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13章

    钱氏聪明,在家看孩子的时间又多,因此认得的字比周大郎周二郎还多些。

    她认真的看了看,也有好些字不认识,她直接略过那些字,根据认识的字连猜带蒙的也看得差不多了,她指着后面的总钱数道:“怎么这会儿只剩下一千八百九十五两了?”

    老周头立即探头看去。

    周立威道:“买茶叶了。”

    他将这门生意的由来简单的说了一下,他们可还拿着胡商的一千两茶叶定金呢。

    老周头听了半天,听明白了,合着闹了半天,这些挣的银子一文都落不到他们的口袋里,还得全部再买了茶叶送到京城去给胡商?

    不是到手的真金白银,老周头颇有些失望的坐在了一边。

    钱氏却拿着账本若有所思起来,看向周四郎道:“所以这次你们要运了茶叶上京城?”

    “是,”周四郎道:“娘,这笔生意都谈好了,连价格都说定了,三千两的茶叶运到京城,不算路上的花销,至少能挣一番,三子几个都是跟着我混的,我都给的工钱,花销根本不大。”

    钱氏皱眉,“就你们这几个人,年青的年青,少的少,万一路上遇着危险怎么办?”

    周四郎就看向满宝乐。

    满宝缩了一下,身子往后一仰,问道:“看我做什么?”

    周四郎道:“现在我们已经买到了一车茶砖,回头满宝他们上京的时候让老五跟着运去,剩下的茶叶装一车也就够了,我们这么多人押一辆车没问题的,不行我再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商队,到时候大家一起走,会安全很多。”

    茶叶不像皮毛,皮毛可没茶叶贵重,又占地方,所以周四郎他们回来时拉了有四辆车,但茶叶不一样,要不是周四郎没把握在满宝他们启程前买好所有的茶叶,带回来的四辆车恐怕都装不满两辆车。

    满宝显然也想到了车的空置,问道:“那剩下的车你打算空车回京?”

    周四郎就心虚的看了一眼老周头,小声道:“我这不是不敢吗,不然我们借点儿钱把车装满?”

    老周头淡定的敲了敲烟杆道:“我们今天去买牛了,大梨村贾家兄弟卖的。”

    周四郎不明白父亲怎么突然提起这事来,一头雾水的看着他。

    老周头就道:“他们兄弟俩赌钱,已经把牛卖了,还往外头借了不少钱。”

    一说到赌钱,周四郎就低下头去,嘟囔道:“我都改过来了……”

    老周头就用烟杆敲了一下他脑袋,“你这是改过来了吗?借钱做生意,一车的茶叶近两千两呢,你要借两车的茶叶钱,这比赌还厉害呢。”

    钱氏也不赞同,点头道:“太危险了,不说你们在路上遇着盗匪,就算一路平安,可要是遇着雨水怎么办?茶叶一受潮可就不值钱了。”

    周四郎其实也只是有这一想法而已,也不是很拿定主意的。

    毕竟正如他娘说的,太危险了。

    这和“借”胡商一千两的货不同,前者是真金白银,且没有依仗,后者是货物,且他背后还有一个铺子做支撑的。

    所以家里人一反对,他就不再提了。

    冯氏却想到了什么,推开周二郎挤了进来,问道:“四郎,用绸缎换茶叶行不行?”

    大家齐齐看向冯氏。

    冯氏胆一怯,却依旧小声道:“这不是你们说的吗,外头也和我们乡下一样,可以把布匹当钱花用的……”

    她道:“既然绸缎卖出去那么便宜,那不如当钱花,就跟我们去赶集一样,一匹麻布可以换十二斗谷子,可要是拿到铺子里卖钱,却只能得三百来文,换成谷子,也才七八斗而已……”

    满宝忍不住冲二嫂竖起大拇指,“二嫂,你可真厉害。”

    冯氏见她真心实意的夸,也忍不住高兴起来,还冲周二郎扬眉,“是吧,我没想错吧?”

    “没错,”周二郎也琢磨起来,他道:“满宝的那些绸缎普通人家可穿不起,那得拿去益州城或其他的大城才可以……”

    他琢磨起来,正好,他这次是边卖皮货边收的茶叶,都是直接接触的茶农,这次可以去找茶商或一些富贵的乡绅要些茶叶。

    小钱氏笑道:“行了,大家先吃饭吧,吃了饭再谈。”

    大丫已经把饭菜都端出来了,周四郎看到她便从怀里摸出一个盒子来道:“你五叔说你的婚期定下了,喏,这是四叔送你的。”

    大丫不由看向她娘。

    周四郎就塞进她怀里道:“收着吧,跟我你还客气。”

    这倒是,大丫和大头都是周四郎领着三个弟弟带大的,感情更亲近,她喜滋滋的收下了,“谢四叔。”

    满宝坐在她娘的下首,问斜对面的周四郎,“四哥,你这次出去买到好茶叶了吗?”

    “我不买好茶叶,”周四郎道:“阿六敦又不指定好茶叶,他们部族喝茶没庄先生那么讲究,而且好茶叶也轮不到我们买。”

    第1344章

    茶

    他道:“茶农们都把好茶叶留着给老客人呢,不可能卖给我的,而且你知道好的茶叶,一砖多少钱吗?”

    周四郎以前在益州城里给人卸货,自然也碰到过茶商,当时他就打听过茶叶多少钱。

    不过能让他一箱一箱卸货的茶叶自然也不是太好的,价格适中。

    可这次亲自接触茶农,他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的茶叶竟分这么多种,他道:“就这么小的一砖茶叶,八十两,这还是一般好的呢,听说一些大户人家,十来座茶山的那种,春天出来两砖上上等的茶叶,一百八十两一砖,还有给皇宫的贡品呢,那更贵了,有钱都买不着。”

    老周头不能理解,“这茶也是拿来解渴的,后山上那两棵茶树,谁想喝就去摘回来炒一炒泡茶后,苦滋滋的,这么些东西为什么能卖出这么贵的价钱?”

    肉和粮食贵他能理解,那布匹贵他也懂,一个好吃,一个好看,可茶叶是为什么呀?

    周四郎摇头,“我也不懂,不过富贵人家都喜欢喝这东西,他们有钱,自然可以喝了。”

    满宝想了想道:“先生说,有时候品茗如品人生,一茶内犹如一世界,一盏茶便是一世。”

    老周家的人全都愣愣的听着,一点儿都不能理解这意思,听着似乎很厉害的样子,还有点儿不靠谱,但因为这话是庄先生说的,老周家的人想也不想便都信了。

    老周头还深沉的点了点头道:“那看来这茶的确是好东西了。”

    满宝点头。

    老周头就问满宝,“你怎么不喝?”

    满宝夹了一块肉理直气壮的道:“先生说了,我还太小了,喝茶也喝不出什么味儿来,只知道苦,还不如不喝。”

    “而且我们年纪小,茶喝多了不好,”满宝道:“不过爹,你和娘可以多喝点儿,大哥,你们也喝。”

    周大郎道,“我也只能喝出苦味儿,不过茶比较解渴。”

    也是因为这个,所以他们家要出门干活儿时才更喜欢泡上一壶茶拿到地里去喝,渴了喝一口,比喝白水更解渴,更精神。

    满宝道:“茶也是药,可延年益寿、抗老强身。”

    老周家的人恍然大悟,老周头道:“难怪呢,我就说那些富贵人家总不能为了解渴和吃那苦滋味就花这么多钱喝茶吧?”

    他道:“一定是因为那好茶叶更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所以才贵的。”

    周四郎也恍然大悟,还轻轻地拍了一下桌子道:“我知道回京以后怎么和那些胡商说了。”

    然后抬头看向满宝,略微抱怨,“你怎么不早说这茶还有这效果?”

    周三郎则问道:“这茶这么好,岂不是比种山药生姜还赚钱?那我们家能不能种?”

    大家就沉思起来。

    周大郎直接和周四郎道:“回头你出去收茶叶的时候问一问这茶怎么种,是直接有茶种,还是跟种女贞子一样直接插枝?”

    周四郎点头。

    满宝便有了危机感,叫道:“大哥,你还答应了给我种葡萄呢。”

    周大郎就对她笑笑,安抚道:“你给的种子我都收好了,回头我让你大嫂在菜地里给你腾出一块儿地来种下。”

    满宝道:“葡萄是藤,一棵就能长得好长的,那么多种子菜地肯定种不下。”

    小钱氏道:“才那么一小包呢,没多少。”

    满宝拿回来的种子是真的只有一点儿,但满宝从科科那里看到了葡萄藤的图片,这才知道它能长得这么多。

    但小钱氏他们没见过呀,那么小的种子,能不能种活都不一定呢,就是种活了,能费多少地方?

    周三郎道:“地方不够再挪就是,你不是说葡萄是果树吗?这树都一样,挪着能活。”

    满宝想了想,这话也没错,百科馆的词条里都说了,葡萄藤是可以扦插的,更何况种地这种事,她哥哥们比她懂得可多了。

    周三郎又提起种茶树的事来,老周头也没反对,他也觉得这茶叶听着挺挣钱的。

    周四郎保证他再去收茶叶时一定好好的问一问。

    周二郎道:“这茶种也不便宜吧?”

    周五郎就感叹,“要是也能跟家里种女贞子一样,从野外折些枝叶和种子回来种下就好了。这茶树山上都有不少的。”

    满宝插嘴道:“野茶叶太苦了。”

    看道和给他们喝的茶叶就知道了。

    周四郎却转了转眼珠子,问满宝,“道观上的道和小师父还采摘茶叶吗?”

    “你想和他买吗?”满宝道:“他可没有多少。”

    周四郎就道:“他是没有多少,但我记得大梨村那边的好几座山上有好些野茶叶,这不是春天快到了吗,到时候茶树肯定冒芽……”

    反正阿六敦也喝不出好茶坏茶来,只要是茶就行,而且他给阿六敦的价格也不高,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周四郎在心里打着算盘,满宝道:“道和不会做茶砖。”

    “没事,我当初在京城时给阿六敦喝过散茶,炒的散茶他们也要的。”

    而且还便宜呢,就是占的位置比较多而已。

    周四郎野心勃勃,恨不得把带回来的四辆车全装满茶叶带回京城,只是钱不够,那为了追求量多,就只能尽量把茶的价格压一压了。

    可茶农手中的茶价格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太低,他就竞争不过那些他们熟悉的茶商。

    所以为了买到茶叶,他给的价钱还要比其他茶商高一些,或是三文,或是两文,总要多出一点儿人家才愿意匀出一些来给他。

    不然周四郎也不会想到买散茶了,他们罗江县的茶山不多,乡下人喝的茶都是自己上山揪一把,讲究点儿的点火炒一炒,有的人家嫌麻烦,直接晒一晒就冲泡的也有。

    那都是山上长的野生茶叶,就跟野菜一样,苦得不行。

    他见过阿六敦喝茶,他们都是用羊奶煮茶叶,和他们只喝茶水不一样,他们是连茶叶一起嚼吧嚼吧吃了的。

    他也跟着吃过,发现和羊奶煮过后的茶叶竟然没那么苦了,而且羊奶的那股腥味儿也没有了。

    所以他觉得,就算是野茶,阿六敦应该也不会很介意的,要实在介意,他再便宜点给他就是了。

    第1345章

    耳提面命

    冯氏一提可以用绸缎换茶叶,才吃完晚饭,她就把她屋里的四匹绫罗绸缎给抱过来了。

    她问周四郎,“这绸缎换的茶叶挣的钱,算公中的,还是算我们的?”

    周四郎就看向他爹娘。

    钱氏道:“让二头记好账,回头换的茶叶斤数,按照旧例,三成归公中,剩下的就是你们各房自己的。”

    冯氏一听高兴起来,便催促她儿子,“二头,快记起来。”

    周立威拿了笔,记下他娘拿来的绸缎和绫罗的花色,然后在前面标上名字。

    冯氏探头看了一眼,虽然她字认得不多,但三丫的名字她还是记得的,她指了一行问道:“怎么分开记了?”

    周立威道:“这不是三妹的缎子吗?还是我和二姐给三妹选的呢。”

    冯氏:“……我们是一家子,怎么分开记呢,全记在你爹名下算了。”

    周立威道:“都记下了,涂改费纸。”

    本来不管他们纠纷的老周头一听,立即道:“改什么改,既然已经写下了那就这么着吧。”

    冯氏一听,立即不敢说话了。

    其他房也立即抱了绸缎过来记下,连大丫都抱了自己的两匹彩绢过来。

    在所有的布匹中,她的这两匹算是最贵重的一批了。

    周立威知道这是贡品,还小声的问她,“大姐,你真换呀?”

    小钱氏也劝她,“还是留着做陪嫁吧。”

    大丫摇头,“这绢太好看了,我以后都要在店里干活儿,也不怎么穿得上,还不如换了茶叶变钱,钱收着才实在。”

    老周头赞道:“不错,这世上除了粮食,就只有钱是最实在的,等你去了关家也要和姑爷这么说。最好他的钱你收着,免得他有了钱花销上不知道节制,反正他吃穿都是你管着的,钱你管着也理当。”

    小钱氏:……

    她将彩绢交给二头去记,拉了大丫出去,悄悄叮嘱她道:“别听你爷爷的,你刚嫁过去,跟姑爷还不熟呢,可不能突然提钱的事儿。”

    她道:“你们家没分家,家里还是祖父当家,你公婆手上估计也没多少闲钱,反正你们吃穿都是家里的,你只管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就行,只一样,你的嫁妆得自己拿着,自己有多少钱得心里有数。”

    满宝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听她大嫂低声的教大丫怎么跟婆家相处,小钱氏一低头就看到满宝撑着脸在认真看她,她也没在意,想着小姑年纪也不小了,这些也该学着了。

    干脆拉着她一起过来听。

    “记住,你的私房钱只能用在你们小夫妻身上,比如姑爷买书、笔墨纸这些,你就给一些,但要是你公婆有别的用处,你可不能给。”

    小钱氏低声道:“他们家要是问你要钱有别的用处,你回来告诉我,让我们这边和他们说起,你别自己拒绝了,知道吗?”

    大丫没想到成了亲而已,只是花钱就有这么多学问,一时不由心中惴惴,“娘,你不是说关家和我们家差不多,也很和睦吗,怎么……”

    小钱氏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不过这会儿院子里人多,有些事儿她不好细说,只能道:“一会儿娘去你屋里找你,满宝,你也去,大嫂有些话要教你们。”

    “大伯母,这花样都记下了,你看没问题吧?”

    小钱氏便挤进去看了一眼,满宝给她们的绸缎花色颜色都各不一样,因此很好记录,绝对不会弄混。

    之后拿布料去换了茶叶,肯定会各有差异,但谁的布料换了多少斤茶,什么品质的茶,直接再在后面记上就行,回头运到京城一卖,再除去他们路上的成本就是收益了。

    连钱氏都抱了自己屋里的绸缎出来记上,显然,他们都没想用这布匹做衣裳。

    满宝看着看着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她千里迢迢的从京城把这些布匹带回来可是为了给他们做衣裳的,怎么最后全变成了钱呢?

    钱氏或许是知道她的郁闷,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绸衣我们还穿不上,下地太容易刮花了,棉布和麻布就还不错。”

    满宝挠了挠脑袋问,“那我以后送你们棉布?”

    老周头立即道:“别,棉布我们自己买,你还是送我们绸缎吧。”

    满宝:……

    钱氏见大家的都记下了,便笑道:“行了,时辰也不早了,大家收拾收拾歇息去吧,明日关家应该会来送聘礼,家里也要开始准备食材了。”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对了,我们家新得的母牛呢?老大,你晚上警醒些,别让牛棚里的犍牛和它打架,它肚子里还有牛崽子呢。”

    周大郎应下。

    大家一散去,小钱氏就拉了满宝和大丫回去说悄悄话,三丫也被她娘拉着去说话了,二头也没逃过去,同样被拉进了屋里。

    满宝估计二嫂得问二头要私房钱来收着,不过二嫂有可能什么都问不着。

    小钱氏关上门,因为满宝还小,她只让她旁听,却拉着大丫耳提面命起来,“娘跟你说,去了关家要勤奋,手脚勤快些,这样你婆婆才能喜欢你,知道吗?”

    大丫点头,这点儿小钱氏常说。

    “但也不能瞎勤奋,不该你管的事不能管,在家里,你只管收拾院子,在厨房帮把手什么的,到了地里,你公婆让你做什么你再做什么,不是你的活儿不要乱伸手,知道吗?”

    大丫继续点头。

    小钱氏见她听话,便松了一口气,开始说更深的话,“家里给你陪了一间铺子,关家就给你们小夫妻俩在县城买了个小宅子,那宅子花的是公中的钱,他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堂弟呢,要关家一碗水端平也太难了,所以你得知道,这宅子是你们夫妻的,也不是你们夫妻的。”

    大丫似懂非懂,“就是给我们住着,却还是公中的?”

    小钱氏点头,“没错。”

    “铺子的收益你也是知道的,就算是除去给公中的三成,剩下的七成我们娘两个分那也有不少,这些钱都算是你挣的,所以你得自己收着,但你在铺子里干活儿,就顾不上大梨村那边的大家和地里的活儿,那你就得从别的地方找补找补,比如给关咏买纸,买书,买笔墨这些。”

    第1346章

    里外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