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说罢,一溜烟的跑了。唐夫人笑着摇了摇头,举起茶杯来和殷大姐等人示意。
殷大姐笑了笑,也举起茶杯喝了一口。
傅文芸是自己来的,一见面她就和满宝手拉着手,俩人一起往里去,一边儿问道:“你怎么不把孩子带来?”
“他太小了,”傅文芸道:“出门不好带,我便留给家里了。”
她拉着她的手笑道:“我想着早点儿来陪你,待过了午时我就回去,没想到有人来得比我还早。”
满宝就笑道:“唐夫人他们就住在左近,所以来得快。”
傅文芸没见过唐夫人她们,满宝连拉着她的手去和唐夫人她们介绍。
人不多,又都是满宝的朋友,所以气氛还算融洽。
周立君和周立如帮着满宝不断的往家里迎客,刘焕的妹妹刘丽荣干脆和王家的小娘子王珍淑,李家的小娘子李茗,韩家和程家的小娘子韩娥、程薇约好一块儿来的。
她们都是满宝上次在皇宫里玩得比较好的朋友,过后没少从她这里买花枝,她们也和明达公主玩得最好,年龄又和满宝相当,所以上次刘焕从白善那里拿了帖子给他妹妹以后,满宝干脆给她们几个都送了帖子。
她们全来了。
殷家未出嫁的三姐妹和她们都熟,毕竟平时宴会也没少见面,于是她们就凑在一起说话。
敞轩里便只剩下唐夫人、杨夫人、殷大姐和傅文芸四个已婚妇女。
李茗扭头看了敞轩一眼,拉了满宝问,“前面杨和书是不是也来了?”
满宝点头。
李茗便双眼发亮,低声问道:“真和外面说的那样很好看吗?”
满宝好奇,“你没见过他吗?”
李茗摇头,“我以前和祖母住在老家的,三年前才来的京城,上次我堂嫂儿子百日酒我也没看着。”
王珍淑道:“我有两个姐姐比我大几岁,早两年也出嫁了,听说就是因为他现在见面都不乐意说话,要不是她们当年争得太凶,也未必能轮得到崔家的姑娘。”
满宝微微蹙眉,“杨学兄是长得好看,但也没好看成这样吧?这世上好看的人多了,杨夫人也不难看呀。”
“这世上有才的人是有,好看的人也有,但又好看又有才,品性还上佳,家世又如此出众的却少有,”韩娥撑着满宝和李茗的肩膀笑道:“你们幼时不在京城,不知道杨和书他多厉害,你看他现在和唐鹤要好,但却比他小上三岁的。”
“唐鹤是恩荫进的国子学,杨和书却是自己小小年纪考进去的,当年他考进国子学时,我爹和我叔叔把三个哥哥都打了一顿,每天都能听到父亲打骂他们。”
满宝咋舌,想了一下后道:“白善也是考进国子学的,去年我也看过他们的题目,我觉着我做一样的卷子,应当也能考进去。”
所以她一点儿也不羡慕嫉妒杨和书。
小娘子们:……突然好气哦。
刘丽荣忍不住道:“你会弹琴吗?”
满宝:“学了一些,你们要弹吗?我和白善他们借琴,他们手上有。”
“那你会画画吗?”李茗:“我画画还好。”
满宝:“也学了一点儿。”
她顿了顿后道:“你们要不要和我学一些医理?说不准以后能用得上。”
学习上好像是比不过,五个小姑娘泄气了,王珍淑道:“你上次说跟我借的书我在我家书房里找到了,不过我父亲不许我往外借,我最近正抄着,等抄好了给你送来。”
满宝感激不已。
王家的藏书最多了,可惜王家的规矩也多,对书籍很看重,她去过王家三次,两次是看病,还有一次则是去找王珍淑。
最后一次王珍淑带她偷偷进了一次书房,那真的是满屋子的书啊,看得她眼都直了,可惜很快就被发现,然后跑了。
其他四个小姑娘都不是很喜欢读书,因此插不上她们的话题,等她们谈完了,程薇就好奇的问:“你不是说你四嫂和五嫂也来了吗,怎么不见她们?”
“是呀,我看刚才在客院那里安排人摆桌的是白夫人,她可是你未来的婆母呀。”
满宝道:“我四嫂病了,五嫂因为赶路身子也有些亏损,又要带孩子,所以今儿不出来。”
毕竟这些千金小姐身子很娇弱,万一过了病气怎么办?
满宝道:“下次你们来,我介绍她们给你们认识。”
殷四姐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来了,便忍不住问她,“今日女客就只有我们吗?”
满宝想了想道:“我下帖请的就只有你们了,前面白善他们请的不知道有没有女客来,若有,我侄女她们会带到这儿来的。”
殷四姐便松了一口气,笑道:“我觉得只有我们这几个也挺好玩的,更自在些。”
程薇:“是呀,上次李尚书家里百日酒人太多了,园子里到处都是人,好多人都没见过。”
李茗:“你直说乱糟糟的就行了,别说你了,我这个主人家头都晕,好多人都不认识,一天下来光被大人拉着行礼见人了,好些都是跟着来京城考试的家眷。”
几人自由自在的说着话,话题慢慢散开了,程薇还推了一把殷四姐和殷五姐,挤眉弄眼道:“你们六月就要出嫁了,今日既来了,不如让满宝给你们看一看,也好进了婆家以后一举得男呀。”
第1480章
乔迁礼四
殷四姐和殷五姐一下红了脸。
满宝倒是不介意,见她们想让她看又不好意思的样子,干脆拉过她们的手把起脉来。
大家一下安静了下来。
满宝摸过她们的脉,微微有些诧异,“你们的身体很好呀。”
她看了一眼一旁正看着她们的刘丽荣等人,收回了手后笑道:“很康健,我看过那么多人的脉,你们的脉象是难得的好。”
殷四姐便笑道:“祖母一直很注意我们的身体。”
岂止是很注意,满宝想,她们一定是一直在调理身体,这才能把底子调得这样好。
而且还没积累下药毒,看来给她们调理的人很注意这方面。
但这是人的隐私,所以当着刘丽荣等人的面她什么都没说,等到后面避开了人她才拉着俩人问道:“是谁给你们调理身体的?我发现你们一直有在吃药调理吧?”
殷四姐红着脸点头,小声道:“是老谭太医,祖母请老谭太医给我们调理过身子。”
殷老夫人觉得殷或的身体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儿媳妇的身体有关,因此为了不让孙女们步儿媳的后尘,她一直很注意调理她们的身体。
别看殷礼生下的殷或各种毛病,但殷大姐、殷二姐和殷三姐嫁到婆家后生下来的孩子都很健康,而且不巧,第一胎都是男丁。
对此,满宝只嘀咕了一句,“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儿,看的是男方。”
殷四姐一愣,正要细问,周立如赶了上来道:“小姑,前面好多客人来了。”
满宝连忙告辞往前面去。
孙家、张家和杜家也来人贺喜了,但正巧和东宫的人碰在了一起,前院很是热闹。
吴公公亲自来送礼,除了带来太子和太子妃的贺礼外,他还转交了长豫公主和明达公主的贺礼。
吴公公笑道:“来前公主们还说呢,陛下不许她们出宫,不然她们必要亲自来的。”
一旁的杜夫人听到暗暗庆幸,幸亏她来了,周满比他们想的还要更有面子。
满宝接了礼,谢过恩后便请吴公公也进去吃酒。
吴公公婉拒了,单独把满宝拉到一边道:“我的小祖宗,你说不进宫就不进宫了,哪怕不给殿下看病了,隔三差五也该进宫看一看太子妃不是?”
满宝:“太子妃的胎像不好吗?”
“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吴公公小声的呸了几声道:“国公府和皇后娘娘都给太子妃派了个嬷嬷来,加上有太医看着,倒没看出什么不对来,只是娘娘心中不安,也有可能是怀着小皇孙不舒服,这几日心情有些不好。”
吴公公压低了声音道:“殿下的意思是,你不是想在东宫里拿宫人给徒弟们练手吗?你还进宫里去,这宫里的人随便你扎,就还在东宫的那个偏殿里,只是你进宫的时候去给殿下和太子妃请一下安。”
说是请安,其实就是给他们看脉,检查一下身边有没有问题的。
自从身边被放了毒石以后,太子总有些疑神疑鬼的,有时候穿的衣裳换了种熏香他都要叫一趟太医。
满宝想到现在刘医女等人的针灸技术进度缓慢,立即点头,“这可是您说的,那我明天就进宫给太子妃请安去。”
满宝心里已经噼里啪啦的打起算盘来了,“我也不多要,隔一天进宫,你们能给我扎二十个人就行。”
吴公公想告诉她,他还能给她找更多的人来。
但想到这种是也得细水长流,而且抽调来扎针的人太多,耽误了别的活计,上头追究起来,这事不说取消,他们恐怕都得被问罪。
于是他点了点头。
满宝就高兴起来,小声道:“我现在有四个徒弟呢,我能都带进宫里?”
“那不行,每次最多带两个吧?”
满宝纠结起来,“这样进度要慢很多,要学就一起学嘛。我侄女倒是还能缓一缓,她还没开始背穴位图,但郑辜他们都是可以直接动手了的。”
“那得请殿下的恩典。”
满宝便想了一下道:“行,我明天进宫和太子殿下求恩典。”
吴公公也高兴起来,毕竟周满进宫,虽是拿宫人试手,但他们也多了一个保障不是?
皇宫的宫人病了,可没几个能看大夫能吃药的。
一高兴,吴公公就不小心漏了话,他道:“我听殿下的意思,陛下似乎有意照您折子上写的重组太医署,到时候让太医署广招学子学医呢。”
满宝一愣,心脏砰砰的跳,“真的假的?”
吴公公却一凛,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但对上满宝亮晶晶的目光,他还是咬了咬牙后点头,压低了声音道:“自然是真的了,殿下想把这事接过来,和崇文馆一起组建,到时候也是一份功德。周小大夫,这事殿下还在和陛下商议呢,连朝中的大臣都还不知道,所以……”
满宝立即道:“您放心,我谁也不告诉,绝对不外传。”
吴公公便松了一口气,重新笑起来,“太医署若能建成,将来周小大夫便功德无量了,咱家听说陛下让人给您做了五品的官服呢。”
白善和周四郎一起把上门的张家等人安排好,一回头发现满宝还在和吴公公嘀嘀咕咕的说话,便忍不住摇了摇头。
周六郎从厨房里出来了,正要回屋去换一身衣服,见这边热闹便过来看了一眼,往外看的时候正好看到站在外面探头的邱家父女,他一愣,立即拉了一把周四郎。
“四哥,我未来岳丈来了……”
周四郎往外看去,立即和孙三郎告罪一声,拖了周六郎便快步出去,“哎呀,亲家来了,快里面请,快里面请……”
满宝听到声音也扭头看去,也看到了邱培,连忙和吴公公点了点头迎出去,一把抓住邱培的手笑道:“邱姐姐你来了,快里面请,立君她们在后院呢。”
邱老汉见周家兄妹热情,提着的一颗心这才慢慢放下,本来就红的脸色更是涨红了,羞愧的,他之前看来是想多了。
他看了眼门内,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来得匆忙,也没带什么好礼。”
周四郎大笑道:“亲家能来就是最好的礼了,提什么好礼呀,六郎,快把你岳丈请进去,满宝,带邱大娘子去后头玩儿。”
第1481章
开宴
周六郎和满宝应下,一个请了邱老汉入内,一个则拉了邱培进去。
进到院里,周四郎也大大方方地和人介绍邱老汉。
邱老汉的一颗心彻底放下,笑着和人作揖后便随周六郎去了偏院。
周六郎解释道:“我才从厨房里出来,得先换身衣裳。”
邱老汉便问道:“你们家办酒席还需要你亲自下厨?”
“有两道菜是我做的,其余的是容姨和别的厨娘做的。”周六郎笑道:“刘老夫人还从外头酒馆里请了一个大厨来掌勺,一会儿您尝尝菜色怎么样。”
邱老汉左右张望,叹气道:“你们家都住到崇远坊来了,你还做厨子吗?”
周六郎一脸迷茫,“不做厨子我也不会其他的呀,住到崇远坊来就不能做厨子了吗?”
邱老汉一听,心更安定了,笑着点头道:“能做,能做,是我想岔了,哈哈哈……”
这几天老周家的饭馆虽然开着,但人似乎很忙,明明听说周四郎人已经到了京城,却迟迟不上门提亲。
正月里周五郎上京后就和他们家说了,说老周家已经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只是他年纪有点儿小,得等周四郎到了以后才好做主提亲。
不过虽然没正式下定,但两家的亲事却是双方认可,半条街上的商户都知道他们两家要结亲了的。
可周四郎上京来两天了,不仅他没上门,周五郎也不见了踪影,周六郎更是每天待在隔壁饭馆里不出门,他们是女方,总不好上赶着提。
一直到周六郎给他们送了请帖,他们拿着帖子一路进了内城,又到崇远坊,别的不说,这心是越走越忐忑,那是忍不住哇凉哇凉的,还以为好容易说定的亲事又没了呢。
周六郎带着他到偏院,陆氏正带着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儿,“五嫂,这是邱叔,您先招呼着,我去换身衣裳。”
陆氏应下,连忙请邱老汉坐下,然后去倒茶。
邱老汉怕老周家反悔,老周家其实也想早点儿定下亲事,也怕周六郎的这门亲事吹了。
毕竟他岁数不小了,这两年他的婚事都快成老周家的心病了。
本来周四郎还想着等他媳妇病好了再上门提亲呢,不过今天邱老汉既然来了,那便趁机提一提,等方氏病好了再正式上门提亲。
周家这一场乔迁宴,那可真正意义上的囊括了各个阶层,有邱老汉,有郑大掌柜等人,也有庄先生的朋友姜先生等人,周立学等人的同学,还有国子监里的同学、世家公子、勋贵家的少爷。
后宅还好,前院却是囊括广泛,好在地方够大,而刘老夫人早安排好座位,邱老汉和郑大掌柜等人坐在一起,不多会儿就热络起来,倒也不至于气氛冷淡。
而不太熟悉的孙张杜三家则和唐大人他们坐在一起,更不会冷落,毕竟他们也属于邻居,平日里各种官场宴会上没少见面。
白大郎也请了他的同学来,大家便是不熟,平日在学里也是听过一些人的名字的。
比如白善,现在国子监里可是赫赫有名,整个国子监就没有不知道他的学生;
比如殷或,他也很出名,毕竟他一入学就上了绝对不能靠近,不能结交的名单帮手;
再比如季浩,作为前左相的小孙子,中途入学,他也是很有名的。
对了,季相致仕了,他上了两次折子,皇帝第一次意思意思挽留了一下,第二次便同意了。
他现在还是左相,不过基本上都把手里的活儿交给旁人了,连早朝都不上了,听说把手上的事情交代完了,他还想上书回乡呢。
这一对君臣算是和平分手了,前一段龙抬头,皇帝还在人前感念了一下季浩早些年的功绩。
不过听说季浩的亲爹季翔外放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京城。
白善提起这事的时候还和满宝说呢,“皇帝的嘴,骗人的鬼,所以你进出宫廷可别相信什么金口玉言,皇帝惯会骗人的。”
真那么感谢季相,把他儿子往六部里提一提多好,结果外放了,显然,陛下还是介意季家先前在益州城的所作所为的。
白善倒没觉得皇帝做错,季相不能约束家人,受罚是应该的,但他觉得皇帝一边罚人,一边却又表达了君臣情深就很……虚伪了。
不过,白善觉得,大人的世界里总是虚伪多于真实的,他已经习惯了。
这种事情白善想得通,但像季浩这样单蠢的人却是连表面都没看出来的,他如今还没领悟到危机。
所以一点儿也不紧绷,每天该玩玩,该乐乐,除了嘴巴没那么贱了,和在益州时的生活也不差多少。
嗯,依旧是那么的直言不讳。
所以坐下以后,他左右看了看,皱眉问白二郎,“你们两家都借助在周满家里了?”
一旁的封宗平差点儿被刚放进嘴里的肉丸子给噎住,易子阳很庆幸自己没吃东西,他放下碗筷看向季浩和白二郎。
白二郎却没能领悟他潜在的意思,点头道:“对呀,一会儿用过了饭你们要不要去看看我们住的院子?唉,选房间的时候要兄友弟恭,所以让我大哥先选了屋里的正屋,不过我的屋子也挺大的,我让人在窗边装了一张大大地木榻,以后我可以边躺着边看书,还能边吃点心……”
季浩蹙眉道:“借住,到底不好吧?”
众人:……
白善眉头都没抬,白二郎已经一脸好奇的问道:“为什么不好?我们不都是住在一起的吗?”
季浩忍不住问,“难道你们在家里的时候也常借住在对方家里吗?”
“那倒没有,”白二郎道:“周满家人太多了,我娘管的又多,在七里村,我们要是借住,那多半是住在白善家里,他家里才自在呢,我们晚上还可以看志怪,周满有几本鬼故事书写得特别好,特别适合晚上看。”
众人:……
季浩顿了好久才道:“那是你们小时候不要紧,现在你们长大了还住在一起不好吧?”
白二郎总算是能领悟到他的意思了,不客气的翻了一个白眼道:“有什么不好的?大人们都在呢,而且我们先生也在这儿,我们要跟着先生读书的,谁家里不借住几个亲戚朋友?”
白二郎问他,“你家里没有借住的亲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