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刘焕惊叹:“益州城这么好,竟然有这样的地方?”这会儿白二郎总算和他们两个隔空达成了共识,三人一起点头道:“可不是吗,可好了,里面不仅荷塘是无主的,许多花花草草也都是没主的,哈哈哈哈……”
刘焕见他们乐成这样,便也心生向往之。
白善他们的笑声太大,也太欢快了,很快就吸引到了湖中其他和他们距离得近的船只的注意。
走在他们前面不远处的一条船上钻出一个脑袋,冲着他们这个方向就喊道:“白善,白诚,是你们吗?”
白诚坐得离舱口近,立即探出脑袋,看到他高兴的叫了一声,“乔韬,总算是找到你们了,你们怎么也不等我们就上船了,害我们一顿好找。”
船上的几人:……根本就没用心找。
第1532章
同游
但没人戳破这一现实,对面船舱里的人微微抱歉,喊着回答,“我们等了你们许久,想着你们出宫也需要时间,又得回家一趟,未必赶得及时,岸上的人太多了,正好又有船空闲,因此我们就先上船等你们了。”
两条船慢慢并在了一处,因为船并不是很大,加上船夫们也放慢了速度,有一波没一波的摇一下船桨,哪怕是碰在一起也不怕。
他们是计时收费的,一点儿也不着急催促贵客们快走,巴不得他们在船上待一整天呢。
两边顺利的隔着湖水在船中相望,那边船上不仅有乔韬几个太学的学生,还有彭志儒和卢晓佛,都是同一批恩荫进国子监的学生。
白善没想到会在这儿遇见他们两个,便好奇的问,“你们约好了一起来玩的?”
彭志儒笑道:“是啊,下个月是鬼月,我们想在护国寺里给先人点盏长明灯,却不知程序如何,所以想着今日出来游湖,顺道去护国寺询问一下。”
其实是问价,毕竟下个月是鬼月,点长明灯不仅需要提前预约,价钱上也有所上涨,京城生活太不容易了,他们也得规划着来。
满宝忍不住和白善对视一眼,问道:“护国寺点的长明灯好吗?”
“听说不错的,”任可难得开口,“毕竟是国寺,连皇帝和皇后都很相信护国寺的。”
满宝想了一下皇帝拜佛的态度,那根本不是信众好吧,只是死马当做活马医的祈祷。
于是她瞬间把护国寺往后拨了拨,排在了玄都观后面。
白善则更干脆,扭头问满宝,“你觉得他们会喜欢点长明灯还是做法事?”
这是让满宝问周小叔呢。
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太机智了,根本没有任可乔韬他们的烦恼,先人们喜欢哪种,直接问满宝就知道了。
他觉得他父亲和周小叔应该算知己,所以周小叔喜欢的,他父亲应该也喜欢。
满宝沉默了一下,只能硬着头皮在心里问科科,“你觉得我爹是会喜欢做法事,还是喜欢点长明灯?”
科科:……
要不是它的宿主现在还是主系统的留意对象,它一定会忍不住回嘴的。
作为系统,它是不能有主观认识的,因此在沉默了一下,见满宝似乎一直在等它回答,它便道:“根据宿主素来的喜好,您父亲可能会喜欢做法事。”
这个回答让满宝沉默了一下,然后她就面不改色的和白善道:“他们可能会喜欢去道观。”
白善便点头,“那我们就去玄都观里做法事好了。”
任可听了好奇,“玄都观的法事做得好吗?”
白善很中肯的道:“去年我们两家在玄都观做过,感觉还不错。”
任可就迟疑起来,“那我们也去玄都观里问问?”
他们并不信佛,当然,也不信道,只是想有所寄托,或许先人能收到他们的心意呢?
所以他们内心深处相信不论是长明灯还是做法事,先人们都能收到的,只是多寡的问题而已。
而这个多寡就取决于和尚道士们的道行以及诚心了。
也因此,他们很容易被说服。
别说年纪小的任可了,就是年纪大的彭志儒和卢晓佛几人都迟疑起来,然后道:“不如两边都问问?”
反正距离下个月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而若是选择月半做法事,那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呢。
白善则不打算去费这个时间,“你们去问护国寺,我们去问玄都观。上次我们去玄都观里做法事不是和上面的知行道长交换了名帖吗?”
满宝点头。
彭志儒道:“那你们问仔细些,回头我们问你们就好了。”
玄都观也不近,他们不想多跑这一趟儿。
大家都是忠烈之后,又都是同一批进入国子监的,还是很有共同的立场和语言的,他们觉得这种事可以一起来。
白善和满宝也没意见。
重要的事情商量完,彭志儒的目光便落在他们手里的莲蓬上,笑问:“你们怎么还买了莲蓬?”
然后冲他们伸手。
白善手里就剩下还没吃的大半个了,他不舍的,于是扭头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手里也只剩下一个了,还剥了两颗出来,他也不舍的,扭头看向刘焕和殷或,想到他们统共就一个,目光便略过他们看向满宝。
满宝手里的三个已经剥了一个,她迟疑了一下,便伸手挑了一个比较小的递了过去。
彭志儒伸手接过,递给小伙伴们,大家一人一颗的剥出来,问道:“在那儿买的?还挺甜的。”
满宝指了岸上道:“有许多呢。”
一群书生公子还真没留意过岸上地摊上摆的东西,还略微有点儿惋惜。
吃完了莲子,彭志儒和卢晓佛几人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道:“不如我们上岸去买些莲蓬?”
船夫立即道:“公子,我们知道谁家的莲蓬好,我们将船摇过去?”
卢晓佛点头,看了一眼天上快要升到半空中的太阳道:“摇过去吧,一会儿我们还上船来,待过了未时再上去护国这会儿太阳太大了。
满宝他们今天来护国寺就是为了吃莲蓬和游湖的,自然也跟着一块儿去,而且吃午饭的时间快到了,他们可以顺道去买些吃食,带着在船上吃。
这附近的酒楼饭馆很会做生意,知道这会儿湖上的贵人多,于是不仅和船夫们合作推荐饭菜,还特意派了自家的伙计来湖边,沿着岸边走边大声的报菜单。
满宝他们的船才靠了一边的岸,还没来得及看岸上摆着的莲蓬就远远的听人人喊“鲜蘑菇炖鸡、烤羊腿、烤蒸鸡啦……”
满宝听见,立即冲那伙计招手,叫道:“鲜蘑菇炖鸡!”
那伙计耳尖的听见,立即循声扭头看过来,拔腿就往这边跑,笑眯眯的站在岸边躬身问道:“小娘子是要吃鲜蘑菇炖鸡吗?”
满宝问道:“你们的鲜蘑菇哪儿来的?”
“都是山上采摘的,”伙计道:“这会儿是最后一波野蘑菇了,这几日天热,过段时间蘑菇就该全都不长了,小娘子真是好慧眼,这会儿不吃鲜蘑菇,再吃就要等到明年了。”
满宝就扭头看向小伙伴们,问道:“你们吃吗?”
白善和白二郎立即点头,然后盯着刘焕和殷或看。
殷或不太能吃肉,而刘焕更想吃烤羊腿,但见他们目光炯炯的盯着他们看,只能勉强的点头,“好吧。”
第1533章
同食
既然遇上了任可几人,自然是一起吃了。
于是大家商量着定了菜单,然后就让小伙计飞快着跑回去通知酒楼了。
满宝这才去看他们买的莲蓬。
和他们仔细的挑选过不一样,不太逛街的几位公子直接大手一挥买了一大捧,非常大方的分给白善他们一半。
这让刚才显得恋恋不舍的三人颇为不好意思,于是主动提起让小厮随从们都到那边船上去,彭志儒他们移过来和他们坐在一起,这样聊天也方便好多。
大吉这会儿也不担心他们,而且两条船相隔也不远,于是和长寿等人去了任可他们的船。
彭志儒他们移了过来,两两对坐着剥莲子吃,他和卢晓佛与白善周满更熟,于是问道:“在崇文馆读书如何?”
白善道:“还不错,就是能天天见到孔祭酒。”
彭志儒他们设身处地的一想,有点儿羡慕,却也同情他们。
酒楼的速度不慢,赶在午正时把饭菜送来了,那小伙计特别机灵,当时走时直接记的船夫的船,因此当他带着人提着三个大食盒过来时,踮起脚尖往湖里一望,很快便找到了人。
船夫也很留心,他们和这些酒楼的伙计也都是熟了的,他一招手,船夫便摇着船过去了。
大吉和长寿等人跳到岸上,将食盒拎入船舱里,打开食盒,把饭菜一一的摆上桌子,然后就退了出去。
船又幽幽的晃到了深湖中,微风再一吹,水汽被吹入船舱里,便是如今外面烈日如火,他们也感觉不到炎热,只觉惬意不已。
尤其,此时湖边游人如织,摊贩的吆喝声高高低低的传来,比在宫里游湖更有趣味儿。
白善静静地看着岸上好一会儿,忍不住感叹道:“这会儿算盛世了吧?”
满宝等人也扭头看到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比先生们说的十几年前好多了。”
要知道当今登基时还处于乱世呢,别看先帝建国了好几年,但那会儿各地都还没彻底安定下来。
当今登基时,北方的胡人统领直接带兵逼到了京城外,最后是陛下御驾出城才止住了兵戈,但这十多年来,各地也偶有战事。
可是,那多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叛乱和边关战事,对于中原人来说,这十几年的确安定祥和,陛下也尽量轻徭薄赋,粗粗一看,的的确确算得上是盛世了。
白善知道这个国家还有许多的不足,但若能一直维持这种平和,百姓们总能把日子越过越好的。
普通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他们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的。
别的不说,至少以后夏天不会少了莲蓬吃,同时也不会少了莲花赏玩,各时节有各时节的美食,物美而价廉……
到这时,才真正算得上是盛世。
白善心中想着,目中生辉,整个人都明亮了不少。
满宝侧头看着他,正对上他看过来的视线,俩人忍不住展颜一笑,目中如同盈着星光一般。
对面坐着的彭志儒和卢晓佛等人还是第一次见俩人这样相视一笑的模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心里有些酸涩,算起来,他们年纪还比白善大一些呢……
便是殷或这样心知他们情谊的也忍不住一愣,抬头莫名的看了他们一眼,不知道他们怎么了。
只有坐在一旁的白二郎见怪不怪,趁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时候伸筷子把白善刚夹走的鸡腿夹了过来,用鲜蘑菇炖的鸡很香,连鸡腿都带着清香味儿呢,而且鸡腿多好吃呀。
白善回神低头拿起筷子正要继续吃饭时隐隐觉得不太对,不由扭头看向一旁的白二郎。
白二郎已经把鸡腿啃得差不多了,见他看过来,便扬了扬眉,把鸡腿神回去,“你吃?”
白善嫌弃得不行,“你自己吃吧。”
一行人吃了饭,船荡到了湖中心,便自在的喝茶聊起天来。
满宝干脆戴着斗笠坐到了甲板上,将鞋袜一除,直接伸到了湖水里。
里面看到的任可差点把茶水喷了,连忙移开目光。
白善和白二郎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还问满宝,“舒服吗?”
满宝点头,于是俩人也走出船舱,也脱了鞋袜泡脚,别说,湖水清澈,又凉丝丝的,的确很舒服。
白善用脚招了招水,惋惜道:“不知湖泥如何,要是有村里那条河泥那么细腻就好了。”
那样可以踩着玩儿,也很好玩儿的。
白二郎问,“你们不是掉进湖里过吗?当时没到湖底吗?”
这实在是不是什么好的记忆,满宝和白善同时把脚一收,不泡脚了。
白二郎见他们一言不合就离开,就瞪圆了眼睛扭头看向一旁刚刚好奇凑过来也要泡脚的刘焕,“我说错什么了?”
刘焕知道白二郎提的是去年他们湖边遇刺的事,当时白善和周满掉进了湖里。这实在不算多开心的事,于是他道:“你就不该提这事,掉进湖里又不是什么开心事。”
白二郎却不这么想,蹙眉道:“掉进湖里不是开心的事,却是值得炫耀的事,他们怎么会不高兴?”
以他对两个小伙伴的了解,他们该自得才是啊。
白善和满宝穿好了鞋袜回去,暗道:这湖里可是淹死了两个人呢,他们才不泡脚了呢。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弄死了两个人,其实掉进湖里又安全的冒了出来,的确算是开心的事。
俩人回船舱坐下,彭志儒几个就盯着他们头上的斗笠看,白善解了斗笠后问,“怎么了?”
彭志儒迟疑的问道:“又不下雨,你们怎么戴着这个?”
在他的印象里,这是下雨才会戴的东西吧?
满宝道:“斗笠也可遮阳的,怎么,你没见过吗?”
彭志儒不太自信的回头问卢晓佛几人,“你们用斗笠遮过太阳?”
几人一起摇头。
太阳还用遮吗?
满宝惊讶,没想到他们比庶民还糙呀,那么大的太阳都不挡一下吗?
和斗笠纠缠了不少时候的殷或这时候插嘴道:“太阳大了,他们可以选择不出门,或是乘坐马车,大不了还可戴帷帽,谁会用斗笠遮挡太阳呢?”
这下轮到满宝和白善怀疑了,迟疑着问,“男子也戴帷帽吗?”
彭志儒等人:……你们是对男子有什么意见?
满宝和白善一起扭头看向遥远的岸上,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哪个男子戴帷帽了。
殷或就叹气,“这会儿太阳还一般,等过段时间你们应该就能看到了。”
不过,谁也不是地里讨生活儿的,出入都可乘坐马车,谁还会去戴帷帽?
也就只有长时间在外行走的子弟会戴上。
第1534章
俸禄二
满宝就语重心长的和殷或道:“你身体弱,怎么出门也不戴帷帽呢?”
殷或道:“这种天气,我从不在室外久留。”
以前殷或别说在大夏天的出门游玩了,便是从这个院子走到那个院子,下人都要拦着,会让他等暑气消散一些才出门,也多是在回廊底下行走,还有下人撑伞,绝对不会顶着大太阳出游的。
好了,大家交流了一下彼此不知道的信息,算是互通有无了。
不过物品却是不能够互通有无的,时间差不多时,船夫们便把船摇回去。
岸边等着的伙计上前收拾食盒,顺道结算饭钱。
大家也很干脆,按照人头,每人出一份钱,再平摊了船资便要各走各道儿。
满宝他们戴上斗笠,看着不一会儿便被晒红了脸的卢晓佛等人道:“你们下次出门还是戴斗笠吧,或是戴帷帽也可以。”
卢晓佛看了一眼他们头上的斗笠,再看一眼和斗笠极不相称的衣饰,决定还是少出门为好。
白善他们甩甩手走了,卢晓佛他们则是转身去护国寺上打听消息,临走前双方还约定下旬碰面时互通有无,看是选择护国寺好,还是选择玄都观好。
白善应下,回到家就找了祖母说起这事,让祖母派人去玄都观里打听。
他道:“本来我想着鬼节和往年一样在家里烧些纸钱祭祀便可以了的,但卢晓佛他们这些独自在京城的都想着给先人点长明灯,我们全家皆在此处,也该做得隆重些才好。”
刘老夫人便想了一下后道:“也好,我派人去打听,既去了玄都观,那就再去一趟护国她笑道:“你们这些孩子脸皮嫩,那些知行僧和知行道长说不得会糊弄你们。别以为出家人便不打诳语,出家人打起诳语来,凡人皆不能比。”
想了一下道和道虚他们日常要学的本事,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
刘老夫人这才问起满宝俸禄的事,笑问,“她的帖子做好了吗?”
白善一顿,挠了挠脑袋道:“她可没做过,她兄嫂们也不会做吧?以前的帖子都是先生亲自给她写的。”
刘老夫人便笑道:“送到户部的帖子是要留档的,以后去领俸禄的人还要对照印鉴,所以着帖子可不能寒酸了。”
她伸手在案上取来两张洒金帖子交给白善,笑道:“这两张帖子都是请庄先生亲自写的,让满宝盖上自己的印鉴就好。”
白善打开一看,里面的字工整有力,用的纸张是上好的硬纸,有些闪闪发光,应该是洒了铜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