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满宝还给他们让了让位置。大吉忍不住道:“少爷,您别吓堂少爷了。”
白二郎冲二吉拜了拜,最后还是挨着满宝,背对着床坐下了。
他还有点儿抖,紧紧地靠着满宝坐,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坐在这儿?”
满宝道:“我娘说过,人死后一时还不能完全脱离肉身,鬼魂就在一旁呢,为免他寂寞,得有人陪在身边才行。”
这样的事白善和白二郎都是第一次听说,忍不住怀疑的看向大吉,“是真的吗?”
大吉点头,所以他才要在屋里陪着的。
满宝继续道:“我娘说了,停灵也有这个原因在。”
白二郎的眼珠子就在屋里转悠了一圈,咽了咽口水问,“所以,现在二吉的鬼魂就在屋里吗?”
满宝点头。
白二郎都快要哭出声来了。
满宝和白善一脸莫名的看着他,“你怕什么,二吉叔又不是坏人,他只会保佑我们。”
可这也是鬼呀。
满宝是不怕二吉的鬼魂的,而且她还怀疑母亲说的是不对的,因为科科说了,这里没有鬼魂。
白善却是直接相信了钱氏的话,眼睛也往屋里转了一圈,直接扭头和大吉道:“要不,你和二吉叔聊聊天?”
他觉得这应该不困难,因为周小叔死了这么多年都跟在满宝身边呢。
对了,二吉叔现在应该和周小叔见上面了吧?
白善眼睛一亮,就伸出手指戳了戳满宝,亮晶晶的看着她。
不知道为什么,满宝竟然看懂了他的意思,她顿了一下后回过头直视前方,不理他,在心里默默地和科科吐槽,“以后可怎么和他解释,我看不见鬼呢?”
科科提议,“你就说你只看得见你爹就行了。”
“那不是骗他吗?”
“那你只好什么都不说了。”
满宝叹息一声,撑着下巴发起呆来。
一旁的白二郎忍不住问,“真的不能换个地方吗,同一个屋里就行了吧,我们或许可以坐到桌子边去陪?”
白善不愿挪位置,“坐这儿挺好的。”
大吉也不想动,他觉得这儿离二吉近点儿,他幽幽叹了一口气,道:“我也没什么和他说的,他走的无牵无挂,算是好事。”
所以他只要静静地坐着就好。于是屋里就安静了下来,大家都不说话了,就这么静静地待着,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白二郎自顾自的抖了一下,也慢慢的安静下来,竟然没那么怕了。
主要是身边坐着人,屋里也没什么奇怪的事发生,他悄悄往后看了一眼,松了一口气,也撑着下巴看着前方。
四人在屋里待到傍晚,二吉的身体开始变得僵硬,刘老夫人让人送来了福钱,大吉没想到老夫人连这个都给二吉准备了。
他取了来,捏开二吉的嘴巴,取了一枚福钱放进嘴巴里。
众人帮着收殓,棺材合上,却没有封死,过两天他们得往里放冰,而且送回到陇州,家里人估计还要看一下的。
虽然棺材不封死,但灵堂还是布置好了。
不仅白散三人祭拜了,刘老夫人和郑氏也来上了一炷香,这在下人堆里,二吉算是头一份儿。
满宝回家去,听了消息的老周头和钱氏第二天也过来上了一炷香。
大吉家的亲朋多在陇州,他们家几辈子都是白家的奴仆,他们还多留在陇州的庄子里,这边认识二吉的人并不多,也就这几家而已。
甚至老周头和钱氏都一直是只听其人,却没见过他。
所以大吉不意在这里停留太久,第二天停灵一天,第三天,也就是初七的时候就启程了。
刘老夫人没有让他一人回去,而是让下人收了两车的东西一并送回去。
她对刘贵道:“这一二年内,回陇州要比回绵州要方便些,这些东西先送回陇州的庄子,妥善安排了你们再去京城。”
刘贵躬身应下。
刘老夫人想了想,又招来大吉道:“我想给你放籍。”
大吉惊诧的去看刘老夫人。
第1369章
结束和开始四
刘老夫人道:“当年子启本就放了你的籍书的,这些年也多亏了你跟在善宝的身边,如今拨乱反正,十三年前的事情真相大白,子启的仇也算报了……”
大吉跪下道:“老夫人,还是让小的跟在少爷身边吧。”
年轻的时候还有激情,想要闯荡江湖,可这十多年来,他跟在白善身边,也早已习惯了。
而且他这一把年纪了,总不能还转身闯荡江湖去,所以真要回去种地,还不如就跟在少爷身边呢。
刘老夫人点头道:“这是自然的,善宝以后出门游学,还需要你多加保护呢。”
她道:“这与放你的籍书并不冲突,伯安读书很好,他年纪也不小了,再读两年就可以考虑着考学或考官了,你放籍对他更好。”
大吉这才没说话。
刘老夫人将籍书还给他,道:“回到陇州后就和刘贵一起去换成良籍,这一次满宝也带了她两个侄子上京读书,我的意思,汧阳那边的学堂到底比不上京城,你回去后就把妻儿带到京城去吧,这样既方便伯安读书,你们一家也可团聚。”
大吉迟疑了一下,刘老夫人便笑道:“快去吧,我们白家人丁单薄,以后善宝在官场上还需人帮衬,伯安若能进仕,以后两个孩子也能守望相助。”
大吉连称不敢,但还是记在了心里,他接过籍书和卖身契,跪下给老夫人磕了两个头,躬身退了下去。
第二天一大早,大吉便牵着马车出村,白善、满宝和白二郎一起将人送到村口,二吉的棺材绑在了马车上,车上还挂着白幡,提醒人避让。
白善道:“我们在京城等你。”
大吉应下,“少爷,满小姐,堂少爷,你们保重。”
说罢,他跳上马车,甩了一下马鞭,马车便慢慢往前驶去。
刘贵和另外三个下人赶了另外两辆马车跟上。
他们会先到利州,换上船,可以从利州直达秦州,从秦州到陇州汧阳县只需一天的路程。
刘老夫人已经提前叫人去利州租船了,因为带了一具棺材,他们需要付出包船,还需要付出比平常多三倍的船资。
冰块等也都是在利州买的,直接送到船上备用。
三人站在村口的一个小高坡上,看着三辆马车慢慢走远,直到消失不见,这才闷闷不乐的转身回家去。
今天是初七,明天他们也要启程离开了,也只是相差一天而已。
回到大榕树下,三人略站了站,白善道:“给道和的医册怕是抄不完了。”
虽然他们没有给二吉守灵,但心里不好受,所以昨天一个字都没写,医册自然就没抄好。
满宝直接挥了挥手道:“没事,把原稿给他,回头把你抄的给刘医女,后面的我再补上就行了。”
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三人回去把书和文稿带上,然后点了家里的一个下人赶车便往道观去了。
此时天也才亮了没多久,这会儿大家还都在家里猫着过年呢,上山的路上并没有什么人。
道观的门倒是开着的,但里面也空荡荡的没人,三人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去时,里面很安静。
三人习以为常,先在大殿里拜了拜天尊老爷,这才往后面去。
道士们也是要过年的,天气那么冷,大家当然是凑在一起围着火盆取暖聊天,顺便吃些信众送上来的东西啦。
道和道虚自然是跟师父师叔们在一起的,至于前殿的门大开,他们并不担忧。
不会有人上山到道观里偷盗的,若有,那不是疯了就是饿得快死了。
守清观主和道和道虚说过,要是前者,他们不能和一个疯子计较;要是后者,那是救人一命,算功德。
不过道和道虚私心里觉得师父和师叔们就是懒,怕冷,觉得大冷天的一个人也没有,他们还得坐在前殿里守着。
满宝他们熟门熟路的找到道和他们经常烤火的那个厢房,从窗缝里看过去,里面果然坐了不少人。
白善敲了敲窗,就听见守清道长悠悠地道:“有客到,守才呀,快去待客!”
守才道:“守实,早上是我当值,现在快正午了,该你去了。”
窗外的三人一起抬头看太阳,神的正午呀,明明才早上好不好?
守实才吃完早食,也不想动弹,道:“道和,道虚,你们也长大了,该学着待客了,你们去。”
满宝忍不住了,敲着窗户道:“是我们呀。”
本来不得不起身的道和道虚一屁股又坐了回去,冲着窗户道:“快进来呀,外面多冷呀。”
白善见他们实在不想出来,不得不拉上满宝转身往前去,看到一个月亮门,进去后又转弯,正好是一片菜地,三人又转了一个弯才到门前。
道和已经开了门,看见三人便笑道:“我猜你们也是这两天上门,没料到是今天。”
白善把手中的包袱给他,忍不住抱怨,“你们就不能改一改这房间的门吗?或者在那边多开一扇门也可以呀。”
“那样会潮湿,”道和道:“反正这厢房是拿来堆木柴的,也就只有冬天会在里面烤火,就这样吧。”
三人对他们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完全没法儿。
这厢房开门的事儿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提了,只可惜,他们都愿意每次多走那么一段路也绝对不另外开门。
有时候他们懒起来,便是有信众上门来礼拜,他们也只隔着窗与人说话,都不乐意到前面去招呼。
道和请他们坐下一起烤火,守清抬眼看了他们一会儿后问道:“怎么,村里有新丧之人吗?”
三人一下好奇起来,他们低头看了看身上,并没有佩麻布,他是怎么知道的?
守清没有解释,只是让他们坐下,然后扭头和守实道:“去给他们煮一碗汤。”
守实应下,这才依依不舍的从凳子上起身去了厨房。
道和已经打开包袱看了,他先翻开那本素封面,只是在封面上写了“医册”两字的书,他一目十行的扫过,惊喜不已,“这上面写了很多病症呀。”
满宝点头,“每一个病症我都列了两张到三张的药方,你以后可以参考参考。”
第1370章
镇神驱祟
守清一听,也好奇起来,伸了手道:“我看看。”
道和忙将书递给师父,守清翻开看了看,眼睛越来越亮,他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满宝,问道:“这都是你写的?”
满宝点头。
守清忍不住伸手揪着胡子,想了好一会儿后问道:“这书你要送给道和?”
满宝点头,“道和说上道观里来请药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病症说得模糊,他不好给药,所以想多学一学。”
守清就不小心揪下了一根胡子,他嘶了一声,却没去顾忌这个疼,看着满宝叹息道:“好啊,好啊,你果然是个有福的。”
白二郎忍不住笑问,“观主,你是不是看错人了,这话该当看着道和说才对。”
守清观主就哈哈大笑着摇头,“非也,非也,道和也有福,但最有福者该是创道之人,善者有福,这本书源于你,自然是你有福了。”
守清观主把书塞回去给道和,笑道:“收好了,好好学。”
道和恭敬的接过应下。
他转头看到一旁的道虚,便道:“带着你师弟一起,别让他太过懈怠了。”
道虚不太喜欢学习,但当着师父的面也没敢说不学,他可是知道的,会抓药的道长比只会做法事的道长要更受欢迎一点儿。
他看向道和的怀抱,问道:“那另外两本书是……”
满宝就拿过一本,毫不在意的塞给道虚,道:“答应给你们找的有关于求雨的书,你们看看。”
道虚一听,兴奋起来,立即翻开书看,然后两眼一懵,他发现看不太懂。
每个字他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他脑袋就有些懵,一大段一大段的读下来,发现他没理解。
道和也拧紧了眉头,问道:“这是求雨术?”
“应该是吧,你们先看着,等研究透了,我再看看能不能给你们找别的书。”
守清和守才一听,也兴奋了,从两个弟子手里抢过书去看,问道:“求雨术?你们上哪儿买来的这书?是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被人给骗了吧?”
上山前,白善也翻了看过了,满宝那里还有两本,他随时都可以看,不过满宝从哪儿买来的,他还真不知道。
满宝特别自信的道:“这是真的,不是骗,反正你们先看着,等你们读懂了就明白了。”
这也是科科和她说的。
白善见她如此笃定,便怀疑这书是从周小叔那里来的。
求雨术与神鬼有联系,也就只有周小叔知道了。
想到这里,白善目光炯炯,如此一来,这求雨术是真的,那他们可得好好的学一学了。
白二郎则没怀疑,这世间上的书太多了,他不知道的书更多了,远的不说,每次他们去逛书铺,白善和满宝买的那些书,他就不全然明白。
更别说白善书房里那一屋子的书呢,总有许多他没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的书。
道和把书让给师父看,然后问满宝,“这书多少钱?”
满宝挥手道:“不要钱,送给你看的。”
这是积分买的,没有花银子,本来就是她买来自己看的,不过多花了几个积分刻印两册而已,她不打算和道和计较这个钱。
道和点了点头,也没说要硬塞给她。
守实道长端了三碗汤来,守清观主这才从书中抬头,对三个少年露出一个特别和蔼的笑容,道:“来,快喝汤,这汤是镇神驱祟的,你们村既然有新丧之人,那就喝一碗。”
白善他们一听,都特感兴趣起来,接过碗吹了吹,这汤黑红黑红的,闻着有股很熟悉的味道。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喝了一大口。
汤水差点从嘴巴里喷出来,三人捂住口鼻,勉强咽了下去,一旁的守实乐呵呵的道:“这可是镇神驱祟的好东西,快喝吧。”
神的镇神驱祟呀,这不就是红糖姜汤吗?
不过这姜放的好像有点儿多,好辣呀!
三人对视一眼,白善往满宝碗里倒了一点儿,道:“是好东西,你多喝点儿。”
满宝:……
她移开碗,拒绝了白善再往里倒,“你也多喝点儿吧,镇神驱祟的!”
白二郎也想分给满宝一点儿,但满宝已经有防备,没给他得逞,白善也挤在了俩人中间,断绝了他的这个想法。
白二郎没办法,只能自己闭着眼睛闷头喝了。
满宝一口一口的喝,等喝完额头都冒汗了。
白善也把碗里剩下的红糖姜汤一口闷了,见三位道长一脸的欣慰,没忍住道:“守实道长,您怕是忘了,这十里八村开始种姜,还是从我和满宝开始的。”
守实道长身体一僵,哎呀,忘了!
这姜块的种植的确是从七里村的满宝家开始的。
先是七里村的人从满宝家里分一些姜块回去种植,然后没两年,附近村民走村串户的时候也从亲朋家里拿了一两块回去种。
一家给一家,一家再分一家,如今这十里八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姜块,便是不像老周家一样种出来的姜拿出去卖,自家留着吃也是很好的。
道观也种有,不过是从山下大梨村的村民手里拿的姜种。
满宝总算是把碗里的红糖姜汤喝光了,在一旁补充了一句,“我还是大夫呢,还是第一次听说红糖姜汤能镇神驱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