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27章

    这会儿她的烦恼也不少,而他们这个包厢不小,她干脆拉着满宝到屏风的另一边说悄悄话,末了道:“可惜雍州也没个像你一样的女大夫,这种事儿我也就只能和身边的婆子说,可她们只会跟我说,女子都有这一遭,熬过去就好了……”

    满宝也叹气,“太医署就快要建起来了,希望到时候可以多招几个女弟子,学成了便也可以放到各地医署去。”

    韩五娘目光微闪,压低了声音道:“周小娘子,你看能不能从我身边挑两个人进太医署?”

    满宝惊诧,一脸的疑惑,“啊?”

    韩五娘就笑道:“这寻常百姓家中的女子少有识字,只怕她们不会去考试,考了也得从识字开始学起,也太耽误工夫了,但我们身边的人不一样,她们从小就学过一些字的,又聪明伶俐,一进医署便可以开始学医术,岂不是比从外头选的要好吗?”

    满宝就若有所思起来,问道:“还可以这样吗?”

    “当然可以。”

    满宝不动声色的问道:“可她们是奴籍,不是良籍呀。”

    韩五娘就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放了她们的籍就是了。”

    第1645章

    补漏洞

    满宝一脸的疑惑,问道:“放籍,那她们还是你们的人吗?”

    韩五娘就笑道:“她们的老子娘都还在府上呢,虽然放了她们的籍书,但学成后自然还是要回府上的。”

    满宝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想送人进太医署的人多吗?”

    韩五娘便叹息道:“这医官谁嫌少呀,自然都想送进去的,只是太医署现在是太子殿下管着的,这挑选的规矩还没定,所以各家就算是想送人,一时半会儿的也送不进去。”

    满宝就笑着点头,道:“这些事情都是萧院正他们管的,我年纪小,只管修书和给陛下娘娘们看病,这些事情还轮不到我管的。”

    韩五娘也猜出来了,毕竟满宝年纪还小,不过,“这女弟子将来是你来教导吧?作为先生,这太医署又是你上的折子建起来的,你说话太医院那边应该也会考量一下的。”

    满宝思索片刻后便道:“我回头和萧院正商量商量。”

    商量把这个漏洞给补上。

    韩五娘不知满宝心中所想,她得了解惑,又将一直以来压着的心事告诉了满宝,便开开心心的把人拉到屏风外说话。

    而这一会儿功夫,白善也和李三郎建立了基本的友谊。

    知道他们是打算自己管理周满的职田,李三郎便表示他会叫人帮忙照看一下莆村。

    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而李家在雍州不仅是地头蛇,还是强龙。

    叙话完,满宝和白善俩人便笑着告辞了,李三郎和韩五娘将人送到楼梯口,看着人下楼才转身回房。

    李三郎叫来酒楼的伙计道:“他们的账记在我的账上,再让人送一些酒菜过去,就说是我给的。”

    伙计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韩五娘笑道:“早知道他们定了咱家的酒楼,应该安排在三楼才是,这儿的视线才好呢。”

    李三郎道:“今年是来不及了,再让他们换也太折腾,来年他们要是还来雍州过灯节,便给他们定三楼的厢房。”

    而并肩走下楼梯的白善拉住了她的手,牵着她往下走后扭头问道,“你想什么呢,也不看脚下。”

    “我在想太医署招生的漏洞要怎么填上去,”她左右看了看,见周围人多,便道:“等出去了再与你说。”

    俩人这一次拉着老周头他们一起上街去了,满宝和白善去给他们猜灯谜,他们则先自己逛着。

    满宝特意点了老爹看上的兔子灯,猜了灯谜后将花灯拿在了手上,见白善也猜了两盏灯,便与他一起慢悠悠的往回走,将刚才韩五娘托她的事儿说了。

    “太子和杨大人已经在商议着每一学年给太医署的拨款了,”满宝道:“我看过萧院正拿到崇文馆的公文,上面不仅有教学所用的耗材,药材等的花费,还有给学生的济米,也就是说,进太医署学医的学生不仅不花钱,每月还能从署里领一份济米回家。”

    白善略一思索便道:“这是鼓励家贫之子学医呢。”

    满宝点头。

    “若是照韩五娘这样,将家里的奴仆送进太医署里学习,朝廷和太医院费了那么大劲儿教出来的学生最后却进了他们这些世家和权贵的私宅,那太医署成立最初的目的岂不是就废了?”

    白善沉吟,“恐怕有这想法的不止是韩五娘,她尚且不知有错,何况他人呢?”

    满宝点头,“得想办法堵上这个漏洞才好。”

    满宝想到这里一笑,“说起来这次还要多谢她,要不是她提,我都不知道原来他们竟有这样的想法。”

    白善:……只恐怕韩五娘不会很开心。

    不过这会儿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了。

    俩人提着灯笼回去,满宝把兔子灯笼给她爹,就见她爹转手就送给了她娘,正拿着白善塞过来的一盏灯笼的满宝一滞,看了眼手里的灯笼。

    白善见了笑道:“伯母既然有了,那你就自己拿着吧。”

    满宝便只能自己拿着了。

    殷或他们也跑去猜谜去了,他以前在家的时候也猜谜,不过他并不喜欢,也就是为了讨祖母欢心所以随大流跟着猜一两个而已,并不觉得猜谜有什么意思。

    可这时看着灯棚上架着的灯笼,他猜中一个谜便能得到一个灯笼,转身就能把灯笼送人,他觉得很有趣。

    于是就拉着白二郎和刘焕他们一块儿猜谜去了。

    当然了,主要是他猜,白二郎和刘焕给他拿灯。

    但白二郎见他一连猜了好几个都猜不中,忍不住把他推到一边,自己亲自上。

    白二郎选了简单好猜的灯谜,一连猜了三盏灯后看向殷或,“这猜谜和做文章是不一样的,你得会想象知道吗?”

    殷或:不知道。

    不过他倒是挺开心的,三个谜里总能有一个能猜中,而且和根据灯来选谜的白二郎不同,他很快找到自己的规律。

    甭管灯棚上挂的灯好看还是难看,他就看着谜猜,猜中了就取灯。

    转手送给周立君几人,他们要是嫌弃丑,他就随手送给过路的孩子,他们要是不嫌弃就送给他们。

    周立君和周立如自己也会猜灯谜,但却来者不拒,谁给的都拿,不一会儿手抓满了转身就叫卖,不拘四文钱,还是五文钱,能卖出去就行。

    老周头没料到还有这种操作,也跟着周立君几个跟在殷或的屁股后面,他猜中了灯就接过手,转身也卖了。

    钱氏:……

    满宝和白善都惊呆了,然后相视一眼,撸了袖子就上前帮忙。

    论猜谜,谁比得上他们两个呀。

    一直到打了三更,他们要回家了,几人回神一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好几条街,基本上把雍州城的灯棚都逛了一圈。

    三更过了,大街上的人便渐渐的散了,殷或和白二郎几个给他们赢的花灯全叫老周头他们卖得差不多了,大家兜了一兜的铜板要回家,老周头笑眯眯的道:“等回去给你们买甜水喝。”

    殷或这一晚上说了不少的话,喉咙都有些哑了,闻言连连点头,他的确想喝水了。

    于是大家回客栈去。

    刘老夫人和郑氏他们早从酒楼里回去了,刘嬷嬷听见动静还出来告诉满宝和白善:“老夫人让告诉你们,洗漱后睡下把门窗关好了,夜里别着了凉。”

    又道:“还有,今儿我们落脚的酒楼是李家的,所以今晚在那儿吃的酒菜茶水他们家全付了,老夫人让少爷和满小姐记在心里,下次好还礼。”

    满宝打着哈欠应下了,决定下次给韩五娘送一瓶祛疤的药膏,将她肚子上的刀痕再消一消。

    第1646章

    姻亲

    因为十五玩得晚,他们第二天双双睡迟了。

    等起床时,外面又是一片热闹了,他们倒也不急着回庄子里去,一群小伙伴呼朋唤友的分了好几拨出去将雍州城逛了逛,买了些不太贵重却又乱七八糟的东西。

    到了下午太阳没那么大了,看着凉爽了些,大家这才退了客房离开。

    殷或和刘焕并不想立即就回京城去,反正已经出来了,那就多玩两天呗。

    殷家的下人倒是不催殷或,但刘家的下人忍不住催促刘焕啊。

    不过刘焕是充耳不闻,他悄悄的和小伙伴们道:“反正回去后一顿打是免不了的,既如此,自然是要玩够本才好,晚两天再挨打也是好的呀。”

    白善几个深以为然,于是带着他们两个一块儿回了庄子,还翻过来帮刘焕劝刘家的下人,“既来之则安之,等回去以后你们把这些事都推到刘焕的身上就是。”

    刘家的下人:…………

    到了白家的庄子,刘焕和殷或跟着他们趁着天没黑又跑到果园里摘了些果子,然后绕着庄子走了半圈道:“你家这庄子也不怎么大嘛。”

    白善道:“能在京城和雍州之间买到这一个庄子算不错的了,我祖母可是等了好久才等到的机会。这两城之间的地,通常才出来便有人抢,反正是不愁卖的。”

    刘焕道:“我家在京郊就有庄子。”

    白善笑道:“知道,我家在这方面自是不能与你家比的。”

    殷或道:“你祖籍陇州,陇州离这儿也不是很远,你家里在那里没有田产吗?”

    “有的,我家里的田产多数还是在陇州,”白善道:“不过陇州距离京城还是有点儿远了,这个庄子主要种些蔬果和惯常吃的瓜豆,可以应季送到京城。不过粮食也种,倒在其次了。”

    殷或点头,不由问:“那满宝的职田主要种什么?也是瓜果菜蔬吗?”

    白善:“……一千亩的职田呢,哪能主要种这个,自然种的粮食了。”

    白善将主要规划给他们说了一遍,刘焕对这种不是很感兴趣,殷或却听得津津有味。

    白善道:“刘贵去陇州取麦种了,这会儿应该已经往回走了,最多两天就送回来。正好中秋过了,大家也可以开始耕种了。”

    种地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却也不容易,自然不是他们说可以种了就可以种了的。

    第二天是十七,老周头天还没亮就起来,把大儿子叫醒以后换了一身干活的衣服便要带着几个儿媳妇和孙子孙女们到莆村去看看。

    庄先生竟也换了一身衣服要同去。

    本来想赖床借口要读书练字的满宝几个也只能从床上爬起来,默默的换了衣服一块儿过去。

    刘老夫人她们才不去呢,决定在庄子里给他们打理好内务。

    等到了莆村,满宝几个基本上插不上话了,因为各家已经定下了要佃租的田亩数,连地都分好了。

    朝廷的职田规划得特别方正,一亩就是一亩,这样每有官员要替换时,再重新分配职田就要容易得多,数着块数就行,哪儿来的那么多人力物力还给你重新测量一遍?

    当然,这样是挺快速的,但弊端也是肉眼看得见的,职田很容易被侵夺,有的职田种着种着就没了,就是因为一些大官儿在分配到职田后会出钱把分布在职田中间或周围的私田买下,然后种着种着,他家的私田就越来越多,职田就越来越少。

    过个几年或十几年,官员外放,或者致仕,再或者因为别的原因不分这块职田了,户部来收回时就发现职田缩水了大半或是直接就没了。

    此时户部就有两条路走,一条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和问责一大批户部官吏的代价将这批职田找回来,然后牵扯出更多的事儿;

    再一条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报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职田被毁,需要重新勘选新的职田。

    天真浪漫的满宝白善几个坐在村里搬出来的椅子上,一边盖章确定佃租合同,一边听乡民们说起他们十几年前为什么会搬到这里来。

    就是因为他们的地紧挨着一大块职田,后来那一大块职田变成了一位崔老爷的私田,然后他们的田地就被朝廷赎买去当了职田,而衙门买了他们的地去当职田后却不愿意让他们佃租。

    有一个老人悄悄的道:“里长说,官老爷们不让我们种,是怕我们在那儿闹事,所以就把我们迁到这儿来了。”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对视一眼,总算明白了一些书上为什么直接点明了,战争的起始都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活不下去后才造反的。

    这才是本朝的第二代呢,就已经有人侵占了大量的职田,再下去,岂不是要明目张胆的圈占良民土地了?

    白善皱紧了眉头。

    殷或和刘焕显然没看过那些书,对他们仨的心有灵犀不了解,他们只觉得震撼。

    殷或道:“这有违律法吧,刘焕,你祖父竟也不管吗?”

    他祖父是户部尚书。

    刘焕涨红了脸问道:“姓崔?难道是崔氏?”

    殷或就不说话了,崔氏是名门望族,最要紧的是,他家的姻亲遍布朝野,远的不说,坐在他面前的刘焕,他有个堂叔娶的就是崔氏的女儿。

    朝中的魏知魏大人,他的长媳也出自崔氏,还有杨学兄的妻室、韩尚书和陈国公家都有一个儿媳妇出自崔氏,这还是青中年一辈,更别说老一辈了。

    各家盘根错节的关系更是没法儿说,殷或的祖母,她娘家一个嫂子也出自崔氏。

    所以,就是殷或本人,见到崔家的人,也得论着关系叫一声表兄弟或表叔之类的。

    可以说,崔氏是真正的靠着姻亲连接起了整个朝堂。

    殷或因为体弱没有背氏族志,但也是看过的,加上家里有六个姐姐,京城的这些关系他想不知道都难。

    更别说白善了,他可是把整本氏族志和白氏的族谱都背下来的人呢。

    对了,白氏也和崔氏联络有亲。

    这么一想,白善自己都惊呆了。

    满宝听说之后啧啧称奇,道:“崔氏比我们镇上的马老爷家还厉害呢。”

    第1647章

    心机

    马老爷是白马关镇上的人,他有九个闺女,只有一个儿子。

    前年满宝从益州城回家过年的时候偷听到了一耳朵,说是白老爷想为他儿子求娶满宝,原因是满宝上头有六个哥哥,不过老周头嫌弃他家净生闺女不生儿子,所以不太乐意。

    当时满宝悄悄的听着她嫂子们议论了好一通马老爷家的事,据说因为他家有九个闺女,姻亲就遍布了整个白马关镇,还有两个闺女嫁到了罗江县呢。

    满宝以为马老爷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崔氏比马老爷一家还要厉害呀。

    白善这会儿也才能感受到崔氏或者说,是世家的力量。

    他咽了咽口水,和满宝道:“我们还是来商议一下这职田的事吧,其他的东西还不急,但鸡却是可以养起来的。”

    白二郎道:“没那么多鸡苗。”

    满宝道:“买种蛋回来孵吧,种蛋的钱我们出,再买上一些要抱窝的母鸡就行。”

    以前他们的小庄子要养鸡时就是这么干的,不过种蛋是他们买的,母鸡却不是。

    当时都交给了老周家的母鸡帮忙孵化。

    满宝盖完了章,将佃租的文书都交了一份给里长,这才要去找她爹说这事儿,就见她爹已经跟人在地里忙碌起来了。

    老周头这会儿看见满宝就忍不住念叨起来,“你怎么把地都租出去了,一亩也没给我们留?”

    满宝一呆。

    老周头道:“你不给我们留地,我们留在这儿干啥?”

    满宝呆住,半响后道:“爹,你留下管他们呀,这有一百户佃农呢,他们种着我们家和先生的一千两百亩地呢,您得看着呀,对了,我们是不是要沤肥了?”

    满宝看向白善,白善立即道:“没错,是要沤肥了,周伯,您看这地多肥呀,但如果肥料不够,再好的地也会种贫瘠的。”

    老周头立即被转移了注意力,转身去找那些佃农,他得问问,他们今年准备了多少粪肥来沤肥。

    老周头有事忙起来,立时顾不上他们了。

    钱氏看了眼他的背影,招手叫过满宝,看了她一会儿后伸手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其他的事也就算了,以后你爹他们过来看地的时候住哪儿呢?”

    满宝立即道:“我找地方给爹盖个房子?”

    钱氏道:“随便搭间茅草房就算了,这地毕竟只给我们耕作,并不在我们名下,能种多少年还不一定呢。”

    满宝则想起了她要挖的塘,忍不住看向白善。

    俩人目光交流了一阵,然后笑着应下。

    钱氏看了看俩人,道:“有钱也不是胡闹的,虽然家里现在不是太缺钱,但你也不能乱花费。”

    满宝保证道:“娘你就放心吧,我什么时候乱花钱过?”

    钱氏勉强信她。

    满宝转身却跟里长商量起买地的事儿来。

    里长一听说满宝想要买地就头脑发昏,对她的好感唰的一下落到了最低点。

    满宝指了远处的荒地道:“那块砂石很多,不知是能买,还是能租。”

    里长还在心里想着怎么拒绝她,听说她要买那块荒地,就忍不住一愣,然后戒备的问道:“周大人买那块地能干什么呢?”

    “建房子吧,”满宝道:“没办法,我看你们村的房子都好紧凑,以后我家里人要过来管庄子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还是在左近好,从白家的庄子过来得要三刻钟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