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周立君见劝服了小姑,便跑回房间,也不知道拿了什么东西,抱着就跑了。满宝垂头丧气的回房收拾了东西,一路上就没碰见个人,大家似乎还在饭厅那边玩呢。
满宝停住脚步,踮起脚尖看了一眼热闹不已的饭厅,再度叹了一口气,默默的去找白善他们写作业了。
三人各自在书房里占了一个桌子便开始写作业,满宝咬着笔头走神,一抬头见白善正低着头在写作业,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本子上已经有好几行字了。
远远地看着,除了开头两行有些潦草外,后面的字慢慢工整起来,显然他的心已经静下来了。
满宝便低头去看自己的作业,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后也提笔写起来。
话说,她现在都当官儿了呢,还是五品官儿,为什么还要写作业?
白二郎有些心浮气躁,拿着笔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他很想出去玩儿,今天他刚和他爹团圆呢。
但一抬头,发现白善和周满都正低头写着呢,他便也压下了心中的烦躁,开始看着题目纠结起来。
不一会儿,屋里只听得到三人写字的声音了。
等写累了,白善和满宝便拿着要背的课文小声的读起来,通读两遍熟了一些后便闭上眼睛试探性的背一背。
白二郎一看到他们进度这么快,忍不住加快了速度,一边写一边喊,“你们等等我呀。”
白善瞥了一眼他的作业后道:“你可别写得太潦草,小心先生让你重写。”
白二郎又不得不慢下来,他觉得他太难了。
三人写作业到亥时,大吉过来提醒他们,“再不睡觉,老夫人那边就要问了。”
三人一听,这才慢悠悠的收拾东西散了,相约明天一早趁着早晨气温舒适在花园里一起背书。
白老爷站在窗前看着他儿子抱着书回了房间,一脸的惊奇,“二郎竟然这么勤奋了?”
同样在看书的白大郎打了一个哈欠道:“父亲,夜深了,儿子送您回去休息?”
白老爷就对白大郎道:“大郎啊,你也得努努力,争取两年后能考中进士。”
白大郎点头,“儿子会努力的。”
总算是把他爹送到隔壁他的房间里,白大郎就松了一口气,这才重新拿起课本来看。
两年后是不可能的,他打算明年就报名试一试,反正他人在京城,试一试成本也不高,万一不小心考中了呢?
第二天一早,满宝便从床上爬了起来,洗漱过后就去花园里读书去了。
读到太阳出来,有些热度了,白大郎便也拿着书晃荡到了他们这边,好奇的问道:“你们今天怎么这么勤奋了?平时不是叫着说在宫里已经够累够忙的,回家要好好的歇一歇吗?”
白善道:“先生布置的作业。”
白大郎就同情的看着他们,自己学习和被需要完成学习任务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前者可以轻轻松松,随意定目标;后者嘛,看一直捧着书埋头读的他弟弟就知道了。
满宝却读得嗓子有些冒烟了,于是停下喝了一口水,见白大郎晃荡晃荡的,满宝便左右看了看,凑上去小声的问:“白师兄,你想不想见一见成二小姐?”
白大郎:……
第1600章
守礼
白大郎转动着眼珠子左右看了看,见周围除了他们几个外就没别人,于是轻咳一声,小声道:“想自然是想的,只是这规矩……”
满宝道:“这又不是非守不可的规矩,不然昨天晚上你们怎么坐在一起吃饭了?”
“没有坐在一起,中间隔了屏风的,分了男客女客的,”白大郎辩解道:“我只看得到她的头发。”
白善道:“就问你想不想见吧,只是见面,又不是让你们做失礼的事儿,而且,说是成亲前不好见面,但那也是成亲前夕,这会儿离你成亲还有许多时候呢。”
比如他和周满,就没人跟他们说未婚夫妻不能见面,反而,定亲之后还自在了许多,便是他们当众手牵手,众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白大郎迟疑了一下便小声道:“但在成家看来,二小姐是已经送嫁了的,只是现在因为我家的缘故才另外选了日子在京城拜堂,这会儿二小姐正在出嫁的时间上,我们见面到底不好。”
成家送亲,并不是直接拉了嫁妆带上女儿就来的,当初白老爷代替儿子上门求娶,是连跑了三趟,给足了成家面子,然后又代儿子去迎亲的。
本来一对新人天各一方,新娘子是可以先在七里村进门,然后再送到京城和白大郎简单行礼的。
可一来,成家不愿这样委屈了女儿,二来,白老爷也不愿意如此委屈儿子。
毕竟都是第一次成亲,且是长媳,宁愿折腾些,也不能在有些礼上太简。
所以白老爷上门替儿子迎娶时,成家那边是大摆出嫁酒,成二小姐穿上了嫁衣,然后被送出绵州城的。
也就是天热,成二小姐中途才换下了嫁衣,但这十二天来穿的也都是红色的衣裳,从不曾换过别的颜色。
现在就等白老爷买下房子,准备好后到了吉日子就把长媳迎进门就可以。
如果说未婚夫妻是一只脚已成了夫妻,那白大郎和成二小姐现在就是只差脚后跟的距离了。
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守礼才行。
所以白大郎迟疑了半响后还是一咬牙一闭眼,拒绝了满宝和白善的诱惑,然后在园子里仔细的挑了挑,伸手挑了一枝极好的月季剪了交给满宝,“替我送给二小姐。”
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满宝还是很高兴的接了过去,不再撺掇着让他去见成二小姐。
满宝将书塞给白善,托他带回去,然后拿着花就去客院那边找成二小姐。
走着走着觉得不太对,她看了眼手中的花,忍不住在心里问科科,“这花是我的吧?”
科科道:“是宿主的。”
满宝就道:“白师兄可真小气。”
不过将花交给成二小姐时,她还是压低了声音和她悄悄道:“白师兄在园子里挑选了好久才挑出来的,特地叮嘱我把花送给你。”
成二小姐羞红了脸,接过后在屋里找了一个花瓶插上,脸发热的小声道:“替我谢谢他。”
满宝问:“谢他什么?”
成二小姐脸更红了,半响才说出声儿来,“谢他周到,就,就说我很喜欢。”
满宝笑着应下。
成太太才洗漱好,听说周满来了,连忙梳好头发走过来,“满小姐来了?”
只是一个晚上她也换了称呼,却显得多了两分亲近。
成二小姐顾不得他们还不熟,急忙一手抓住满宝的手,目录祈求。
满宝便笑着和成太太道:“我来给二小姐送朵花儿,现在送完了,太太忙着,我先回去用早饭了。”
成太太连忙挽留,“在这里吃吧。”
满宝谢绝了,一溜烟跑回了白善他们的松柏院,果然,堂屋里已经摆了吃食,白老爷也坐在了桌子边上。
看到满宝便笑着招手,“来得正好,快来吃早食。”
满宝上前坐下,白善分给她一副碗筷,问道:“还以为你要在你家那边吃呢。”
满宝道:“大嫂累呢,今儿早食是四嫂做的。”
白善他们几个就明白了。
庄先生日常教训了她一句,“你也太挑食了。”
满宝嘻嘻一笑,乖乖认错,下次估计还是死不悔改。
白善适时的转开话题道:“你的书我给放在书房了。”
庄先生听了立即道:“一会儿用完了早食我便抽背课文。”
白二郎脊背微寒,低着头吃粥。
白善和满宝也绷紧了皮,弱弱的应了一声。
白大郎看了满宝好几眼,发现她都没有收到他的暗示,便失望的低下头去。
满宝吃了早食便和白善白二郎去书房随庄先生读书去了,白大郎则跟着他爹忙婚礼的事儿。
虽然需要到他忙的事儿不多,但像喜服等,还有要请的客人都还要问过他的意见的。
老周头则是难得好眠,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来。
钱氏早起来了,闻到药味儿,便和小钱氏循着药味去了前面,就见陆氏等人正在熬煮药。
她愣了一下问,“这是给谁的药,你爹的?”
陆氏连忙起身道:“不是,小姑说公爹的药得饭后吃,公爹这会儿还没起身呢,所以还没开始熬。这是家里做的药膏。”
陆氏解释了一下这药膏的来历,道:“现在这药膏卖得可好了,尤其是这润白膏,昨天立君还给成二小姐拿了一小罐呢。”
钱氏:……她说呢,那孩子昨儿怎么神神秘秘的,从成二小姐房里出来的时候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钱氏扶着小钱氏的手坐到了一旁的小凳子上问道:“这些药材贵吗?”
“挺贵的。”陆氏比划道:“这么大一罐药膏,不算柴火人工就得小一两银子呢。”
“那你们卖多少?”
“一罐大约可以分成两个瓷罐,一瓷罐二两银子。”陆氏见钱氏蹙眉,她立即解释道:“瓷罐也很贵的,立君非得在上面刻上一个周字,所以瓷罐都得定做,因为釉色要好,所以一个罐子要一百五十文左右,比家里买的那些碗碟贵重多了。”
可不贵吗,家里用的是瓦的,这儿用的是瓷的。
钱氏愣愣的看着厨房里冒着烟的三个药炉,半响后道:“这样也好,你们在京城里也有事儿做。”
陆氏松了一口气,笑着应了一声是。
第1601章
见亲家
老周头和钱氏吃了早食,用了药以后就提了不少家里带来的土特产领着周六郎一起去拜访邱家。
其实是周六郎领着他们去的。
到了邱家,提前一晚知道了消息的邱老汉特意关了店门等着,双方都不是什么难相处的人,而且两个孩子也已经定了亲,老周头和钱氏为了两个孩子成亲的事还专门赶来京城,邱家不论是面上还是心里都很满意。
而老周头在看到邱家的铺子和那个一进的小宅子后,更不会使脸色了,将来这些可都是他孙子的。
甭管那孙子姓什么,那也是他们老周家的血脉不是?
老周头笑眯眯的,中午大家就在他们家的饭馆里吃饭的。
现在周记饭馆在这一条街上已经做出名了,周六郎的手艺自然是比不上大酒楼的主厨的,但他做的饭菜也不差。
不是求精致的权贵人家还是很认可他的手艺的,所以每天午食晚食客人都不少。
饭馆里请了一个掌厨的厨子,就算周六郎一时不来,饭馆的生意也能继续,并不用如以前那样他只要有事,饭馆就要关门。
周六郎道:“爹,娘,现在饭馆每天都有十五两以上的收益,多的时候能赚到二十两呢。”
这个收益自然是把他们的工钱都算出来的,现在,立君和立威在饭馆里干活儿也都是有月钱的。
小钱氏听着赞叹,“京城就是京城,赚的可比我们罗江县多多了。”
周六郎点头,“但花销也高,幸亏满宝有了个大宅子,不然我们家租房子花销更高。”
钱氏问,“饭馆现在人手还够使吗?”
“够的,”周六郎笑道:“现在五哥除了采买东西,也开始跟着立君学做账了,日常收钱都是他了,我们又请了一个活计,偶尔忙的时候,立学他们下学后也跑来帮忙,所以不缺人。”
钱氏就点头。
避着邱家时她就和周六郎说了,“我早些时候在邱家看见邱家的小娘子也在管着账上?”
周六郎不好意思的点头,“是,他们家的账一直是她管的,娘,我岳丈还说等我们成亲后就把熬羊汤的配方教我。”
钱氏就道:“这个不急,如今你们兄弟还没分家呢,这饭馆又不是你一个的,我们不好占邱家这一个便宜。”
她道:“我的意思是,既然她在邱家那里是做的收账,将来你们成亲了,她总不能丢下父母不管了。所以将来你们夫妻可以商量着来,这边忙得过来,她就继续在邱家那边帮忙便是。”
周六郎高兴的应下,“娘,你想的真周到,她之前也忧心呢,想着自己走了以后父母忙不过来。”
钱氏便笑道:“你们的情况不一样,将来他们家那边的铺子和宅子肯定要留给你第二个儿子的,但你要记住,不管孩子姓什么,那都是你的,可不能一碗水端偏了。”
“娘,我知道,爹都能让满宝的第二个孩子姓夏,我还能介意这个吗?”
钱氏闻言伸手拍了他一下,低声道:“这事儿是你爹的心病,你少拿这个惹你爹。”
周六郎就闭紧了嘴巴不说话。
老周头正在和邱老汉喝酒说话,邱老汉比老周头年轻几岁,因此一句周老哥的叫着,让老周头心里服帖不已。
没过多久俩人就称兄道弟起来了,老周头拉着邱老汉道:“你们京城人是多,摊位也多,好热闹,可就是太热了。”
邱老汉笑道:“周老哥今年来得不巧,正碰上干旱,往年京城可不这样的。”
“也没什么熟人,好在我闺女的宅子够大,里头住的都是亲戚,还能说说话什么的,可整日闲着也不好受,觉得骨头哪儿哪儿都不舒服,就想干点儿活。”
邱老汉感叹,“周老哥是个勤奋人啊。”
老周头厚颜无耻的点了一下头。
陪坐在一旁的周大郎默默的不说话。
他爹有多懒,往七里村走一趟就知道了。
年轻时候就不说了,现在更是能指使几个儿子就绝对不亲自动手,不过他很喜欢到地里晃荡,看一看庄稼就是了。
全家上下,干活儿最像爹的就是老四了。
但邱老汉不知道啊,他当初看上周六郎,除了他长得俊,家里兄弟多外,勤奋也是一大要素,那孩子可勤奋了,又好学。
因为刚到京城什么都不懂,所以常蹲在门口和他请教,一来二去俩人才熟了的。
儿子嘛,自然是像爹了,所以邱老汉没怀疑。
俩亲家第一次见面很愉悦的结束了,邱老汉回去后和妻子道:“虽然是乡下来的,但很知礼,不愧是家里读书的人家。”
老周头和钱氏道:“人还挺和气的,应该不难相处,将来老六跟他们过日子应该不会太受委屈。”
钱氏道:“你是娶儿媳,不是嫁儿子,放心吧,他受不了什么欺负。”
老周头就嘟囔道:“我这不是操心吗?老六不像他几个哥哥,他开窍完,每天心里就想着挣钱,其他的事儿想得少,我们不得多替他想一想?”
钱氏笑道:“邱家的小娘子倒是心里有成算的,这门亲算是说着了。”
老周头也觉得邱培有些精明,但老六本来就有些憨,配个精明强干的媳妇更好。
于是点头道:“行了,亲家已经见过了,回去就开始准备喜房吧,问一下老六,他是要现在的房间做喜房,还是换一个。”
反正家里空房间多,随便选,随便挑。
钱氏看他大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一声。
回到家里,老周头想了想,没回自己的房间,而是跑去正房那边看闺女。
满宝吃过午食有一段时间了,此时正有些犯困,所以躺在榻上午睡呢。
窗户开着,竹帘半放,风从院子里吹进来,她已经半梦间了,老周头进屋后看见便摇了摇头,对跟进来的钱氏道:“还是跟以前一样,躺下就能睡,也不知道上床去,这儿万一凉着了怎么办?”
“三伏天怎么可能会凉着?”话是这样说,钱氏还是伸手摸了摸满宝的脚,然后拖过一块巾子盖在她的脚上,拉着老周头走了。
第1602章
我也要去
老周头也只歇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拿着锄头开始满院子的溜达起来,想着哪儿种上果树才好。
结果他才晃到正院,就见满宝着急忙慌的提着篮子往外跑,老周头就停下脚步问,“你跑什么呢?”
满宝道:“我今儿要进宫当差,爹,我先走了。”
老周头精神一振,眼珠子一转,立即丢下锄头赶在了她屁股后面,问道:“满宝啊,那皇宫,爹能去看一眼吗?我也不进去,就远远的看一眼。”
你就是想进去,这会儿也进不去啊。
不过远远的看还是可以的,近近的看也可以,于是满宝带着他一块儿走了。
白善和白二郎早等着了,庄先生上班的时间比他们晚,只要没有课,他便是半日不去也没人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