,然后再转手平价卖给农人。
很多农人一时半刻的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呢?
都和老周家一样,一开始都是借着的,然后再分期还。
罗江县穷,县衙里可没这么多钱付这些牛资,所以一直是杨和书先自己拿出钱来,办一张文书,算是暂借给县衙的。
等农人还了钱给县衙,县衙再办张文书还给他,相当于他自掏腰包给县衙做了周转。
如今他走了,提拔了刘县尉做县令,别说刘县尉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给县衙囤牛,囤粮,就是拿得出来他也不敢拿呀。
罗江县底下的那些乡绅压不住杨和书,不代表压不住他。
所以,杨和书一走,县城里的粮价就短暂的上浮,但乡下的粮食收购价却反而被压低了。
不过,大的方向上,县里的规矩还是没变多少。
可现在,杨和书离任也才两月而已,谁也不知道两年,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白善便悄悄地和满宝道:“刘县令压不住县里的人,但守成还可以,你想买牛,恐怕还得托关系让人给你在县城留意着。”
满宝道:“等我们有空我们进城去看看,实在买不着就和我二哥说一声,让他提前进城守着。”
白二郎道:“哪用那么麻烦?说吧,你想买几头牛,想要什么样的,待我回去和我爹说一声,让他帮你找来。”
“你爹帮忙牵的线,贵不贵呀?”
“放心吧,我们两家什么关系,我爹一定不挣你的钱,他不答应,我祖母也不会答应的。”白二郎道:“你不知道,我祖母现在最喜欢念叨你了,昨天吃晚食的时候念了一顿饭,说这次多亏了你给我大哥看病,不然我大哥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满宝就道:“我想再买两头犍牛,最好是一岁半以上的,两岁的最好。”
“你家不是已有了一头牛了吗?”
“可我家的地也不少呀,我六哥也分了地,但现在我家好几个哥哥在外面,家里就我大哥他们忙,牛多一些他们才轻松一点儿。”
“喂牛也辛苦的。”
满宝:“嗨,地里到处都是草,放牛再辛苦,那能有拉犁辛苦吗?”
小时候,曾经因为感兴趣凑热闹拉过五步犁的白二郎立即沉默了,也是,这世上还有什么活儿会比拉犁还辛苦呢?
白善遥遥指了一下贾家的后院道:“万一能买着这头母牛呢?”
“那我也是要再买两头犍牛的。”
白善:“你家的牛棚能放进去这么多牛吗?”
满宝意味深长的道:“买回来了,我爹自然会有办法的。”
她问道:“你要怎么让我家能买着他家的母牛?”
白善也意味深长的道:“等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过两天满宝还真就知道了,还是从她大哥那里知道的。
白大郎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满宝只开了药让他自己吃,每天去扎一次针而已。
她刚拎着药箱从白家回来,周大郎就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和满宝打了声招呼就急着去找老周头,“爹,大梨村贾家那头母牛我们家还要不要?”
老周头坐在火盆旁抽着旱烟,慢悠悠的道:“他家不是咬定了五两银子吗?太贵了,不要。”
“刚贾利来找我,说四两五钱银子,我们家要是愿意,他们就卖给我们。”
老周头:“他们不是挺硬气的吗?怎么肯松口了?”
第1342章
到手
“这不是快要过年了吗,赌场那边过来收账,他们拿不出来,想卖牛,这两天外面到处都在传他们贾家兄弟霸道,凡是去看牛的人,不论成不成都得交十文钱给他们,不然就要打人,所以没人去看牛,听说今天一早他们还牵着牛去县里了,不过也没卖出去。”
周大郎道:“快要过年了,牛马市里的人也不多,牛贩子大多都回家过年了,所以买牛的人也没几个,他们卖不出去,这才牵回来问我们的。”
老周头一听,立即把烟杆收起来,起身道:“走,叫上老三,我们去大梨村看看。”
满宝想跟着凑热闹,老周头没让她跟着,贾家兄弟脾气不好,回头就算是不打架,肯定是要吵一顿才能买下来的,这种事还是别带着满宝了。
满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走了。
冯氏从菜园里摘菜回来,看见了便笑道:“满宝,快过来帮二嫂择菜,刚你五哥让三头他们回来传话,说你四哥他们已经回到县城了,今晚要回家吃饭的。”
满宝便把药箱拿回屋里放好,坐在冯氏的对面,一边择菜一边问,“那他们怎么现在不回来?”
“说是要见几个人,要买茶叶什么的,你五哥跟着帮忙,就让三头先回来了。”
因为快要过年了,这两天周五郎都要去县城打听一下周四郎的消息,顺便买些年货和要办喜酒需要的东西。
要成亲的是大丫,是三头的亲姐姐,他自然跟着上下跑腿儿了,所以这两天他也都去县城。
满宝知道二嫂的消息最灵通,忍不住问她,“二嫂,你知道大梨村的贾家兄弟吗?”
“知道呀,那就是两个混子,比你四哥年轻时候还混呢。”这十里八村就没有别人知道,而冯氏不知道的消息。
如果有,那一定是因为七里村太偏,最近没人去赶集的原因。
以前钱氏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待在屋里,连家门都出不去,但村里村外的消息都瞒不过她去,就是因为有冯氏在。
满宝也很喜欢和她二嫂打听消息,而冯氏很喜欢和人说些闲话,都不等满宝问,就自顾自吧啦吧啦的往下说了,“你四哥被揍过一顿,好歹就知道改过来了,他们兄弟俩就跟我们村的癞头一样,那是沾上就甩不掉了,这两年已经输出去不少钱了。”
满宝好奇的是,“最近有人传他们闲话,所以没人愿意去看他家的牛,买牛了?”
“可不是闲话,这十里八村全传遍了,前两天,就我们去道观礼拜的那天吧,白马村有个人去他们家看牛,你猜怎么着?”
冯氏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满宝,想让满宝问她。
满宝道:“他们家逼看牛的人给十文钱?”
冯氏一滞,问道:“你怎么知道的?不过不是十文钱,听说是要给五十文,要是摸一摸牛还得再给二十文呢。”
满宝:……这得传了几遍才能传成这样啊。
说闲话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满宝这样不配合的听众了,于是冯氏一言带过这件事,道:“反正这十里八村全传遍了,贾家兄弟横得很,偏还没人敢得罪他们,跟两个混子讲道理,那不是找罪受吗?所以便是有意想买牛的人家也都不去了。”
在乡下买卖牛不像在城里,直接去牛马市就可以。
在乡下,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那都是通过乡亲们互相介绍传信来完成交易的。
比如贾家兄弟有意卖牛,他们家的亲朋就会和各自的亲朋说此事,亲朋再与各自认识的人宣扬此事,这样有意买牛的人才会找上门去。
不然贾家又不是牛马市,谁知道他家有牛卖?
而现在,贾家的名声一坏,强逼着要钱的事一传出,谁还会去找他家买牛?
也就老周头,他死抠门,想要贪便宜不说,还有六个儿子,在老周家比贾家穷的时候贾家都欺负不到他头上,更别说现在他们家声望还这么高的情况下了。
所以老周头带着两个儿子上门,毫不客气的就把价压到了三两八钱。
这一口价喊出来,贾家兄弟差点没气得吐血,和老周头讨价还价了半天后,还是在天黑之后不得不以四两银子的价钱把母牛卖给老周头。
没办法,明天赌场的人就要上门来拿钱了,周家要是不买,这一时半会儿他们就找不到第二个买家了。
赌场的人说再拿不到钱就砍他们一只手,那是一定会砍的,
老周头喜滋滋的拿了牛的编号和在两位里长的见证下写好的切结书塞进怀里,然后亲自牵了牛出门,和关里长作别。
关里长笑眯眯的道:“这天都黑了,亲家到家里吃饭了再回去吧。”
老周头连忙道:“不忙,不忙,今天我家老四回来,家里肯定还等着吃饭呢,改天我请亲家到家里吃去。”
一旁的周大郎低声道:“爹,后天就是大丫出嫁的日子了。”
“对对,明天我们两家就能见着一块儿吃饭了。”
出嫁前,关家是要往周家先送聘礼的。
老周头热情的邀请关里长明天上门来一块儿吃饭。
关里长笑眯眯的应下了。
父子三人摸着黑的从大梨村回家去,老周头一路走一路抱怨,“都说了四两是公道价格了,非得拖到天黑才同意,两个狗杀才,害我们还得摸黑往回走,这天冷的……”
周三郎道:“爹,你不也咬着三两九钱的价儿到最后吗?”
你们要是早松口四两银子可以,说不定他们还能赶在天彻底黑前回家呢。
老周头瞪了周三郎一眼,奈何天太黑,周三郎也看不见。
他只能开口哼道:“别以为现在家里挣了点儿银子就不把钱当钱了,一钱呢,整一百个铜板,以前得干多少活儿才能挣回来这一钱银子?”
他道:“不论将来挣多少钱,该省的时候就得省,不然挣下多少钱来都不够花的,你们别学满宝,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
周大郎和周三郎应下了。
远远的,看到村口有个火把,他们就知道是家里人在等,便牵着牛加快了脚步。
到得跟前,就见周五郎连忙迎了上来,“爹,怎么这么久呀,家里就等着你们吃饭呢,四哥回来了,他赚了好多钱。”
老周头精神一振,把手里一直牵的牛绳塞给周大郎,和周五郎快步的往家里走,问道:“挣了多少?”
“爹你自己去问四哥。”
第1343章
点子
老周家一片热闹,当然,围观的村民都走了,就剩下他们一家人在,但也热闹得不行。
周四郎也刚到家没多久,他正把准备的年货一一拿出来给大家介绍呢。方氏抱着孩子坐在他身边,看到公爹进来,她立即抱了孩子起身给他让位置。
本来正喜滋滋吹牛的周四郎也立即脸色一正,恭恭敬敬地和他爹道:“爹,您回来啦。”
老周头“嗯”了一声,问道:“东西都卖出去了?”
周四郎应了一声“是”。
老周头就问,“挣了多少钱?”
周四郎嘴角的笑容就忍不住上扬,努力压住笑意道:“那些货一共出了三千七百九十八两。”
老周头手中的烟杆差点掉了,他咽了咽口水问,“所以这是挣了……”
周四郎接口道:“赚了两千一百五十二两。”
他自得的看向周立威,笑问道:“立威,我没说错吧?”
周立威点头,把账本给爷爷看,“没错,爷爷,您看这上面都记着呢。”
老周头看了一眼,除了偶尔几个数字特别眼熟外,大部分字都不认识,他知道老妻认得字比自己多点儿,于是转而把账本给钱氏。
钱氏认得的字也不多,以前他们全是大字不识一个,是满宝读书后教家里的孩子认字,他们才跟着认了一些,但也磕磕绊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