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70章

    小芍也机灵了起来,捏着手紧张的问道:“师父,考核用的医书您来修撰?”

    满宝道:“太子说萧院正主编,我是在一旁帮忙的。”

    那也很足够了,三人一起眼睛发亮,一起从心间燃起了勃勃的野心,好歹他们也能知道点儿内幕不是?

    满宝想说的并不是这个,她想说的是,“你回去告诉你爹,太医署重整后,地方也要建立医署,到时候太医署里教出来的学生应该会放到各地医署里去。”

    郑辜一呆,首先想的是,“这不是在和我们药铺抢生意吗?”

    满宝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道:“你可真够笨的,医药便宜了,看病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就好比麦子和面粉,一亩地只产一石麦子的时候,大家是煮麦粥,连着壳一块儿吃的,当一亩地产两石甚至更多的麦子时,人们就学会了把壳去掉磨成面粉来吃。”

    小芍一脸茫然,没听懂。

    郑辜和刘医女也没听明白,只是隐隐有些懂,又似乎不懂。

    满宝见他们不吭声,就只当他们听懂了,到了岔路口时把他们放下车,她冲郑辜挥手道:“记得和大掌柜说,别忘了我家种了好些药材呀。”

    郑辜稀里糊涂的应下了,等马车一走,他回过神来,看向刘医女,“你听懂了吗?”

    刘医女摇头,她决定回家问她祖父,不过她看了一眼停在一旁的马车,道:“大师兄,你要不要先送我回家去?”

    郑辜想拒绝,他也急着回家和他爹说话呢,但对上刘医女的目光,他到底没好意思直接拒绝一个姑娘家,目光便落在一旁的小芍身上,“要不我让三师弟送你回去,我自己再请一辆车?”

    这车是他们从济世堂里去皇宫时郑大掌柜给他们派的车,毕竟皇城里可没车给他们租,他们要是没车,那得用两条腿走出来,很远的。

    刘医女问道:“在这里你能请到车?”

    郑辜左右看了看,发现这儿虽也有些商铺了,但还真没马车,他略微有些惋惜,“好吧,我送你回去。”

    俩人先把刘医女送回到刘家,这才紧急赶回济世堂。

    郑大掌柜刚准备早退呢,在大门口和郑辜差点儿撞上,见他这么紧张便也提起了一颗心,拉住他问,“怎么了,你在宫里闯祸了?”

    孩子进出皇宫就这点不好,出息似乎是真出息了,就是忍不住会有点儿担惊受怕的。

    郑辜顿了一下才把表情控制住,他把他爹拉到后院,将满宝刚才说的话照实说了一遍,然后问道:“爹,师父是什么意思?各地要是开了医署,那将来我们药铺的生意岂不是要被抢?”

    郑大掌柜被打断的思绪,他横了儿子一眼,淡淡的道:“这世上有两样事是人控制不了的,一是肚子饿,二就是生病了。”

    他道:“人只要会饿,就得吃饭;同理,人只要还会生病,那就得吃药。你以为现在吃药的人很多吗?”

    郑辜不知道该点头还是该摇头。

    郑大掌柜便意味深长的道:“其实吃药的人还可以更多,放心,便是医署开起来了也不会抢了我们济世堂的生意,相反,有可能会让我们济世堂的生意更好。”

    说话间,郑大掌柜突然就想通了,他摸着胡子笑道:“就不知道提议重整太医署的人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儿,他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施为呢?”

    他这会儿还不知道太医署的折子是满宝和白善白诚上的,正想着回去以后得让弟弟去打听打听,上折子的人是谁,以后是打算让哪家来给太医署供药。

    对了,供药!

    第1488章

    竟然还有你

    郑大掌柜眼睛大亮,拍掌道:“差点忘了这事儿,周小大夫让你告诉我她家种有许多药材?”

    郑辜愣愣的点头,“是啊,她家卖药材您不是一早知道吗?上次周四郎还给了您一袋新法炮制的山药片呢。”

    郑大掌柜就转圈起来,“对了,得找周四郎,他们家卖药的事儿都他管着呢,你去,算了,你别去了,你是她徒弟,就当好徒弟就行,这些事儿你别掺和,小芍……小芍也别去,小丁呀,你快往外城周记饭馆里找周四郎,就说我晚上请他吃饭喝酒。”

    满宝跳下马车,拔腿就往院子里跑,方氏和陆氏正坐在廊下做衣裳,三个孩子坐在院子里摊开的席子上玩儿,郑氏手里拿着拨浪鼓和他们玩。

    看到满宝跑进来,郑氏微微有些不好意思的收回手,好像她一把年纪了还玩拨浪鼓颇有些不好意思。

    “郑姨,”满宝叫了一声郑氏,然后就去找方氏,“四嫂,我四哥呢?”

    方氏愣了一下后道:“他带着人出去看瓷器了,说是想去商州运一些瓷器回来,听说商州的瓷器很好看,他得先看看京城这边的瓷器卖得怎么样……”

    方氏抬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估摸了一下时间后道:“这会儿应该是在饭馆那边吧?”

    郑氏将拨浪鼓给八头,起身笑道:“你要想找你四哥就让家里下人去叫就是。”

    满宝点头,“好,我这就让他们去叫人。”

    她跑出去吩咐人,转身便又跑去书房里找庄先生。

    方氏见她这样风风火火的,便不好意思的和郑氏笑道:“这孩子也不知有什么事儿这样急。”

    郑氏笑了笑,她都已经习惯了,这三个孩子哪天做事要是不着急那才稀奇了呢。

    满宝跑去和庄先生讨主意去了,她觉得这件事太大了,其重要性不下于她当初知道她爹不是她爹,她亲爹娘被害死,她得给她亲爹娘报仇的事儿。

    满宝摸着胸口道:“先生,我这会儿心跳得好快,就觉得太子殿下给我挖了一个好大好深的坑,偏坑里放满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红烧蹄子……”

    别说慢了,就连庄先生都有些恍惚起来。

    半响他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所以,你要入崇文馆修撰医书?”

    满宝点头。

    庄先生便注视着他这个弟子,犹如在梦中。

    半响,他才伸出手来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脑袋,轻笑出声,眼中却好似含着泪花。

    庄先生越笑越觉得可乐,最后忍不住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

    她一脸莫名的看着庄先生,觉得心里更怕了。

    庄先生眼中含着泪停下,心中如同波涛一样不能停歇,半响他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孩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她可以看到更多的书,抄到更多的书了……

    庄先生眼泪差点下来,他拽着满宝的手道:“这意味着你位同翰林,你将来会名留青史,傻孩子,这是修书呀,修书呀……”

    满宝愣愣的看着庄先生,不太能理解。

    写书而已嘛,白二不早就写了吗?

    要不是她没空,其实她也可以写的。

    庄先生独自激动了一会儿,见这孩子一脸呆呆的,显然没明白过来。

    庄先生便忍不住顿了一下,然后摇头失笑道:“为师一把年纪了,却还把得失看得如此之重,实在是不该,不该呀,倒是你,宠辱不惊了。”

    满宝纠结道:“先生,我已经惊了,我怕这是坑?”

    庄先生便笑道:“太子是不是说了你只是修撰医书?”

    满宝回忆了一下,点头道:“是呀,我午后还能去教导我的弟子呢。”

    “那就是了,”庄先生目光幽远的道:“你是修撰医书的,不涉朝政,做的是治病救人的事,那就不会有事。”

    他收回了目光,落在满宝身上道:“你只需和往常一样记住,进宫以后要多听少说,不要插手内政,这就足够了。”

    至于站队问题,庄先生已经放弃了,以她这半年来的作为,要说她不是太子这边的人,别说外面的人了,庄先生自己都有点儿怀疑。

    所以还是算了吧。

    好在她是大夫,不论将来是谁登位,只要她不像华佗一样提出要开皇帝脑袋的话,应该都能活。

    想到这里,庄先生继续道:“进了宫也不要荒废了学业和医术,尤其是医术,京城中若有疑难病症,你可以和殿下求一求出来看一看。”

    他道:“你的名气越大,将来你才能活得更好。”

    满宝听着庄先生的谆谆教诲,忍不住道:“那白善呢,他也要进崇文馆的。”

    庄先生却摇头笑道:“他不必我操心,他会做好的。”

    和满宝不一样,白善进崇文馆还是读书,只是多了一个职责,就是陪太子读书。

    不过这会儿太子都这么大岁数了,显然用不着伴读了。

    所以白善他们入馆后很大可能和在国子学里一样,还是上课读书。

    只不过不能和现在一样自由回家,而是得住到崇文馆里去,须得休沐时才能出宫。

    至于太子行为有差,皇帝问起罪责来,估计也是比他们年龄大,和太子年龄差不多的那些人被问罪,白善他们最多是陪着请罪而已,问题不大。

    没办法,年纪小就这点儿好处。

    庄先生很是安抚了一阵满宝,满宝总要掉进坑里的感觉才好一点儿,心情慢慢平复了下来,她就开始觉得时间过得慢了,“白善他们怎么还不回来?”

    庄先生看了一下一旁的滴漏,笑道:“应该快回来到了,你要是着急就去门口等着。”

    满宝当即就起身跑了,“那我去前面等着了。”

    庄先生:……他就那么一说,你就不能那么一听吗?

    满宝跑到马车经常出入的那个侧门,正好看见白善他们的马车进来,她立即冲上前去,结果看到后面还有一辆车,帘子掀开,杨大人从车里下来了。

    白善和白二郎跳下车,白善还没来得及说话,白二郎已经冲上来道:“满宝,你猜怎么着?”

    满宝才到嘴边的话就换成了,“怎么着?”

    白二郎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和白善要进崇文馆给太子做伴读了!”

    满宝:“……竟然还有你?”

    第1489章

    竟然也有你

    白二郎:“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竟然还有我?”

    满宝道:“太子没和我说还有你呀。”

    白二郎:……

    白善走上来问道:“是太子把我们添进名单里去的?”

    杨和书也走上来了,道:“有些是太子添的,有些是朝臣们斟酌着往里加的。”

    三人这才一起看向他,问道:“杨学兄你当时在?”

    杨和书摇头,“我不在,但我父亲在。”

    他目光复杂的看着三人道:“你们三人之所以都在名单上,是因为那封关于重整太医署的折子,上面署的是你们三个人的名字。”

    白善和白二郎齐刷刷的扭头看向满宝,“你竟然也在?”

    满宝就挺起胸膛骄傲的道:“我当然在了,我不仅在,我和你们还不一样,你们是去读书的,我是去修书的!”

    满宝颇为骄傲,乐道:“说不定我还有品级呢。”

    杨和书竟然点头,“你有品级,只是我父亲出宫前陛下还没定下,所以还没确定封你一个什么品级。”

    主要本朝没有女官,哪怕只是挂一个名儿也不好封,可要是不封,让周满做白工皇帝也挺不好意思的。

    杨和书道:“还是医官比较好封一点儿,也有旧例。”

    “上品的医女为八品,在此例上更进一步,可封你为医官,但品级嘛……”他笑道:“我今日赶来见你,除了要问你们一些问题外,还是想提醒一下你,趁着陛下的旨意未下,你下次进宫的时候去给皇后请个安,品级高一点儿,将来进了崇文馆修书,你说话的份量才重。”

    书可不是那么好修的,以为提笔就能写了?

    那叫写书,不叫修书。

    有时候修一本书比写一本书还要令人头秃,书上取什么内容,不取什么内容,此内容的比重应当为多少……

    一项项,一条条都要讨论,周满年纪小,资历浅,她要是不能从官品上压人一等,她在校书处根本连话都说不上。

    别以为太医们不会压人,在这一方面,恐怕就是萧院正亲自出面也不顶用。

    修书的功劳有多大,看翰林院里众学士为编撰打破头就知道了,周满还只是个民间大夫时,大家乐意卖她面子,毕竟她医术好,立功后,上面最多赏赐她些金银珠宝,与他们所得的功劳不相冲。

    但进了校书处,她是编撰之一,功劳就那么多,她占去了一些,别人能分的就少了。

    当然了,有心向功劳的人,自然也有一心想修书的,但说实话,能够不计功劳的,怕是没有。

    便是他,既然领了这个任务,那就要想着立功的。

    而他和周满自然是一伙儿的,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朋友,他都要提醒一下她,“太医署的折子是你们上的,你的品级越高,太医署越能照着你们的心愿去发展。”

    满宝便思考起来,“我好像许久没进宫给皇后请平安脉了,那明儿再进一趟皇宫?”

    杨和书便点了点头。

    于是四人移步书房,和庄先生汇合后坐在了一起。

    三方互通了一下消息,这才把这事补足了,当然了,谁的消息也没有杨和书全面。

    明明太子也是当事人,偏偏他只告诉了满宝两点,其他重要的消息都没说。

    可杨和书不一样,虽然许多事情也是杨侯爷转述的,但人杨侯爷说的可详细了。

    几人这才知道,其实崇文馆和太医署的事儿一直在讨论,只是迟迟定不下,其中有朝臣支持,自然也有朝臣反对。

    之前侯集的案子一判,大臣们勉强同意太子崇文馆招贤纳士,却将他提上来的名单直接砍了一多半去。

    崇文馆是本朝才建立的,一开始确定的学生名额是二十个。

    而本朝至今老老实实会在崇文馆里读书的就当今太子一个,毕竟,先帝是造反当的皇帝,当今嘛,他就当了几个月的太子就成皇帝了,且他当太子的时候儿子都能满地跑了,战功赫赫,并不需要再去崇文馆里念书。

    正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各种规矩并没有定死。

    太子小的时候,崇文馆里的那二十个学生都是他的伴读,都是从皇亲国戚和三品京官以上的人家里挑选的。

    当年苏坚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他是和太子玩得最好的一个。

    后来这些学生有学成以后分散到各地去做官儿的,还有长残了只能回家继承爵位的,也有进了东宫做太子属官的……

    然后崇文馆里的学生都散了,一下就只剩下太子一个学生。

    没办法,他不学好,皇帝操心操碎了,隔三差五的给他派个严师来,就指着能出一个高徒。

    结果太子把这些老师气走一个又一个,连孔祭酒这个从太子启蒙时就教他的人都跑了。

    这会儿他要招贤纳士,给上来的名单却是划拉了一大帮人,朝臣们看着,不觉得他是在招伴读,而是在招心腹呢。

    看他划拉下来的名单,简直是把皇亲国戚,勋贵世家和朝中四品以上京官的子弟全划拉进去了。

    别说朝臣了,皇帝都忍不住头疼。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结党营私呀。

    不过皇帝一点儿没生气,只是有点儿心累的把不合适的人全去掉了,问过他的意见以后开始给他重新组建东宫的班底。

    没人觉得太子是真的要招揽这么多人,包括皇帝在内都以为他是在以此警告和报复恭王,还是在闹脾气呢。

    但这次闹脾气好歹闹在了正途上,没有直接跑去洛州恭王府里揍人,所以皇帝捏着鼻子认了。

    白善他们这几个从国子学里抽进去的学生年龄偏小,进崇文馆主要的职责还真是陪读。

    而太子和皇帝亲手选的那些人则是奔着东宫属官和太子心腹去的,算是给太子的班底。

    于是这么挑挑拣拣的,今天早上大佬们带着太子在太极殿里又谈了谈,终于定下了名单。

    顺便把崇文馆的馆事定了下来,还是太子的老熟人,他从小到大的老师——孔祭酒!

    第1490章

    安排

    孔祭酒虽然有些不太乐意,但还是接受了。

    自从太子妃有孕后,太子虽然还是不能让朝臣满意,但也变得可圈可点起来,想到太子以前还乐意受教的时候,孔祭酒勉强接过这个兼职,算了,且再试一试,万一教好了呢?

    总比真换一个太子要好。

    孔祭酒在心里忧伤的叹气,换太子是会血流成河的。

    而杨和书是户部调拨过去的,主要负责的是崇文馆、太医署的花费,以及户部这边的调拨。

    崇文馆的花销是一定要走户部的,皇帝最多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一些来支援一下太子;

    至于太医署,之前争议太大,又是要建医署,又要招生授徒,还要购买药材,花销太大,群臣不是很乐意,所以皇帝的内库就被掏光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