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守实道长老实,面色有些尴尬,但守清道长脸上一点儿也不尴尬,他笑呵呵的道:“这大冷的天喝一碗红糖姜汤正应景,不信你们晚上回去睡一觉,绝对比前一天晚上更容易入睡,安眠。”连着做了两晚噩梦的白二郎看着碗里碎渣问,“真的?”
守清道长含笑点头,肯定道:“真的。”
白二郎就冲守实道长伸碗,大声道:“再来一碗!”
三位道长:……
守实道长看向守清道长,守才道长轻咳一声,这姜是自家种的,可这红糖很贵呀!
守清道长就继续笑眯眯的道:“这姜汤呀,性热,所以也不可多饮,一碗不多不少,正好。”
白二郎怀疑的看着他,“真的假的,你们不会是舍不得吧?”
第1371章
天尊的保佑
一语中的,三位道长默然不语。
满宝把碗叠起来放在一旁,对他道:“你做噩梦了?一会儿回去我给你开副安神的方子好了。”
“不要,”白二郎拒绝了,“药太苦了,我不吃药。”
满宝:“那我给你扎几针?”
白二郎更加拒绝,虽然她现在技艺精湛了不少,扎针也不是很痛,可每次看她捏着那么长的针在他眼前晃悠,他还是很害怕。
满宝就耸了耸肩膀,放过他了。
白善瞥了他一眼道:“吃多了上火,你要真怕,让道和给你一个护身符。”
道和表示没问题,他现在已经会画符了,都不用师父亲自出手,自己就能画一张给他。
道和将书和医册交给师父师叔看,干脆起身带他们出去画符。
见他研墨画着他们看不懂的符文,白二郎忍不住挠了挠脑袋,问道:“这东西真管用吗?”
道和一本正经的点头,“管用。”
他将符折好,领着他们到大殿上,然后压在香烛前,盘腿坐在蒲团上对着它念经,一脸的虔诚。
三人百无聊赖的站在一旁听着,一开始还有些百无聊赖,心情烦躁,但满宝听了一下,发现这段经文自己也会念,干脆也坐在他旁边的蒲团上跟着念起来。
听着这些经文,白善和白二郎的心也慢慢静下来,干脆也坐在了一旁空着的蒲团上,也跟着念起来。
道和念的是最简单的经文,他们正巧都读过,大多数都能背下来。
没办法,钱氏信道,满宝也跟着很相信天尊老爷,她一边觉得娘亲说的是对的,天尊老爷会保佑他们每一个人;
一边又觉得科科才是对的,这世上或许并无鬼神,这一切不过是凡人的寄托罢了。
为了追本溯源,她便找了道家的书籍来看。
是先生告诉她,道家和道观是不一样的,道观是道士的,道士是修道的,但道家却是和儒法兵墨几家一样有自己治世的看法。
因为她还小,先生只给了她三本书看,白善和她读的书素来差不多,俩人都觉得《道德经》和几篇经文朗朗上口,平时早课时没少拿出来凑数。
白二郎听得多了也就会了。
白二郎闭上眼睛跟着念了一段,心一静,加上殿中的檀香飘着,他忍不住犯困,脑袋就一点一点起来。
等他清醒过来时,白善三个已经调转蒲团,正面对面的坐在一起说话。
看到他爬起来,满宝便回头笑道:“醒了?”
白善便起身,“那我们下山吧。”
白二郎不知道什么时候扒拉着三个蒲团垫在身下睡着了,身上还盖着一件棉衣。
他不好意思的挠着脑袋起身,“我睡着了,你们怎么不叫我?”
白善就看了一下他的眼睛,严肃认真的道:“我们叫了,你没醒。”
白二郎张着嘴巴,“我睡得这么熟?”
满宝也跟着一本正经的道:“这都是天尊老爷的保佑。”
白二郎就仰着脑袋去看太上老君的塑像,一脸的敬畏,“那我在此睡着,岂不是唐突了天尊?”
道和一脸平和的道:“老君不会介意的,你们得偿所愿,便是老君的功德了。”
三人忽悠着白二郎,白二郎一脸的感动。
三人忍不住转了转圆溜溜的眼珠子,彼此一对视,都忍不住低下头去乐。
其实他们没叫,但他们估摸还真叫不醒他。
四人正念着经文,他突然就脑袋一点一点的,然后就往旁边倒去了。
倒到了地上,竟然还没醒,当时白善三人都惊呆了。
满宝仔细的盯着白二郎眼睑下的微青,当时就对白善道:“看来真的是吓着了,说不定这两个晚上都没睡觉呢。”
十来岁的少年正是睡眠最多的时候,连续两个晚上睡不好,他们不觉得能把他叫醒。
白善也干脆,直接往他身下加了两个蒲团,果然,他特别乖觉的移动了一下身子,翻了个身继续睡得天昏地暗。
道和则给他添了一个火盆,道虚往前来时还给他贡献了一件棉衣盖在身上。
然后三人便坐在一旁说话了,道虚听了一会儿,觉得这都不是他喜欢的话题,于是甩着手跑回后院去烤火。
白二郎将棉衣团吧团吧交还给道和,道和起身拿过香案上的护身符交给他,道:“放在荷包里,晚上压在枕头下。”
白二郎现在特别相信这护身符,觉得他能在大殿里睡这么熟,中途一点儿噩梦都没做,就是因为天尊老爷在此庇佑了他。
于是他郑重的接过,然后收在了怀里。
道和笑着送他们到门外,想到这一别可能要一年,便道:“我送你们下山吧。”
四人便一边说话一边下山,到了山脚下,白善家的下人赶了车上前,白善先扶了满宝上车,等白二也上车后才对道和道:“有事与我们写信,告辞了。”
道和颔首,“保重,明日我就不去送你们了,一路珍重。”
白善点头,爬上马车坐好,三人从车窗那里和道和挥了挥手,马车便走起来。
道和目送马车走远,直到没影了,这才转身回山上去。
满宝回到家时,正巧周喜带着孩子回来。
她是回来送满宝的,明天一早满宝他们就要走,她肯定赶不及回来这么早,因此便提前一晚回来。
她给满宝做了一身衣服和两双鞋子,直接给她塞进箱子里,她道:“你们路上要走好久呢,在路上不好换洗,多准备两套衣裳也好换着穿,把脏衣服收好,等到了京城再洗。”
满宝应下。
她又拿出一个小包袱,拉着满宝低声道:“这是小衣,我想娘和大嫂肯定给你准备了,但我还是给你做了两套,都是用你给我的布匹做的,很贴身滑顺,不嗝人,你路上可以换洗。”
这个小包她给放在了箱子的最上面,这样方便拿取。
见她心不在焉的,周喜就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大姐这儿有些好玩的事儿,你要不要听?”
“什么好玩的事儿?”
“去年你外甥百日,刘家村的刘大郎悄悄的找上门来,结果正巧让你姐夫撞见了,你姐夫揍了他一顿。”
满宝立即精神起来,眼睛亮闪闪的问道:“他找上来干啥?”
周喜就知道,如果有让满宝转移注意力的东西,那除了好吃的,就只有这些八卦了。
第1372章
启程
她笑道:“他想找我要钱。”
满宝不解,“要钱?”
周喜点头,“他知道是他自己不能生了,听说看大夫能治,就想花钱买药,但他吃了一段日子没什么用,家里的钱倒是花光了。”
她道:“他就来问我要,说我要是不给,他就去找你姐夫,告诉他我们以前是怎么过日子的。”
满宝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半响才找到自己的话,“这也忒无耻了!”
“可不是吗,结果他刚和我说完这些话就被你姐夫给撞见了,我还没来得及动手呢,他就被你姐夫给打了一顿。”
满宝有些忧虑,“那他现在还敢来找你吗?”
“要是只有你姐夫,他自然敢的,但还有你哥哥们呢,”周喜笑道:“这事让爹娘知道了,爹就让大哥和老二老三去刘家村走了一趟,他不敢再去县城里找我的麻烦了。”
满宝就哼哼道:“坏人!大姐,当初你和离对了!”
周喜看了眼正在满宝的床上乱爬的儿子,眼眶微红的点头,“是啊,多亏了家里。”
因为她也没想到她的前夫能无耻成这样,以前他并不是这样的。
见满宝彻底转开了注意力,不再想着二吉病逝的事,周喜这才笑着转开话题,四处找着八卦和她说。
满宝津津有味的听了一下午的八卦,还是快要吃晚食了姐妹两个才出门去。
因为今晚是在家的最后一晚,小钱氏给他们做了许多好吃的东西。
满宝忍不住吃得过饱,肚子都圆了,她没忍住抱着小钱氏哭,“大嫂,我会很想你的。”
小钱氏也抱着她道:“大嫂也想你。”
看着抱在一起的姑嫂两个,老周家一家子都无言起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周家就开始往车上装东西了,除了一车茶叶,还有一车装他们的行李。
白善家那边早和他们商量过,满宝和三丫等人都坐他们家的马车,因为他们的马车有棚,这么大冷的天要是坐敞开的板车,骡子再跑起来,一定能冷死。
等满宝迷迷糊糊的从床上爬起来时,行李已经都装好了。
小钱氏给他们煮了面,每一碗上头都盖了厚厚的竹笋羊肉臊子,吃一碗便从内而外的发热。
特别的舒服。
她还给他们做了不少的馒头和煮鸡蛋,都给他们收在干净的布袋里,“中午停下,烧一锅水,热一热就能吃了,出门在外是肯定要吃苦的。”
但三头等人却很兴奋,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呢,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苦。
吃完了面,天也微微亮了,白家过来了一个下人,帮着赶了一辆车出去。
周五郎赶了装着茶叶的骡子车,装着行李的则交给了白家的下人。
这一次,刘老夫人和郑氏也都跟着一起上京,大部分白家的下人都会随他们进京,只留下了三个人看守这边的宅子,其中一个还是白庄头,他要管理白善他们的小庄子。
所以他们带的下人不少,带的车马也不少。
一直养在白善家里的三匹小马也被拉出来了,满宝上前摸了摸赤骥,把她随身带着的小包给放到马车上,就跃到马上看向白善,扬着鞭笑道:“走?”
白善微微一笑,也跃上马,笑着点头,“走吧。”
白二郎才打着哈欠爬上马车,一点儿骑马的意思都没有,他靠着窗往外看了一眼,嘟囔道:“一大早上的骑马,也不怕风吹跑了。”
吹跑是不可能的,罗江县的风都还没有京城大呢,这里四面环山,很少有大风。
白二郎瞥眼看见三头,他和三头素来玩得好,便招呼他道:“你要不要来和我坐?”
三头却看中了他的马,目光炯炯的问道:“二少爷,我能骑你的马吗?”
村里的人对白老爷尊敬,路上遇见他都是叫白老爷,在白善没来前,白大郎和白二郎是七里村唯二的少爷。
尤其是白二郎,他们家搬到这里来时他刚懂事,最喜欢让下人背着满村子乱转,大人们都恭敬的叫他一声二少爷。
虽然他们并不是白家的下人和佃农。
所以村里的孩子们也喜欢跟着叫他二少爷,即便是他们后来在学堂里做同窗,除非吵架和打架,不然大家都喜欢叫他二少爷。
就好比现在,三头他们还是喜欢叫白善做善少爷一样。
白二郎看了一眼他的绿耳,拒绝了,“我的马只认我。”
三头却不这么认为,直接做鬼脸道:“真小气!”
白二郎又打了一个哈欠,不在意的道:“不上来就算了,我这儿还有好吃的豆包呢。”
三头就犹豫了一下,然后爬上车,“好吧,我跟你坐。”
一旁的四头和三丫:……
他们说话的功夫,白善和满宝已经打马围着车队跑了一圈,老周头和钱氏他们只把人送到大门口,然后就不送了。
用老周头的话说是,又不是不回来了,送到村口算怎么回事?
刘老夫人和来送她的白老太太话别,见两个孩子已经骑马跑出村口了,便笑道:“嫂子快回去吧,我们下午就到绵州城,到时候立之他们在城里接我们呢。”
说罢,让人去前面通知开始走了。
车队缓慢的走动起来,在晨曦中慢慢走出七里村,而此时,七里村的村民们才起床,听到动静出来看见慢慢消失的车队,忍不住道:“老周家和白家人又出去了。”
话语中不免带着些羡慕。
满宝和白善骑马跑得比较快,而且也没那么颠簸,跑了一阵后身子热起来,离车队也远了些,俩人便放慢了速度,时不时的回头看一眼。
大吉不在,但刘老夫人也给他们配了两个护卫,俩人此时也正骑马跟在他们身后。
见他们回头看,护卫便道:“少爷,满小姐,我们比他们多跑了半里地左右。”
白善点了点头,和满宝道:“我们先往前面去吧,中午要是停下歇脚,我们还可以帮忙先找到歇脚的地方,再收些木柴。”
满宝应下。
于是四人便继续往前跑了。
后面车队里,因为路不好行,本打算再睡一个回笼觉的白二郎被彻底颠清醒了。
他打着哈欠挤出一滴泪水来,定睛看向对面正啃着豆包的人,他沉默了片刻问道:“你没吃早食?”
第1373章
忧伤
三头点头道:“吃了,但还能再吃,你家的豆包真甜。”
见白二郎头发都没梳好,他摇了摇头,顺手拿过自己的竹筒,拧开递给他,“喏,我娘让我爹一大早去磨的豆浆,已经煮过了,还放了一些糖,你先暖暖胃吧。”
白二郎接过喝了一口,觉着不错,就忍不住又多喝一口……
三头见他这么一会儿功夫把他豆浆全喝光了,便低头看一眼他特意给他留下来的豆包。
白二郎见了不好意思的笑,伸手抓了一个豆包道:“你娘做的东西真好吃。”
三头叹息一声,只能原谅他了,“那是当然了,昨天晚上吃完饭,小姑抱着我娘差点儿哭了,说又要许久吃不到我娘做的东西了。然后我娘就把厨房里剩下的那坛豆腐乳也给小姑装上车了,我爷爷好几次张着嘴巴都不好开口要回来呢……”
白二郎也吃过那东西,是去年小钱氏在县城里开铺子时,根据满宝留下的方子琢磨出来的东西。
老周家给他们家也送了些,一开始看见这东西的时候他连闻一下都不乐意,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还是挺好吃的,尤其是和豆子炒了就着稀饭吃……
白二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摸了摸肚子后突然觉得家里特意给他准备的甜豆包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吃了。
三头也这么觉得,于是把手上的最后一口包子吃了就不再伸手拿了,这会儿他终于感受到了一点儿忧伤,“以后都吃不着我娘做的包子了,我娘做的包子也很好吃,特别是肉包,里面好多汤水,轻轻地咬一口,还得先把汤汁都吸了才能吃,不然会流出来烫到下巴的……”
白二郎吃着豆包更没有滋味了,他对三头道:“要不你换辆车吧。”
三头听见,便对白二郎挑眉一笑,道:“你把你的小马给我骑吧……”
白二郎断然拒绝,“不行,绿耳是我的。”
三头嫌弃,“你为什么给它取这样的名字,马不该取个闪电,疾风之类的吗?”
“你懂什么,绿耳是名马,上古名马懂吗?”
三头读书还有限,摇头道:“不懂。”
俩人在车里斗着嘴,马车慢慢上了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