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18章

    庄大郎迟疑了一下才点头。

    庄先生微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要说服儿子比教几个孩子读上一个月的书还要难。

    不过这也是个进步了。

    庄先生说要送庄纪安进县学便真能送进去。

    他回乡后经营多年,一开始的确还有人私下议论他的事,后来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他在罗江县有朋友,绵州的朋友更多,不然当初也不能举荐白大郎去绵州的府学了。

    庄先生回来后找过人,只要给一笔钱,便可以让庄纪安进县学旁听。

    不过,他还是避着庄大郎把庄纪安叫进书房里叮嘱,“虽说可以进县学旁听,但最好还是自己考进去,你如今能力有限,但再学上一年,明年,不,当是后年了。”

    庄先生笑道:“后年春天你可以去试一下考学。”

    他将整理好的五本书交给庄纪安,笑道:“这上面我做了注解,你可以看看,不懂的便去请教自己的先生,做学问,就不要怕问,知道吗?”

    庄纪安恭敬的应下。

    庄先生这才让他离开。

    庄大嫂虽然反对儿子跟随公爹离开,却不反对儿子进县学,反而还高兴的很,还悄悄的问庄大郎,“父亲能让纪安进县学,那纪然呢?”

    庄大郎:……

    他忍不住白了妻子一眼,“你想什么呢,纪然才多大?而且那县学又不是我们家开的,父亲把纪安塞进去还不知道花了多少人情和钱财呢,你别想了,想让纪然入学,让他好好读书自己考就是了。”

    他觉得考不上也没什么,只要读书识字,也知道算术和做账,活儿还是挺容易找到的。

    庄大嫂忍不住问,“花很多钱吗?”

    庄大郎“嗯”了一声。

    庄大嫂就心疼起来,然后靠在庄大郎身上问,“那花了多少钱呀,公爹手上还有多少钱?”

    庄大郎看了她一眼后道:“爹回来的时候不是给过五十两银子吗?我这两天找牙行问过了,县周围没人卖田,回头我到别处去看看,远一些也没事,买了田地后找人耕种,家里你多看顾些,让你给父亲做的春裳做得怎么样了……“

    就这样把话题转开了。

    庄先生当年进京时把家中的田地都卖了,这些年庄家赚的钱,除了孩子们读书的花销外便是买地了。

    庄大郎就算是不耕种,也可以给给佃农种,虽然还不是很多,却也是一份家业。

    庄大嫂虽然不满,但也没再说什么,她知道,他们虽收着外头送来的礼,但丈夫不喜欢她问公爹的钱。

    庄家没有守年,但老周家却齐刷刷的在堂屋里守年。

    家里人太多了,尤其是孩子,吵哄哄的,大人之间说话都快要听不见了。

    周大郎一怒,直接挥手让孩子们回自己屋里玩去。

    回自己屋是不可能的,孩子们抓糖果便往外跑,跑到小院那边凑堆玩了,满宝年纪也不大,也跟着他们跑了。

    本来还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的堂屋一下只剩下大人们,一个孩子也看不见了。

    三丫还帮着把最小的八头给抱过去玩了。

    满宝的屋子最宽敞,所以大家一起进了她的房间,三头从厨房里拿了一个火盆,直接在屋里烤火。

    四头不知道从哪儿拖出一小袋的山药豆来,捡了十几个放在火盆里烤。

    他信誓旦旦的告诉满宝,“烤山药豆特别好吃。”

    显然他们平时没少偷偷的烤。

    虽然刚吃饱没多久,满宝还是咽了一下口水。

    五头几个小的从小姑的架子上拿了玩具下来玩,自成一派,满宝几个年纪大的则坐在火盆边上边烤山药豆边说话。

    周立威问道:“开春立学要和我们一块儿去京城?”

    满宝点头,“我想让立学去京城读书,将来也考国子监。”

    他们家这么多孩子,目前看得出来读书比较好的男孩子也就周立学了。

    一旁的三丫抬头看向她哥,自得的道:“二哥,我也要和小姑去京城的。”

    周立威一呆,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满宝也拍了一下脑袋,“忘了和二哥二嫂说了,明天我去说,三丫你记得提醒我。”

    旁边正等着山药豆熟的四头惊住了,看看三哥,又看看三姐,不可置信的问,“那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五头他们不是人吗?”

    四头不高兴的道:“他们这么小呢,也不可能跟我一块儿去读书呀。”

    四头周立固只比三丫周立如小几个月,俩人从小一块儿长大,读书都是同桌呢。

    满宝看了看周立固,又看了看周立学,道:“要不四头也去?”

    第1357章

    高兴

    周立威:“……小姑,这么多人去京城吗?”

    花销很大的吧?

    满宝不以为意,“这有什么,我们家在那边有铺子,挣的钱也不少,京城很大,那里的书比县城可多多了,我们每次去书铺都有上新的书,听说学堂里的先生也很不错,租个宅子住下,吃穿差一些也没什么的,把字练好抄些书也能挣钱,学好了本事,以后多少钱挣不得?”

    这也是满宝想带三头出去念书的最重要原因。

    县城的书铺,隔上一个月去一趟也未必进两本新书,有时候半年才会有新书出现。

    可京城中的书铺不一样,满宝他们隔三差五的过去,问及可否有新书,书铺里不仅有抄录上来没见过的文集,甚至还有雕版出来的杂书等。

    更别说大家私下流传的一些文稿和卷子了,白善就因为好奇把他们国子学先生出的一张卷子做好了卖给书铺,赚了好多钱。

    读书,读书,书是最重要的,先生也很重要。

    满宝对几个侄子侄女一挥手道:“去吧,挣钱就是拿来花的,回头你们也挣钱。”

    四头闻言高兴起来,他并没有离家的焦躁,毕竟家里这么多人在京城呢。

    而与他们一院之隔的大院里,大人们说的是满宝的亲事。

    今天下午钱氏和小钱氏去了一趟白家,提起了周银当年和夏家的渊源,刘老夫人已经答应将来让一个孩子随满宝的母亲姓。

    钱氏道:“刘老夫人大度,我们也不扭捏,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等大丫回门过后我们两家就正式下定。”

    小钱氏是一早就已经知道了,其他人却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还有些恍惚。

    周四郎最是不舍,扭捏道:“娘,满宝还小呢,定的是不是太早了?”

    钱氏瞥了他一眼道:“两个孩子渐大,中间还跟着白二少爷,定下来满宝出入也方便些,早什么?”

    周四郎就恹恹的不说话。

    可他觉着妹妹还是小呀。

    满宝小时候,带她最多的就是小钱氏,其次就是周四郎了。

    可能是因为周四郎调皮,满宝小时候虽然总是嫌弃他赌钱给家里找麻烦,兄妹两个却很要好。

    但显然满宝的亲事不是他可以干涉的,钱氏答应,老周头也不反对,连小钱氏都觉得好,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说完最大的一件事,钱氏就问起周四郎买茶叶的事,小钱氏觉着这话题她们不太能插得上口,便去找满宝他们。

    冯氏几人还有些恍惚,所以满宝的亲事就这么轻易的定下来?

    一眨眼,孩子们都长大了呀。

    不过仔细一想,最配满宝的的确是白家,知根知底不说,俩人还青梅竹马的长大。

    一家人分两个院子一起守到了子时,周大郎拖出鞭炮亲自点了火,等炮仗烧完了大家便各回各屋睡觉去。

    第二天全村都睡懒觉了,老周家自然也不例外。

    满宝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撑了一个懒腰,赖了一下床后才起身。

    她开门出去一看,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她竟是这边小院里第一个起床的。

    她拿了自己的木盆过去大院打水,这才发现灶台也是冷的,似乎也没人起床呢。

    满宝挠了挠脑袋,抬头看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不太放心,她还着重看了一下时间,的确快辰正了。

    大嫂怎么也起这么晚?

    不过一想,家里从二十八便开始忙起来,大丫二十九出嫁,昨天因为要过年和善后也忙了一天,估计家里的大人都忙坏了。

    满宝只能放下木盆,自己打了水进厨房点火烧水。

    厨房里已经没有引火的干草了,她转身就去柴房里找干草,她就突然听到大门似乎有动静。

    满宝扭头看去,没听见敲门声,便有些好奇。

    她边走过去边问科科,“你有没有听到大门有动静?”

    科科没回答她,满宝已经走到大门,直接抽掉门栓,打开大门……

    白善抬着手,脸上露着不好意思的笑,似乎正要敲门,他显然也没料到开门的会是满宝,因此也愣了一下。

    满宝站在门内笑问,“这么早,你怎么过来了?”

    白善放下手,站在门外不好意思的笑道:“起得早,想过来给你拜个早年,就过来了。”

    满宝惊叹,“你起得真早,我才起,还没洗漱呢。”

    白善盯着她的脸看,半响后道:“我昨晚便没怎么睡。”

    满宝眨眨眼。

    白善一看便知道她还不知道呢,于是抿嘴一笑道:“昨天晚上祖母与我说了,我们两家已经说定了亲事,等过了初三,祖母就请媒人上门说亲,祖母想请先生,你觉得好不好?”

    满宝脸色爆红,站在门内点了点脚尖,微微点头道:“自然好,你,你祖母和母亲答应了?”

    白善点头道:“答应了。”

    如果当初周银夫妇两个没有遇见白启,或是没有出手相帮,有可能现在已经儿女满群,夏家自然不会有血脉断绝的危险。

    所以钱氏一提,刘老夫人就答应了,两家协商的过程中很友好,双方一定下,昨天晚上刘老夫人就告诉白善了。

    白善高兴的半个晚上没睡,早上天才蒙蒙亮就醒了,洗漱过后还在院子里读了两篇课文,实在忍不住才跑过来的。

    谁知道往日素来热闹的村庄今日竟然这么安静,一大早的一个人也没有。

    只要家里有人,又是醒着的,村子里的大门很少有关着的,结果一路走来就没有几家是开着门的。

    老周家也没开门。

    他便知道他们家人没起来,他在门外徘徊了有两刻钟,中间有两个醒得早的村民路过,他忍不住了才趴在门上听,他似乎听到了一点儿动静,这才想敲门的。

    结果手才抬起来门就开了。

    此时,把好消息共享给满宝的白善忍不住冲她咧嘴笑,满宝也冲他乐。

    俩人一人在门内,一人在门外,就这么呆呆的对着乐了半天。

    老周头因为年纪大了觉轻,出来看到,便忍不住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白善瞬间回神,连忙越过满宝和老周头行礼,“伯父早。”

    老周头“嗯”了一声,也抬头看了一下东边的小太阳,问道:“来的这么早呀?”

    白善脸色通红,感觉耳朵都热起来了,他找借口道:“我来和满宝借一本书。”

    老周头心里哼哼两声,小样儿,打量他不知道吗,谁还不是打年轻时候过来的?

    第1358章

    说服

    院子里一有动静,大院这边的三房都醒了,不一会儿小钱氏和冯氏几个都开门出来。

    她们一起,烧水的事自然就轮不到满宝来做了。

    一对少年少女站在院子里对上大家了然的目光,瞬间尴尬得不行,俩人全都面色通红。

    小钱氏开口道:“满宝,你请善少爷先去屋里坐着,嫂子给你烧水。”

    俩人齐齐松了一口气,满宝应了一声后便带着白善去隔壁的小院。

    白善脸上发烧,他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一见满宝而已,这会儿见到了,说完了最紧要的事,他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白善挠了挠脑袋,看向她的书架,随手抽了一本书道:“我走了?”

    满宝红着脸点头,挥手道:“快走吧。”

    白善在老周家大人们意味深长的目光中红着脸溜了,满宝也红着脸去打热水回来洗脸,她决定今天不见白善了。

    白善也不好意思再来见满宝,至少今天是不好意思再来了。

    于是大家便各自在家里玩儿。

    一直在家里等着他们的白二郎迟迟不见人上门,不得不到隔壁找白善,“你在家里干嘛呢?”

    白善扬了扬手上的书道:“看书。”

    白二郎就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忍不住又看一眼,确定后问道:“这书不是拿倒了吗?你是在学着怎么看倒过来的字?”

    他一头雾水,“学这个有什么用?”

    白善面无表情的把书倒回来,然后把书合起来放在一旁,问道:“一大早的,有什么事吗?”

    白二郎抬头看天上的太阳,“不早了吧,我们去找满宝拜个早年?”

    白善拒绝,“今天还是别去了,明天吧。”

    白二郎惊奇不已,“你竟然不去?”

    白善轻咳一声,道:“大年初一,还是不出门的好。”

    白二郎:……

    白善略有些窘迫的移开脸,转开话题,“你明天要去你舅舅家拜年吗?”

    “不去了,今年就我爹和我娘过去,”白二郎小声道:“我舅妈想把我表姐许给我哥,我哥这边不答应,他们又想把表妹许给我,所以我和我哥今年都得躲着点儿。”

    白善明白,点头道:“那明天再去拜年吧。”

    可是这样一来,今天就好无聊啊。

    俩人对视一眼,都找不到事情做,不想读书,不想写书……

    白二郎皱眉问白善,“为什么一定要明天才能去找满宝拜年?今天多好的日子呀,明天他们家人很多吧……”

    俩人这边闲得很,满宝却很忙。

    她先找了大哥,坐在他身边道:“大哥,我和立学(三头)说了要带他去京城读书,你觉着怎么样?”

    周大郎一愣,问道:“三头吗?”

    满宝点头。

    他怀疑的看着满宝,“三头能读好书?他可调皮得很,不怎么坐得住。”

    “我看过他的功课,比立重立威读书时候可强多了,”满宝道:“村里的学堂已经不怎么适合他了,就算不去京城,他也该去县城里读书了。”

    她道:“既然都要离家读书,不如去更好一点的地方,京城的先生和书都比县城多很多。那里聪明人也更多,他见到的都是聪明人,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周大郎:是这样吗?

    周大郎就三个孩子,大头周立重今年留在京城看铺子没回来,下次要回来估计得年尾了。

    大丫出嫁了,三头再走,他身边可真的没孩子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