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9章

    郑大掌柜有些坐立不安,轻咳了一声,问道:“周小大夫,你不是要教立如认药材吗?”

    “哦,对。”目前最需要操心的怕就是周立如了,因为她如同一张白纸,还什么都不会。

    郑大掌柜笑道:“正好今日送来了不少新药材,我只是检查过,还没有分拨,不如您教她分一分?”

    满宝点头,拉着周立如去辨认药材,她看向闲着的小芍和刘医女,道:“你们两个也一起来吧。”

    很多药材满宝都收录了,还有好多是百科馆内本来就有的,她刚认药材的时候,只要百科馆内有的词条她都拉了出来,和纪大夫教她的、医书上的一起记下。

    绝大部分写的药性都是一样的,但词条那里总会多出来几条,满宝知道,那是时间的累积后才发现的作用。

    满宝当然不可能全都记得一清二楚的,她脑子还没那么厉害。

    她只是背了最主要的药性和用法,其他的都记在笔记里。

    此时,她便在药箱里摸了摸,其实是从空间里摸出一本厚厚的本子。

    这一本本子和刘医女他们见过的本子都不一样,封面很厚,只肉眼看好似是羊皮做的。

    一看就很贵。

    周立如却对这本子很熟悉,小时候,小姑去出去挖了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回来后不久就会趴在书桌上在这本子上记下那些花花草草的模样,药性等。

    据小姑说,这个本子是她和一个与她关系顶好的人买的,一点儿都不贵。

    家里人都猜测那人是善少爷,因为也只有他会把这么贵重的东西便宜卖给小姑了。

    然后大伯母专门烙了肉饼让小姑带给善少爷,那时候他们可羡慕善少爷了,因为那肉饼很费白面和肉,肉馅先塞肉饼里烙过,再放到灶里烤过,那味道……

    一点儿也不比绵州城二胡街口那家肉饼的差,虽然两种肉饼不是同一种。

    想到这里,周立如咽了咽口水,扭头和满宝道:“小姑,我想吃大伯母的肉饼了。”

    满宝一听,忧伤了。

    她扭头看向周立如,义正言辞的道:“在这边不要随便提起大嫂,尤其是在我们肚子快饿的时候。”

    周立如点头认错。

    郑大掌柜:……

    他对一旁的伙计道:“让后厨的厨娘烙肉饼,今天中午就吃肉饼好了。”

    古大夫:……饶命呐,厨娘烙的肉饼,他胃有些不舒服了。

    满宝轻咳一声,拿着本子先从最简单的让周立如认,她捏起一块切好的根茎,问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周立如摇头。

    满宝先放到鼻子下,“闻一闻,猜一猜。”

    周立如:“……挺香的,有股……嗯,清香的味道,但小姑,这怎么猜呀,你叫我背药名的时候也没告诉我那药长什么样儿啊。”

    “这是黄芪呀,你真笨,娘吃的药里就有这个,来,仔细的看一看,记下了吧?”

    三丫看了看后点头,“记下了。”

    满宝都不用翻本子,直接告诉她,“这黄芪味甘,微温,这个应该知道吧,人分阴阳,这药也分阴阳,这阴有凉与寒凉之分,阳也有温和热的区分……它归肺、脾、肝、肾经,可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还有阳气不足的肾炎水肿,疮疡溃破,气虚虚弱,可搭配白术、防风……“

    “等等,等等,”老郑掌柜听得额头冒汗,见不仅周立如听得两眼冒星星,就是基础不弱的小芍和刘医女都有些跟不上了,他连忙打断她,“周小大夫,你这么教孩子认药材呀?”

    满宝理所当然的道:“是呀,纪大夫当年带着我认药材的时候就是这么认的,还有炮制的法子我还没说呢。”

    老郑掌柜总算是知道为什么纪大夫在益州这么多年都带不出一个好学生了,唯一带出来一个周满还不是他的学生。

    老郑掌柜运了运气,对上周满的目光,他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很干脆的扭头问周立如,“你听懂了吗?”

    周立如很干脆的摇头,然后又点头,小声道:“这药叫黄芪。”

    郑大掌柜便一拍手心道:“没错,你只要记住这叫黄芪就行。”

    他看不过眼,拉过满宝,毫不客气的挥手道:“走走走,学生不是这么教的,你看我教她。”

    郑大掌柜一扭头,冲周立如露出微笑,指了黄芪道:“记住,这叫黄芪,这呢,叫白茯苓,这叫白术,这是黄连,这则是胡黄连,长松,天麻……”

    郑大掌柜说一样,周立如便跟着念一样。

    他将今天新来的药材都教她念过一遍后,就从头考她,如此往返三次,周立如竟然就把大部分名字都记下了。

    郑大掌柜忍不住看向满宝,然后又看向周立如,摸着胡子赞道:“不错,不错,不愧是一家的,的确聪慧。”

    满宝忍了忍,没忍住,“就只教看药材认名字,不记药性和用法吗?”

    郑大掌柜差点把胡子给揪掉了,他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怎么能一上来就要求人记下那么多东西呢?”

    第1410章

    师公

    小芍也在一旁劝慰道:“师父,一般认药材都得认个三两年才开始记药性的。”

    这还是在周立如是周满的徒弟兼侄女的份上才缩短的,要是一般的学徒,得先在药铺里干上两年才能够正式开始学习认药材。

    就算他是郑家人都一样。

    满宝一脸的惋惜,周立如却松了一口气,刚才小姑还真吓到她了,因为她吧啦吧啦说了半天,她也只记得住这味药叫黄芪而已,剩下的什么虚,什么汗的,全记不住。

    原来不是她太笨,而是小姑太聪明了。

    果然她还是正常的。

    郑大掌柜现在却隐隐有些担忧起来,周满这样,真的能教好郑辜吗?

    他叹息一声,对满宝挥手道:“算了,这认药材的事儿还是我来教她吧。”

    郑家世代为医,自有一套教弟子的法子,比满宝这个想当然的孩子气老师不知强多少倍。

    像郑芍这样的旁支,要进入药铺学习的确需要从学徒做起,但想郑辜这样的却不是。

    那可是从小接受的名师教育。

    怎么教孩子,郑大掌柜可比满宝擅长多了。

    古大夫坐在一旁看着,琢磨了一下后道,“这不就是换了个孩子教吗?”

    他扭头看向满宝,道:“你可赚了,把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弟子交给了大掌柜,收了一个基本能坐堂的弟子不说,还收了三份拜师礼。”

    满宝一想还真是,于是看向郑大掌柜。

    古大夫忍不住笑,“大掌柜,你聪明一世,这一把你算亏了吧?哈哈哈——”

    郑大掌柜:……

    他吹着胡子道:“这是双赢,什么亏,你懂不懂什么叫双赢?周小大夫,你说是吧?”

    满宝点头,表示她一定会好好的带郑辜的。

    然后她迟疑了一下便道:“那我就把立如交给您了,以后她每天都跟着您学认药材?”

    郑大掌柜:“……好说,好说。”

    满宝就干脆的留下周立如,然后让刘医女去抄医册,又看了一下小芍这段时间的笔记,指点了他一下后就带着他们两个蹲在门口等着病人上门。

    要是有合适小芍的病人就给他诊脉试着开方,偶尔刘医女感兴趣也要摸一摸脉,满宝最后把脉开方,因为时间过久,满宝通常都要跟人聊得久一点儿,多叮嘱一些,这样病人就不会有怨气了。

    这也是纪大夫教她的。

    他说过,看病的病人从不会嫌弃大夫与他说的话少,只有等在后面的人会嫌弃前面的太慢。

    但这会儿病人少,根本不用担心。

    带着两个新弟子占了药铺接下来的所有病人,古大夫乐得轻松,优哉游哉的坐着等吃午食。

    等吃过午食,满宝便给小芍布置新作业,让刘医女去抄医册了,一抬头对上盯着她看的郑辜,满宝迟疑道:“我下午要带我侄子们去书院报名,你要跟着吗?”

    郑辜:……

    他想了想,应下了。

    反正他爹都要把药柜交给别人了,他出去逛一逛也不错。话说整天待在药铺里也很无聊的。

    于是郑辜和满宝一起走了。

    满宝带着郑辜回常青巷,郑重的和庄先生介绍,“先生,这是我收的大弟子,郑辜,叫师公。”

    庄先生:……

    郑辜毫无心理压力的拱手作揖,恭敬的叫道:“徒孙拜见师公。”

    庄先生心微颤,他看看满宝,又看看郑辜,还是绷住了表情,他在身上摸了摸,没摸出什么礼物来,便对一旁同样瞪眼的三头道:“立学,去我屋里拿一套文房四宝来。”

    庄先生最喜欢送人文房四宝了,因为人家也喜欢送他这东西,他屋里这东西很多。

    昨天给周立学他们找好学堂以后他就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套,他知道在哪儿有。

    周立学转身就往外跑,抱了一套文房四宝出来给郑辜,然后站在小姑身边看他,忍不住问,“那小姑,我们叫他什么?”

    满宝道:“叫郑大哥呗?”

    “我们也叫先生做先生,”周立学道:“所以我们不该长他一辈吗?”

    他跃跃欲试的想让人叫他师叔什么的。

    满宝道:“立如还拜我为师了呢,他跟立如同辈儿。”

    周立学则道:“三妹论三妹的,我们论我们的,我们就从先生这儿论。”

    抱着文房四宝的郑辜忍不住道:“就算从师父这里论,我们也是同辈吧,你们不是师父的侄子吗?”

    周立学坚持,“我们是说从庄先生这儿论。”

    郑辜一言难尽道:“师公这里也是从师父这里开始论的。”

    满宝也恨铁不成钢,戳着他的脑袋道:“有本事自己收徒弟去,没事多读点儿书知道吗?”

    庄先生轻咳一声。

    满宝立即放下手,乖巧不已的立在一旁。

    庄先生到现在还没缓过劲儿来,满宝这才多大点儿,竟然就收徒弟了?

    虽然知道她在外面教人医术,可……这跟收徒是不一样的。

    庄先生揉了揉额头道:“好了,你们不是还要去找五郎看书院吗?你们先去,从书院回来再说。”

    他得问一问满宝平时是怎么教人的,这单纯的教医术和收徒是不一样的。

    前者还能与她平时交流医术差不多,只论技术;可后者……

    庄先生没想到自己不仅还要操心弟子,现在连徒孙都操心上了。

    满宝他们告辞去找饭馆里找周五郎,一起去松鹤书院里报名。

    饭馆最热闹的时候已经过了,这会儿客人们大多吃得差不多离开了。

    周五郎有空靠在柜台上和满宝说话,“就选定了松鹤书院?我看别的学堂也不错,束脩却没那么贵。”

    满宝道:“这是先生和白善一起看中的,他们的眼光你还不相信吗?”

    “也就多那么点儿而已,我们家又不是出不起,”满宝道:“先生好,同窗好,将来他们才更厉害,赚的钱才更多。”

    周五郎就从周立君手里拿过账簿塞在满宝手里,叹息道:“昨天晚上我让立君算过了,去松鹤书院,饭馆里收益有一半要拿出来供他们读书。”

    一旁的周立学立即道:“五叔你放心,以后我们去书铺接抄书的活儿来干,也能挣个三瓜两枣的。”

    周五郎想了想后点头,“也行,你们最好多挣点儿,要是能把你们的笔墨钱挣下来,五叔请你们吃肉。”

    读书嘛,束脩的花销并不是最大的,书本和笔墨纸砚这些需要源源不断的供应才是。

    这还不算他们的吃穿。

    周五郎摸了摸胸口,想着再过几年立学就成年了,到那时候就可以出来挣钱了,心情这才好点儿。

    第1411章

    报名

    郑辜看着,在步行从街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去报名时就忍不住问满宝了,“师父,你们家看着也不缺钱呀,怎么这么着急让立学兄弟们出来挣钱?”

    满宝道:“谁说我家不缺钱的?”

    她道:“我家可缺钱了,我爹说了,风调雨顺,粮丰布多的时候就要想着要是遇到了灾年和难处怎么办,得多准备点儿钱才能渡过风雨。”

    她叹气道:“我很小的时候我家里也不缺钱的,但我四哥做错了一件事,后来我家就败了,从那以后我就觉得我爹这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人得想着以后,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吃喝,不然将来肯定得败家。”

    郑辜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但又觉得似乎哪儿不太对。

    走在满宝旁边的周五郎听见了默然无语。

    满宝小时候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有些事情很清晰的印在了脑子里,但更多的事是淡忘了。

    到现在她都觉得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呢,只有周五郎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在心里默默地同情了一下四哥,和满宝一起领着周立学和周立固去松鹤书院里报名。

    昨天周立学他们来过了,书院里负责招生的先生对他们还有印象。

    因为已经大致考校过他们的功课,知道他们学过基础的东西,已不用重新开蒙,便递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姓名和籍贯等。

    这边收学生可比七里村规范多了,他们那会儿去学堂的时候除了交那点儿束脩,就只给先生拎上一条腊肉或送上一篮子鸡蛋。

    这边却是要先交定金报名,然后择日考试,只有考过了的人才能进学院。

    满宝就对周五郎道:“看到了吗,我们想读人家还不一定收呢,所以他们要是有本事考上,我们就得供,跟着好先生,自己再肯努力,必能够比其他人更快的更进一步的。”

    周五郎若有所思的点头。

    先生将单子交给周立学和周立固,道:“这是你们应考的单子,二月初一那日拿来应考,你们要考哪个班?”

    他将另一个单子拿出来,问道:“你们都读过什么书?勾选下来,也好看一下考哪个班。”

    周立学和周立固也就读完启蒙的书籍而已,后请到七里村的先生水平比不上庄先生,而村里的那些孩子最大的愿望不是考县衙里的吏员就是去做账房,启蒙之后学算术才是最要紧的。

    学堂里的先生也一直是这么教的。

    所以周立学和周立固一看那单子上的分班便在一级生那里打了一个勾,然后看了眼甲乙丙丁的分班,直接点了甲班道:“先生,我们要入甲班。”

    他们也不傻,甲班自然是最好的班。

    先生就笑道:“那你们可得努力,这分班是根据你们的成绩来的,最后的前二十人进甲班,次之进乙班,再次之进丙班。”

    剩下的他不用说周立学也明白了,名次最末的进丁班。

    当然,如果连最末都够不上,那多半是考不上了。

    周立学和周立固在村里读书时成绩还不错,虽然俩人没少调皮捣蛋,特别是周立学,属于先生极为头疼的学生,可是他们读书的确不错,也经常被夸。

    何况,连小姑都说他们读书好呢,所以俩人信心十足,和先生保证他们一定能进甲班。

    周五郎和满宝当然也对他们信心十足了。

    郑辜看着,忍不住抬头看了看松鹤书院的牌匾,暗道:这可是松鹤书院呢。

    松鹤书院在京城并不是最好的私学,但也是排得上名号的,他们家不想学医,想要去考官的兄弟也有来考过的。

    目前,好像就考进了一个。

    见周满他们这么高兴,似乎已经考进去了一样,郑辜忍不住小声告诉满宝松鹤书院不好考,他们最好多做一些准备,比如多找几个书院备选,到时候这个考不上还可以去别的书院。

    满宝好奇的问,“松鹤书院很难考吗?”

    倒也不是很难,就是不容易而已。

    不过郑辜还是点头,道:“师父要不要我给您推荐几个书院?”

    “不用,”满宝摇头,扭头对周立学二人道:“听到了吗,书院不好考呢,现在还有十天的时间,等回家你们就用功读书,不懂的请教先生,等白善回来,我让他给你们出几道题来做。”

    她道:“他会押题,而且押题特别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